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不贬值的经济学分析_汇率论文

人民币不贬值的经济学分析_汇率论文

对人民币不贬值的经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分析论文,人民币论文,不贬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和笼罩下,为了抵消这场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的不利影响,我国是有理由主动对人民币实行一定程度的贬值,就像台湾对新台币乘机进行贬值一样,但我们没有这样做。相反,我国领导人在多种场合多次对外承诺,人民币不会贬值,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并普遍受到高度赞扬。尽管目前国内外舆论对人民币是处于贬值还是升值趋势的说法众说纷纭,但综合各方面经济条件分析,我国承诺人民币不会贬值是有依据的。

首先,目前我国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仍处于合理范围区间。一般来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最终取决于中美两国经济实力的比较。近年来,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发展势头都比较好,都相继进入了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运行轨道,两国间的汇率不应该有大的变动。从历史上看,1994年1月1日,我国对汇率进行了重大改革,由原来的1 美元兑换5.7元人民币改革为1美元兑换8.8元人民币,实行汇率并轨, 建立起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成效是显著的。但当时为什么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以1美元为兑换单位,下同)定为8.8元的水平?值得斟酌。应当指出,当时人民币汇率改革,使人民币贬值过头了。诚然,我国1993年下半年的市场调剂汇率为9元人民币左右, 自由市场汇率超过两位数。但这是相对扭曲的数字,正如当时的官方汇率为5.7元人民币, 也是相对扭曲的数字。当时官方的汇率使人民币高估了;但市场调剂和黑市调剂的范围比较狭窄,加上当时投机因素猖獗,使人民币低估了。而我国1994年的汇率改革,基本上是参照当时的市场调剂汇率进行的,因而导致人民币过度贬值。它的正效应是,有利地促进了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负效应是,为我国其后发生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起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后,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升值压力,实际汇率走向是稳中趋升。人民币兑美元的平均汇价水平,1994年为8.62元,1995年为8.35元,1996年为8.31元,1997年为8.28元。人民币汇率略有升值,与近年来外资大量进来相关,但也与1994年汇率改革使人民币过度贬值相关,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当时人民币过度贬值了,才使外资进来有利可图,导致大量外资进来。由于近年来人民币的升值因素,加上前几年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因素,使人民币过度贬值的因素逐渐抵消了,因此可以说,目前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处于大体合理的范围,不需要进行贬值。

其次,我国若对人民币实行主动贬值战略,虽能暂时抵消亚洲其他国家货币贬值对我国造成的一些不利影响,但也会引发新一轮货币贬值之风,最终使我国贬值拿到的好处重新丧失掉,而且对亚洲金融危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利于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稳定,特别是不利于稳定香港,因港币经受危机冲击后,是亚洲唯一保持联系汇率制的货币。况且人民币贬值后,还会重新引发国内的通货膨胀,对稳定国内经济形势也十分不利。

再次,在美中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若人民币再次贬值,将会引起美国的强烈反对。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不断增加,美中贸易逆差正不断扩大。尽管中美双方对两国贸易的统计方法相差较大,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是双方都认可的一个事实。如果按美方统计,1994年美中贸易逆差为321亿美元,1995年为368亿美元,1996年为424亿美元,1997年为497亿美元。美国舆论普遍认为,中国1994年的汇率改革使人民币过度贬值,是导致美中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这次中国借亚洲金融危机之机宣布人民币贬值,在美方看来,等于使美中贸易雪上加霜,肯定会遭到美国的反对。美国的报复性措施之一,就是会极力延缓和阻挠中国加入WTO,这对中国的发展是不利的。

综上所述,我国领导人对外承诺人民币不贬值,是有客观经济依据的。但人民币不贬值,是就近期而言的。从中长期看,人民币是否要贬值,不仅要看中美两国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力量对比趋势,还要看外汇供求状况的变化趋势。如果将来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人民币要贬值时,不排除人民币有下调的可能。因为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本身,就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而不是实行固定汇率制,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向国外承诺中长期的人民币币值是贬值还是升值。

标签:;  ;  ;  ;  ;  ;  ;  ;  ;  

人民币不贬值的经济学分析_汇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