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阅读疗法论文

浅议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阅读疗法论文

浅议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阅读疗法

宁圣红,王元如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日照 276826)

【摘 要】 大学生心理问题是学校、家长、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尝试运用阅读疗法解决心理问题,探讨其应用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可行性,为高校应用阅读疗法治疗大学生心理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阅读疗法;大学生;心理问题

与其他同龄人相比,大学生具备更高的文化层次,更多的创新能力、也有更多的理性和激情。相应的,他们也更为敏感。由于社会飞速发展,各方面竞争日益激烈,也由于大学生在家庭经济、学业、就业、爱情等方面都可能面临压力和问题,敏感如他们,必然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根据最新的研究,近半数“00 后”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且多表现为躯体问题、抑郁、焦虑等。[1]

由于物体具体滑落没有固定时间,一旦线路重合时,物体还没有脱离输电线路,保护装置将视其为永久性故障,导致线路重合失败。

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存在的心理问题已为学校、家长、社会普遍关注。高校思政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也因此面临新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高校不但需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态势,洞悉学生不正常心理及其行为的成因,更需要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疗愈方式。在诸多的疗愈方式之中,阅读疗法成本低,效果佳,值得推广普及。

一、阅读疗法概介

阅读疗法源于古代,流行于现代。在古代,很多人已经认识到读书对人的情感、行为的影响,阅读的保健和辅助治疗作用也早为人知。放眼国外,古埃及的一些寺院图书馆同时也是治疗中心,其中负责管理文献的图书馆员也被喻为“生命之宫的文臣”。[2]在中世纪,诵读《圣经》或《古兰经》常被医生当作医治病人的辅助手段。在中国,汉代刘向就提出:“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清代的张潮更创造性地提出了“书本草(books of material medica)”一词,其含义与“阅读疗法”非常近似。[3]

1916年,美国人Samuel McChord Crothers 创造性地使用了“bibliotherapy”这个词。这个词源自希腊语的“biblion”(图书)与“oepatteid”(医治或治疗)。其后,学者们还用 “reading healing”、“reading treatment”、“reading therapy”、“reading cure”等词汇来表达相似的概念。在中文中,这些词汇通常被译作阅读疗法、阅读治疗或者图书疗法等。

根据阅读疗法研究专家王波的定义,阅读疗法就是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指导他人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或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4]

二、阅读疗愈机制

培养和储备阅读治疗师(bibliotherapists),创建阅读咨询室。高素质的阅读治疗师是阅读疗法实施的主导因素,是阅读治疗成败的关键。阅读治疗师的资质要求可以参照台湾学者王万清的观点:“从事读书治疗的咨询员,至少要有教育、心理、咨询的学士以上学位,再接受图书馆学、文学、心理学的训练,并拥有一年以上的教育或图书馆经验及使用读书治疗的经验,才有资格进行发展性的读书治疗。倘若要进行治疗性的读书治疗,则更需要有硕士以上的心理、咨询、治疗的训练,再加上文学、图书馆学及临床的经验。”[9]

将上述行星机构各构件的转角代入式(3),再将α等于齿圈与太阳轮齿数比代入,经推导,可求出双星行星机构的装配条件为

也可面向全城面向全校招募复合条件的、有国家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志愿者来做这个工作。尤其鼓励有意向、有资质的大学生志愿者经过培训,加入到队伍中来,利用大学生之间的朋辈效应,更好地开展阅读治疗服务。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注重知识内容与生活的结合,促进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实现教学活动的不断优化。生活指导式教学和生活实践式教学,是生活化教学的主要方式。生活指导式教学,就是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将生活中的小常识或者生活道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帮助学生培养起基本的道德与法治意识。生活实践式教学,则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生活的方式,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

三、阅读疗法应用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可行性

由于网络交流比面对面交流有更强的私密性,网络也可以不受时间和距离的限制,所以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专门的网络平台提供服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一个阅读治疗的电子书数据库,同时提供对本校、本城乃至国内外知名心理专家的链接,方便大学生利用手机、电脑远程利用阅读治疗服务。在高校领域,据了解,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大连大学图书馆均有专门的网站或者专栏。

在高校,阅读治疗师的选拔要优先考虑有心理学、医学、图书馆学背景的人。医学图书馆的专业人员有更强的优势。这些人员要走到阅读治疗师的岗位上来,需要经过专门的阅读疗法培训,并且在实践中慢慢积累从业经验。高校应结合人员现状和需求,建立专门的人才培养规划,加强各种制度建设,促进阅读治疗师的培养工作顺利发展。要重视继续教育、加强业务培训,鼓励自学,为即将和已经从事阅读治疗工作的职工提供外出学习交流参会的机会,鼓励他们以实践促理论研究,再以理论回馈指导实践。

四、高校如何为大学生提供阅读治疗

阅读究其实质,是以图书为载体,以文字符号为介质,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文字符号,可以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也可以触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读者通过对文字符号的阅读和内化,可以“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5]。所以阅读可以起到调节情绪、增益心智、甚至治疗心理疾病的作用。

“苏丹”悲怆地走向了整个种族的黄昏,也提醒人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大规模物种灭绝的时代。同样在3月,大洋彼岸的加利福尼亚湾传来消息,当地独有的加湾鼠海豚仅剩12头。而生活在蒙古的戈壁熊也只有20多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2016版濒危物种红色目录中,有23928个物种正遭受着灭绝威胁。

就高校来讲,阅读疗法更经济方便。阅读疗法要借助的主要工具是图书。高校均配有学科门类齐全、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有图书采购专项经费,只需按照现实需要,有计划有选择地收集阅读疗法所需图书即可。图书馆环境优雅舒适,大学生在这里更能放松身心。另外,高校常常汇聚不同领域的人才:如心理专家、教育专家、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以及熟悉图书馆馆藏能指导图书利用、辅助制定阅读疗法书单的图书馆员。这些领域的人才汇聚在一起,群策群力,搭建一个阅读治疗的平台,可以方便快捷的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对阅读疗法的治疗机制,弗洛伊德学派的解说比较有影响。该学派认为,通过阅读,可以使人在心理上发生“认同、净化和领悟”[7]。也就是说读者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能在相似的情境中获得心理和感情上的被认同感,能帮他们宣泄心中的焦虑,净化心灵,更能让他们领悟文献作者的巧妙用心,领悟作品的内容和真谛,最终疗愈心中的创伤。

以小说为例。根据一代大师梁启超的说法,阅读小说会发生四种心理作用:“熏”、“浸”、“刺”、“提”。[6]他以上述四字,来形容人在阅读小说之后,各方面渐进的改变、长时间心理情感的沉浸、各种刺激与顿悟以及理想信念的升华。根据他的说法,可以看出阅读不仅可以引导读者神游于周遭世界之外,还可以如红楼梦中宝钗所言“移人性情”。当然,事情都有两面性。“移人性情”可以是向好的方向,也可以是向坏的层面。阅读于人的作用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所以文献的选择非常关键。我们实施阅读疗法就是要选择那些能使人向上的文献,充分利用其正面作用。

对于大学生来说,比起其他的治疗方式,阅读疗法更易于接受。首先是保密性强,可有效保护学生读者的自尊。读书这个行为,人人都可以做,图书馆人人都可以去,利用图书做心理治疗不会泄露任何隐私。这样大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无需有任何顾虑。如王燮辞在《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概论》中所说:阅读疗法具有治疗目的深藏不露、治疗过程潜移默化、治疗方法强度适中等特点,所以它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长久康复有独特的作用。[8]

建立和完善全校乃至全城阅读治疗的共享机制。共享主要指在全校乃至全城范围内共享有形的人(阅读治疗师)、物(主要指阅读书目)、场所(指适合大学生和阅读治疗师敞开心扉面谈的温馨空间)和无形的阅读治疗方法、程序、经验。另外,倡议阅读疗法相关资源的开放获取。

模式上,可以考虑参与主体一对一(大学生与阅读治疗师一对一互动)和一对多(一个阅读治疗师与多个大学生互动)两种模式。在工作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对于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可以考虑一对多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同龄、同境、同理的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成立专门评价小组和研究小组,以评促建,以研究推进实践。评价小组全程跟踪阅读治疗过程,查阅治疗档案,根据大学生读者反馈的疗愈效果,从心理学角度独立客观提供专业化评估。研究小组负责对项目的过程和结果、对国内国际阅读疗法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研究,撰写和发布研究报告,负责把相关研究结果反馈给阅读治疗团队,也负责定期对整个阅读治疗团队进行业务和理论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诊疗能力。

有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还处在萌芽阶段,问题还可通过自我调节来控制,阅读治疗团队无需直接正面介入,可以让学生自助进行阅读治疗。为实现学生自助,高校需要做的,一个是邀请阅读疗法专家举办各类讲座,或者布置各种阅读疗法展览,指导学生如何通过阅读自助解决心理问题;另一个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在线心理自测和相应的书方,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自我诊断和对症选书。针对各类心理问题的阅读推荐书目应采取多种途径广为宣传。高校图书馆也要有计划地增加相应的馆藏,有普遍意义的推荐书目应适度增加复本。要想方设法,降低学生获取相关图书的难度和成本,提升他们自我疗愈心理问题的信心和几率。

五、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党和政府都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要加强青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重点抓好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10]高校应与时俱进,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遵照规划的要求,凝聚图书馆员、辅导员、心理咨询专家等各方面的力量,肩负起立德树人、营造和谐心理氛围的特殊使命,以图书为武器,以阅读疗法为工具,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别去想皮特的事,”威尔劝我说,“他至少会被爱德华狠狠地揍一顿。爱德华从十岁起就练习空手道了,而且只是为了好玩儿。”

[参 考 文 献]

[1]马 川.“00 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研究——基于近两万名2018 级大一学生的数据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9,(03):95-96.

[2](美)M·H·哈里斯.西方图书馆史[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28.

[3]张洪涛,冯宪萍主编.潜能与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265.

[4]王 波.阅读疗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12.

[5]朱自清.权威名家名著 经典常谈 典藏版[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6:25.

[6]梁启超.中国人的启蒙[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6.174-175.

[7]王波主编.图书馆时尚阅读推广[M].朝华出版社,2015.12:184.

[8]王燮辞.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232.

[9]黄晓鹏,王景文,李树民著.阅读疗法实证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65.

[10]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立德树人提供精神支柱[J].中国德育,2016,(04):10-12.

【中图分类号】 B8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3036(2019)06-0166-03

【作者简介】 宁圣红(1975-),女,山东蓬莱人,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王元如(1971-),男,山东临沂人,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职辅导员。

□编 辑/徐霄天

标签:;  ;  ;  ;  

浅议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阅读疗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