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论文_敖玉梅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论文_敖玉梅

敖玉梅

贵州省龙里县中医院 贵州龙里 551200

摘要: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病人的疗效观察和护理方法,以对面瘫病人进行辩证施治和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收治48例面瘫的患者,根据面瘫的不同种类给予药物、针灸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结果:经中西综合治疗和护理,48例面瘫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8%。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面瘫同时实施护理指导,其临床效果显著,通过相应的护理能够减少疾病的复发及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中西医结合疗法;护理;体会

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医亦称“口僻”。指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其他体征或症状的一侧表情肌瘫痪,主要临床表现为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不能闭合眼睑,不能皱眉,额纹消失,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上下唇不能紧密闭合。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任何季节均可发病。本证的发生为感受风寒之邪,客于面部经络,使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所致[1]。本文所疗的全为周围性面瘫,多为病毒感染,常因受凉、吹风或感冒所致。以针灸、电针、隔姜灸、闪罐和辅助面肌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为主,同时依症情辅以益气活血祛风内服汤药、抗病毒药、维生素和激素治疗。早期治疗过程中是否有良好的护理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现面瘫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3月,共观察治疗面瘫48例,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82岁,其中孕妇3人,平均年龄32.3岁;病程1天-2月不等。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周围性面瘫。疗程最快治愈1周,最长治愈2+月,一般1月左右。总有效率为95.8%,治愈率85%,无效4.2 %。

2.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入院后予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口服营养神经。地塞米松静滴抗炎治疗,利巴韦林注射液抗病毒治疗。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营养神经。静滴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活血化瘀通络。对症治疗。川芎茶调颗粒散寒止痛。

2.2针灸治疗

取穴:患侧太阳、阳白、四白、颊车、地仓、下关、颧髎、牵正、合谷等穴位。取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合谷调理患者正气、疏风散邪,加取面部穴位太阳、阳白、四白、颊车、地仓、下关、颧髎、牵正疏调面部经筋。急性期局部轻微刺激,留针30min,每天一次,7天为一疗程。恢复期局部强刺激法,10min运针一次,留针30min,并配合SDZ—Ⅱ型电针治疗强刺激。波形为连续波,频率1-2Hz,输出强度以面部肌肉轻微收缩为度。电针时间约30分钟,每天一次,7天为一疗程。

2.3灸法

隔姜灸治疗。取穴:取患侧正面阳白、四白、地仓。取患侧侧面太阳、下关、颊车,用艾柱隔天交替灸治以温煦面部经筋。

2.4.拔罐

风寒袭络证各期患者。选取患侧的阳白、四白、下关、颧髎、地仓、颊车等穴位。采用闪火法,于每穴位区域将火罐交替吸附及拔下约1秒钟,不断反复,持续5分钟左右,以患侧面部穴位处皮肤潮红为度。每日闪罐1次,每周治疗3-5次,疗程以病情而定。

2.5、中药治疗

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根据患者病症辨证施治,以牵正散(全蝎9g、僵蚕9g、白附子6g)加减。风寒袭络型,加桂枝、防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风热袭络型加银花、连翘或黄芩、黄柏。若风热表证明显者,加桑叶9g、蝉蜕6g以加强疏散风热之力;兼头晕目赤者,加夏枯草18g、栀子12g以清肝泻热;体弱患者加黄芩、白术、肉豆蔻。每日一剂,水煎服。

3护理

3.1一般护理 面部宜保暖,避免受冷刺激。外出时戴口罩、墨镜,避免感冒;急性期注意休息,不可过度劳累。治疗期间,鼓励患者合理安排好工作、学习、生活、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不良因素刺激。

3.2情志护理 大多患者起病突然,因面容改变,语言障碍、进餐困难,社会能力下降、担心疾病预后等多方面原因,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根据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病情轻重有针对性地耐心向患者解释本病的病因、病程、疾病预后,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信心,使患者情绪稳定和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疗效。

3.3眼部护理 注意保护患侧眼睛,防止异物或角膜干燥。由于患者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瞬目动作及角膜长期外露,易致眼内感染,损害角膜,因此,应加强眼部护理,减少用眼。应嘱患者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时可滴一些润滑、消炎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用湿润生理盐水无菌纱布块盖住患侧眼睛,以预防角膜干燥或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

3.4 面部护理 用湿热毛巾热敷面部,每日2—3次。热敷后患侧面部作环形按摩,按压人中、阳白、地仓、颊车等穴。推、点、揉法在上述各穴施压1分钟,反复数次,力度要适宜,部位准确,以防面肌萎缩。教会患者自行对镜做皱眉、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只要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嘱其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个动作做2个八拍,每日2~3次,对于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及促进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3.5饮食护理 根据病情给予半流质或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软食为主,避免辛辣、酸、干、硬、粗糙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桃、葡萄、苦瓜、茄子、青椒、韭菜,来维持足够的维生素摄入。适当增加豆类、粗粮等富含维生素B族食物的摄入。进食前后做好口腔护理。

3.6健康指导

3.6.1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睡眠充足。

3.6.2忌用冷水洗脸,避风寒,注意避免空调、电扇冷风直吹面部。外出时轻柔面部,耳后、颈部,增强御寒能力。

3.6.3合理安排工作、学习、生活,调整饮食,避免不良因素刺激。

3.6.4避免诱因。告之患者本病的常见诱因(掏耳朵、剔牙、饮酒、生气、劳累、受凉等),以使其注意避免,并指导患者掌握本病护理常识,以更好配合治疗。

3.7中医辨证施护

风寒袭络证 中药汤剂宜热服,忌生冷食物及瓜果,如苦瓜、西瓜、绿豆等,宜热饮食,易消化食物。

风热袭络证 中药汤剂宜温服,嘱其选择清谈易消化食物,如萝卜、绿豆汤、菊花茶、新鲜水果、蔬菜,忌食辣油腻厚味食物,如羊肉、虾、蟹、牛肉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4治疗结果

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41例。有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但笑时能看到轻微口角歪斜,额纹不对称,部分表情肌运动力度减弱5例。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2例。

5体会

中医认为本病是面部脉络气血空虚,容易为风寒之邪侵袭,邪气郁阻经络,气血运行受阻。针刺可以舒经活络,推动气血运行,改善患处的气血不和,麻木弛缓不收的症状。中西医辨证施治依症情辅以益气活血祛风内服汤药、抗病毒药、维生素和激素等治疗,增加组织代谢,减轻炎症和水肿,促进血液循环。将中西医护理相互结合,根据症型做好辨证施护,同时配合西医护理,予以健康指导。推拿按摩手法可作为一种早期功能锻炼法,同时教会患者面肌运动方法、以助于面部肌肉恢复。总之,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仅要密切观察病情,还需要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注意患者心理变化,进行心理分析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渡过心理障碍阶段,指导患者加强自我护理及功能锻炼是减少后遗症,促进面部功能早日康复的关键。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医、现代康复等护理干预,提高了本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胡熙明,宋祖敬.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9.

[2]北京中医医院诊疗常规,北京中医医院,1986~342.

论文作者:敖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9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论文_敖玉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