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实践进程中的冷战思维研究现状及再思考论文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实践进程中的冷战思维研究现状及再思考论文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实践进程中的冷战思维研究现状及再思考

钮维敢1 孙 超2

(1.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2616;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9;2.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09)

摘 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始终受到西方冷战思维的困扰。中国政界对此高度重视,也经常对形式不同的冷战思维及挑战加以驳斥;国内外学界也高度关注这些冷战思维现象并进行研究,成果虽然较为丰硕,但还没有出现专论,几乎都是在其他专题的论述中简单地提及冷战思维,而未将冷战思维作为研究的重点。文章从冷战遗留视角切入,联系国际秩序变迁的背景,将“一带一路”倡议、冷战思维、冷战这几个关键概念进行相关性研究,并展开综合剖析。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冷战思维;亚洲安全观;国际秩序

自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无论是其理论还是相关实践,都受到国内外学界和政界的持续聚焦。在人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多元化看法中,尤以冷战思维困扰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及其实践,故本文从冷战遗留视角切入,联系国际秩序变迁的背景,将“一带一路”倡议、冷战思维、冷战这几个关键概念进行相关性研究,并展开综合剖析。

一、“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实践中存在冷战思维挑战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实践状况。 “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全球政治经济治理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过程中,由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分别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时首倡的,旨在激活与复兴中国古代以丝绸贸易为代表的海路和陆路沿线地区的优秀传统,充分发挥当今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等优势资源,帮助这些地区发展经济和加强社会公共服务的多种建设,提高当地人民生活福祉,同时也营造出能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稳定与健康的外部环境。全球支持与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组织和国家有100多个,其中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就有80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国家与国际组织都正面看待和支持“一带一路”倡议,还有一些国家对其敌视、阻挠与破坏。

其次,确实存在困扰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冷战思维。 冷战思维因素及其实践,是威胁当代国际和平与发展的最为顽固、最强大的外在因素之一。最为明显的是美国作为资本主义阵营的领头羊对“一带一路”抱有较为广泛且深刻的冷战思维:2018年1月,美国国会的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举办了“‘一带一路’五年来”听证会,参会方有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全国亚洲研究局、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对外关系委员会等,着重讨论“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利益的关系。紧接着的2、3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各自的军事委员会等机构分别举办多场涉及“一带一路”的听证会,美国国家的安全、情报、国防、军事等领域的要员等参会。他们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所谓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是为数不少的美国战略界人士对“一带一路”倡议疑虑和担心的话语表述。他们借用这个典型的冷战词汇来描述“一带一路”倡议,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正如冷战开始时期的美国借“马歇尔计划”把经济实力转化为地缘政治影响力那样,中国借助“一带一路”,意欲控制亚欧大陆,并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塑造国际秩序。美国的主流学界与政界“一是担心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抗衡美国的亚太战略,进而将‘美国的亚太’转变为‘中国的周边’;二是担心中国以经济合作为先导,推进与相关国家的政治安全合作,打造‘去美国化’的地区秩序;三是担心中国借‘一带一路’挖美国墙角,拉拢美国的盟友伙伴,实施‘分而治之’;四是担心‘一带一路’对国际规则和规范造成冲击,甚而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带来深层次挑战。”〔1〕除了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存在冷战思维,日本及其他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也不同程度地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冷战思维外交。

2018年2月,美日澳联合印度在澳大利亚举行部长级会议,商讨四国联合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以便替代中国主导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几乎同时,德国总理默克尔、德国外长也呼吁美国与欧盟联合应对中国在全球的“经济扩张”,指责中国利用“一带一路”对欧洲经济浸透和蚕食。诸如此类的行动,明显地是以冷战思维看待“一带一路”倡议。冷战思维始终没有绝迹。

再次,中国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倡议实践中出现的冷战思维。 2015年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针对有记者问如何看待有人将“一带一路”看成是新“马歇尔计划”,外交部部长王毅的回答是: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改革开放与国际合作的产物,而不是搞地缘战略的政治工具,那么就不应该用过时的冷战思维去审视它,因为“一带一路”的目标是合作共赢,其基本理念是共同发展,所以这个倡议不是中国一家单演的独奏曲,而是多方协同参与的交响乐〔2〕。2015年3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演讲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独奏是合唱,“我们要摒弃冷战思维,创新安全理念,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3〕中国派驻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前大使姚培生针对国际上有人说“一带一路”倡议暗藏着政治目的,认为这是对“一带一路”倡议过分敏感的典型冷战思维,这种“你争我夺”“对着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4〕。据美联社报道,美国有智库研究并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在斯里兰卡、孟加拉国、柬埔寨等国家港口的15个中资项目,发布研究报告认为:这些项目不只是为了实现“多赢”“双赢”的经济发展目标,而是按照中国的安全意图产生了政治影响力,谋求并实现着中国在相关地区的军事存在并有扩大趋势。对此,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予以驳斥并提醒有关人士,不要总是怀着阴暗心态、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世界〔5〕

从现实与历史的关系看,作为冷战遗留问题,冷战思维是与中国和平发展相悖逆而存在的,旨在干扰、阻滞、扼杀“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实践。尽管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在主观上不颠覆现有全球秩序,更无意于攫取世界霸权,但在客观上出现了主导全球秩序的西方大国及其集团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警觉、担忧、排斥乃至围堵和扼杀等强烈反应,秉持着敌视异质发展模式及其异质意识形态的心态,来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及其体现的中国角色,丑化、抹黑中国〔29〕。针对前述中国学界与政界较为一致的看法:冷战思维是旧的过时的外交思维方式。本文认为,要梳理和挖掘出冷战思维与“一带一路”实践进程两者关系的现状、轨迹及特点,必须将其历史延续与现实衍变结合起来进行深度挖掘,而不是孤立且散乱地将两者强行捏合在一起,更不能不对其内涵和逻辑进行解读。如果研究者进行模糊、含混的简单学术处理,只能让人们更加难以认清冷战思维的本质与影响。

二、相关研究状况及简评

(一)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

1.基本持肯定的观点:很多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将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上创造伟大业绩,是改变世界的重大战略。代表性的观点是,凤凰卫视著名国际问题节目主持人邱震海,其坚信“一带一路”倡议会引领人类文明的发展走向,对全球良性治理做出巨大贡献〔6〕。被誉为华尔街的风云人物——最富远见的国际投资家、美国最成功的证券界实践家之一吉姆·罗杰斯(Jim.Rogers)教授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将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有助于国际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继续对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伟大贡献〔7〕

1.2.2.3 定期电话回访 由普外科专职护士承担电话回访工作,于出院后2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出院患者进行回访,共4次,每次回访时间20~30 min。内容包括:①造口方面:询问患者自我护理时有无困难,帮助患者及时解决。同时进行生活、饮食、社交等方面的指导。②心理支持:安慰和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帮助其树立正确人生观,使其在康复中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护能力。③家庭指导反馈:询问社区护士家庭指导情况。

2.在肯定“一带一路”倡议中已关注到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有些学者认为,虽然“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产品走出国门提供了良好机遇,但同时让高科技、高品质及高附加值的中国品牌走出去也面临着如何本土化、国际化等一系列挑战〔8〕。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米娅·M·班尼特(Mia M.Bennett)从中俄双边关系的历史与现状看,认为中国的投资对俄罗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中俄两国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冷战时期两国矛盾几乎激化的历史经验可能会使得“一带一路”项目实施引发许多冲突与挑战〔9〕。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安德鲁(Andrew Sheng)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反映了冷战两极国际格局瓦解后不同行为体力量的消长与竞争态势,体现了单极力量在颓势中要求保持霸权地位,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力量要求改变旧国际秩序而达到民主化,形成结构性矛盾,表现在: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安,欧盟及其大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警惕,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尤以其中的中巴经济走廊的忌惮,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敌意〔10〕。中国学者代魁研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11〕。不同的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有可能截然不同。有人认为它是中国主导的一个伟大的慈善事业,而同时有不少人认为,它不可避免地会让中国与美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主导权上迎头相撞〔12〕

1.关于冷战的概念。撇开冷战无法科学地研究冷战思维,因而界定冷战概念是认识冷战思维的前提。首先,非学术性质的冷战,常常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来描述某种关系状态——处于僵持不下的冷对抗境况中。其次,作为学术概念的冷战,分为狭义冷战与广义冷战。狭义冷战是美国与苏联为争夺全球霸权、击垮对方而构成的非战争敌对状态;广义冷战是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及两大阵营国家,为铲除对方、让己方的政治经济模式一统全球所进行的包括意识形态对立、文化渗透、军事威慑的非战争敌对状态〔28〕。由于中国曾经参与过冷战的一些重大事件,冷战结束遗留的诸多问题中,与中国关联的问题较多,比如钓鱼岛问题、台湾地区问题、朝鲜半岛问题以及南海岛礁主权争端,等等。所以,一方面,如果把冷战只看成是美苏之间的事情,那么,东欧剧变以来的许多牵涉到中国的冷战遗留问题,特别是涉及领土主权问题,似乎与中国没有多大关系,这样中国在相关领土主权上声索的国际法合理性就不强了;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中国是冷战国际史的重要主体之一。因此,我们从尊重历史的客观性出发,认为学术意义上的冷战不是局限于美苏争霸,而是相互对立的两种意识形态阵营及其国家的对立与敌对状态。冷战思维之所以在冷战结束以来频繁地被西方大国驾轻就熟地使用,来诋毁、遏制甚至颠覆中国,之所以针对“一带一路”倡议,是和中国与冷战的关系是分不开的,否则,缘何用冷战思维来对待“一带一路”倡议呢?

3.对“一带一路”倡议持批评或怀疑的观点:⑴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挑战美国。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副教授詹妮弗·林德(Jennifer Lind)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挤占美国的经济利益空间,有利于中国迅速崛起并超越和代替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权,最终夺取地区格局霸权,尽管中国声称不称霸并要求摒弃陈旧的冷战遗留〔13〕。奥巴马政府时期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前助理国务卿坎贝尔(Kurt Campbell)和曾经担任美国前副总统拜登、副国家安全顾问的拉特纳(ElyRatner)认为,中国采取的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项目与机构设置,不但可以凝聚国内外资源促进综合国力增强,而且让美国处于孤立境地〔14〕。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的普勒伯格(Christian Ploberger)认为,中国大胆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新的地缘政治大战略,因为它不仅针对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而且对现存的由美国主导国际秩序构成挑战〔15〕。韩国科技进步研究院学者李承柯(Seung-Ook Lee)、美国俄亥俄州立哥伦布大学研究员温赖特(Joel Wainwright)、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员格拉斯曼(Jim Glassman),三位学者合作撰文认为,以“一带一路”倡议与TPP为代表的不融合所形成的“亚洲悖论”新概念,在西方观察家和亚洲政治家和学者中都很流行〔16〕

1.2 方法 静注组给予呋塞米1d2次静脉注射,泵入组给予呋塞米持续静脉微量泵入。呋塞米剂量的调整根据患者尿量变化进行调整,尿量大于1000ml/d认为对呋塞米反应较好,低于1000ml/d认为反应较差,呋塞米起始剂量均为80mg/d,如尿量小于1000ml,则第2d呋塞米剂量加倍到160mg/d,第2d反应好的患者继续当前剂量,反应较差者呋塞米剂量加到320mg/d(最大不超过480mg/d)。

⑵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对外扩张的野心。比利时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学者乔纳森·霍尔斯拉格(Jonathan Holslag)认为中国借助“一带一路”,以共赢为旗号,实际上却野心勃勃地打开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大门,已经促使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所拓展的投资与市场份额在稳步增加,对欧洲构成了挑战〔17〕。他进一步分析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表明中国从保护国内企业的历史阶段转变到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对国外市场进行渗透和占领,以获取国家利益,同时要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对外进行政治扩张。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两位学者希达维(James D.Sidaway)与志元勋(Chih Yuan Woon)研究“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来源、概念及其内涵,认为它与十九世纪德国帝国主义对外交往的美好说辞及其所掩盖了的目的如出一辙〔18〕。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余虹(Hong Yu)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反映了中国已经不再韬光养晦,而是一反被塑造的情势,却要主动去塑造世界,展现出在国际格局中主动出击的苗头〔19〕。台湾学者薛健吾从台湾视角看“一带一路”认为,由于成员国的异质性,与美日及台湾地区的民主模式格格不入,“一带一路”倡议未来前景黯淡,由于成员国与台湾地区有限的经济联系,“一带一路”倡议与台湾地区相关性不大;但无论加入还是不加入,“一带一路”倡议都会引起台湾地区的安全担忧〔20〕

(二)关于冷战思维的研究

1.关于冷战思维的专门研究,从国内外现有文献看,关于冷战思维的研究状况大致如下〔21〕。(1)在冷战思维的内容上,多数学者认为它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立和斗争造成的,其中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冷战思维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外交所采取的一种思维方式,意识形态斗争、地缘政治竞争、权利政治斗争,都是冷战思维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然而,在具体的国际关系论述中,不少学者往往随意换用这些概念。(2)在冷战思维产生与演进的时限及逻辑上,学界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冷战思维虽然表现为霸权主义及强权政治,然而两者的历史起点与未来走向不是完全相同的,更不能将两者等同。学界认为,因为冷战已经结束,所以冷战思维已不合时宜,但很少有学者研究冷战思维不时泛起的原因,更少关注到在冷战结束之前与之后的冷战思维是否有变化、原因是什么。绝大多数学者没有注意到:冷战思维与冷战是密不可分的,两者在范畴产生的时限及主体边界具有一致性,但是两者的终结时间却不同步——冷战结束了,但冷战思维并没有消失。

2.在关涉“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关系中提及冷战思维。2018年2月9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文报道和评价日本河野太郎外相访问南亚诸国,认为这次访问,体现了日本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掣肘,“意在推动由其主导的基建计划与之抗衡。”日本主流媒体、印度《经济时报》、美国《福布斯》等媒体毫不讳言地认为这是与1月美日澳印联合在澳洲酝酿基建投资一样,是为了对冲和替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而中国的《参考消息》对此评论,将这些所谓“印太”战略外交举措定性为冷战思维实践〔22〕。冷战思维是过时的零和思维,但至今还有不少人以此来思考中国崛起将导致对抗与战争、将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从而表现为不同版本的“中国威胁论”。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打破这种冷战思维的具体实践,必须用行动来证明中国不会威胁任何国家,而是有益于世界和平的,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消除冷战思维及其遗患〔23〕。“虽然短期内,中国的新型外交理念不能改变国际关系中的冷战思维,但是这种理念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力量不断壮大就是最为有力的证明。”〔24〕

引致手足搐搦症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细胞外液环境中以离子形式存在的钙元素数量显著减少,且在此基础上诱导患者的神经系统兴奋程度显著加剧,血液环境中的镁元素数量显著降低,继而出现病理性症状[5-6]。

根据生态足迹法计算要求,结合实地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本文将消费项目划分为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两大类,其中主要生物资源消费项目包括农产品(主要为粮食、蔬菜和油料)、动物产品(主要为猪肉、牛羊肉、鲜蛋、牛奶)、林产品(主要为水果)和水产品(主要为鱼类);主要能源资源项目包括煤、石油制品(主要为汽油、柴油和天然气)和电力。

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前安全顾问班农在日本就中共十九大进行演说,认为中国正在挑战世界秩序,特别是“计划通过推进四大经济战略来实现目标,一是高科技制造业,二是‘一带一路’,三是5G网络,四是用人民币取代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从而取代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建立中国全球霸权。对此,中央党校教授刘建飞认为,“班农的这套说辞充满了冷战思维,又极具蛊惑性。”〔27〕

(三)学术简评

首先,大多数学者肯定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现实意义并展望了其美好的前景,同时也注意到了这个倡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许多应对建议。其次,也有一些学者对“一带一路”倡议悲观、唱衰、歪曲甚至攻击。其中的悲观中立学者主要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实践的现实困境,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利因素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剖析,强调大国竞争,尤其是中美分别作为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两者由于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根本对立下的经济竞争、军事威慑与反威慑以及众多历史遗留问题,都有可能拖累甚至扼杀“一带一路”倡议。这些研究已经部分地涉及冷战思维因素。而持有敌视态度的学者们唱衰、歪曲甚至攻击“一带一路”倡议,其中不乏带有较强的冷战思维因素。受到历史经验尤其是冷战阴影的强烈影响,再加上从利己主义出发,冷战思维无形中牵制着他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认知。再次,学者们只是对“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反对及敌意进行驳斥和批判,其间有的学者偶尔使用冷战思维这个概念来进行描述并加强反驳的力度。现有文献,对“一带一路”倡议与冷战思维两者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分离状态,以至于难以让人深刻认识冷战思维带给“一带一路”倡议与实践的挑战。

但是,对于思维主体因为较单纯的经济利益诉求、宗教信仰及文化差异、社会习俗与国家制度多样性等造成他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抵触和反对,比如2015年初斯里兰卡政府刚刚换届时、2018年马来西亚新总理马哈蒂尔执政后都类似地认为“一带一路”倡议项目威胁其国家利益,重新审议和谈判与中国签署的“一带一路”倡议系列项目协定,这严重阻碍了“一带一路”倡议项目的实施进程,损害中国利益。但这类行为,不具有冷战色彩,不符合冷战思维的要素,因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其是冷战思维造成的。

三、在学术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新的研究视角

只要承认冷战思维属于冷战遗留问题范畴,就可以选择从冷战遗留的视角去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实践中出现的冷战思维。所谓冷战遗留的视角,就是既要顾及冷战后现实的发展性,又要关注到冷战国际史因素对现实的影响,根据研究对象的本来面目与特征,挖掘出问题的原因。

(一)冷战遗留视角是理解“一带一路”中冷战思维的重要前提

从冷战遗留的视角讨论“一带一路”中的冷战思维,首先必须在“什么是冷战、什么是冷战思维”上达成共识,而且要对这两个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予以界定,确立对冷战思维的定性标准,才能研究“一带一路”实践进程中的冷战思维因素。

“四维三度”体系与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有着一脉相承的本质特征,但又不完全相同。“四维三度”结构体系中的“信息、知识”可以包括在布鲁姆的知识维度中,“思维、思想”可以被理解为“思维”维度的延伸。“四维三度”更多的追求信息的情境性、知识的生成性以及在思维基础上内化出的价值观等思想层面的素养的考查。

所以,本文所涉及的冷战概念,是指从冷战兴起直到东欧剧变期间这个历史时期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及其集团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及其集团,为了削弱、瓦解对方,采用非战争手段相互遏制、相互敌对的战略、策略及其实践的总体状态。

因而,学理上的冷战思维概念,是指自冷战爆发以来,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间,即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在制定外交战略与策略及其实践中,不但采用唯我独尊、权力至上的传统国际政治视野和方法,而且极其强调彼此的意识形态敌视、价值观念对立,来看待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行为准则和零和思维方式。国家(阵营)利益之争、权利政治法则、价值观念对立及意识形态敌视是冷战思维的核心要素。当今的冷战思维是最难以根除的冷战遗留问题之一。

2.关于冷战思维的概念。应该联系冷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来确定冷战思维的构成要素的指标,以防止将冷战思维概念普遍化和无限泛化,但也不可过于狭隘化。冷战的外延是两种意识形态(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国家(或阵营)间相互敌对的政策及相关活动的某种非战争状态;冷战的内涵是指具有引起战争的潜在条件的非战争相互遏制与敌对活动。只有把握住冷战的外延与内涵,才不至于把国际行为体之间关涉到意识形态因素、利益纠纷、价值观分歧等都装进所谓的冷战思维箩筐中,否则,冷战思维及冷战就不是特定意义的概念了,甚至可以将整个国际关系史都定性为冷战国际史了,从而造成世界历史进程永远无法走出冷战思维。

(4)实验操作与交流:围占2格的图形,先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并把围出的图形画下来,再和同伴说一说,这些图形是占2格吗?如何说明?

(二)“一带一路”倡议中出现的冷战思维及其挑战是冷战历史延续与现实对历史继承的统一

最后,精准透析“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冷战思维的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推进它的实践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中遇到的冷战思维影响,是人们必须面对、必须应对的重要问题。那么,无论是学界还是政界,如果对其中涉及的冷战思维只泛泛而谈,不懂得冷战思维内涵与本质而去反击冷战思维者,其批判的力度一定不会很强,甚至会薄弱得不堪被冷战思维者一驳。如何从本质上认识“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冷战思维挑战,这在理论和现实上对于助推“一带一路”倡议有效实施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牵涉到美俄关系,欧洲和俄罗斯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方和途经地,这些地区的和平稳定是顺利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条件,在这个背景下,该学者进一步认为“特朗普表示要改善美俄关系后,一些人说美俄要联手对付中国了,这十分荒唐,比冷战思维还冷战思维,是伪命题。”〔25〕“为有效化解来自美国、日本和世界资本主义阵营的挑战,在外交理念层面,习近平主席提出以“和谐、和睦、和平”为核心内容的亚洲新安全观”,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具体实践这种新的尊重世界多样性的安全观。但是自东欧剧变以来,“美国坚持霸权主义,重拾冷战思维,把社会主义中国视为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挑战者,视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头号对手。”“美国和日本依旧顽固坚持唯我独尊的霸权主义和集团对抗的冷战思维,在亚洲刻意寻求对立、对抗而非合作、和平,造成亚太地区安全环境恶化,地区经济合作陷入低谷。”〔26〕

从历史对现实的影响看,联系到冷战国际史,我们一般认为当代冷战思维主要是资本主义阵营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带有意识形态偏见的思维。但本文认为,挖掘和论证非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心态,远比剖析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一带一路”倡议施行的冷战思维外交更加困难。特别是诸如中国在印度洋周边尤其是在缅甸、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吉布提、坦桑尼亚的一些港口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印度学界与政界普遍将其看成是对印度的后院渗透,是对印度的军事安全与经济利益的威胁;而印度政府则强烈怀疑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付诸实践的根本目的,但在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众多经济领域,印度需要与中国合作并得到帮助,因此,印度在“一带一路”上对华表现出经济需求与军事安全防范甚至是敌视中国的复杂心态〔30〕。对于这类现象的研究,如何与欧美日本等老牌资本主义阵营的大国持有的冷战思维进行区别和对待,这是透彻、精深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中冷战思维的更为艰难之处。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必须要从冷战遗留的视角,来考察其是否具有冷战的一些特征,并要比照冷战思维要素。思维的主体虽然不属于资本主义阵营,但其借用了冷战思维的方法,并且在诸多场合“认同”自己与资本主义阵营国家属于同一意识形态质地的民主世界国家,甚至是趋炎附势地追随资本主义阵营以便从中渔利,来围剿、遏制“一带一路”,丑化、攻击中国,那么,这类思维及其外交实践,应该划归到冷战思维范畴。

此外,学者们在研究“一带一路”倡议时,一旦遇到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左的言论和行为,有些人就直接草率地判定其是冷战思维的原因造成的,虽然有些判断是正确的,但过于简单、模糊与笼统——至于这种原因的具体内容和逻辑是什么,却鲜有解释。最值得强调的是,目前尚未出现旗帜鲜明地将冷战思维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学理研究的综合性成果。

(三)“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冷战思维反映了冷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在全球秩序变迁中认知中国角色的方式与态度

冷战结束是以两大阵营角逐最终在全球秩序中非对称性存续状态来判定的——社会主义阵营因“失败”而瓦解,资本主义阵营因“胜利”而存续。冷战结束的非对称性,还表现在社会主义阵营瓦解时,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国家并没有在全球秩序中绝迹,尽管这些社会主义国家艰难地生存在资本主义阵营主导的国际格局中,而且时常面临着它们敌视、遏制与颠覆的危险。资本主义阵营是因冷战而产生,但没有随着冷战结束而退出历史舞台,是典型的冷战遗留物。资本主义阵营的冷战任务是消灭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及其行为体,造成资本主义及其社会发展模式一统全球。但这个任务至今还没有完全实现,因为冷战结束没有致使全部社会主义国家消亡或质变〔31〕。其中的中国是东欧剧变后仍然存在的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持续发展壮大,由参与、适应资本主义阵营占主导地位的全球化,直至发展到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此主动打造新的国际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与其实践进程中出现的冷战思维,从反面映射出资本主义阵营秉持霸权维护的态度去认知全球秩序变化的新阶段及其中的中国角色演进。这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逐步崛起与全球秩序变动相关联。

在全球秩序中,“一带一路”倡议从某种程度上是体现中国角色的一个重要窗口,正如前述有国外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标志着中国崛起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秩序变革是紧密关联的,西方主流学界一直持续关注中国崛起对全球秩序衍化的影响。较为典型是西方主流学术界大多数现实主义学者,尤其是进攻性现实主义学者和权利转移学者,对近40年来中国崛起与当今全球秩序的关系的不同看法中混杂着大量的冷战思维因素〔32〕。这些国外学界的主要流派中经常出现对中国崛起的“关切”、“不放心”甚至“很担心”,自然会在他们对待“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实践的态度中暴露出来。当然,这些不一定都是冷战思维,不能动辄就将其全部都放进冷战思维的箩筐里,而是应该在全球化和国际秩序变迁的大背景下,考察不同行为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真实反应中的根本意图,然后对照其是否符合冷战思维概念的要素与定性标准。

2.2.2 在扩张城市的同时,城市的绿化注重公共绿地的建设,通过表1不同时期地类占地面积统计可以看出,林地的面积增加141.9%,从图4可以看出增加的林地主要集中于主城区附近,由于许昌市近年来不断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增加城市林地面积。到2017年水体面积增加了84.3%,并集中于主城区内。

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实践中遇到的冷战思维和挑战,就是要一方面揭露冷战思维的险恶本质,遏制其扩散势头,限制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阻碍和破坏,以防止其泛滥对“一带一路”造成颠覆性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彰显“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与共荣的包容性、普惠性。但是,只要冷战思维主体始终坚持自利性的零和外交原则,就无法与对象国相向而行地彼此理解、认同,从而难以得到最终彻底的和解与共处。因此,研究“一带一路”倡议的冷战思维,必须要从冷战遗留的视角,始终围绕思维主体“主观目的及其付诸实践带来的善恶影响与社会认同”这个轴心,对其进行本质解析。

四、结语

从“一带一路”倡议被提出到目前为止,其实施过程中始终遭到一些西方国家冷战思维因素的干扰,甚至带来挑战。它们单独或以阵营的形式出现,有时在舆论上进行唱衰、围攻“一带一路”倡议,有时在具体的外交上进行遏制、扼杀,有时候阳奉阴违,实际上是敌视和遏制中国的和平发展,本质上是为了让西方模式一统全球,而不能容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成功及其影响,最终完成消灭异质行为体的冷战终极任务。不仅在舆论上,而且在冷战遗留问题上,西方大国及其同盟形成了对“一带一路”围堵与扼杀的冷战思维唱和之势。对此,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国,中国应该以加强自身政治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做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统战工作,并对西方冷战思维攻击“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本质揭露,采取不同方式粉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抱团敌对行动计划。要完成这些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精准认识冷战思维、冷战、“一带一路”、中国和平发展、全球秩序变化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然而,从现有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实践进程中存在冷战思维挑战的文献来看,国内外学术界,基本上处于简单述及、外宣反驳的研究层次。这些文献中还未对冷战、冷战思维概念进行界定,更没有结合全球秩序变化的时代背景对“一带一路”实践进程中出现的冷战思维进行深度研究。

本文认为,可以从冷战遗留的视角,挖掘出“一带一路”及其实践进程中存在冷战思维挑战的根源与特点,为设计应对方案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赵明昊.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美国因素”〔J〕.世界知识,2018(7):53-55.

〔2〕王毅.“一带一路”目标是合作共赢不能用冷战思维看[EB/OL].http://money.163.com/15/0308/10/AK681G960025553O.html,2018-04-30 1:03.

〔3〕习近平博鳌演讲.“一带一路”不是独奏是合唱[EB/OL].http://www.china.com.cn/node_7064072/content_36541689.htm2018/04/30/09:43.

〔4〕前驻东欧、中亚大使.对“一带一路”过分敏感是冷战思维[EB/OL].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5-04/08/c_127666668.htm 2018-04-30 1:16.

〔5〕美国一智库又对“一带一路”挑刺?中方回应令人会心一笑[EB/OL].http://www.sohu.com/a/228702157_4282902018/04/19 10:35.

〔6〕邱震海.“一带一路”战略将改写人类文明版图[EB/OL].http://phtv.ifeng.com/a/20170309/44552236_0.shtml 2017-12-26,12:26.

〔7〕吉姆·罗杰斯.“一带一路”战略会改变整个世界[EB/OL].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584,2017091 0775440298.html 2017-12-26,12:53.

〔8〕郭丁源.“一带一路”中国品牌也要志创“百年老字号”[EB/OL].http://www.ceh.com.cn/cjpd/2017/09/2041097.shtml2017-12-27 13:01.

〔9〕Mia M.Bennett.The Silk Road Goes North:Russia’s Rolewithin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J〕.AreaDevelopmentand Policy,2016,Vol.1,No.3,PP.341-346.

〔10〕Andrew Sheng,OBOR and Euro Asia’s New Great Game〔C〕.China Report,Asia Global Institute.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53:2(2017):1-21.

〔11〕代魁.“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7(10):69-70.

〔12〕Jean-Marc F.Blanchard&Colin Flint(2017):The Geopolitics of China’s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J〕.Geopolitics,Vol.22,No.2,2017,p.238.

〔13〕Jennifer Lind:Life in China’s Asia:What Regional Hegemony Would Look Like〔J〕.Vol.97,No.2,March/April 2018,Foreign Affairs,pp.71-72.

〔14〕Kurt M.Campbell and Ely Ratner:The China Reckoning:How Beijing Defied American Expectations〔J〕.Vol.97,No.2,March/April 2018,Foreign Affairs,pp.68-69.

〔15〕Christian Ploberger,One Belt,One Road China’s new grand strategy,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2017,To link to this article[EB/OL].http://dx.doi.org/10.1080/14765284.2017.1346922 pdf,pp.1-2.

〔16〕Seung-Ook Lee,Joel Wainwright,Jim Glassman:Geopolitical economy and the production of territory:The case of US China geopolitical-economic competition in Asia〔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Economy and Space,vol.50,No.2,First Published April 4,2017,pp.425-429.

〔17〕Jonathan Holslag.How China’s New Silk Road Threatens European,the International Spectator 〔J〕.It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2017,Vol.52,No.1,46 58.

〔18〕James D.Sidaway and Chih Yuan Woon:Chinese Narratives on“One Belt,One Road”in Geopolitical and Imperial Contexts〔J〕.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Vol.69,2017-Issue 4,pp.591-603.

〔19〕Hong Yu(2016).Motivation behind China’s‘One Belt,One Road’Initiatives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EB/OL].http://dx.doi.org/10.1080/10670564.2016.1245894 PDF 2017-12-27 13:28

〔20〕Chienwu(Alex)HSUEH:Taiwan's Perspective on China's"One Belt,One Road"Strategy〔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ast Asia Studies,Vol.5,No.2,2016,p.37.

〔21〕钮维敢.我国学术界关于冷战思维研究现状述评〔J〕.社会主义研究,2008(5):128-132.

〔22〕日本推基建计划抗衡中国“一带一路”,但思维起点就错了[EB/OL].http://mil.news.sina.com.cn/2018-02-13/doc-ifyrkzqr 2817424.shtml 2018-04-29 17:32

〔23〕李若谷.共建“一带一路”,共谋区域发展〔J〕.经济导刊,2016(1):40-41.

〔24〕杨雷.“一带一路”凸显新型国际关系理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8-13(001).

〔25〕姜毅.美俄联手制华是伪命题〔J〕.世界知识,2017(6):23.

〔26〕李文.习近平主席的亚洲新安全观〔C〕.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5(一).65-67.

〔27〕刘建飞.理性应对班农式冷战思维〔N〕.学习时报,2018-1-15(002).

〔28〕钮维敢,张荆红.论冷战的三级概念与冷战结束〔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3).

〔29〕David Murphy,One Belt One Road: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ina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EB/OL].This content downloaded from 137.207.120.173 on Sun,10 Sep 2017 14:37:42 UTC All use subject to http://about.jstor.org/terms pdf.

〔30〕Jeremy Garlick.If You Can ’t Beat ’em,Join ’em:Shaping India ’s Response to China ’s ‘Belt and Road ’Gambit 〔J〕.China Report,Vol.53,No.2,2017,pp.1 15.

〔31〕钮维敢:论美国冷战任务的完成〔J〕.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5):67-71.

〔32〕Huiyun Feng and Kai He.China ’s Institutional Challenges to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J〕.Strategic Studies Quarterly,Vol.11,No.4(Winter 2017),pp.23-49.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Reconsideration of the Cold War Mentality on the Practice of One Belt One Road

NIU Weigan1SUN Chao2
(1.School of Marxism,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Beijing 102616,China;Institute of Innovation i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arty building,Party School of Jiangsu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Nanjing 210009,China;2.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Party School of Jiangsu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Nanjing 210009,China )

Abstract: Since the promo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the programs have been plagued by the Cold War Mentality.Chinese government has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the mentality and been often trying to distinguish different forms of the Cold War mentality and refute them.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ircles have focused on the phenomena of the Cold War mentality and kept on making research on it.Although a lot of works have been brought out,the special research field has not been formed yet.Almost every related work only touches on the phenomena of the Cold War mentality without careful analyses.The paper claims that the study of this topic should take the Cold War residual problems as the entry point and conduct the correlation study of the key concepts such as One Belt One Road,the Cold War mentality and the Cold W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hanging international order.Only a comprehensive study can dissect it scientifically.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the Cold War mentality;Asian security concept;international order

中图分类号: D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3291(2019)01-0163-09

收稿日期: 2018-10-15

作者简介:

钮维敢,男,安徽定远人,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国际关系与大国外交。

PCA是将电子鼻传感器的数据转换及降维,并对降维后的特征向量进行线性分类,从而最大程度体现不同样品之间的差异。判别指数(discrimination index,DI)是指进行PCA时样品区分程度的表征值,当DI在 80%~100%之间时说明区分有效。

孙 超,男,安徽六安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一带一路”与中东欧安全研究。

信息化战争的后勤保障呈现出精准、快速、高效等特点,针对我军战备物资储备现状,仅靠军队自身资源还不能满足信息化联合作战军需保障要求;另一方面,新建军需智能战备仓库耗资大,周期长,管理成本高,建成后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将加大军需保障摊子,严重影响保障效益。

基金项目: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战后资本主义阵营衍化及其影响研究”(16BKS073)成果之一;2017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系列专项课题重点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四个伟大”研究(17DDA002)的成果之一;2017年度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调研课题:建构主义规范传播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全球治理观(17DZD007)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孙 琰】

标签:;  ;  ;  ;  ;  ;  ;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实践进程中的冷战思维研究现状及再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