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科技中心建设及国际经验启示论文

北部湾科技中心建设及国际经验启示论文

北部湾科技中心建设及国际经验启示

□文/李 政1胡思琪2周礼玲3

(1.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2.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广东·广州;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第一中学 江苏·苏州)

[提要] 北部湾科技中心建设离不开具体的国情实践探索,也离不开国际经验的参考和启发。20世纪以来,国外已有建成的知名科技中心城市,且取得显著的成果,形成典型的发展模式。我国北部湾科技中心建设应借鉴国外典型地区成功经验,结合北部湾实际情况,从大力筹措科技创新资金、全方位集聚创新型人才以及坚持对内对外开放深化国内国际合作等方面有规划地展开。

关键词: 北部湾;科技中心;国际经验;启示

当前,我国科技中心建设初步取得一定的成就,如上海建设全球科技中心、北京建设全国科技中心和重庆建设西南区域科技中心等,但是依然可以看见当前科技中心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当今世界已进入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一代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正在兴起。如何构建“智”能科技中心,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的转型,不仅要基于基本国情的探索,也离不开国际经验的借鉴。

多种重金属在土壤中会发生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这种综合作用会影响土壤的质量,其影响程度可以用RI来表征。RI体现了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对生态影响的相对贡献比例,可以综合反映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和对土壤的潜在生态危害。土壤中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性评价结果见表8、图3。9个样品中有8个样品的RI值介于150~300之间,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一个样品RI值超过300,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重。总体来看,该农田潜在生态风险较高,主要是Cd和U所带来的潜在生态风险,而其他元素基本没有给农田带来潜在的生态风险。

20世纪以来,在建设一定区域内的科技中心方面,国外的一些城市已经取得了建设性的成果。如,英国的约克镇科学城、伦敦老旧街区的成功改造、旧金山高新科技产业的聚集、新加坡港口城市的科技再生等,这些科技中心的成功建设基于不同背景或条件为我国提供了多角度的参考和借鉴。本文选取国外典型地区伦敦、硅谷以及新加坡科技中心建设发展模式经验,以期对我国北部湾科技中心建设有所借鉴。

一、北部湾科技中心的内涵及意义

(一)北部湾科技中心的内涵

1、北部湾的范围。北部湾位于我国南海的西北方向,是一个半封闭的海湾,宽度在110海里到180海里之间,北部湾东临海南,西接越南,北靠广西,南面南海,是我国大西南地区出海口最近的通道及国内连接东盟各国的海上桥头堡。

在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的全球背景下,中越双方对北部湾管理范围的成功协定,不仅使得北部湾地区的边界纠纷不复存在,还营造了北部湾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的周边国际环境。在此国际大背景之下,2017年北部湾经济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明确将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区域,提出新要求,赋予新使命。随之《北部湾城市群规划》应运而生,规划中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由一开始的广西南宁、钦州、北海及防城港等市拓展增加了广东和海南部分地区,特别是广东雷州半岛的湛江以及广西的北部湾地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形成“一湾双轴”的发展布局:“一湾”以北海、湛江和海口等城市为支撑的环北部湾沿海地区,并延伸至近海海域;“双轴”以北海、钦州以及防城港城镇发展轴和湛江、茂名城镇发展轴。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为TG,体内绝大多数组织均可利用TG分解的产物供给能量,其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贮存。当体内的TG含量升高时,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活性增加,VLDL中更多的TG转移至HDL和LDL中,从而使HDL及LDL中的TG含量增加,胆固醇含量减少;另一方面肝脂酶和LpL会进一步水解HDL和LDL中的TG,形成密度较正常高、体积较正常小的HDL和LDL颗粒。小而致密的HDL因其体积小,较易从肾脏排出,造成HDL-C的下降;

临泽县制种玉米膜下滴灌产值为34804.5元/hm2,较常规漫灌产值增加3348元/hm2;单方水产量和单方水产值分别为4.03 kg和9.67元,较常规处理分别增加2.44kg和5.86元;单方水效益达5.96元,较常规漫灌提高3.58元;节本增收达1818元/hm2。

2、科技中心城市的定义。我国经济学界对中心城市定义为在全国或区域经济中不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具有综合或多种主导功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产等方面,同时也是人才、科技及交通的密集地。而科技中心则是这些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中拥有强劲科技综合实力、深厚科技凝聚力、巨大发展潜力以及优越的人文环境的大城市或特大型城市。而西方国家,则将一组区域内,互相邻近的,交流联系密切的,不同城镇规模的城市中1~2个规模最大的或者所处地理位置适中的城市称之为中心城市。在该范围内,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是生产和交换的集中区域,不仅对周边城市具有一定的辐射和影响作用,还承担着区域组织和协调的作用,并将科技创新发展作为科技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结合国内外,我们总结科技中心具有以下特征:

(1)人才和知识密集。在特定的科技中心城市内,不仅对科技型企业员工本身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且科技园区内还需要配备科研机构、大学等知识密集区,作为支撑科技型企业研发高新技术产品的后备力量。

(2)优越的环境。科技园区内不但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舒适的居住环境、健全的基础设施,还要有良好的投资环境、人文环境。在种种优越的条件下才能更多地吸引优秀科技型企业入驻,引入科技型高素质人才。

(3)活跃的信息。信息是一个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活跃的信息流通不仅加快了科技中心城市的发展,成为科技信息聚集和交换的集中地,储存大量的科技信息以及资源,更是对该区域乃至更广阔地域产生辐射和带动力的前提。

(二)北部湾科技中心建设的战略意义

2.检索策略:采用潜水医学方面的关键词、主题词、名称、摘要、权利要求书等检索词,匹配专利数据库进行检索构成检索式:名称、摘要、权利要求书(水下或高气压或潜水或脱险)和(医学或设备或加压舱或装具或装备或装置或呼吸器或生命支持系统);检索时间:2016年11月初,检索2016年9月30日前的专利和专利申请。

3、北部湾科技中心的内涵。根据北部湾的区域范围以及国内外对科技中心城市的相关概念,北部湾科技中心的基本内涵可以定义为,在该区域范围内,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目标,形成高新科技为核心,提升区域范围内的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成为该区域的科技中心城,并对周边及北部湾甚至更广阔的区域内有深远的影响,成为该区域乃至更广阔区域内新知识、新科技、新产业的生产中心。在新一轮区域经济中实现自身价值,打造一流科技中心城。由上述定义可知,北部湾科技中心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点击花的图层,用减淡与加深工具调整需要加亮或变暗的区域。我们在下巴那里做了适当加深,以匹配人像脖子处的阴影,营造更逼真的效果。

(1)深远的影响力。北部湾科技中心在区域内能有效的集成北部湾区域内各城市的科技资源优势,加强北部湾区域的科学技术合作,快速提升区域科技的创新和产业竞争力,迅速的增强区域乃至国家的经济实力,对北部湾区域乃至国家、国际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二)旧金山以高新科技为主的科技中心建设。以旧金山地区为代表的硅谷高新科技产业城市,既是美国电子工业基地,又是全球知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它的发展与研究性大学——斯坦福大学的互动密不可分。以高新科技为主的科技中心建设就是通过研究型学术和企业之间的互动,将束之高阁的学术理论转化为切实可用的科技。1951年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弗雷德里克·特曼在校园内创办斯坦福工业园区,并将学校内大量闲置的空地以廉价的地租租给高新科技产业公司,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斯坦福大学的格局,也吸引了如通用、IBM柯达等一大批高新科技企业。同时,斯坦福大学以优厚的条件吸引一大批优秀的学子将他们的中小型企业以产学合作的方式,鼓励创业,形成了中小产业集群。科技园区与科研机构紧密联系,产、学、研的高度融合为其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保障,并吸引高科技技术人才,引导高新科技产业发展。主要措施如下:

(3)科技示范和带动效应。在科技中心的建设之下,科技信息的加速流动,科技产业的高速发展,营造了良性的科技循环创新和人文环境,将之辐射和扩散的范围不断扩大,先对区域内各城市的提升,进而对周边其他城市加强辐射,发挥科技示范和带动效应。

规划中具体指出了广东的湛江、广西的南宁、钦州、防城港等港口城市,广东茂名沿线等城市以及海南的海口区域范围,同时包括内陆广西玉林、崇左等交通和物流中转城市。此外,还通过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推进“两廊一圈”合作、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为北部湾经济的腾飞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加快北部湾地区的快速发展。

(4)深远的辐射力及带动力。科技中心城市的辐射力集中体现在其对其他城市的影响力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对该区域或全国范围内有着科技辐射力及带动力。

目前酚类物质致癌强度系数还未确定,本研究仅讨论酚类物质非致癌风险,计算公式和参数取值参考美国健康影响评估概要表格、丹麦安全与毒理研究所以及相关研究结果(EPA,1997;Nielsen et al.,1999;Tyl et al.,1999)。

1、有利于提高北部湾整体科技竞争力和影响力。通过建设北部湾科技中心城市,可以使城市群内各城市进一步的提升融合,一方面进一步挖掘北部湾各城市在科技和产业方面的优势和潜力,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另一方面实现与城市科技创新之间分工与合作,弥补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北部湾整体的科技竞争力,同时也为北部湾中心城市的打造提供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进一步提升北部湾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2、有助于带动北部湾区域快速发展。北部湾区域,是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但这个地区市场发育不足,科技创新水平较低,急需发挥中心城市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北部湾科技中心的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北部湾区域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区域科技资源整合,提升区域一体化程度,推动北部湾地区的快速发展,进而借助于该区域发展,更好地推进中国-东盟区域合作以及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二、国外典型地区建设科技中心经验分析

(一)伦敦以金融支撑为特征的科技中心建设。英国作为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有着悠久的银行业传统历史、较完备的交通基础设施、优越的区位条件等,这些都为伦敦以金融支撑为中心的科技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伦敦城市科技中心发展建设规划中,英国正是依托其金融中心的特点,使之成为科学中心建设的核心基础,实现伦敦城市的区域再生,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英国政府紧紧围绕着金融产业,构建平台,提供人才引进、环境吸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明确建设伦敦科技中心优先发展的产业,并制定了商业化、创新等相关计划,推动着伦敦让更高端价值链演进,基本形成了以大伦敦区为中心的金融产业集群,同时通过产业辐射作用带动了英国东部老旧街区金融产业集群的发展,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大伦敦区的许多金融巨头到老旧街区域发展业务,带动了老旧街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廉价的地皮租金,丰富的人才资源。伦敦东部的老旧街区在20世纪90年代,被称之为“贫民窟”,很少人愿意前往。它通过自身优势,通过市场的自发作用,以相对低廉的租金不仅吸引了本土相对较多青年人,而且吸引了谷歌、推特、facebook等顶级公司的入驻。在最近几年的努力下,sedcamp(欧洲最大最新的科技种子孵化器公司)以及一些中小型创业公司迅速聚集过来,高端人才也加速了流动,并形成了一个优势科技产业集群。截至2014年,伦敦的科技企业已增至8.8万家,东部伦敦就占据3,200多家,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

2、科研机构、学校和企业的有效结合。伦敦东部老旧街区在优势科技产业的聚集中,被称之为“迷你硅谷”,不仅带动了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带动了数字经济产业以及生命科学产业的蓬勃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以推特、facebook等顶级科技创新公司为主,拉动众多中小型科技创新公司。以伦敦大学、剑桥大学以及牛津大学在该区域的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该区域相关产业的技术优势,依托周边的一流高校和科学研究力量,使得产业、科学人才以及研究机构力量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打造世界顶级“医学城”的目标。

3、政府的适当引导与支持。英国一直是实行自由主义政策,让市场自由发挥,不去干预具体产业的发展。但是不是说完全的自由放任,而是从整体经济运行上进行宏观调控,从全局入手,为整体市场提供普惠型服务。如,公平透明的法律体系、适当有效的市场监管、不断完善的技术基础设施支持服务、高端的专业服务等,营造出一个自由开放包容的科技创新环境。

3、广泛与海外经济体合作。新加坡港被誉为是东方的十字路口,靠着马六甲海峡发展起来,将有限的国土面积充分利用,并进一步拓宽创新空间,加强与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从而形成了新加坡经济的一大特色。在国外,如中国、印度等地建设众多的科技创新园区,其通过海外科技园区的建设和拓展大大加快了本国的经济、科技、电子通信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科技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园区的项目建设,输出先进的科技管理模式,从而取得惊人的成效。

(2)突出的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北部湾科技中心,其必然是科技知识中心、信息中心、人才中心、产业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等。在该区域内拥有经济、科技、教育等在内的最大综合实力。各地科技人才和科学技术将迅速向该科技中心聚集,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指数将迅速提高,引领区域科技,成为区域乃至国际科技发展方向的风向标。

1、提供最佳的科技创新生长土壤。位于旧金山南部的硅谷云集着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科技企业。该地区以周边拥有雄厚科研力量的顶尖大学如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为依托,以众多高新中小型科技企业为基础,以可持续创新为灵魂,营造硅谷不断创新的氛围,提供富有创新生机活力的土壤。这使得其不仅能够可持续性地产生大量的顶尖科技成果,而且将这些顶尖科技成功地转化为可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

2、营造产学研紧密相连的环境。在这个提供最佳科技创新土壤的环境中,顶尖科学技术与相关产业界保持着紧密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拥有雄厚科研力量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资金充足的企业,经验丰富的风险资本投资机构以及信息灵通的中介机构,他们之间的紧密互动形成一个开放、勇于创新、包容失败、鼓励创业创新且富有活力的科技创新群落。在这个群落中,高新科技产业、科研机构以及高校融合科学、产业和生产于一体,形成产学研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可持续创新转化的环境。

3、完善的科技支持性服务体系。在顶尖高新科技企业,如Apple、Google、Intel、HP等汇聚,众多中小型企业云集的环境下,随之而来的配套服务体系,如风险投资机构、研发设计部门、知识产权维护中心、创业孵化公司以及市场推销营销中介等各式各样的科技服务型企业也迅速聚集在一起,为高新科技的成果转化提供行之有效的服务体系。这样发达的科技支持性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了使价值最大化的服务。

(三)新加坡以航运和贸易为基础的科技中心建设。新加坡作为世界上重要的航运中心之一,以航运、贸易、服务业作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支柱,高度依赖于欧美及周边市场,属于典型的外贸驱动型经济。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后,新加坡全面检讨经济的发展政策,转变原有的经济结构模式,努力向知识型、科技型经济转型发展。在转型的过程中,新加坡建立以政府为完全主导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了工业经济向科技创新经济,传统资本密集向现代科技密集产业的跨越性转变。在科技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新加坡借助原有的港口和交通优势,大力借助航运和贸易基础,确定了世界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的地位。同时,重视当地制造业的发展,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重,使之制造业快速发展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新加坡以航运和贸易为基础的科技中心建设,一方面通过政府的贸工部进行任务型的研发;另一方面直接对科技活动进行大量的资金扶持并借助跨国公司壮大自身的研发实力,制定了多项具体措施。

1、政府的宏观主导调控。新加坡政府为了防止和解决公民对政府政策的不满,而使得经济停滞不前的状况,建立了一套有特色的合作协调机制——政府主导型劳、资、政合作协调机制,通过“职总”(即把全国所有规模不同的工会全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全国职工总会)将职工吸引进来成为会员,通过定期宣传,来解释说明政府的政策,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得以理解并支持,推动政府科技创新建设,通过制定科技的“五年规划”,从而引入“国家创新计划”。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制定专门的实施规划,来解决国际科技、环境等复杂多变的问题,如水资源的清洁、骤增的人口、科技的创新等。

2、加大港口高科技投入与应用。众所周知,新加坡港口2017年的港口吞吐量数据显示,2017年新加坡集装箱吞吐量较上年涨幅达8.9%,达到3,370万箱稳居世界第二大集装箱港地位。此外,新加坡的集装箱处理速度和效率也是全球闻名的,如对外承诺集装箱不会在港内逗留超过5天,部分堆存仅需一天即可转出,并且通过规模化经营,全程自动化,无纸作业,打造智慧港口,大大缩短了货物的入港、出港时间。这些高效率的运作无疑依托于现代化的网络物流科技信息技术以及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保障了货物快速、准确地处理。

干旱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据1950—2006年的资料统计,全国年均受旱面积2 159.81万hm2,成灾面积 949.60万 hm2,因旱损失粮食154.03亿 kg。其中 1991—2006年全国年均因旱粮食绝收面积289.58万 hm2,饮水困难人口2 923.14万人,饮水困难牲畜2316.64万头。连续干旱还会改变植被条件、土壤的理化生性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而影响产汇流过程和社会水循环过程,以及水循环伴生的水环境、水生态和水沙过程,诱发一系列次生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

三、国际经验对北部湾科技中心建设的启示

尽管国外的科技中心城市的建设,因为国情、背景和环境的不同不能照搬照套,但是仍可为我国北部湾科技中心的建设提供一些值得借鉴和参考。

(一)大力筹措科技创新资金。北部湾地处广东、海南、广西三省的交界处,虽地处位置极佳,但经济相对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大量科技创新型公司的资金需求,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如何有质量的保证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资金周转、流通,助力创新型科技企业的加速发展,可借鉴伦敦以金融支撑为特征的科技中心建设措施。

1、加强知识产权的投融资应用。一是深入落实《专利资助办法》等激励措施,使其拥有专利或科技创新技术的初始资金,为接下来专利活动的应用及推广做好一定的资金准备。二是探索北部湾区域所涉及城市的专利质押融资和专利保险工作,培育专利金融服务机构,组织开展北部湾区域城市的评奖评选活动,完善国家以及所涉及三省专利、软著奖等配套机制,做好中国专利奖和区域省市专利奖的推荐,与政府、银行、投融资机构进行深度对接。通过政府和银行的合作,积极推广创新创业型企业的贷款业务,并不断扩大其服务范围,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投融资应用。

2、搭建多层次科技融资平台。一是贯彻落实国家相关金融福利政策,探索性地开发探索北部湾区域的科技与金融政策措施。对创新型产品及服务加大投入,通过政府资金的将杠杆效应最大化,同时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二是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引导和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向北部湾科技型企业投资,搭建北部湾区域科技风险准备金和风险投资资金平台,引导民间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三是鼓励和支持银行在北部湾开展科技金融产业融合领域的金融业务创新试点,支持保险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多层次的风险保障服务,探索保险支持科技企业的新模式,分散科技企业贷款风险,形成科技创新的“倍增效应”,助力企业加速发展。

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从游客反馈情况来看,苏州太湖园博会的不足之处占比由高到低集中反映在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园艺知识普及度不高、园博会主题体现不深入、后续利用不足、缺乏特色与创新、景区管理不到位、创新景点少以及文化内涵挖掘不够8个方面。

3、开创投融资扶持新局面。资金是创新创业的启动力,北部湾建设北部湾科技中心更是离不开资金的扶持。一是通过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投融资基金、针对企业在创新创业中不同的发展需求提供相对应的资金支持,对中小型企业可通过拨款资助、资金贴息等方式;二是对大型企业则通过政府的资金投入、土地政策的补贴优惠、科研人才的培育方式等;三是通过直接投资、发行优先股等形式,探索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方式,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加强商业银行对科技创新型企业支持的积极性,开创投融资扶持的新局面。

770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orthopaedic titanium implant for anti-infection and promoting fracture healing: an update

(二)全方位集聚创新型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借鉴国外典型城市如以硅谷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中心的建设,我们可以看见,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重视、培养及引进对城市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北部湾只有革新人才的新面貌,纳天下英才为己用,才能促使北部湾科技中心建设的新变化。具体如下:

1、人才的培育方面。一是对大学生创新型业的实际指导,将学生引入企业实地进行管理培育,提供支持帮助,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建立及加强实践能力,提升人才的实用性技能,直接为企业对口服务。二是对高尖端人才的引进。根据北部湾建设北部湾科技中心的现实需求,更加侧重对科技人才、创新人才、学科领军人才及科研团队的引进,重点引进拥有高级技能、高级管理职称以及创新创业型人才,大力宣传资金、政策、福利、社会配套服务等相关方面的政策,从而加快和吸引优秀的科学家、前沿核心技术或团队。

2、人才服务平台方面。一是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引领全市建设一批人才智力高度密集、科技创新高度活跃、新兴产业高度发展的人才高地。建立人才服务平台引进猎头、科技、创投等中介资源,为人才创业提供专业化、高效化、多元化服务。二是鼓励众多创新创业者有一个公共的共享交流平台,激发他们创新思维的发散,对新理念、新技术的快速接受和传播,打造一个低成本、高效率、传播广的全方位开放式服务平台,让所有创新创业者能够享受其服务,惠及大众。

3、人才机制革新方面。一是主动作为,降低创新型人才创新的门槛,让更多懂科技,充满创新的人才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创办中小型科技公司,简化审批流程,优化办事手续,开辟绿色通道,实现一站式服务;二是创新用人模式,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健全完善分层次、多渠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在重点行业、大型企业建立激励机制,破除固有对人才发展有约束的机制体制障碍。改革用人单位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管理方法,提高技术要素在利益分配中的比率。

4、人才引入保障方面。探索北部湾“人才特区”的建设路径,在创业资助、科研支持等方面实行特殊优惠政策、建立特殊服务机制。制定更加开放、更加灵活、更富效率的人才居住保障政策,规划建设人才周转公寓,通过“政府给名分,企业给待遇”的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北部湾创新创业。从引进人才后的科研项目资金、配偶的工作安置、子女的就学、住房住宿等方面给予最大力度的优惠,从而支撑其庞大的团队,让这些高尖端人才无后顾之忧,专心为北部湾科技中心的建设献言献策,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

(三)坚持对内对外开放,深化国内国际合作。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不仅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的唯一沿海区域,而且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域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类似于新加坡,作为西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区域,湛江市作为其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应坚持对内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对内对外交流,促进北部湾科技中心的建设。具体如下:

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外部环境变化,我国出口企业还是要有效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可以是企业的资金、人才优势、成本优势、技术优势、创新优势或品牌优势。出口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与产品市场,着力培育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产品创新研发,升级制造,加强人员培训,提升管理效能,并优化销售渠道,减少中间环节,以增加利润空间。

1、加快对内经济交流合作。北部湾区域,是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一是深入北部湾与珠三角区域的深度合作,以“双转移”为重点战略,主动作为,深度融入珠三角的经济合作圈,加快科技产业园区和基础设施服务建设,建好省级转移示范区。二是精准定位园区的产业功能。突出科技主导产业、海洋特色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等,与其他区域实现错位、有序化发展,并具备承接珠三角区高新科技产业的能力。三是加强北部湾与珠三角区域的劳务、高新产业合作机制建设。加强北部湾经济洼地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产产业培训、促进技术性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落实珠三角区域与北部湾区域在旅游、经贸、文化、产业、生态、医疗及教育等领域的对接、交流与合作。

2、深化与东盟国家战略规划。东盟国家是未来北部湾地区对外合作的重点,北部湾区域作为我国与东盟国家的“桥头堡”,一是发挥其地理区位优势,深入调研,了解东盟各国的经济实力、产业结构、风土民情等,依据各国自身产业特色有针对性的制定其发展合作战略。二是加强广西泛北部湾经济圈与东盟、欧亚的合作,如广西南宁举办并通过的《亚欧会议投资促进机构圆桌会议关于成立亚欧投资促进中心的倡议书(南宁倡议)》,引进亚欧投资领域对北部湾科技中心建设的资金投入。三是加大政策优惠,通过区域推介会的形式,宣传北部湾吸引外资的政策优惠、土地租金优惠、科技人才引进、保障优惠、投融资优惠等政策,让更多的人外国友人了解北部湾未来发展的无穷潜力和优势,发现北部湾蕴藏的商机并开展投资合作。

易非不想哭,易非觉得为这个一个男人不值得哭,但她还是哭了,在几天之后,一个大雪纷飞,她醒来却再也睡不着的夜里。

3、深化国内国际合作,开拓合作发展空间。湛江、南宁、海口等北部湾城市作为北部湾规划发展区域的战略支点城市,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同时也作为我国较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发展潜力巨大。一是服务“三南”,沟通东中西、联系东南亚,发挥多区域交汇、交流平台的作用,形成多区域开放合作的空间优势。二是提升国际交流的通道层次,开拓开放合作的国际新局面。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信息交流平台中心、商贸交流基地、高端制造业示范区、港口货运聚集地。打造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国际合作区域,促进国内国际交流合作。

送走陈主任,吕凌子独自来到与客厅相连的阳台上,阳台上有风,晾衣架上的衣服正在随风摇摆。吕凌子目光空洞地望着远方,一只黑色的小鸟从她面前一掠而过。吕凌子并不知道,此时此刻的刘丽芳同样在阳台上站着,就在自己脚下。两位女人各怀心事,都在为同一件事情纠结。

主要参考文献:

[1]麦佩纳.北部湾经济区将成为我国沿海发展新一极[N].南宁日报,2008.2.22.

[2]路玉萍.以五中全会精神为统领科学编制湛江“十三五”规划[N].湛江日报,2015.11.5.

[3]卢丽春.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生产与人口极化作用分析[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10).

[4]张红.城市群空间组织结构演化的内在动力和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5]韩林飞.美国、法国城市发展经验对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启示[J].北京规划建设,2017(1).

[6]Christal ler.W.The Central Places in Southern Germany.Translated(in part)by Christal ler[J].WEnqlewood Clif fs:Prentice Hal l,1966.

[7]The Growth Pole theory of Francois Perroux and Boudevil le.Shared by DK Sinha.

[8]John Hal l and Udo Ludwig.Gunnar Myrdal and Persistence of Germany’s Regional Inequality[J].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NO.2.June 2009.

本文为湛江市软科学项目:“湛江海洋科技服务超市建设研究”(编号:2017A01007)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收录日期:2019年5月13日

标签:;  ;  ;  ;  ;  ;  ;  

北部湾科技中心建设及国际经验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