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际应用论文

应用型大学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际应用论文

应用型大学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际应用

李伶蹊 广州工商学院

摘要: 随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学课程创新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改革已经大势所趋。此处选取实用性比较强的《经济法》课程,探讨教学方法改革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 经济法;教学方法;应用

一、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经济法本身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处于学术界的争议当中,对于经济法的基础理论众说纷纭,对于没有法理学基础的学生来说往往会感到一头雾水难以理解。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他们没有法理学、法律逻辑学等法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作为铺垫,对法学专业学生适用的经济法教学显然不适用于他们。

本研究是针对农用拖拉机的驾驶座椅振动测量,采用以TI公司的TMS320F2812 DSP为主控芯片,以Altera公司的MAX3000A系列EPM3128ATC144-10 CPLD为辅助控制芯片,通过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结合设计的一种能实时振动信号校准采集方法。

从法学学科体系角度来看,由于经济法法律主体的多样性,经济法内容涉及到了许多民法、商法和相关经济法律。在高校里面进行经济法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一般都会出现课本内容多,但是实际的课时安排却很少,因此老师一般都会围绕课本内容进行讲授,主要是对文章中的法律条例进行解释。

现有法律的修订和新法律的颁布进程越来越快,使得经济法理论和课程几乎每年都要更新,但即使每年更新教材也跟不上经济法修订的脚步。例如在2019年4月23日,刚刚对《中国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修改,提高了对恶意侵犯商业秘密的民事赔偿责任。教材内容与当前实际不相符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

经济法的实际操作性很强,它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与现实的经济活动相联系。但目前很多经管专业在进行经济法学的教学中,多数还是以传统的方式为主要教学方式,也就是老师讲解的方式进行灌输,学生被动地进行记忆。这样的方式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位置,也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也使学生不能灵活地使用学到的知识。学生在未来的实践中如果遇到案例就不会使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

经济法涵盖多部单行法,概念太多,晦涩难懂,法律条文繁多且与民法、刑法相比枯燥乏味。老师们往往怀着殷切之心,做足充分准备,倾力教学,但效果却不甚理想。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相应淡化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突出“应用型”的特点,能力本位,就业导向,贯穿实用性。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过程中,低血压的反复出现会给患者的心、脑等组织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合理的透析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在透析的过程中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从多方面进行干预,直到患者的血压恢复正常,必要时可在透析过程中进行降压药物处理,通过多个角度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切实保障患者的透析效果以及身体健康。

二、项目教学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伴随就业问题的凸显,大学生在就业中的焦虑问题越越来越普遍。就业焦虑按照在就业问题上的具体表现分为:冲动型(高焦虑阶段高效能)、无助型(低焦虑阶段、效能低)、稳健型(低焦虑阶段 高效能)、冷漠型(低焦虑阶段、低效能)

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在前一次课后安排学生预习教材知识,搜集并学习合同样本。提醒学生注意几个问题:1.合同主体、目的和内容的有效性;2.合同中权利、义务的平衡性;3.合同条款的必备性;4.合同首部、内容、结尾结构的合理性;5.合同内容排列形式的体例适当性。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又译为“颠倒课堂”,来自美国。翻转课堂模式是对传统的LBL授课模式的翻转和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上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布置作业,学生课后根据课上所学知识完成作业和练习。“翻转课堂”重新分配了课上课下学习内容,将知识和理论学习的重心从教师课上讲授向学生课下自学转移。学生在课下时间完成对知识的学习,而在课堂上消化知识、答疑解惑、灵活运用,与老师同学进行互动。

以合同法项目教学为例,假如《经济法》教学共48学时,《合同法》部分占8学时。学习此章节的目标是:理解合同法基本原理,了解合同法基本法规,掌握合同法相关文书要求。根据课程目标设定实训任务:拟定一份合同。

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课下的学习讨论,课上每个小组派代表以ppt方式进行展示,组内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展示后其他组同学提出问题,展示小组成员回答问题。最后老师对共性问题进行解答并评价学习成果。以《公司法》章节教学为例,老师对60位同学进行分组,每组6人,以小组为单位课下进行讨论并模拟设立公司,可自由选择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确定小组成员的模拟角色,制订公司章程,最后以 PPT形式在课上进行展示。要求在模拟设立公司过程中明确几个问题:1.分析对比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在设立过程中的区别;2.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优缺点,及小组选择这种公司形式的原因;3.公司设立的程序及所需文件;4.公司组织机构设置相关规定;5.公司章程内容。

三、翻转课堂教学法: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

在课上分五步走:第一步,教师在讲解合同拟定的相关知识之后,对学生进行分组。第二步,学生在领会任务要求之后分组洽谈合同。第三步,确定合同条款并签订合同。第四步,学生总结反馈。第五步,教师互动点评,从参与度、完成度、形式质量、内容质量几个方面进行点评,并指出问题。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他在白茫茫的水里畏缩着,好像这片广大的世界正在用压倒一切的力量挤压着他,正在残忍地摆出得意的威风来摧毁他。他像发疟子似地抖了起来,连手里的枪都哗喇一声落到水里。这一声总算把他惊醒了。他和恐惧斗争着,尽力鼓起精神,在水里摸索,找到了枪。他把包袱向左肩挪动了一下,以便减轻扭伤的脚腕子的负担。接着,他就慢慢地,小心谨慎地,疼得闪闪缩缩地向河岸走去。

随着我国教育与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不断接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在国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被使用,此种教学方法也同样可以应用于经济法的教学中。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 TBL)是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注重人的创造性、灵活性与实践特点的新型成人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但TBL教学法由于问题的提出、思考、讨论与解决会耗费大量的课堂时间,阻碍教学进度。此时如果可以和前述翻转课堂相结合,则可以解决它存在的弊端。

四、翻转课堂与TBL教学模式相结合

具体做法为:课前布置问题,课下解决问题,课上答疑交流。把下节课重难点设置成问题,在课前布置给学生。学生在课后通过老师提供的案例、论文、材料、教学视频,以及自己查询到的相关资料,对问题进行研究解决。课上由学生上台以讲课的形式讲解知识点,老师及其他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解答,老师对其中共性问题进行解答补充,以此刺激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对学习任务的完成度应作为此门课程考核的一部分。

此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在《公司法》、《商标法》的教学中。

利益激励机制直接关系到知识分子的根本利益,影响知识分子对党的看法。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强调科技体制改革要实行“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在稳住基础研究工作的同时,鼓励各类科研机构与企业相结合。2003年,胡锦涛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会后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奖励制度和建立健全人才保障制度。根据这个决定,我国逐步建立了兼顾物质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的人才激励机制,具体的奖励既包括国家层面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计划等,也包括省级层面的学者奖励计划等。

翻转课堂与TBL教学模式的组合,不仅达到对专业知识的教学效果,更是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五、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真实的或者虚拟的问题情境或者事实情境,让学生对情境所涉及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角色情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角色扮演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经济法》的教学中经常可以运用到角色扮演法,例如《劳动合同法》中“劳动争议解决”这一章节,即可通过给学生们分配角色,进行模拟仲裁来教学。可使用线上的模拟仲裁软件,或利用学校的模拟法庭实训室,学生们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所学知识真正运用到解决问题上。以采用模拟劳动仲裁软件教学为例,60人分为6组,每组10人,分别扮演员工、工作单位、双方代理人、仲裁员等角色,老师在系统中输入案例,分配给各个小组,后台观察各小组模拟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六、结语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灵活地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才能达到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小丽.新课程背景下的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0):65-66.

[2]邸艳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以角色扮演法为例[J].现代交际,2019(06):181-182.

[3]刘丝雨,王志鹏,郭小平.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下的TBL+翻转课堂与经济法教学——以辽宁省某高校为例[J].大学教育,2018(11):13-17.

作者简介: 李伶蹊(1991-),女,汉族,法学硕士,专任教师,研究方向:经济法、商事仲裁。

标签:;  ;  ;  ;  

应用型大学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际应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