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住院患者阶段性护理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荣芳

慢性盆腔炎住院患者阶段性护理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荣芳

讷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黑龙江讷河市 161300

【摘 要】目的:探究阶段性护理对慢性盆腔炎住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妇产科收治的60例盆腔炎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在进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患者不同患病阶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评估并对比2组患者的知识知晓、配合治疗、经期注意个人卫生情况及治疗效果、患者满意情况。结果:阶段性护理组的知晓情况、配合治疗、经期注意个人卫生的例数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炎住院患者实施阶段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阶段性护理;效果观察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妇科疾病,多发于育龄妇女。研究调查发现,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约占妇科疾病的2.63%,且近些年来发病率还在不断地提高,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大多是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以及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支原体,寄居于阴道内的微生物等。本研究通过对比本院收治的60例盆腔炎住院患者的阶段性护理效果,分析阶段性护理对慢性盆腔炎住院患者的临床效果。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本院妇产科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盆腔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门诊对患者出现的症状、体征进行检查,并确诊为慢性盆腔炎。年龄最大的为47岁、最小的为23岁,平均年龄为(33.1±8.9)岁。患者的学历情况如下:大学及以上学历者18例,其它42例。

1.2研究方法

将以上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阶段性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全身加局部给药,配合物理治疗综合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组患者采用口服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进行传统的常规护理。初期采用常规的广谱抗生素及甲硝唑等进行抗炎治疗,后期多联合中药灌肠,同时采用微波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在常规护理配合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阶段性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治疗前期:重点在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本病为生殖系统疾病,患者多处于育龄期,容易发生抑郁情绪,不配合质量护理。护士与病人积极沟通,耐心讲解慢性盆腔炎的病程和延误治疗的危害,并介绍治疗和护理方案,缓解其紧张情绪,鼓励患者积极治疗。精心照顾患者,饮食宜高蛋白、高营养,避免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精神上给予支持安慰。(2)治疗期:在患者接受治疗时安慰患者,调整好直肠给药的温度和药量,避免不当治疗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苦,争取患者配合,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在治疗期间,做好卫生指导,以免反复感染,加重病情。嘱咐患者注意会阴部卫生,做好避孕工作以防止感染。(3)治疗末期:护士应鼓励接近治愈患者进行运动,如盆腔保健操,既增强体质又解除消极情绪;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鼓励患者定期检查,提早防范,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指导患者保持大便通畅,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感染。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对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调查记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护理满意率调查方法:出院前调查和出院后半年回访2次统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赋分标准:非常满意评为3分,较满意评为2分,一般评为1分,不满意评为0分。两组患者评分分别进行平均。疗效评判标准分为治愈、显著、有效、无效4级。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软件SPSS18.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对比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前的知识知晓率为90.0%、配合治疗患者占比83.3%、注意经期个人卫生情况的患者占比86.7%,出院后半年满意度评分为(2.8±0.2),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出院前的知识知晓率为46.7%、配合治疗患者占比43.3%、注意经期个人卫生情况的患者占比60.0%,出院后半年满意度评分为(1.0±0.3),治疗总有效率为90.0%,观察组患者的知晓情况、配合治疗、经期注意个人卫生的例数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经治疗护理后总有效例数大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3.讨论

盆腔炎症性疾病(PID)是发生于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的统称【1】。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我国妇女下腹部手术及宫内节育器广泛应用,慢性盆腔炎呈现多发趋势,由于病程长、难治愈、易复发等特点,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理及心理健康【2】。因此,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十分重要,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时间。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阶段性护理干预是指分层次、分细节、分步骤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按照知信行模式,向患者介绍疾病所处的阶段以便积极主动配合护理。首先把治疗过程安先后分为3个阶段:治疗初期、治疗期、治疗末期,分阶段后针对不同时期呈现的症状采取护理措施【3】。本研究中采用阶段性护理干预对30例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问题而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及时满足患者不同阶段的需求。研究发现,阶段性护理组的患者经护理干预治疗后治疗痊愈率 30%,显著有效率47.5%,有效率15.0%,总有效率达92.5%,对盆腔炎知识的知晓情况,坚持配合治疗及注意经期卫生情况的例数均大于对照组,出院前和出院后半年内对本次治疗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对照组,并且在出院半年内有所升高。综上所述,阶段性护理配合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知识知晓率、主动配合治疗率和满意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冯雨婷.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675,676.

[2]崔静.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J].河北医学,2014,20(3):521-522.

[3]朱芳芳,王彩莉.慢性盆腔炎临床护理阶段性差异方法及要点探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149,150.

论文作者:张荣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8

标签:;  ;  ;  ;  ;  ;  ;  ;  

慢性盆腔炎住院患者阶段性护理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荣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