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展望_心理学论文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展望_心理学论文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心理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教育心理学的过去

1913年被认为教育心理学发展里程碑的桑代克三卷本《教育心理学》出版。教育心理学在美国,在世界上正式诞生。

纵观50年代以前的教育心理学,其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研究对象和内容庞杂,缺乏突出的研究课题。1910年,美国《教育心理学期刊》创刊号上曾表明:教育心理学不仅包括一般教科书中众所周知的领域,而且涉及心理发展中的问题,还包括个别差异研究等。早期教育心理学者虽然意识到要联系教育情景中的实际问题,但这种联系只做到了将各种心理学理论在教育中延伸,教材基本上沿用普通心理学体系,缺乏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

学科教学心理发展突出。由于缺乏统一的理论,教育心理学只能采取简单汇总的方法,具体列出各学科的教学心理。这样很难正确把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与联系,抽象的理论研究薄弱。

研究方法简单,统计处理手段单一。早期教育心理学虽然采用客观的研究方法但效度不够。尤其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把动物研究结果简单类推到人类。统计方法多简单描述统计。因此,研究成果的科学性、预测性不高。

2 教育心理学的现在(50年代—90年代)

2·1 教育心理学的统一力量:认知心理学

50年代以前,教育心理学的零乱状态已被认知范式这一统一力量所代替。从60年代开始,认知心理学渐渐席卷了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并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思潮。它给教育心理学提供了一个连贯而统一的理论与观点。正如美国学者法兰指出的那样:“认知心理学正给我们学科(指教育心理学)提供了,也许是第一次提供了一个连贯而统一的理论与观点。”认知心理学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有很多不足,以致有人怀疑它对教育心理学的统帅地位。尽管目前它并不能全面超越乃至取代教育心理学的其它理论,但现在宣布它的消亡显然是不成熟的。

2·2 教育心理学重心的转移

现代教育心理学不再是心理学理论的教育学延伸,而是以心理学为指导来研究人类社会(尤其是学校)现实的教与学的问题。这一研究重心的转移反映在教育心理学定义上,它一般被定义为: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的心理学规律的科学。现代教育心理学中的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等,都是探讨人类的学习,并对教育实践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2·3 研究领域的广泛性

今天的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各种课题是兼容并包的。心理学家鲍尔曾列出了教育心理学十三个研究领域,沃伯格提出八大研究前沿。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从知识分类看,包括知识、技能和策略;从心理过程分类看,有知、情、意三大块;从相关学科看,还有特殊教育、教育评价等课题。

2·4 教学设计的继续发展,个别化教学趋向完善

加涅出版的《学习条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等书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使教学设计继续完善。与此同时,个别化教学受到重视。博尔文和格拉赛的自我指导教学系统、凯勒的个人教学系统、威斯康辛认知学研究发展中心的个别指导教学系统,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以及最新出现的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等。近十年来,这些个别化教学系统发展日趋完善,已成为西方教学改革中一个最活跃的领域。

2·5 整体性观察和元因素分析是当代教育心理学最流行的研究方式

整体性观察是对课堂教学中实际活动的整体观察,以寻求教学过程与学生行为的结果的相关。与早期教育心理学注重实验室研究相比,它强调研究人类自然情境中的学习行为,有较高的效度。在整体观察中,心理学者往往借助计算机,采用多元方法分析、聚类分析和因素分析来进行元因素分析,以鉴别学习获得成功的有效因素。如:沃伯格在1986年对8000例百余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固有的影响学习的9类因素。目前,我国心理学者也开始采用多因素分析等统计技术,而且还引进了现代统计分析软件包,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增添了现代化手段。

2·6 对元认识和学习策略的研究是目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

本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提高教学质量的迫切需求,教育心理学从开始研究某一种学习方法到探索最优秀学习方法,到进行学法指导,最终提高到研究学习策略。由于元认知与学习策略紧密相联,因此又引起人们对元认知的关注。近来西方心理学界还提出训练元认知的技巧和策略,但对是否存在一个共同的元认知结构还有待探讨。元认知与学习策略的研究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占。

3 教育心理学的未来(90年代—)

3·1 研究思想:认知观与人本观统一,分析观与整体观结合

目前教育心理学基本上都使用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及术语。认知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统一的力量,但它毕竟是有局限的,在克服局限的同时出现了更先进更完美的理论曙光。这就是认知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兼容并包,将分析观与整体观结合起来。

认知心理学持分析观,将人的认知过程分成一系列的子过程,以建立内部信息加工的模型。它对人的总向性研究是薄弱环节。而人本主义将人看作是整体,强调人的意向性,尊重人的需要。两者结合,各取所长,新的理论将由此建立。

3·2 研究对象:整体的身心统一的人

人本主义加盟到教育心理学中,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的加工者,一个学习者、更重要的是一个充满需要、富于潜能、具有社会性品质的完整的人。这样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的高效化问题,而且要研究如何使人的人格健全发展,要拥有发达智力的同时保证其身心健康。近年来,我国心理学者对于非智力因素、心理咨询和品德心理等方面作了一些研究,显示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方向。研究整体的身心统一的学生主体是未来教育心理学的艰巨任务。

3·3 研究领域系统化

未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将走向系统化。从心理学领域看,会在知情意各方面教与学的心理规律的探索上全面开花;从教学环节看将突破课堂教学范围,全面研究学习的内外因素;从教育阶段看,将涉足于职前教育、在职教育与终身教育。所以,未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涵盖极广,更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3·4 研究分法:综合化、数学化、现代化、生态化

随着教育心理学的日益成熟,未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将具有综合化特点,定性与定量结合,采用多变量的综合设计方式。其次是数学化:多元分析、模糊数学引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开辟研究的新途径。现代化指各种先进工具与仪器的大量应用。生态化则指从实验室中走出来,采用现场研究,在自然情景中研究人的心理规律。

3·5 研究人员:高级化与合作化

未来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高级技术手段作用越来越大。因而世界各国对教育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加强了高技术和方法的训练。另外,由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日益完善与深入,需要集体力量协作完成。以美国《教育心理学》杂志统计为例:本世纪早期,几乎所有的研究都由个人完成,到了1969--1979年,该杂志发表论文的所有作者中已有44%为从属作者,十年后的1979--1989年则已达53%,而且1980年发表论文的篇数是1950年的两倍。可见,随着研究复杂性的增加,研究人员的合作化将成为未来教育心理学的又一特点。

(1995-05-02修回)

标签:;  ;  ;  ;  ;  ;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展望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