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构想_无边界组织论文

乡镇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构想_无边界组织论文

乡镇企业跨出国门的战略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门论文,乡镇企业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无边界化正在改变着企业改革和国际竞争的传统规则。所谓全球化,是指市场和产品日益趋于全球性的一种动态过程。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有形商品、无形商品、金融资本、人才智力的跨国流动和科学技术的国际合作、交流和转移的人为限制将逐渐消失。因此,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鲁杰在1997年国际工业大会上提出了“无边界经济”(Boundaryless Economy)的新理念。其基本特征是跨国投资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动机,信息、技术、服务等日趋自由化(各国市场壁垒和进入成本不断下降),地理、时间和疆界在不影响国家安全的情况下变得日益不重要。其实质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先导的跨国投资将促进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穿越疆界的无国界经营,全球性的资金、技术等管理将日益重要,全球规模经济将迅速发展。因此,21世纪将是无边界经济的时代,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各国发展现代经济均以获得建立在比较利益基础上的经济利益乃至垄断利益为目的,并争相占领现代经济的制高点,而各国所能提供的信息、技术、人才、自然资源和市场是有限的。因此当今世界既没有绝对自由化的现代经济,也没有绝对封闭的现代经济,而只有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并逐步推进的无边界化的现代经济。所谓“无边界化”,是指各种人为限制逐步消除的一种动态过程。无边界化的现代经济是指现代生产、分配和使用中的人为限制逐步消除的进程和状态。

一、世界经济“无边界化”

世纪之交的世界经济将日趋全球化、无边界化。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跨国公司(TNCS)为载体,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进行全球性的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联合国贸发会议1997年7月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TNCS"1968年为7276家(国外子公司2.7万家),到1996年发展到4.4万家(国外子公司28万家),共有雇员7000万人,控制全世界40%左右的生产,50%~60%左右国际商品贸易,60%~70%左右的国际技术贸易,90%左右的对外直接投资(FDI)。

2.知识创新体系的无边界化。日本电气公司(NEC)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立一个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实验室,还在世界各地建立了30多个研究分部。世界著名的ABB公司,总裁是瑞士人,董事会、执委会由5个国家的人组成,其战略是以互联网络和其他信息技术为依托,跨越国界和时差,以提高生产率为目标,把科研、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总链条的不同环节分布到世界各地。该公司直接出口为45亿美元,国外设厂销售35亿美元,销售总额达80亿美元。预计5年后仅在亚洲的销售总额将达到160亿美元,其中当地设厂销售90亿美元。

3.信息技术超越国家、区域的界限,全球信息体系日趋完善。1996年12月世贸组织部长理事会通过了《关于信息技术产品贸易宣言》,以后简称为《信息技术协议》(ITA),拟分为4个阶段降低关税,到2000年实现协议成员国信息技术产品进口零关税。

二、跨出国门的现实意义

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村经济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据统计,1995年实现总产值5.45兆(万亿)元,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一半。1998年1-8月累计实现增加值1.37兆,同比增长15.6%。截至1997年底,已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5万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3007家,组建乡镇企业集团1039家,上市乡镇企业35家,有进口经营权的乡镇企业1200家,在境外办企业4000多家,还涌现出了“万向”、“雅戈尔”等一批美誉度较高的名牌企业和驰名商标。以上信息昭示着我国的乡镇企业正在发挥进入市场早、机制较为灵活等优势,充当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角”。但是,与国外著名跨国公司相比,仍属低层次开放型企业。因为没有在国际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没有形成跨国投资、生产、经营体系。按照国际对外直接投资新理论,我国乡镇企业跨出国门,到境外直接投资不仅非常必要,而且也有可能,也可以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跨出国门可以得到以下好处:

(1)直接利用境外资源,组织国际化生产,实现国内外两种资源的优化配置;

(2)绕过东道国设置的贸易壁垒,通过“销地产”(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开拓东道国市场或向其他国家出口。国内市场看好的产品也可返销国内,并争取进口补贴等优惠待遇;

(3)运用投资周期理论,将国内市场已经饱和的产品,通过境外投资转移到有潜在需求的国家或地区,以开拓境外市场,带动设备出口、劳务输出;

(4)通过境外直接投资扩大利用外资,以自己专有技术、名牌等无形资产控制境外企业;

(5)利用不同国家研究与开发(R&D)的成本差异,获得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当地专门人才培育自己的跨国经营高级人才;

(6)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定优势并与东道国的相对优势结合起来,延伸产品“价值链”,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7)配合外交,利用国家援外发展基金,开发外援项目,扩大国家对外经济援助的成果,带动产品和设备出口、技术转让或劳务输出,等等。所有这些,归根结底是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基于以上分析,乡镇企业应该从积极的意义上认识并迎接“无边界经济”时代的到来。做到:(1)在彻底打破各种不必要的“人为边界”的前提下,遵循国际贸易发展规律,组建跨地区、跨国企业集团;(2)在更好地利用外资的同时,审时度势,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到境外直接投资参股或并购我们所需要的关键技术的企业,实现“销地产”,争取跨国投资与海外贸易同步大增;(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无边界化”带来的机遇,加入引进、创新、传播、转让的良性循环,促进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与技术输出同步发展;(4)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科技开发的成本差异,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共同创建世界一流的产——学——研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包括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基地、复合型人才培育基地、高技术产业发展基地,抢占知识创新的制高点。

三、跨出国门的具体步骤

乡镇企业跨出国门是把企业融入无边界经济的一个渐进过程。西方学者曾对英国小型企业跨国经营进行过研究,对43家小型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总结归纳了5种企业国际化的途径:

(1)国内经营到组建境外子公司。

(2)国内经营到产品出口到组建境外子公司。

(3)国内经营到产品出口到设境外代理到组建境外子公司。

(4)国内经营到产品出口到设立境外销售机构到组建境外生产子公司。

(5)国内经营到产品出口到设境外代理到设境外销售机构到建境外生产子公司。

(1)途径最短,(5)途径最长。问卷调查结果(5)得分最高(最可行),(4)、(3)其次,(2)、(1)得分低(难度大)。这一调查结果与国内外跨国公司的成长过程是很贴近的。因为(5)途径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学习”(经验、知识积累)过程,体现了循序渐进、逐步升级、滚动发展的原则,成功的可能性最大。乡镇企业应该借鉴这些经验,采取从内到外、从小到大、从低到高的渐进成长战略,逐步积累跨国经营的知识、经验,培养跨国经营的企业家和专门人才,壮大企业跨国经营的经济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跨出国门的战略措施

1.先行主体多元化。乡镇大型企业集团、“小型巨人”、龙头企业应该率先充当跨国经营的先行主体;其它一些拥有著名商标、专利、专有技术“所有权优势”(也叫垄断优势或特定优势)的企业,也应按照“竞争优势理论”,先内后外,先在国内竞争中受考验,再进入国际市场竞争中“长才干”。

2.区位多元化。美国、欧盟的总体投资环境好,进入后可利用当地人才、技术优势,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前苏、东欧、拉美的国有企业正在私营化,可通过收购、合资等方式进入,占领市场;东南亚、东亚、南亚由于金融危机,应谨慎遴选友好、政局稳定、最具潜力、互补性强的地区进入,并带动技术转让和产品出口;西亚地区可进行石油等资源合作开发;非洲是“世界原料库”,适于农、林、渔、矿等资源合作开发。

3.进入方式多元化。当前国际流行的有非股权式合作、股权式合资和独资、跨国兼并与收购、国际战略联盟等方式,应考虑企业自身投资能力、风险能力及投资区位和项目的特点,加之各种方式的利弊综合选定。凡具有一定技术特定优势,又熟悉地理、人文环境,技术转移较为容易的地区和项目,应优先考虑独资经营或非股权方式;一般制造业、服务业投资应以合资、购并为主。

4.先行产业多元化。从境外投资的趋势看,应尽量避开境外跨国公司的锋芒,在市场的不同层次、技术的不同水平、生产的不同工序、产品的不同档次上渗透,以自己的优势产业、名牌产品分别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进行“相对优势耦合”的合资、合作,以形成某些产业的整体优势,提高竞争力。

5.融资方式多元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不同,所在国的金融政策和法规不同,应灵活运用各种直接、间接的融资手段。还应特别注意借鉴外国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以少量自有资金、关键技术或关键部件作为投资,控制他人巨额资本。通过国内商、贸、工、农、技、金等“强强联合”或“强弱联合”,聚合优势,也是资本扩张的有效办法。

目前,乡镇企业和其他各类企业都面临着“无边界经济”的发展机遇,呈现“激烈竞争——巨大冲击——逐步适应”的不同态势。谁拥有挑战21世纪的企业家和敢于创新的专门人才,谁就能在未来的“无边界经济”中赢得一席之地,并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为跨国公司(TNCS)。最近,从推动我国企业在非洲、拉丁美洲地区举办加工装配项目工作会议上获悉,国家对外经贸合作部将努力推动我国企业跨出国门,加快国际化的步伐。这一信息昭示乡镇企业跨国经营具有广阔前景。

标签:;  ;  

乡镇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构想_无边界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