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王蕾红[1]2013年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中的问题与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施探究性,再加上探究性学习本身的优势,探究性学习已经越来越广泛被运用于基础教育中的课堂教学。但初中探究性学习由于受多种因素限制,总体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讲自主,但课堂实施没有围绕教学目标;(2)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谈合作,但只重形式;(3)探究性教学,没有做到真正探究。(4)课程资源缺乏,限制探究性教学的实施。本论文致力于研究当今初中的生物探究性教学活动。以探究性教学的实施作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对当前探究性课堂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性地设计了相应的策略,同时尝试通过几个典型案例的设计与分析,给教师一线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本论文的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还存在以下具体问题:(1)探究性教学方法的使用较少;(2)探究性教学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3)探究性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比较弱;(4)教学实验设备缺少,限制探究性教学的开展。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生物探究性教学无法很好地实施。同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文献分析结果及一线教师的建议,本研究提出了以下策略设计:(1)改变教师的主体地位创设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2)重组教与学的关系创设以学为中心的学习环境;(3)注重调控学生探究过程创设以评价为中心的学习环境;(4)以合作学习为平台创设以交流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等。本论文还设计了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学中典型的案例,以尝试解决课堂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学课堂实施中的具体问题,是限制其实施的主要原因。关于如何克服探究性教学的缺陷,发挥它的优势,使其在初中课堂的运用取得更好的成效,这仍需要不断探索。因此,本文研究得出的结果和结论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纪小苹[2]2007年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6年来教师口中频率最高的词语,是所有中小学教师现在正如火如荼进行着的一种教学方式,6年的课程改革,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已经有很多的尝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和误区。针对目前探究性学习的开展现状,本文主要探索适合初中生物开展的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论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从教师、学生、课堂互动叁个方面调查目前探究性学习的开展现状并进行分析,并从个体因素、教师因素、小组因素归纳原因,探索出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般策略,即精设导入,激发探究兴趣;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围绕问题,引导探究合作;交流结果,体验探究乐趣。同时,针对实验性探究学习和非实验性探究学习分别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通过近一年的实验教学,得出如下结论;1、开展以上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2、开展以上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善学习态度。3、开展以上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改善合作关系。4、开展以上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可以改善师生关系。5、开展以上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可以提高课堂互动效率。

张伟[3]2010年在《探究性学习在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运用》文中指出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来发现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研讨来解决问题,通过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来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生物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生物认知结构。本文在阐述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中的部分问题,更侧重于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课堂改革的实践研究。重点就探究式学习的载体、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模式、探究式学习的课堂评价叁个方面,做了阐述,实践证明该研究在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用,能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是更好的实现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黄鹤[4]2012年在《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现状分析》文中提出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实施。课程实施在课程决策层面是拟定的课程方案得到落实的过程,在师生层面是指所倡导的教学方式是否付诸教学实践的过程。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是否有科学的课程决策、能否成功地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改革推进的深度和广度。初中生物学科的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要想落实好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从课程决策的层面做好改革政策的路向把握,指引好教材的编写,在教师实践的层面要引领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实现了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真正落实好“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因此,单凭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是难以取得良好的改革效果的。本文的研究问题的提出,是以笔者作为新课程改革前后曾经历过初中生物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线教师为背景的,真正来源于草根的教学一线。问题的研究论域确定自课程实施与教师教学方式变革交叉的地带。通篇文章,想通过对所选择的五所学校共20节初中生物探究课例的分析,客观了解目前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的现状,抽取生物学科探究教学中的根本问题。但发现问题本身不是目的,本研究问题的重点在于跳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解决问题范式,尝试从课程决策层面、教材编写层面以及与教师教学方式变革良性互动的角度去探索相应对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研究设计主要是根据生物课堂中教师探究教学的本质,建构了对目前初中生物课堂探究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察框架。观察框架主要设定了探究主体、探究互动、探究能力、探究资源四个观察维度。然后每个维度根据教师要改进生物课探究教学现实状况的实际需要,根据要对不同学校、不同课例、不同教学环节进行探究教学水平评量的研究者的研究需要,设定了多维度观察点。接下来,通过对20节生物课的课堂教学观察,对目前初中生物课堂的探究教学状况水平进行了一个总体分析。概貌性地分析之后,利用观察框架,更加具体地从SIAR观察框架的探究主体、探究互动、探究能力、探究资源四个维度,对所选择的五所研究学校的20节课,分别进行了课堂教学实录的观察。通过观察发现,经历10年有余的新课程改革推进,较传统的生物教学而言,探究教学在初中生物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师无论从探究教学的意识上,还是常规的教学实践中都在不同程度地实践和体现着探究理念。但是在有关探究教学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学生探究主体体现不够明显、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等多维主体之间的互动不足等现实问题。依据从各个观察维度发现的现实问题,着力探察了现象、问题出现的原因。通过研究发现,从探究教学的课程实施思路上来看,我国倡导探究更多是从教学法层面而非课程层面,从而导致教材编写存在一定问题,是导致问题的直接原因;中、高考指挥棒对课程实施的“决定性影响力”是导致探究教学系列问题的最根本、最深层次原因;而教师所持有的“传输性”信念、教师根深蒂固的角色意识,以及现有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班额过大、教学时间“被挤压”,教师专业素质欠缺等,是形成探究教学问题的间接原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实践对策。这些对策并非从“应然”的理想化角度去提出“乌托邦”式的对策。而是在充分考虑目前的高考制度短时间不能改革、现有的教师素质无法短时间提升、现有的大班额情况无法短时间得到缓解,等等的实践基础之上提出改革对策。我们认为,要从课程决策上采用至少能完成“一个学期一到两次完整探究”的课程实施思路;从教材编写上“改革现有教材的编写思路”,在现有教材注重部分探究的基础上,能补充进一到两个“完整探究单元”;从教师教学方式上采用“范例教学”的方式,让教师通过“范例教学”的培训掌握“完整探究单元”的探究教学技能。这样的实践对策,将是有利于“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推进、贯彻的对策,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对策。

张淑清[5]2007年在《初中生物课程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文中指出2001年6月,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为基础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随后,2002年秋季出台的《普通生物课程标准》和继而开始使用的人教版初中生物新教材,充分体现出一个新的理念: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教育要更加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贯彻新的课程理念,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钻研探究性学习理论,就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实践。本文对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介绍了笔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具体措施。经过近叁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探究性教学给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它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时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改变,使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当然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需解决和探索的问题,就此提出和专家学者共同研究探讨。

王海杰[6]2016年在《初中生物学探究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探究性学习。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依然把“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初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但课程改革十多年来,在学校教学层面,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探究活动并没有全部获得实施,很大原因是许多生物教师把教材看做唯一的课程资源,对教材之外的资源缺乏正确认识,导致在教学中不能充分开发各类课程资源以促进探究活动的顺利实施。基于这一问题,为了提高初中生物探究活动的教学质量,笔者以济南版教材为例,提出了初中生物学探究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本课题展开深入研究。理论层面,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查阅并筛选近15年的约80篇相关文献和着作,对国内外已有的关于探究学习和课程资源的研究做了综述,分析阐述了初中生物学探究活动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实证研究部分是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和济南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为依据,以初中生物教师对探究活动资源的识别及利用情况为调查内容,对德州市11所初级中学的115名生物学教师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物教师无论对课程资源的识别情况还是利用情况,都很不理想。尤其是对社区课程资源和家庭课程资源的识别与利用情况最为不理想。从而反映出生物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不能很好的结合地域特有资源,保证生物学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本研究重点对《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和济南版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进行梳理,将其分为实验型探究活动、体验型探究活动和调查型探究活动叁种类型。对每种类型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分别选取一个案例,结合案例,总结不同类型的探究活动资源开发的途径:1.实验型探究活动资源开发的途径总结为以下几点:(1)根据探究主题和教学目标,因地制宜的选择实验材料;(2)指导学生亲自采集、准备实验材料,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做出假设奠定基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3)制订详细的采集计划,充分发挥所开发资源潜在的教育价值。2.体验型探究活动资源开发的途径总结为以下几点:(1)活动前期指导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收集与探究活动有关的当地课程资源的资料,做好充足的知识准备;(2)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开发与探究主题直接相关的各类课程资源;(3)以物化课程资源为基础,扩展非物化课程资源(无形课程资源),并及时应用到探究活动中,促进探究活动顺利进行。3.调查型探究活动资源开发的途径总结为以下几点:(1)依据探究活动目标,因地制宜的选择与探究主题直接相关的调查对象;(2)根据探究活动的主题和调查对象的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充分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3)引导学生分析调查资料或调查结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针对反映出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为证实以上资源开发途径的有效性,本研究在德州市同济中学八年级1、2、3叁个班级对不同类型探究活动进行实践探讨,结果显示结合本地资源特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促进探究活动的目标达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因此,初中生物学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开发。只有一线教师树立了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增强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才能真正提高探究活动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汪莹[7]2006年在《课题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课题探究性学习的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与研究。本研究从建构主义的视角,以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杰罗姆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杜威的主动作业理论、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阅读理论等理论为基础,根据初中生物学科新课程的要求和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的需要,对课题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了分类性研究,并提出了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策略,现代信息技术、学案、实验与探究性学习互融的实施策略,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评价策略等。作者采用了实验研究法、教育调查法进行了两年的实践研究,验证了该模式的作用和有效性。课题探究性学习模式的采用较适合初中年级的学生,降低了初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的学习精神,通过主动地探究,获取了文化知识,培养、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题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使用学案,加强了阅读训练,对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题探究性学习中实施了实验探究、学案探究和信息技术相渗透的探究、合作探究等策略,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通过分享、合作、互助、交流、沟通、反思,在“做中学”,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更加牢固地掌握。

李芬霞[8]2007年在《甘肃省部分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实施情况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倡导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要内容。初中生物教师应更新知识观念,转变课程理念,通过教学实践努力实现其目标。探究性实验实施情况如何,可以很好的反映出我省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进展情况。本文对甘肃省部分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实施情况进行调查。采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通过教材分析,深刻学习并领会新课程理念在教材中的体现;通过书面调查,了解我省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客观条件,生物教师对探究性实验的认识、实施情况,探究性实验的开出率以及影响探究性实验开出率的主客观因素;通过课堂观察、分析,寻找能解决在探究性实验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途径。本调查研究的结论有:(1)城乡初中生物实验基本条件较差且陈旧;(2)班额过大,课时有限,限制了探究性实验的开展;(3)对生物教师的评价标准相对滞后;(4)生物教师在努力实践、摸索着探究式教学;(5)探究式教学正在进入生物课堂;(6)部分生物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尚不到位。针对结果,本调查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教师应注重对探究性实验的指导策略;(2)探究式教学模式应多样化;(3)教师应创造性的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4)应加强培训和学习,尽快提高教师的水平。

李京坤[9]2011年在《初中生物实践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文中研究表明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是我国教育部顺应时代需求,在最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的重要内容。探究性学习也因此成为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可行之策,但是,教学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了解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对乌海市五中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31%的同学反映教师从来不安排他们进行课外的探究性活动,60%的同学认为课业负担过重影响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评价探究性学习的手段仍采用传统的笔试方式,过于量化,无法全面评价探究能力。笔者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扶——引——推——放”四步法,结合丰富的课外活动、开放实验室和利用网络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加深了,基本掌握了探究性学习的要素,但自主探究的能力仍有待于今后教学中深入培养。

吴杜文[10]2018年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即生物探究性学习课题与课程的整合设计研究、活动的方式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性评价研究、活动成果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学科的核心素养,为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落实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中的问题与案例研究[D]. 王蕾红.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2]. 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D]. 纪小苹. 福建师范大学. 2007

[3]. 探究性学习在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运用[D]. 张伟. 山东师范大学. 2010

[4]. 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现状分析[D]. 黄鹤.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5]. 初中生物课程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D]. 张淑清.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6]. 初中生物学探究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 王海杰. 陕西师范大学. 2016

[7]. 课题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 汪莹. 上海师范大学. 2006

[8]. 甘肃省部分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实施情况调查研究[D]. 李芬霞. 西北师范大学. 2007

[9]. 初中生物实践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D]. 李京坤.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10]. 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J]. 吴杜文. 文理导航(中旬). 2018

标签:;  ;  ;  ;  

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