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病变与卵圆孔未闭相关性研究论文_范开萍,王振军

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病变与卵圆孔未闭相关性研究论文_范开萍,王振军

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

【摘 要】临床上偏头痛是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后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且降低了生活质量。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发现偏头痛患者发生脑白质病变的机率高于无偏头痛的人群,并且与其他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不同,而在偏头痛患者中,特别是先兆性偏头痛患者中,卵圆孔未闭的发生率较高。卵圆孔未闭能够引发反常栓塞,但与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还不十分的清楚,因此,需要就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偏头痛;脑白质病变;卵圆孔未闭;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7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6-147-01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分为先兆性偏头痛和非先兆性偏头痛,临床特点是慢性、反复发作性,虽然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但可能神经血管或自主神经功能的失调有一定的关系[1],一些患者可能存在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偏头痛患者发生脑白质病变的机率高于非偏头痛人群,但病理生理学机制还没有完全的阐明。卵圆孔未闭(PFO)是成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2],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发现,先兆性偏头痛(MA)患者发生卵圆孔未闭的机率高于非偏头痛人群,但偏头痛脑白质病变与卵圆孔之间是否具有联系还不明确,本文对偏头痛脑白质病变与卵圆孔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1偏头痛脑白质病变

偏头痛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会导致脑白质病变,造成轻微的脑损害,脑白质病变发生多以皮质下或深部白质为主,双侧呈现出对称、多灶性点或小片状,与脱髓鞘改变或腔隙性梗死相类似。在相关研究的结果中显示,偏头痛患者脑白质发生损害的部位与患病时间的长短、病情发作的频率具有一定的关系,发生的部位主要是额叶、边缘系统、顶叶、基底节、脑干和小脑,发生率是非偏头痛人群的4倍,先兆性偏头痛患者发生脑白质病变的机率高于非先兆性偏头痛患者发生脑白质病变的机率,有研究表明,先兆性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病变发生率高达53%,而非先兆性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病变的发生率18%。而先兆性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病变的发生率高,并且随着发作频率增加不断的增加,随着时间的增加,病灶数目也逐渐增加[3]。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神经影像学也不断的发展,高场强的MRI检查技术使脑白质微小病灶的阳性检出率得到提高,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TI)能够对白质纤维束的走向、绕行、交叉、连接定量显示出破坏的情况,实现了中枢神经网络精细成像的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既往研究发现,岛叶、扣带回、前额叶皮质和丘脑等中枢性疼痛处理相关脑区,脑桥背外侧等导致偏头痛发生的相关脑区在发生偏头痛时期显示出神经元被激活的情况。痛觉处理相关脑区由白质纤维束连接,当白质纤维束出现异常时,会使痛觉处理功能发生障碍,引发偏头痛。

2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未闭是心脏房间隔的原发隔和继发隔没有自然的粘连融合,而是存在小孔裂隙。当右心房受到的压力高于左心房时,会出现右向左的分流,从而导致反常栓塞。有研究显示,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具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先兆性偏头痛患者的发生率更高,研究将先兆性偏头痛、非先兆性偏头痛和无偏头痛人群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实验进行对照组[4],结果显示,先兆性偏头痛患者发生从右向左分流的发生率高于非先兆性偏头痛患者,而且偏头痛患者从右向左分流的发生率高于无偏头痛人群。

皮质传播性抑制(CSD)对先兆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进行了阐释,当皮质发生急性缺血、外伤或微栓子栓塞后会造成皮质传播性抑制。在小鼠试验中,在小鼠颈内动脉注射微栓子,使全脑或局部血流发生低灌注,然后使用直流电装置检测,发现大部分小鼠在诱导下,会发生传播性抑制,该情况是先兆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因此,认为卵圆孔未闭相关微栓子反常栓塞,皮质传播性抑制与偏头痛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联系。此外,从右向左分流时,血液中的5-羟色胺(5-HT)能够在不经过肺内单胺氧化酶的代谢进入体内循环,从而使血液中5-羟色胺的水平值升高,进而诱发偏头痛,此外,血液中的其他与偏头痛具有相关性的血管活性物质能够通过相似的途径参与其中,从而导致偏头痛的发生,而且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的发生可能存在共同遗传学背景。

3脑白质病变与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未闭导致的心脏从右向左分流是否能够增加偏头痛脑白质病变的发生在一些研究中有不同的结果,有研究结果认为先兆性偏头痛脑白质病灶树木和体积在从右向左分流中不会受到影响,而有研究在影像学观察中发现偏头痛患者深部脑白质病变的发生中,与未发生右向左分流的偏头痛患者相比,发生右向左分流偏头痛患者的深部脑白质病变的发生率更高,认为深部脑白质病变与从右向左分流具有相关性,从右向左分流是深部白质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且具有独立性,反常栓塞可能会引发偏头痛患者的深部白质病变。因此,在另外一项研究中,认为偏头痛患者右向左分流能够使用反常栓塞解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先兆性偏头痛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机率会比常人增加4倍,偏头痛与脑卒中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偏头痛的无症状性白质梗死、病变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引发的。

综上所述,目前临床中,偏头痛患者,特别是先兆性偏头痛患者卵圆孔未闭炎性检出率高于非偏头痛患者,但对于卵圆孔未闭是否参与偏头痛的发作、作用机制还不十分的明确,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赵轶,席刚明. 偏头痛与脑血管发育异常、脑白质变性、脑腔梗关系分析[J]. 现代仪器与医疗,2014,11(3):92-94.

[2]张强,罗国刚. 偏头痛脑白质病变与卵圆孔未闭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4,14(9):828-831.

[3]Dinia L, Bonzano L, Albano B, Finocchi C, Del Sette M, Saitta L,Castellan L, Gandolfo C, Roccatagliata L. White matter lesionsprogression in migraine with aura: a clinical and MRI longitudinal study. J Neuroimaging, 2013, 23:47-52.

[4]李洪军. 伴先兆偏头痛与脑白质病变进展的临床研究[J].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2,1(6):302-306.

论文作者:范开萍,王振军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  ;  ;  ;  ;  ;  ;  ;  

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病变与卵圆孔未闭相关性研究论文_范开萍,王振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