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及抗凝血系统4项指标检测应用于重型肝炎患者价值评价论文_安方萍

皋兰县人民医院 730200

摘要目的:对重型肝炎患者凝血及抗凝血系统4项指标检测的应用进行研讨。方法:随机将进行住院医治的28例重型肝炎患者和28例健康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都给予凝血以及抗凝血系统4项指标检测,将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PT、APTT指标高于对照组指标,观察组患者FIB、PLT指标低于对照组指标,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及抗凝血系统4项指标检测应用于重型肝炎患者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重型肝炎患者;凝血及抗凝血系统4项指标;价值评价

重型肝炎是指患者由于乙型肝炎病毒、甲型、丙型、丁型病毒感染,以及CMV、EB病毒等原因感染造成患者出现黄疸、嗜睡、牙龈出血等症状[1]。若不及时治疗,易造成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严重的损害[2]。由于重型肝炎患者具有病情严重、并发症较多、患者预后较差、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此病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凝血及抗凝血系统4项指标检测可以提前检测除患者是否具有肝脏疾病,根据检测及时给予患者合适的治疗,避免患者病情加重造成生命危险[3]。本文主要探讨凝血及抗凝血系统4项指标检测应用于重型肝炎患者价值评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结果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住院医治的28例重型肝炎患者和28例健康患者,所有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排除了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如恶性肿瘤患者,其他消化道疾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28例重型肝炎患者年龄在27~5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46±1.9)岁,男性患者15岁,女性患者13岁;急性肝衰竭患者8例,亚急性肝衰竭患者9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例,慢性肝衰竭患者5例。28例健康患者,年龄18~26岁,平均年龄(22±1.8)岁,男女人数相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测效果。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的凝血4项检测:(1)采血前应嘱咐患者禁食禁水。(2)医护人员使用塑料采血管或者(21号针头以上的)硅化玻璃注射器抽取患者2ml的静脉血。(3)将两毫升的静脉血与109mmol/L枸椽酸钠抗凝剂按照9:1混合。(4)监测人员将离心机转速调为3000r/min,把混合后的血液离心15分钟,离心后尽快把血浆分离出来,放入血凝分析仪中进行分析。需注意的是,医护人员应具备熟练抽血的技能,抽血时所用的止血带不应包扎过紧,抽血应在1分钟以内结束,时间过长会导致某些凝血因子和纤溶因子活化,全血应储存在4-8℃,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血小板血浆在室温下可以放置3小时,若血浆去除了去血小板,能放置2小时;4小时内不能测定的血浆应冷藏;不要把血浆置于37℃条件下超过10分钟。

对照组患者凝血4项检测方法同观察组患者,需注意的是对照组患者的血液采集,男女各半,年龄在18-25岁之间,排除服药者,患者必须在平静状态下采血,血液经抗凝离心后分离血浆。取等量的各份个体血浆进行混匀,然后分装小瓶,冻存于-80℃或冷冻干燥备用。

1.3本文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本文主要的观察指标包括,重型肝炎患者凝血4项。评价标准和方法为:凝血4项:患者血液测定后,检测人员对患者的PT、APTT、FIB、PLT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准确无误的用SPA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表示计数资料,x2表示组间对比,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经凝血酶原4项检查后,观察组患者PT、APTT指标高于对照组指标,观察组患者FIB、PLT指标低于对照组指标,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重型肝炎患者是指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乙肝基因突变、妊娠、过度疲劳、经常饮酒等原因造成患者大量肝细胞坏死导致患者肝脏功能出现衰竭,肝脏的合成、转化、解毒功能消失造成患者体内代谢产物积累[4]。重型肝炎分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性重型肝衰竭。①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发病的1至2周内,肝细胞出现大块、亚大块或桥接坏死,肝细胞周围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现象,没有纤维组织增生,由于肝脏之间是红色与黄绿色相间,因此称为红色和黄色肝萎缩。②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出现亚大块坏死,肝细胞可以再生形成再生结节,肝细胞周围包裹着增生的胶原纤维。③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出现亚大块或大块坏死和桥接及碎屑状坏死[5-6]。

由于重型肝炎患者体内TNF的升高引起患者出现细菌感染形成毒血症,TNF可以造成肝细胞出现大片状坏死杀伤靶细胞,促进了感染细胞表面HLA的表达,重型肝炎发生时,-1(IL - 1)和-6(IL -6)的活性增强导致激活细胞损害肝脏,导致内毒素血症蔓延从而造成肝功能衰竭综合症[7]。凝血酶原4项是用来检测患者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包括PT、APTT、FIB、PLT四项指标,其中PT和PTA是诊断肝炎的重要指标,如果PTA﹤40%时应疑为重型肝炎[8]。APTT:可以反应患者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状况,主要用于肝素的检测,若APTT增高会导致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PT反映的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9-10]。由结果也可看出,重型肝炎患者PT、APTT指标高于对照组指标,重型肝炎患者FIB、PLT指标低于对照组指标,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凝血及抗凝血系统4项指标检测应用于重型肝炎患者有重要意义,具有实用价值,可以完全普及。

参考文献:

[1]王光顺.探讨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生化指标检测、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16(8):187-188.

[2]张红胜, 张敏.血清RBP、凝血四项和血小板指标检测在重症肝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7):2413-2415.

[3]周建松,崔允霞. 凝血与抗凝血系统4项指标检测在重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5):3560.

[4]聂静.血浆4项凝血指标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25):135-136.

[5]周莺莺, 汪建国.血浆凝血指标检测在肝胆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09(2):196-197.

[6]鲁文育. 肝病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9):84-85.

[7]卢旭妹,容亓,李宏梅.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药前沿, 2013,3(16):198-199.

[8]吴玉竹,胡秀学,骆海军,等.不同类型肝炎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5):628-629.

[9]王冬莲,梅丽萍,何小帆,周珺,郑瑶.肝病患者血生化及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04):945-947.

[10]吴玉竹,胡秀学,骆海军,徐瑞.不同类型肝炎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05):628-629.

论文作者:安方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下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9

标签:;  ;  ;  ;  ;  ;  ;  ;  

凝血及抗凝血系统4项指标检测应用于重型肝炎患者价值评价论文_安方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