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对比论文_郑晓

湖南省娄底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湖南娄底 4170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效果对比。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均为我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氯吡格雷治疗(A组,n=60)与阿司匹林治疗(B组,n=6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A组选取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6.7%,B组经评定为80%,对比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用药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APTT指标、PT指标经对比无差异(P>0.05),疗后均有程度不等改善,A组幅度更为显著(P<0.05)。A组患者1例胃黏膜出血,占1.7%,B组患者10例胃黏膜出血,占16.7%,对比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与阿司匹林对比,临床效果居更高水平,可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明显,且具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方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凝血状况,且具较高安全性。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老年;冠心病

临床心血管系统疾病领域,冠心病发病率居较高水平,其以心绞痛为主要症状表现,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对其发病因素进行分析,与脂质代谢紊乱促使动脉血流受阻,进而引发心脏缺血相关,故对血小板凝聚进行抑制,是有效对本病治疗的关键[1]。本次研究选取相关病例,就抑制血小板凝聚药物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效果展开对比,旨在指导临床应用,现回顾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均与第5版《心脏病学》相关诊断标准符合。随机分组,观察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61-80岁,平均(75.2±8.7)岁;急性心肌梗死8例,稳定型心绞痛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62-81岁,平均(758±6.9)岁;急性心肌梗死7例,稳定型心绞痛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9例。两组对本次实验均知情同意,并排除有血液系统疾病者、恶性肿瘤者及行起搏器手术者,组间基线资料可比(P>0.05)。

1.2 方法 两组收治入科后,均行常规治疗,即取硝酸酯类扩血管药、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等应用。A组:常规方案基础上,取氯吡格雷片口服,每日75mg,连用4周。B组:上述方案基础上,取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每日100mg,连用4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抽取,检查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同时记录胃黏膜出血率。

1.4 疗效评定 依据第5版《心脏病学》相关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显效:缺血性ST段改变恢复正常或恢复>0.1mV,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有效:缺血性ST段改变呈0.05-0.1mV恢复,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无效:缺血性ST段变化不明显或恶化,临床症状无变化。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对比 A组选取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6.7%,B组经评定为80%,对比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 [n(%)]

注:*P<0.05。

2.3 不良反应对比 A组患者1例胃黏膜出血,占1.7%,B组患者10例胃黏膜出血,占16.7%,对比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冠心病常以心衰、心绞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由冠状动脉病变促使心肌缺血、缺氧而损伤所致。严重的病例可有猝死风险,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多项研究表明,血小板聚集是重要诱发冠心病的因素,在本病的病发和病程进展中作用重大。药物和介入是现阶段最重要对冠心病治疗的两种方案,其中药物治疗以调节血脂、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为主,应用较为广泛[2-3]。

阿司匹林为临床常用对冠心病治疗的药物,其可通过对血小板环氧合酶-1抑制,发挥减少血栓素和前列环素生成的作用,进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但此药在应用时,有较强不良反应,患者易有胃肠出血、刺激症等诸多毒副作用出现[4-5]。氯吡格雷为噻吩吡啶类新型抗血小板药,其在应用时,活性代谢产物可对于血小板表面分布的ADP受体P2YAc选择性结合,且此种结合模式具不可逆特点,可将ADP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有效阻断,对糖蛋白GPP Ⅱb/Ⅲa复合物活化及纤维蛋白原和糖尿白GPP Ⅱb/Ⅲa的结合显著抑制,最终起到抗血小板聚集成效[6]。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A组选取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6.7%,B组经评定为80%,对比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用药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APTT指标、PT指标经对比无差异(P>0.05),疗后均有程度不等改善,A组幅度更为显著(P<0.05)。A组患者1例胃黏膜出血,占1.7%,B组患者10例胃黏膜出血,占16.7%,对比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针对临床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方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凝血状况,且具较高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李志东.氯吡格雷配伍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5):613-614.

[2] Bhatt DL,Hulot JS,Moliterno DJ,et al.Antiplatelet and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Circ Res,2014,114(12):1929-1943.

[3] 陆敏,刘峰.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比较[J]. 临床合理用药,2014,7(8A):19-20.

[4] 消文琦.血栓弹力图法与比浊法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检测中的比较[J].中国循环杂志,2013,21(12):14-16.

[5] 谭洁,刘彦,林琳,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血管杂志,2013,41(28):11-13.

[6] 于萍,尹海霞,许丽,等.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2):192-193.

论文作者:郑晓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3

标签:;  ;  ;  ;  ;  ;  ;  ;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对比论文_郑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