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与海南农业的发展_农业论文

加入WTO与海南农业的发展_农业论文

加入WTO与海南农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南论文,农业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53(2002)04-0001-08

近十年来,海南农业的增长速度平均超过10%,大大地高于全国农业增长速度3.4%的年均水平。海南农业这种奇迹般的增长,主要原因是海南独特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特区率先初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使海南的农产品在广大且日益增长的国内农产品消费市场上具有相对的优势。在加入WTO后,海南农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重大的变化,农产品出口和进口条件的大为宽松给海南农业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和直接或间接受到的冲击都将是巨大的。在短期内,很难说是利大于弊或是弊大于利,总体上的判断可能是利弊平分秋色。今后海南农业能否取得持续快速的发展,最终取决于海南的农产品在国际化大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加入WTO为契机,瞄准国际市场,对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思想进行战略性调整,加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充分发挥热带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不断提高海南热带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才是海南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一 深刻认识海南农业基础地位的特殊性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生产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海南来说,农业的基础地位显得更为突出,更具有特殊性。海南是在工业文明全球化扩张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中被保留下的“几块净土之一”。根据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2000年,海南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7.9%,第二产业的比例为19.8%。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之高,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之低,均为全国之最。在如此原始落后的传统产业结构下,海南农村居民2000年仍以人均年收入2825元(全国人均为2253元)提前进入小康社会;在海南特区“热”骤然降温后,百业凋敝,房地产业、金融业、工商业等陷入很大的困境,而热带高效农业悄然崛起,一路攀高,支撑着海南的整体经济仍然保持着高于全国的平均速度增长。在“无工不富”被公认为经济学绝对真理的年代,海南经济独树一帜,保持着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不能不被视为奇迹。

海南是带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洁净的空气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且进入小康社会的,海南成为令人向往的全国旅游首选之地,也是综合生活质量最高的地区之一。这里面,农业的快速增长起着关键的作用。海南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农业发展在诸多方面有着天然的比较优势。在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离不开比较优势。立足海南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纵观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与趋势,海南必须把发展农业放在特殊的战略位置。

1.从国际上看,由于气候和环境条件的恶化,世界粮食生产形势严峻。目前全世界库存的粮食只够吃50天。据世界银行预测,21世纪全世界会有约10亿人口挨饿。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答案只能是由中国养活中国!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明显过剩,但一时的过剩掩盖不住长期短缺的趋势。背负着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就象中央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的,只能巩固和加强,不能削弱。这一点,也应象“基本路线”一样,一百年不动摇。具有优越的农业发展自然资源条件的海南,无论是从自身的利益考虑,还是从承担国家民族生存的责任来说,都必须把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基础地位。

2.从海南的经济发展战略看,建设生态省,绿色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海南生态省的建设,要求构建绿色大产业的格局。在绿色大产业的结构中,绿色农业最具代表性。农业作为第一性的产业,其特质之一就是直接参与自然界平衡的运转。农业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又最能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占主要地位。成片的橡胶林、椰林、经济林、果树林等既产生经济效益,又不断地提高海南的森林覆盖率,极大地改善海南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生态观光农业将成为海南绿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工业与农业的关联度也很强,相当大的部分是农业的延伸与扩展。可见,海南绿色农业是支撑海南绿色大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占据特殊的地位。

3.海南地处热带,四面环海,具有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海南日照充足,素有“天然大温室”之称。光照时间长且强烈,大大地提高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的效率,具有发展高耗能的高效农业的前提条件。而宽阔的海域又是发展海水捕捞、海水养殖和海洋生物制品的天然场所。以水海产品、反季节瓜菜和热带水果为代表的热带高效农业在市场竞争中无可阻挡地迅速兴起,充分显示了海南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无可替代的条件与绝对优势。

4.农业作为海南的一个支柱产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有根本的改变。海南旅游业迅猛发展,但由于初期基础设施投入大,周期长,旅游效益尚不明显。海南工业因为基础薄弱,资金、技术、人才短缺而先天不足,加上生态省的建设必然在诸多方面限制工业的发展,弱工业模式最终会被肯定下来。主要由工业承担的经济增长、资金积累和扩大就业等功能大为减弱,农业对海南经济增长的特殊贡献功绩卓著。2001年,海南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4%,是第二产业贡献率19.7%的2倍多。没有热带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就不会有海南整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就业的难题就无法化解,广大农民难以增加收入而进入小康社会。对海南农业基础地位的特殊性,要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这一点,朱镕基总理在1999年底视察海南时给予充分的强调与肯定:“海南整体上应集中力量搞农业,高效农业、高科技农业,你们的优势就是长东西。跨海铁路通了,冷藏车可以进北京,搞好运销公司和网点,海南就富了,这点不能动摇。讲农业的基础地位对于海南更重要,有绝对的优势。”

二 加入WTO后海南农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加入WTO后,在涉及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诸多协议要求中,最为实质性的内容是削减农产品的进口关税,消除关税壁垒,减少农产品的出口补贴,增加市场准入,扩大市场的开放度,提高私营部门对国际贸易的介入程度。这一系列已经开始的变化意味着更多国外农产品不断进入国内市场。在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下,海南的农业不可避免地卷入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中。

目前,海南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按农业现代化的六项指标(机耕、机灌、机播、农药施用、化肥施用、地膜覆盖)来衡量,海南的每一项指标值都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产业结构原始落后,农业生产规模狭小,以农户或家庭小农场经营为主,民营农场不成气候,近百个大型国营农场包袱沉重,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模式的约束。同时,在农业的品种质量、农技人才、农业劳动力素质、资金实力、农产品加工技术、营销网络等方面与国际化水平都有相当大的差距,海南农业面临的冲击是巨大的:

1.加入WTO后,在全国的范围内,农业部门是受冲击的重灾部门之一。质优价廉的国外农产品源源不断地挤占内地市场,而海南农产品的岛内市场小,主要销售市场在内地,内地市场对热带农产品需求的日益扩大才能带动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迅速兴起。内地农产品市场的大片沦陷,将大大地削减海南农产品在内地市场的占有份额。这种全局性的冲击对海南来说是间接的,但却是最为致命的。

2.在国内主要农产品市场受到普遍冲击后,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下跌,“卖难”问题进一步加剧。市场波动引发全国性的农业结构调整,被挤减下来的是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如水稻、玉米、大豆、棉花、油料等,被加强扩大的是在价格上尚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瓜果、畜产品、水产品、花卉等,这势必把国内的竞争局限在更狭窄的范围之内,这种恶性的内部竞争必然使经济实力薄弱的海南受到很大的损害。

3.海南拥有的热带气候资源在国内是稀缺的,但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少见。全世界地处热带的国家和地区有70多个,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不少热带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已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很有影响力。一旦国内国际市场溶为一体,海南赖于热带气候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等产品的相对优势就会减弱。近期,洋水果进入国内市场的势头强劲就是一个证明。

4.海南的工业基础薄弱,城市化程度低,加上文化教育落后,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低。分散的农户在市场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下更加无所适从,对以提高农产品品质为目标的农业结构调整力不从心。在农业受到冲击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加大,农民收入的增长在一段时期内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在预见到加入WTO对海南农业带来重大冲击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加入WTO对海南农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相对内地省份,海南抵抗冲击的能力更强些。优越特殊的自然资源条件蕴蓄着蓬勃的发展气势,在历经一场全面的优胜劣汰的大市场竞争洗礼后,它将使海南农业彻底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走上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道路:

1.根据WTO规则,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要取消非关税措施,均以关税及关税配额来管理农产品的国际贸易。这结束了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受歧视态度和不公正待遇,大大改善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环境。海南的水、海产品和热带水果在世界市场上属短缺产品,畜产品、蔬菜和花卉等也有一定的竞争力。上述产品早有出口香港、韩国、日本及西欧的历史,在加入WTO后,海南农产品的出口额会较大幅度地增长。

2.海南的生态环境良好,自身无工业污染,且相对独立的生态环境系统,又阻隔了外来污染。独具一格的良好环境格局,在国内外已得到公认。绿色生态环境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而良好的环境在短期内无法形成。海南具有优越的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环境条件。在21世纪,绿色食品已成为消费的主要趋势的今天,海南绿色食品的发展天地广阔,前景无限。

3.海南的水面海域广大,海湾滩涂多,且污染少,水、海产品的产量丰富。仅今年1月份,水、海产品的出口达3253.9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595%。鱼类等水、海产品被医药研究证明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消费量日趋扩大,价格居高不下,是国际市场上极具优势的食品。海南在发展水、海产品上有绝对优势,近几年来,海南的水、海产品增长最快,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经济增长点。加入WTO后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发展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洋多种生物资源开发等,所带来的效益将难以估量。

4.海南目前农业技术落后,农业结构简单原始,农业发展处在很低的起点上,而且海南尚有1000万亩左右可开发土地,农业发展在科技、土地、劳动力等方面的空间和潜力巨大。加入WTO后,更加方便引进外国资金、农业科技、高产优质品种、先进管理经验和加工手段等。在具有优势的自然资源条件上注入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将促使海南农业的发展产生新的飞跃。

三 海南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从加入WTO开始,就标志我国的农业已经进入市场国际化的阶段。目前,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紧紧地依赖内地市场、以内地市场为命根子的海南农业,根本上不具备与那些在生产上已经高度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商业化的国家的农业的竞争能力。去年,国外香蕉等水果批量进入内地市场,在品牌、规格、色泽、价格上占有很大的优势,传递了一个重新洗牌的信号。面对加入WTO后农业国际化的强大压力,海南农业要立足热带农业资源的优势,深刻审视宏观市场环境的变化,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在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中抢占制高点,构建起有良好特征和效能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一)集中力量,加速培育一批农业支柱产业,形成一批主导产品

海南要借鉴日本政府在乌拉圭谈判后投入巨额资金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和兴建农业基础设施等发展农业的经验。省政府要通过争取国家财政拨款和国债资金的支持,加大投入,做好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实行“非均衡战略”,突出重点地发展比较优势。目前,主要是对己初步具备相对优势的水产品业、畜牧业、热带水果业、蔬菜业等,经过严格的论证和科学筛选,断臂割爱,择优汰劣,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季节差、名优特、无公害”产品的生产基地,把象文昌鸡、东山羊、五指山野菜等一大批名牌产品,按标准化的生产过程,培育成稳定的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在三五年内崛起一批特色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支撑海南农业的发展,迅速提升海南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以绿色生态农业为主基调,把海南农业发展成为多姿多彩的、有魅力的产业

农业作为母亲产业,博大精奥,魅力无穷。农业除提供农产品外,对大自然的保护、国土水源涵养、生态景观的形成、传统文化的继承、新兴产业的衍育、农村活力的提升等,都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地处热带区域的海南,生物资源极为丰富,被誉为具有国际性的野生动物和植物物种多样性中心之一。充分认识海南资源和环境的优势,放宽视野,大大拓展大农业的内涵,使海南农业的多种功能淋漓尽致地发挥。以绿色生态农业为主基调,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纯自然食品,理所当然地成为绿色健康食品的王国;创设热带原始雨林及各种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热带植物园、热带花果园、自然博物馆、野生动物园、野生动物训养场、海洋生物世界等;开展以认识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深山探险旅游、科考生态教育旅游等;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及各种农家乐项目等。把海南农业办成多姿多彩的世界热带农业大窗口,使其充满着自然原始韵味而又魅力无穷,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加强和突破关键的薄弱环节,提高海南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

海南农业发展的起点低,存在许多致命的薄弱环节,亟需加强和突破。其一是农产品的加工滞后,主要以初级形态出现在市场上,加工附加值极低,不及发展国家的十分之一;其二是流通领域的组织化程度低,许多产品等待上门收购,形成封闭型的销售模式。一个嫩椰子在内地市场售价为10-20元,在产地几毛钱都销不动,瓜果、蔬菜烂在地里屡屡发生。其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落后。政府的扶持大多停留在口头上,各种协会作用甚微,农业科技人才缺乏,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低,农业生产缺乏技术和信息支持。其四是几乎没有真正品牌可言。产品安全性和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尚未起步,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在转轨中,农民对政府有高度的依赖性,诸如上述薄弱环节成为制约海南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迫切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投入、扶持和引导。薄弱环节最有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加强和突破这些薄弱环节,将大大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引进力度,“高位嫁接”,实现跨越式发展

海南农业的起点低和生产条件优越,对外极具吸引力,仅台湾商人就在海南投资建立起300多个民营农场。与国外发达农业巨大的发展差距使海南农业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要好好地加以运用。培育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加大农业对外的开放力度,实行“高位嫁接”,直接吸收国外热带农业生产最有优势的品种、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不长的时间内,把海南农业的发展提升到崭新的高度。以政府的农业部门、农业高校和农业科研单位为主,并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及农户多种形式地投资参与技术开发、引进、转化和推广实施工作,形成快速反应、不断创新的技术支撑机制和体系,促进海南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收稿日期:2002-03-21

标签:;  ;  ;  ;  ;  

加入WTO与海南农业的发展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