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让我们的课堂灵动起来论文_赵方全

四川省广汉市新丰镇万福小学校 618300

“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量与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一、善用数形结合,有利于化抽象为直观

学生在进入小学学习之前,他们的知识基本上是建立在现实生活中客观事物上的。其知识特点是直观形象,看得见,摸得着。而进入小学阶段,教师如果运用数形结合来引入新知、建构概念、解决问题,就相当于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上添砖加瓦,新知识的学习就变得更简单。

如小学应用题中常常涉及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学生最不易理解的是“倍”的概念。如何把“倍”的数学概念深入浅出地教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对“倍”有个深刻的印象?我认为图形演示是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在第一行画出3个一组的正方形,再在第二行画出3个一组的三角形,一共画2组。

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第一行和第二行图形的数量特征,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正方形是1个3,三角形是2个3;把一个3当作一份,则正方形是1份,而三角形就有2份。用数学语言:三角形的个数就是正方形的2倍。这样,从演示图形中让学生看到从“个数”到“份数”,再引出倍数,就能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并理解倍的意义了。

二、巧用数形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数学所特有的研究对象,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数量关系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难点,部分学生掌握起来十分困难。怎样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呢?从多年的教学中我逐步得出:当题目难以理解时,通过画图能直观地显示题意,一目了然,并且能有条理地表示数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如一年级题:一(2)班16位同学到校园做游戏。排队时,从前往后数,小红在第8位,从后往前数小红在第几位?题目一读完,好多同学都说小红从后往前数排在第8位。因为8+8=16。这个时候我没有说答案的对错,而是叫孩子们画图进行验证,然后得出结论:小红从后往前数排在第9位。并展示了其中的一份作品:

O O O O O O O △ O O O O O O O O

△表示小红,O表示其他学生,可以知道排在小红后面的有8人,从后往前数小红排在第9位。接着出示第二题:同学们做游戏,从前往后数小红排在第5个,从后往前数她还是排在第5个,请问这队有多少位同学?结果学生通过画图毫不费力地就解决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有效地进行数形结合教学呢?

1.要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基本上每一道例题都呈现出与之相对应的图形、线段等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但往往有同学理解不到位。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看图能力,把“从图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你是怎样理解的”提到重要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图形、线段图观察、理解之后再解决问题。低年级培养学生看实物图形或插图,中高年级看线段图或几何图形变化等,无论什么样的图形,都要充分地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你得到什么信息、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特别是多条件图形更要让学生多看多说,在观察叙述中理解题意,从而解决问题。这样不光解决了问题还提高了学生的看图能力,在长期的训练中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积极引导学生画图,提高解题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画图策略是最基础也是很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策略不仅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而且图文并茂深受小学生的喜爱。

它最大的优点是“直观形象、化繁为简、运用领域广泛”,通过画图可以将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算理、数量关系形象化、简单化,给人以直观的启示。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画图技巧。例如:

(1)画图最好用铅笔。(2)画线段图时,几个对比的量要用不同的线段表示,可以用虚实、颜色来辅助区分;互相包含的量可以画一条线段,量的多少用大括号来表示;去掉的部分可以用虚线来表示,这样便于对比和还原。(3)画图时,一般要按问题陈述的顺序,即题中先说什么就先画什么(画比多少的问题的图时先画标准量,画倍数关系的问题的图时先画一倍数的量,分数、百分数问题先画单位“1”的量),要在图中依次表示出所有的条件,还要标清问题等。当然,这些技巧在每个老师眼里的定位不同,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另外,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图的意思——是根据什么画出此图的,鼓励学生借助图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路等。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不仅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和灵动,而且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增强,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赵方全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0月总第3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7

标签:;  ;  ;  ;  ;  ;  ;  ;  

数形结合,让我们的课堂灵动起来论文_赵方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