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社会化服务模式探讨_社会结构论文

我国信息社会化服务模式探讨_社会结构论文

我国情报社会化服务模式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论文,模式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在对传统情报服务模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分析了过渡时期情报服务模式的演变特征,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情报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原则,并提出了培育信息市场、建立以竞争情报为主体的情报经营服务体系和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加速手段现代化等模式优化对策。

[关键词] 社会化服务 服务模式 信息市场 情报服务体系

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体制下,传统的情报服务方式和运行机制正处于向新型有效的机制及其相关模式进行转换和递进的过程中,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不仅有助于把握现实,更有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预测未来。这样,我们在寻觅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情报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模式和配置结构时,就可以使其不断地逼近变化中的动态轨迹,从而达到最佳的耦合效果与期望值。

1 对传统情报服务模式的审视与反思

1.1 行政驱动色彩浓厚,流通环节薄弱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领域中,主要的信息渠道只有两条:一是由计划管理层到执行层的控制信息流;二是由执行层到计划管理层的反馈(逆向)信息流。在这种情况下,科技、生产等部门往往因缺乏动力而对情报、信息产品无迫切需求,致使大量的情报资源得不到及时开发。纵向式信息传递通常会使得信息流通十分缓慢,效率较为低下,且失真严重,许多重要的科研、情报成果得不到及时的推广与应用。

1.2 无偿服务居多 情报机构主要依赖国家财政补贴, 无偿为用户提供信息、情报咨询等服务。其发端于商品性,又起因于传统经济体制下的产权不分和责、权、利不分以及“大锅饭”的体制。实际上,国家每年投入的经费并不少,收效却不理想,甚至背上人、财、物的沉重负担,造成情报服务工作不计成本、不问社会需求的局面,挫伤了情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1.3 未按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办事

在传统的情报机构运行机制的制约下,人们固守着“小而全”。、“大而全”的藏书楼,坐等用户上门,而不考虑情报使用开发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投入产出效益,情报机构的运行缺乏动力和活力,职工捧着铁饭碗安闲度日,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

1.4 信息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以指令性计划方式分配信息资源, 成为传统的情报服务中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市场调节方式几乎不起作用,其服务组织与机构缺乏经营自主权,应得的自身利益得不到保证,没有反映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的信号参数,也没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结果造成一方面是信息、情报资源的严重匮乏与不足,另一方面却是情报服务资源的低效配置和浪费。

1.5 服务方式趋同,技术装备落后

情报服务的内容与方式比较单一,广度与深度都不够,因此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未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服务的主体渠道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分工,缺乏情报生产经营主体间的相互服务、交叉服务、开放式服务,故形不成网络服务。情报技术服务手段落后(主要以手工方式进行服务),设备陈旧,内容单调,渠道偏少,传递低效。

1.6 体制单一,组织机构发育滞缓 数十年一贯制, 全国范围内几乎采用一个共同模式、一个对等规模、一种运行机制,其结构基本雷同。情报服务原有体制的单功能,加之缺乏多种类、多层次、多功能的灵活机制,以及缺乏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相结合的根本动力,使得彼此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和制约,没有变化和过渡,既没有对有利因素的选择和促进,也没有对不利因素的限制与淘汰。国家指令性计划单纯强调控制,而忽略了机制的作用,这是造成体制僵化的重要原因。

2 80年代以来情报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变化

2.1 开始从无偿服务向有偿服务转变 目前仍然以无偿、 低偿服务为主,有偿服务为辅,强调以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为依托的无偿服务和以补贴为前提的低偿服务。这种服务的价格,既不表现为劳动价值理论意义上的价格,也不表现为供求意义上的价格,更不表现为信息资源相对丰裕稀缺程度上的价格。如果服务机构单纯只是为了创收,以求“自己养活自己”,那么只要情报机构充分发挥其雄厚的人力、设备、文献资源等基础优势,就有可能获得较多的经济利益,但有偿服务的最终目的还是开发信息资源,提高信息服务系统的效率,从而满足社会对情报的需求。因此,社会需求才是推动情报社会化服务工作发展的原动力,即促使情报服务开始由单纯的服务型向服务经营型转化。

2.2 所有制成份有了改善 由原来的单一公有制,发展为全民、 集体、个体、私营以及个人组建的民间信息情报服务组织共立并存,但仍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国家以及地方情报信息系统也仍然是情报服务的主渠道,这种情报服务系统的组织结构是部门所有、条块分割、功能基本趋同的链式平面型结构,这种结构造成了机构重叠、工作重复、自我完善和协调能力差及与其他信息系统之间互不协调的后果。因此,系统的管理方式、运行机制等宏观体制方面尚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无疑影响了情报社会化服务的快速发展。

2.3 体制正在转变 目前,行政驱动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利益驱动、技术驱动等间接性驱动的力度有所增强,出现了企事业并存、专兼并存、专职服务人员与兼职服务人员并存、专营服务机构和兼营服务机构并存的局面。同时,各种协会、学会以及政府职能部门大办情报信息咨询服务的态势正在形成,它们多半以情报、信息咨询服务为最高宗旨,同时以等价交换为原则,追求有限的盈利,逐渐成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和竞争性实体的服务行业。

但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造成的深刻的利益分化与重组下,个人利益与情报服务机构的利益及部门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摩擦增多,各级、各部门都在尽可能地利用“双轨制”中有利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利用行政强权造成的垄断去扩充自己的或小集团的利益,从而导致了情报服务中的高价现象以及伪劣产品的滋生蔓延。

2.4 资源配置效率有所提高 一部分情报、 信息咨询服务活动仍然按照传统经济体制下的方式进行,即实行以指令性任务为主的社会公益型的情报基础研究和服务。另一部分则开始按照新的经济体制所要求的方式运作,即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情报服务体系。因此,信息资源的闲置或浪费的现象正在逐渐减少,情报使用效率正在逐步提高,反映信息资源相对稀缺程度的信号参数开始发生作用,生产要素流动的程度和范围也正在不断扩大。

2.5 情报新技术得到重视,数据库的建设与服务开始起步

在这一阶段,我国情报服务工作已由以整理、加工文献资料为主要功能的文献工作时期向以利用情报为主要功能的数据库服务时期过渡。

80年代以来,我国情报数据库建设和联机服务有所发展,联机检索的终端以每年70%左右的速度增长,但用户的增长率每年仅为0.2 %左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容量有限。近几年来所建的数据库主要是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情报部门进行研究和查新检索之用的,其使用量占90%以上,且大都为自用库,企业仅占8%左右。为企业、 生产、经营服务的数据库较少是企业用户不多的最根本原因,如果不把数据库产品结构调整到企业急需的事实型数据库方面来,要想大幅度地提高情报用户的使用量是根本不可能的。由于社会经济水平和自身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影响,我国尚未形成真正的使用价值高的数据库系统。

总之,在这一时期内,情报社会化服务的开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服务组织体系的不完善、发展的不平衡、技术手段的落后以及服务方式单一化等又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情报的社会化服务,使之保留着某些旧体制、旧模式下的特征,因而仍然缺乏动力和活力。

3 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服务模式的构建及优化

进入9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进程的节律,情报服务在内外环境条件及其相关因素迭加作用的激励下,正在以其特有的形态方式与国家经济活动自然地组合成有机的整体,其结构与模式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3.1

新型的情报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建立和选择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首先,新模式的建立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情报社会化服务中的具体反映,而情报服务业则是社会生产建设中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生产力,它的发展不但取决于自身的原动力,还有赖于国家宏观调控机制和经济活动客观规律的科学拟合,从而建立起相应的发展模式与稳定的结构。

——其次,情报服务已步入社会化大生产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其发展若要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步伐与节奏合拍,就必须选择与客观经济活动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其存在与发展亦应遵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宏观调控体系的运行规律,这样才可能在动态与静态不断转换、交替的过程中把握趋势,因势利导,从而抉择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情报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模式与优化方向。

——再次,情报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要以国际惯例为参考。在国外,这种服务的组织建设、运行机制、调控方式和制度规范等都已经较为成熟,对其经验、方法进行移植、借鉴和扬弃,是建立情报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应遵循的又一原则。

3.2 情报社会化服务新模式的基本框架

3.2.1 培育信息市场,实现情报社会化服务的市场化。 目前的信息市场带有信息集散地的特征,但在某种意义上仅表现为松散的组织机能和较单纯的管理职能。其管理权限、组织形式、机构设置、政策均衡、经营方式、调控机制等在完整的体现国家计划和情报政策的贯彻、实施并结合经济建设需要等各个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而多部门、多系统自然形成的条块分割的壁垒又使各个子系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离散性,亦削弱了服务系统的协同性,从而降低了综合服务的能力。

新模式,首先要在培育信息市场方面有所创建。

——信息市场的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多元化特点,要求情报社会化服务的所有制结构亦多元化,并要注重发展非国有性质的服务机构和组织。国有服务机构和组织主要应发挥其对信息情报咨询基础服务的主导作用。我国情报服务业的发展将演绎为双向趋势。首先是服务体系的纵向功能趋于一体化,即国家统一管理形式将占主导地位,有关政策、法令、制度相继建立健全,使其日益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并将重大战略决策、计划纳入统一管理的轨道。

任何层次包揽、兼容全部的情报咨询服务工作都是既不适宜也不现实的,单一的信息、情报服务的狭隘性正极大地约束着自身的发展,国家应鼓励一些情报咨询服务机构面向社会,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成立跨行业、跨学科、跨部门的联合情报服务实体,朝着情报咨询服务多元化的方向过渡。因此,实现各种特色功能的合理组合,以产生放大的服务效应,是情报社会化的必由之路。

——信息市场的买方和卖方。我国信息市场中的卖方,也必须实行实体化的经营和有偿服务,自我积累,自我约束,以追求适度的盈利为目的,并主要依靠自身的运转求得生存和发展。卖方不仅要回收服务成本,而且要保证得到最低限度的利润,否则就会失去生存的经济基础,这就是卖方的“服务供给的经济界限原理”。

而买方则以获取最大的效用为目的,通过对情报服务的内容、方式、数量、时限、价格、责、权等的选择,满足对其的需要。买方是否需要,除了取决于情报服务的先进性、有效性、适用性、及时性以外,最终取决于这种服务的经济效果。根据摩尔斯定律,如果使用服务比不使用服务效果好,买方就乐于使用和购买服务,反之,买方就会拒绝使用服务,这就是买方的“服务使用经济界限原理”。

——信息市场的机制。市场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实质上就是要使情报服务面向市场,实行灵活的服务价格——市场价格制度。一项成果、一种服务是否有价值,必须经过市场的判断,判断的结果是由各种情报产品的相对价格作出的。计划经济之所以存在弊病,从经济理论来看,是因为它产生不出一个能真正标志稀缺程度的正确、合理的价格体系,在这种体制下采取利益主体的合并是不能产生正确价格体系的根本原因。一个正确合理的价格体系是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由众多的情报生产者和消费者从各自的利益出发,通过讨价还价形成的。缺乏这些条件,价格必然会陷入混乱状态。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着稀缺性问题,价格系统就是必不可少的,而一切信息资源,相对于人的无限的消费欲望而言,永远是稀缺的。只有价格活了,市场机制才能发挥作用,服务才能搞好,服务机构之间才有可能展开竞争。市场竞争所形成的优胜劣汰,是信息市场及其经营活动的一个最重要的外部约束力和推动力,它象一根无形的鞭子,鞭策着情报服务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购买者。一方面,它能促使服务经营者克服短期行为,千方百计地完善内部管理,降低服务的劳动消耗,改进生产经营,改进服务方式和提高质量,增强服务的功能,用合理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去占领市场,并不断地对以往的情报服务管理作出深刻的反思和重新选择;另一方面,竞争机制又可促使服务购买者更珍惜情报服务,并不断地对其提出新的要求。此外,竞争机制还将打破情报社会化服务市场中的国营渠道的垄断,形成百舸争流的有利局面。

——信息市场的控制及其条件。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需要通过各种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来进行调控。首先要求政府转变职能,改变过去由上至下的行政管理方法,主要是监督和扶持情报社会化服务体系由下而上的自组织形式。在分流重组的改革形势下,信息系统主要由公益性机构和经营性机构组成,政府应有效发挥其宏观调控功能,分清两者的关系和界限,通过合理协调,来保障市场机制下社会的信息需求。对于经营性信息机构,应让其完全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力避权钱交易,实行有偿化社会服务。同时,国家仍需要维持资助办法,并随国民经济发展适度提高,以重点支持国家信息基础和战略信息资源的建设,保证社会公益性信息机构的资金来源和人员利益,促使情报机构生产更多的情报产品,逐步形成自我发展的机制,并形成信息市场,以至进入国际销售市场。通过合理协调,构成社会信息预报、经济信息调节的新型信息市场氛围。

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如《有效竞争法》、《服务价格保护法》、《服务税收利用法》等来培育和发展信息市场的合理竞争,使服务双方免受或少受市场的无情冲击,并采用税收、利率等杠杆来调节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从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法规经济,它需要有一整套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规来加以规范。同时,还要注意国际通用的信息服务法规,如关贸总协定中的服务性贸易法规条款,就与信息服务有着直接关系,必然会对我国的情报社会化服务产生很大影响。

同时,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情报社会化服务大系统得以顺利运转的必要条件,情报服务工作也和其他事物一样,其发展亦是静态和动态间不断地互为转化的过程。因此,可以根据发展状况和实际需要适时地对政策作出必要的调整,这便相当于在网络中引入了反馈机制,同时,这也是保证服务体系的稳定及其运行体制不断趋于完善的必要条件。

总之,新模式中提出的培育市场,实现情报社会化服务的市场化,将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使情报服务资源由市场信号调节转而实现高效优化配置;使情报机构与服务人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和活力;使服务组织和机构接受市场的检验与竞争;促进服务供给、需求在内容和结构上实现动态均衡和对接,最终达到实现情报社会化服务的良性循环与自我发展的目标。

3.2.2 建立以竞争情报为主体的情报经营服务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企业扩大了决策自主权后,强烈要求情报信息服务社会化,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公司要到全球新的市场上去竞争。如何搞到有关竞争对手能力、弱点、发展趋势的可靠情报,在企业竞争中至关重要,可以说对社会竞争情报的需求是企业发展的基本社会环境。国外经验证明,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是竞争的主体,并日趋成为最大的信息用户。因此,在构建新型的情报社会化服务模式时,建立以企业竞争需求为导向、以竞争情报为主体的情报服务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的概念。竞争情报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研究,是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赢得自身的竞争优势,于8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新的情报概念[4],它是情报研究工作的新发展, 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竞争情报研究是一个过程,它能逐步地、有条理地、连续不断地和系统地搜集变化中的、与企业全面竞争有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企业最后盈亏状况的一切信息,以促使企业决策者能预先采取恰当措施,通过环境预警分析,去应付影响企业产品和财政生存的威胁,同时捕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遇。

——企业对竞争情报需求的迫切性。首先,从工业企业的研究试验与产品开发来看,由于缺乏准确及时和全面系统的市场信息与技术情报,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往往带有某种盲目性,容易形成低水平下的重复研制,甚至在投入大量的开发费用和人力物力的条件下,仍旧是劳而无功。信息的不足与竞争力差仍然严重地阻碍着产品结构的有效调整。

其次,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快,随机因素多,反映竞争对手和竞争条件的信息比较分散,并缺乏系统性,企业决策者难以做出正确无误的科学决策。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情报专业人员对竞争情报有目的地收集、处理,并进行系统研究和智力加工,提出企业经营决策的支持性建议与竞争战略的优化方案,这些都足以证明企业对竞争情报需求的迫切性。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集团化和区域化趋向以及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将进一步与国际经济接轨,这更离不开竞争情报。世界竞争性的商业环境促使竞争情报在我国不断升温,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适者生存”的规律,必将以更强的力度直接影响着我国企业的产品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因此,竞争情报对决策的支持功能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

——竞争性情报服务体系的组成原则。

·打破部门所有、各自为战、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封闭式情报服务结构,按照信息采集、加工、流通、服务本身的特点和规律组织信息服务产业。作为文献数据库和为公众服务的数据库,要打破行政建制,组织社会化、专业化的规模生产,逐步向产业化过渡,按照商品市场的发展规律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和流通、服务进行社会分工,发展信息的中间商、代理商和信息产品供应的百货公司,有条件的可以组成产、供、销一体化的情报服务联合体,从而打破自成体系、封闭式的自我服务体系。

·必须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情报信息开发机制,从市场信息的收集到科技开发项目的立题,从成果的产生到技术的应用和产品的中试,从大批量生产到市场营销,一切都要以企业竞争需求为导向,以具有竞争力的情报为龙头,并贯穿在企业运行的全过程中,形成系统的企业竞争决策。

·作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情报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形式上应具备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在内涵上应具有情报活动自身的特性,主要有:

自主性:情报机构能以法人实体和基本竞争单元的社会角色,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它能凭借自身的学科、专业、人才、信息资源与设备等优势,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自主地做出灵敏的反应,包括实行自主决策、自主组织、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等。

开放性:情报机构应面向社会,并在社会中开拓各种业务,包括出售各种情报产品,开展科技咨询、企业资信、信息经纪等,并从中取得经济效益。

竞争性:情报社会化服务是否能达到优质高效,要通过平等竞争去实现,故应受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律的支配。

适应市场经济的情报社会化服务系统,由于必须具备自主性、开放性和竞争性,因此其结构应是耗散式的,即一种能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灵敏反应,并进行自动反馈调节的自组织系统。因此,必须对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形成的传统情报服务系统从结构上进行必要的重构,在专业结构、消费结构、人员结构、组织结构、层次联系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

·加强竞争情报的研究,即经常研究市场竞争环境,为生产经营者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依据,以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开展对国内外竞争对手的科技、经济发展动向和发展战略的跟踪研究,强化国内外各层次的信息跟踪、比较和预测研究,为企业决策提供战略性信息服务,使竞争情报信息成为全国信息资源和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柱。

——加速手段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竞争情报信息计算机化,大力发展数据库的生产与服务,合理开发利用国际数据库资源,逐步实现国内外联机检索网络化,尽快建成能够高效服务的全国竞争情报信息计算机服务系统。

3.2.3 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加速手段现代化建设。

——建立健全信息研究和决策咨询系统。建立多层次、各类型的信息分析研究、咨询服务、软科学研究体系,强化国内外各层次的科技与经济信息的跟踪、比较和预测研究,为各级领导部门和管理决策及时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逐步建成比较完善的决策信息支持系统,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

——重视信息设施的基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是指能给用户随时提供大量信息的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组成的完备网络。目前我国硬件设备已有一定基础,但软件服务与网络尚很薄弱,大多数情报机构正处于由手工生产向机械化、自动化过渡的过程中,因此要建立健全国家情报检索网络,加强数据库的建设。尽管我国情报部门已建立了各种数据库,但其总量尚不足世界的1%, 其中比较受欢迎的数值型和事实型数据库还比较少,经济类数据库仅占16%,产值低微,数据库覆盖的广度和深度还很不够,很少能作为商品打入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情报产品诞生时间不长,还未达到标准化、系列化,亦形不成产业气候,因此要建立全国联机信息服务网络,建立国家和若干专业性的信息服务中心,构成分布式的联接不同机种的数据库资源网络,建立若干个专业技术配套的社会化的拥有较强产业化生产和服务能力的信息产业基地,努力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和共享水平,这是开展情报社会化服务的基础。

——大力发展技术信息服务业。市场经济要求有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把技术作为商品进行交换而形成的技术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我国应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若干个大型的信息交易中心,积极发展成果洽谈、技术转让、信息发布、技术交流、信息交易和新产品引进开发等技术信息服务业务,并向深层次发展,以使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架起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间的金桥。

收稿日期:1994—09—05

Approach to the Model of Soci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 in China

Chen Xiangyu Lang Songzhe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stitute, Nanjing University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Abstract] The pounding from market economy and theincrease of various kinds of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havemade soci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 an inexorable trend. Onthe basis of re-cognition of tradi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model,the authors analy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of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l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In thesocialism market-directed economy system, some principles ofconstructing soci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l are putforward,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cultivatinginformation market, setting up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services system

centering

on

competitive

information,and

develop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etc.are suggested.

标签:;  ;  ;  ;  ;  ;  ;  ;  ;  ;  

我国信息社会化服务模式探讨_社会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