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高职院校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探索论文_杨立彬

卫生高职院校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探索论文_杨立彬

廊坊卫生职业学院 河北 廊坊 065001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文化自信的沃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之本。高职院校肩负着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文分析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卫生高职院校中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卫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探讨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相对接的途径。

关键词:卫生高职院校;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理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它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包括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音乐舞蹈、节日习俗、传统建筑等。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孔子学院和中国元素风行海外,提高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高职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课程多为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决定学生未来的就业和人生走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岁月洗礼的精华,是先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文化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卫生高职院校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深远影响,对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也具有深刻意义。

一、卫生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社会发展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发展中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传统文化能够流传至今其自身的教育意义是不可回避的,对于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而言,传统文化是人们奋斗的精神食粮,也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导航。因此,卫生高职院校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学校办学的准则,并用其对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念等进行规范,引领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精髓。卫生高职院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能够使学生在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对高职生的自身发展和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对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了解中华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促进社会主义核心社会建设等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卫生高职院校必须要正确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挥传统文化教学和育人的双重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价值,提高高职师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促进高职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二、卫生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

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达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仁爱思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斗精神,“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的人格魅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的精神纽带。加强卫生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学生认识民族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奋斗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卫生高职院校应该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励学生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一)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

卫生高职院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卫生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发展。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通识教育课程,为学生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材和课程,使之纳入到教育计划中,并且规定相应的学分。向学生讲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修养规范、处世哲学、审美意识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信,增强学生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启发学生对社会历史文化进行反思。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生社团活动之中。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组成诗词、武术、书画、传统手工艺、戏曲等社团。开展丰富多样的诗词诵读、礼仪大赛、汉字书写大赛、成语大赛等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

(二)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学中

卫生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学校在大刀阔斧着手教学改革之时,校级层面在架构改革方案时就应作为一种硬性要求即根据课程特点将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学中,这样一来教师在备课时自然就会有意识地朝传统文化方面准备素材。德育课程中如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很多内容是与传统文化教育有关的,除此之外,礼仪、商品促销、全国导游知识、计算机文化基础等很多课程是完全可以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在一起,课内加课外的教育对学生个人素养的提高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用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礼让及诚信的做人准则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 ;另一方面,教师要应用多媒体和开放式教学来吸引学生的兴趣,用学生喜欢的教学语言进行讲授,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去,把传统文化的精华变为学生的内在的正能量。

(三)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月活动,使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静态和动态的宣传活动,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学校的特色之一,也使学生在长期的文化氛围熏陶和参与下,热爱传统文化,并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不知不觉地改变了自己不良的行为举止。在传统文化宣传月活动中我们可以开展丰富的交流比赛活动,如书法绘画比赛、民歌演唱比赛、礼仪比赛、茶艺比赛、以感恩、诚信为主题的故事表演或演讲比赛。通过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生的“三观”、学风必定得到根本转变,而且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宣扬,校园文化建设独具特色。

(四)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

教师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之间媒介,更是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引领者,培养熟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教师不仅应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因此,学院应在每年寒暑假都要对教师进行传统文化培训,选派一些教师去其它院校进修学习,使他们掌握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知识,使其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精神。

结论

总之,卫生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将院校打造成培养优秀学生的摇篮。通过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宣传与弘扬,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必能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

(注:本文为河北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会2018年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杨立彬 王冬杰 蔡文秀 张少云 岳东华 苏巍 马粤鑫,编号GXDJ2018B170)

参考文献:

[1]杨潘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2):124-125.

[2]张淑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8,5(21):315-316.

[3]汪沺沺.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思索[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04):155-156.

[4]褚彪. 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创新[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3):125-126.

论文作者:杨立彬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  ;  ;  ;  ;  ;  ;  ;  

卫生高职院校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探索论文_杨立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