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眼明胶囊治疗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董胜利,刘根昌

董胜利 刘根昌

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急诊科 712000;

陕西省富平县人民医院 711700

【摘 要】目的:观察障眼明胶囊治疗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212眼)确诊为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100眼)和治疗组(56例112眼),对照组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及维生素C和维生素E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障眼明胶囊口服治疗。结果:经比较两组患者有效率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障眼明胶囊联合吡诺克辛钠滴眼液治疗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障眼明胶囊;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654-01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又称老年性白内障(senile cataract),是在中老年开始发生的晶状体混浊,随着年龄增加,其患病率和发病率均明显增高[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世界盲人中因白内障致盲者约占40%左右。目前手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成功率已得到公认,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性,对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仍以药物治疗为主。笔者应用障眼明胶囊联合吡诺克辛钠滴眼液治疗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两组共106例(212眼)患者均来自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门诊经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6例(112眼),男27例,女29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56.34±8.03)岁,病程1~6mo,平均病程为2.32±1.52mo,其中皮质性:40例(80眼),核性:14例(28眼),后囊膜下性:2例(4眼)。对照组50例(100眼),男24例,女26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56.67±7.79)岁,病程1~7mo,平均病程为2.76±1.47mo,其中皮质性:35例(70眼),核性:14例(28眼),后囊膜下性:1例(2眼)。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分型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眼科学》[2] 中的诊断标准制定。

(1)年龄在50岁以上,双眼发病;视力渐进性下降,终至仅存光感,光定位准确。(2)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见晶状体混浊。(3)排除引起晶状体混浊的局部眼病和全身性疾病。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诊断标准;(2)裸眼视力0.3~0.9(包括0.3和0.9);LOCS晶状体混浊分级系统:N1-2,C1-2,P1-2;(3)同意接受治疗。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 2)不愿意继续接受临床观察者;(3)依从性差或不能定期复诊而自行中断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吡诺克辛钠滴眼液(武汉五景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089,规格:15ml:0.8mg)点眼,4次/日;维生素C片200mg(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1720,规格:50mg),口服,3次/日;维生素E片100mg(河南永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4236,规格:50mg),口服,3次/日。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障眼明胶囊(湖南天济草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123006,规格:0.25g),口服,一次4粒,3次/日。

两组均以连续用药1个月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方法 2组患者使用统一的临床观察表记录,于治疗前及每个疗程后进行裸眼和矫正远视力、近视力;眼前段、晶状体、玻璃体、眼底检查、以及询问全身证候的变化。

3.2 统计学方法 所有观察数据均采用SPSS16. 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成组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3.3 疗效标准 参照相关文献拟定,显效:矫正远视力提高4行(包括4行)以上。有效:矫正远视力提高2行(包括2行)以上。无效:矫正远视力提高不足2行。

3.4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矫正视力分布无差异(P>0.05),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

4 讨论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是环境、营养、代谢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氧化作用是引起白内障的最早期变化。氧化作用会损伤晶状体的细胞膜,使维持正常晶状体细胞内低钠和高钾离子浓度的Na+-K+-ATP酶泵功能明显改变。氧化作用还能使正常晶状体核内的可溶性晶状体蛋白经氧化、水解、糖化和脱酰胺作用而发生变化。

障眼明胶囊能加速眼前节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改善晶状体囊的通透性,恢复其生理屏障效应,促进晶状体蛋白质代谢,增强可溶性蛋白质的功能,有效的控制晶状体混浊,并能促进混浊吸收。药效学实验研究表明障眼明胶囊具有改善局部微循环、抑制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形成,其机理可能与提高血液和眼晶状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降低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有关。本临床观察表明,障眼明胶囊联合吡诺克辛钠滴眼液及维生素等能够有效改善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患者视力,是临床治疗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1]赵堪兴,杨培增. 眼科学[M ].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8

[2]段俊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01

[3]彭清华.中医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68

论文作者:董胜利,刘根昌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9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2

标签:;  ;  ;  ;  ;  ;  ;  ;  

障眼明胶囊治疗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董胜利,刘根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