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动不安患者中医护理分析论文_王延玲,李霞

胎动不安患者中医护理分析论文_王延玲,李霞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南岗分院>妇科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目的:探讨胎动不安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选择 2015年1月-2016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胎动不安患者30例的中医护理调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收治的胎动不安患者住院14~130天,平均40±3.5天;经治疗及护理,保胎成功28例(93.33%),失败2例(6.66%)。结论:胎动不安患者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并注意观察病情,给予生活调理,饮食调护理及心理护理,有效提高保胎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

【关键词】胎动不安;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168-02

胎动不安,则以胎动下坠,轻微腰酸、小腹胀为主要表现。妇科检查,子宫体增大如停经月份,变软,盆腔B超扫描可见宫腔内有孕囊和胚芽,或见胎心搏动。胎动不安的原因主要是气血不调,冲任不固,胎失所养。治疗以调气养血安胎为主。并根据不同情况,佐以补气、固肾、清热之品[1]。选择 2015年1月-2016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胎动不安患者30例的中医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胎动不安孕妇患者30例,采取中医辩证施护,年龄最小22岁,最大39岁,平均25±2.5岁。气血两虚型14例,肾气虚弱型8例,外伤型5例,阴虚血热型3例。

1.2 护理方法

1.2.1生活调理 流产发生多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房劳多产及跌仆闪挫有关。因此,孕后首先要注意和禁忌的是房事,以静养胎,特别是妊娠的早期和晚期,性生活过频可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流产或早产。孕期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登高持重及剧烈的体育活动,预防感冒发热,尤其是风疹等病毒感染。孕期应禁用或慎用各种药物,严禁外贴各类跌打损伤膏,做好围产保健,保证母子平安。

1.2.2饮食调理 孕妇在妊娠期间,随着胎儿形体的发育,需要摄取更多的营养物质,以满足孕妇自身及胎儿的营养需求。孕后因生理的改变,常影响脾胃功能,故应选择富于营养而又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2]。一般可顺其自然,不必勉强或强求吃什么,但不宜饥饱失衡,不可过食生冷、辛辣、油腻之品,以保持脾健胃和,大便通畅。

1.2.3情志调理 在流产的预防上,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不可随意动怒。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机体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免受邪气侵害。尤其对屡孕屡堕者,更应消除紧张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心理调理 流产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尤其是滑胎的患者,心里安慰有时胜过药物治疗。医护人员帮助患者解除思想障碍是重要的治疗护理措施之一,护理人员要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让他们正确对待疾病,对其不利于疾病康复的心理活动,积极予以开导。医护人员向患者介绍病情要谨慎中肯,不能简单化或搪塞了事,使患者产生疑虑而增加紧张不安情绪。中医学历来重视孕期保健。现代研究已证实胎儿已具有听觉、感觉和其他反应,孕妇的情绪和感情变化会在其子代身上反映出来,甚至影响其子女一生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水平[3]。为优化胎儿生存环境,保证胎儿健康发育,孕妇应修身达礼,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情操,通过外象而内感,促进胎儿智力发育,从先天即受到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陶冶。孕妇的精神心理状态对人类胎生期生长发育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许多产科、儿科专家正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虽然导致流产发生的原因很多,但总与患者平素脏腑偏盛偏衰有密切关系,故而孕前与孕后的饮食疗法值得重视。只有通过情志、生活起居、饮食疗法等综合性调理才能使正气恢复,身体健康。

2.结果

收治的胎动不安患者住院14~130天,平均40±3.5天;经治疗及护理,保胎成功28例(93.33%),失败2例(6.66%)。

3.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流产的原因很多,包括母体因素和胎元因素及父方因素。母体因素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等,最值得提出的是体质因素,若母体肾气旺盛,气血调和,虽有外界因素的影响,也有可能避免本病的发生;若母亲体质较差,尤其是先天肾气不足或禀赋素弱,或宿有瘾瘕者,加之妊娠后身体的生理性变化,受孕后易发生流产。胎动不安的辨证应以流血的量、色、质及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为辨证要点,再结合全身的症候及舌、脉,特别应注意体质因素和有无外伤史、它病史、服药史等。而胎动不安之间,也应注意鉴别,关键是是否有腰酸或腹坠痛。有者多为胎动不安,本病临床以虚症为多见。

对胎动不安的治疗,从不同的病机拟立不同的治法。本病据其病理机制为冲任不固,胎元失养,故以固冲安胎为治疗大法。再根据肾系胎、气载胎、血养胎的机理,以及产前多火,热迫血行的特点,分别以补肾、扶脾、养血、清热等诸法随症施治。若因母病而胎动者,治母病则胎自安;若因胎不安而致母病者,当安胎则母病自愈[4]。但应注意的是,在审因论治之前,首先须判断胎元已陨未陨,即胎有可安,有不可安者,若经过治疗出血仍多或经久不止,腰腹疼痛阵阵加剧,甚或胎儿已死腹中或胎儿有先天缺陷不宜再安者,应及时促其堕胎或小产,从速下胎益母。若胎元未陨,则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法以安胎。总结归纳,仍以补肾健脾,益气安胎;补气养血,固肾安胎;清热凉血,固肾安胎;活血消癥,补肾安胎等治法为主。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优势,且中药保胎安全可靠,未发现致畸、发育不良及智力低下。

胎动不安,经过积极稳妥的治疗后,大多可继续正常妊娠,直至足月分娩出健康的婴儿。对屡孕屡堕者,停经后在未出现流产先兆之前即应开始保胎治疗,若临床流产先兆症状消失仍需服药至上次堕胎月份之后[5]。若安胎失败,原因复杂,若为父母遗传基因的缺陷或子宫畸形等是非药物所能奏效的。故流产后必须积极查找夫妇双方的因素,预防滑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秀凤.胎动不安的中医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1):131-133.

[2]孔维纯.胎动不安对症施护的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0, 08(30):90-90.

[3]岳炜,吴静欢.胎漏、胎动不安的辨证施护[J].护士进修杂志,2007, 22(16):1484-1487.

[4]黄晶,王东梅,张春宇.180例胎动不安病人的辨证施护[J].中国民间疗法, 2009, 17(3):60-61.

[5]翟月华.胎漏及胎动不安辨证施护[J].河北中医,2012, 34(6):924-925.

论文作者:王延玲,李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0

标签:;  ;  ;  ;  ;  ;  ;  ;  

胎动不安患者中医护理分析论文_王延玲,李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