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论文_刘海梅

浅谈多媒体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论文_刘海梅

刘海梅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团结小学(74500)

【摘要】多媒体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易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更快的突破数学教学重点、难点;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交互式媒体 小学 数学 教学 促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它要求数学教师要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去。

一、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总是乐于探索有趣的事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数学教学中,利用丰富的资源和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放在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很容易创造出一种适宜的环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系统可以显示优美的图像、优美的音乐和有趣的动画,是创造情境的最佳工具。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心、运动性、有意注意时间短、持续性差异等生理特征。如,在一年级“人民币”教学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一家超市的动态情景,人们在超市选购商品,让学生从再现的生活场景中直观地感受到大量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更多的理解数学来自生活和服务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这期间,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强,参与效果好,教学、学习任务也很容易完成。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创设情境中所起的作用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可比拟的。

又如,我在一年级“数字”教学时,我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的形式这样展示:“有很多动物生活在森林里,有一天,许多动物在玩游戏,此时,多媒体屏幕依次出现了五只孔雀,三只野鸡,两只老鼠,四只树袋熊,六只斑马,七只山羊……。此时,我借机引导学生,你们看看有那学数字?”学生们对这个充满了兴趣,一个接一个地举手,这种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学习欲望,使学生热爱学习、享受学习、主动学习,既能增强学生的感性理解,又能激发学生的强烈学习欲望。

二、多媒体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易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小学生形象思维尚可,一些抽象思维内容往往难以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图形与文字、声音与图像等数学知识具体化、直观化。这样,既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又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相遇问题”时,用“速度和”乘以两人共同行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于是他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2分钟,有2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这样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多媒体所显示的图像,便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这样的画面很吸引学生,也很有启发性,以至于学生在没有感受到思维障碍可能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压力,而是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喜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将一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学生造成的障碍,提高了学生的识别能力和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求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学生通过自学研讨,发现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必须包含18和24的全部公有质因数的乘积。所以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2×3=6。但许多同学却不理解其中的道理。在此情况下,我有引导分析:为什么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必须包含它们全部公有质因数?这一追问,学生的思维出现了堵塞,不知所措。这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闪动18和24的公有质因数2、3,去掉一个公有质因数3。是不是能得到最大公因数?学生的思维畅通,剩下的2虽然是18和30的公因数,但不是最大公因数。这时学生顿悟到少一个公有质因数不行,多一个独有质因数也不行。这样,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指导学生的转变角度,找到新的思路。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过程中,将动态演示、解释、观察和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多媒体可以更快的突破数学教学重点、难点?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最重要的特点是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无论教师教的有多好,都很难表现出一些抽象的、普通的知识内容,这些知识的内容往往是课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使抽象化教学内容和难点变得容易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感知知识的意识,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在数学中,概念对学生来说往往是抽象的、困难的,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些问题,达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目的。例如,在学生了解“圆锥体”这部分内容时,如果教师能使三角形旋转,从而得到由多媒体制作的圆锥体过程,那么小学生的空间概念很快就会建立起来。又如:一位教师在分析“一列长240米的火车以每分800米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用了3分钟的时间,这座桥长多少米?”这道题时,因为学生往往把火车行的路程与桥长等同起来,此时,他就用多媒体模拟火车通过大桥:一列火车在隆隆声中到达桥头,从火车头到达大桥上开始,在桥的下面跟随火车头同步出示火车行的路线,直到火车尾离开大桥为止,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大桥长度=火车3分钟行的路程—火车长度”这一数量关系式了。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训练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分层显示相关教学内容,减少教师的黑板数量,增加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容量,多层次,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从而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学生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不容易理解的。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虽然教材采用了直接用教具切割拼出图形的方法,计算了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矩形的方法,但操作起来比较困难,有的学生剪了一个三角形,有的学生剪了一个梯形,有的学生沿着对角线切割。无论哪种方法,学生在操作中都能达到的方法是可行的。但是学生沿对角线剪下怎么拼都不能转化成长方形,而拼长方形的学生可以发现,只要沿着高剪,平行四边形就可以转化为矩形。操作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实用,但这对小学生来说很难想象,学生只能看到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导致学生对推导公式的准确性产生怀疑。在多媒体教学中,直接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拼接的过程,生动形象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直观形象,使学生学会平移图形的方法。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演示,学生不仅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还发展了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转化的理解是学生学习“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这是学生最大的成就,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利用动态显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过程,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 考 文 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王庆,《浅谈电教多媒体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S2期。

论文作者:刘海梅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7

标签:;  ;  ;  ;  ;  ;  ;  ;  

浅谈多媒体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论文_刘海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