老旧小区整治工程中适老化改造探讨论文_李兆全

老旧小区整治工程中适老化改造探讨论文_李兆全

1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水平逐步提高,国人人均寿命逐渐提升,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但是目前我国养老机构以及养老床位准备不充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同时,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家庭伦理的影响,居家养老仍是最主要的养老模式,老年人普遍不愿意去养老机构,从自身的主观意愿上来看,老年人普遍接受居家养老的模式。但是老旧小区在建造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必须对老年人生活的社区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

2 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途径

这对于老旧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过程中,应该特别突出以下几种原则:第一,容易识别原则,第二,无障碍原则,第三,安全性原则,第四,交往性原则,第五,生态化原则。对现有的老旧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必须要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提升配套设施,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

2.1 老旧小区设施的适老化改造

老年人居住的老旧小区在整治工程中必须要充分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需要特别关注老年人群体具备的独特要素:设计师需要考虑到老年人普遍体力比较弱,因此在老旧小区整治时应该增加休息设施,尽可能减少垂直交通的频率;同时考虑老年人多数使用轮椅以及助行器等等,应该在老旧小区中增加无障碍通行的设施;考虑到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应该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增加易识别的标志,老旧小区整治改造中需要对公共区域以及住宅内私人区域同时进行相应改造。

对老旧小区的设备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着手:

2.2 电梯的适老化改造。

我国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中,六层以下的住宅可以不需要使用电梯,由于多数老旧小区属于六层以下建筑,基本的垂直运输通道为楼梯。不过从老年人自身体力角度考虑以及对乘坐轮椅的老年人来说,楼梯的无障碍通行阻碍较大。因此必须对四层以上的老旧小区住宅进行电梯化的改造。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涉及到的问题较为复杂,比如政府的政策、周围居民的意见以及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等,电梯适老化改造在进行电梯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按钮的高度、按钮的位置、地面平整度以及防滑的要求,需要考虑到轮椅以及急救担架的出入,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出行便利性。主要的形式有三种,第一是改善型加建电梯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北侧的楼梯平台作为入户的通道,也就是是在单元入口加设电梯,这种模式电梯不能直接到达入户门口,只能上下半层才能入户,无法实现完全无障碍的出入,但是可以极大的方便老年人的出行;第二种模式是便利性的加建模式,也就是在北侧加建电梯通道,然后引入廊道,直接通向居民家中,但是这种加建电梯的模式不能从入户口直接进入居民家中,只能从卧室或者是厨房进入;第三种是舒适性的加建电梯的模式,这种方式是在建筑物的南侧加设玻璃走廊,并且建设等候厅,能够实现平层入户的要求,满足无障碍设计的需求,给老年人的生活提供相当大的便利。

2.3 小区道路的适老化改造

老旧小区在建造时由于设计水平的限制,,并没有考虑到人车分流的设计理念,车位设计也比较缺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老旧小区由于大量有老年人居住,机动车的保有量较低,但是一旦在节假日以及周末,由于人流量的增加,也会带来极大的停车困难的问题。在进行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改造时,需要充分考虑一些候鸟式的机动车停车给老旧小区的车位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又需要综合考虑消防以及小区内救护车辆的停车位,进行综合改造。

2.4 无障碍设施的改造

在老旧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时,所有的公共设施以及小区道路系统,需要考虑无障碍化的通行,设计师特别要注意公共场所设施以及人行通道的无障碍化设计,注意到具有高度差的设施需要采用无障碍化设计的方式。

3 老旧小区改造时要在公共区域增加休息设施

应该在老旧小区的道路两旁、公共绿地附近、健身场所附近、走廊以及其他公共生活领域大量增加休息的设施,这样可以充分照顾老年人身体较弱的特点,方便老年人进行及时休息。

3.1 增加老旧小区的可识别性

需要根据老年人自身身体以及心理状况特点,对于小区内部的路径以及出入口增强识别设施,特别是增加标志物、声音、灯光、颜色等要素,尽可能增加老年人的识别率。

3.2 增强老年人社区服务措施

需要针对老旧小区的老年人群体提供不同的家政服务,主要包括上门拜访、家政服务、小区食堂等合理措施。

3.3 建设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公共设施

老旧小区在建设时,普遍缺乏公共设施,因此在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时,需要结合老年人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特别从休闲娱乐、医疗保健以及文化学习等方面增强老旧小区的文化设施配套。对于休闲娱乐设施,老旧小区可以增加老年人棋牌室、垂钓地点、养花养鸟的地点、舞蹈娱乐的设施,社区内部多组织老年人参加社交活动,这样才能够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老旧小区还可以结合社区医院,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保健设施以及保健服务。老旧小区可以与老年大学形成紧密联系,,使得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4 结束语

在对于我国现有老旧小区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需要充分结合老年人身体以及心理的特点进行适老化的老旧小区改造,需要从建筑规划设计多方面进行着手,做好硬件与软件服务工作,这样才能够通过社会的共同努力,满足老旧小区适应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使得老旧小区内的老年人生活无障碍。

参考文献

[1]路文娟.我国居住建筑“适老化”问题研究[J].安徽建筑,2011(6).

[2]张萍,杨申茂,朱继军.中美日三国住宅适老性设计比较[J].建筑学报,2013(3).

[3]吴双,吴茵.在宅养老模式下集合住宅适老设计研究[J].南方建筑,2011(5).

论文作者:李兆全

论文发表刊物:《红地产》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  ;  ;  ;  ;  ;  ;  ;  

老旧小区整治工程中适老化改造探讨论文_李兆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