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伙伴关系内涵:朝鲜外交政策调整对东北亚的影响_朝韩论文

丰富伙伴关系内涵:朝鲜外交政策调整对东北亚的影响_朝韩论文

丰富伙伴关系内涵——朝鲜外交政策调整对东北亚地区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朝鲜论文,外交政策论文,东北亚论文,伙伴关系论文,内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化和发展,主要是围绕着朝鲜半岛北南双方关系和朝鲜同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展开的。2000年朝鲜外交领域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重大事件,朝鲜在加强和改善同中国、俄罗斯、韩国、美国、日本、东盟和欧盟国家关系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与冷战结束以后的外交政策演化过程相比较,目前朝鲜外交政策在实施方向、内容、展开形式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重要调整。这种调整是朝鲜适应近年来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新变化所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并且由于朝鲜所处的战略环境特殊性而表现出战术性灵活多变的特点。朝鲜外交政策的调整,已经引起地区各国和世界主要战略力量普遍的不同程度的反应,也使朝鲜踏上快速走向冷战后外交关系总决算的不归之路。这种局面将使今后东北亚地区局势发展更加迅速和扑朔迷离,最终导致地区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对峙与对话

随着冷战结束,朝鲜的国际战略环境骤然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的消失,使朝鲜不仅在与韩国的政治军事对峙中失去了有力的国际支持,而且也丧失了经济赖以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市场。与此相反,对朝鲜长期采取扼杀政策的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各国纷纷以国家利益为本,调整过去以意识形态为准绳的对外关系战略。尤其是韩国采取“北方政策”,积极推进同东欧国家、俄罗斯、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给朝鲜带来了巨大压力。针对这种局面,朝鲜以适应新的国际战略环境为目的,对外交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对峙与对话交替进行 从1990年9月开始,朝鲜同韩国举行总理级高级会谈,讨论“消除北南之间政治军事对峙状态和进行各种交流与合作问题”。1991年9月,朝韩同时加入联合国。同年12月,双方签订被称为“基本协议”的《关于北南和解、互不侵犯和合作交流协议书》和《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并于次年2月宣布正式生效。为了落实“基本协议”,双方组建了政治、军事、合作与交流三个高级会谈分科小组,成立了核控制、军事、合作与交流三个北南共同委员会,设立了板门店联络事务所。其间,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和韩国总统卢泰愚都提出了举行双方首脑会谈的建议。但是,1993年1月韩国宣布同美国举行“协作精神”联合军事演习之后,朝鲜表示无意继续同韩国进行对话。同年3月,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半岛局势突变,朝鲜转向同美国全面接触,南北对话陷入停滞状态。1994年金日成去世后,朝鲜坚持既定政策,拒绝与韩国政府重新对话,要求韩国政府就未吊唁金日成道歉,废除《国家保安法》,解散安全企划部。1998年韩执政的金大中政府将对朝战略进行了大调整,放弃“吸收统一”企图,实行“包容政策”,取消对朝投资限制,倡导进行南北对话,提议建立半岛南北方的“民族经济共同体”。朝鲜表示,所谓“包容政策”实际上是美国和平演变战略的翻版;韩国停止同美国的联合军事演习、废除《国家保安法》、保障爱国团体和人士自由地从事国家统一活动是举行北南对话必要条件。1998年4月和1999年6月,朝鲜举行了相隔多年后的政府间高层会晤,但因在是否优先解决离散家庭团聚等问题上分歧较大而再次中断。2000年6月,韩国总统金大中访问平壤,金正日与金大中举行历史性会晤,并共同发表“南北共同宣言”,奠定韩朝关系的发展基础;8月至9月,韩朝正式恢复板门店北南联络事务所,进行第一次双方离散家属团对汉城和平壤的同时互访;11月,韩朝双方草签《投资保障协议书》等4项协议,为双方企业进行商业活动铺平道路;朝韩军方开始军事事务级会谈,讨论设立北南共同管理区问题。

朝鲜外交政策调整是在冷战后地区各大国构筑的“伙伴关系”框架中进行的,东北亚地区局势变动将更多由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与合作来实现。

主攻美国 朝鲜于1993年把实施外交政策的主攻方向由韩国转向美国。朝鲜要求与美国进行直接对话和改善关系;宣布不使用核武器;撤走驻韩美军和核武器;用和平协定代替停战协定,并为此举行朝美韩三方会谈;停止举行“协作精神”联合军事演习等。1993年6、7月间,朝美进行了两次核问题高级会谈。朝鲜以暂时不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条件,就三项原则与美国达成一致,即反对威胁使用武力;保证无核的朝鲜半岛和平与安全;互相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支持朝鲜和平统一。

1994年10月,朝美在日内瓦举行第三轮高级会谈,达成关于核问题的框架协议。这是两国关系史上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此后,朝鲜同“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KEDO)就2003年之前建成轻水核反应堆达成协议。1996年美国提供的第一批重油运抵目的地。在互设联络处问题上,朝美通过多次会谈,就联络处领事业务、建筑位置等达成一致。1995年,美国分两次部分解除了对朝制裁,宣布减少贸易和投资壁垒,解除通讯服务和金融结算等方面的限制;允许美国公民与朝进行金融和人员交流,进口朝商品,参与轻水核反应堆建设和提供能源,允许朝鲜传媒活动。1996年至1997年,美国解除对朝鲜旅游和人道主义援助的限制,响应联合国号召,向朝鲜提供价值超过1亿美元的粮食和紧急医疗援助。1998年,美国又提供50万吨粮食援助。朝美还成立了双边经济委员会,以协调两国商务和研究促进投资和贸易措施。朝鲜也相应撤消对进口美国商品的限制和不准美国商船进港的禁令,移交了部分美军士兵遗骸。朝鲜还接受美方建议,于1996年4月同美国举行第一次导弹问题谈判。这样,朝美以签定和履行框架协议为突破口,通过采取一些信任措施,明显地改善了双方关系。1996年12月,朝鲜以美国再次放宽经济制裁为条件,答应参加由美国与韩国共同提议,南北朝鲜、美国和中国参加的“四方会谈”,讨论建立半岛永久和平机制问题。

90年代末,朝美履行框架协议的进程遇到麻烦。随着实施框架协议和朝鲜度过最困难阶段,美国政府遇到解决资金来源以便继续提供重油的问题。美既对框架协议提出疑义,又对提供重油设置财政障碍。与此同时,作为KEDO主要成员的韩国发生严重金融危机,从资金上延误了轻水核反应堆建议。对此,朝鲜表示无法继续履行框架协议。1998年9月初,正当朝美就继续进行“四方会谈”和导弹会谈、履行框架协议等问题举行会谈之际,朝鲜宣布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引起美国对朝导弹问题的严重关注,促使双方就会谈所讨论的问题达成协议。美国承认因“内部情况”延误轻水核反应堆建设和交付重油的错误,再次确认它在框架协议中承担的义务,并保证要为此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此后,朝美关系的焦点转向导弹问题。1998年10月和1999年3月,朝美就导弹问题举行了两次会谈。朝鲜表示,导弹的开发、生产、试验和部署完全属于主权范围;朝方可以停止出口导弹,但由此造成的损失美方要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进行补偿。1999年9月,朝美就导弹问题在柏林达成又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朝鲜承诺在与美保持对话期间停止进行导弹发射试验,美国则答应再次放松经济制裁。随后美国宣布,允许进口朝制成品和原材料,允许两国间商业性个人金融交易,允许美企业对朝农业和矿产业投资,允许美商船和飞机向朝运送经过批准的货物等。

对日谈判 1991年1月,朝日举行关于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的第一轮谈判,截至1992年11月,双方共举行8次谈判,由于分歧较大,没有取得进展。随着朝美就核问题达成原则协议,朝鲜开始为重开建交谈判同日本进行接触。1995年和1997年,朝鲜劳动党代表团与日本执政党代表团两次会面,就重开邦交正常化谈判达成共识。日本政府也不止一次地决定向朝鲜提供食品和农用物资,并向KEDO提供10亿美元的长期无息贷款,使双方对话环境得到改善。1998年8月底,日本媒体报道朝鲜试射飞跃日本上空的弹道导弹。日本政府对此反应强烈,采取了暂停邦交正常化谈判和提供粮食援助等制裁措施,使两国关系冷淡到极点。1999年8月,朝鲜政府发表对日声明,全面阐述对日关系原则立场,日本把该声明视为朝鲜发出的改善两国关系的信号,对朝鲜采取了积极的回应态度。同年12月,日本政党代表团同朝鲜劳动党代表团就早日使两国关系正常化达成一致意见,决定敦促各自政府尽早重开两国政府间会谈。随即,日本宣布全面解除对朝制裁。2000年4月,朝日恢复邦交正常化交涉,举行新一轮建交谈判,双方关系峰回路转。

快速且分散

朝鲜调整外交政策实施方向的速度很快,而且一旦完成调整,则外交对象比较集中,主次也非常分明。但是,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的朝鲜外交行动的速度虽也很快,但是外交对象却显得比较分散,主次也不是很鲜明。主要外交方向全方位指向日本、俄罗斯、韩国、中国、东盟国家、西方国家、美国等,其中看似主要的北南关系持续了半年时间就被朝美关系所取代。

今年朝鲜采取外交大动作之前,其所处的国际战略环境没有发生根本变化。除朝鲜和韩国都加入联合国之外,朝韩之间的敌对状态未发生根本改变,朝鲜还没有同美国和日本等世界主要国家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美国也没有完全解除对朝鲜的各种制裁。但是,1994年10月朝美签订日内瓦框架协定以后,朝鲜须臾没有停止和美国进行接触和对话,通过认真履行核框架协议,大大改善了同美国的关系。1999年9月朝美签订柏林导弹协议后,朝美关系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朝美之间的所有问题都到了临近解决的最后关头。因此,在朝美关系取得最后突破之前,朝鲜与韩国举行首脑会谈,推进双方的和解与合作,并不意味着朝鲜将实施外交政策的主方向从美国转向了韩国。就是说,朝鲜外交的主要政策目标并未离开过美国。正如90年代初期朝韩和解曾经触动了美国最敏感的神经那样,朝韩首脑会晤及其以后双方关系的迅速升温,推动了朝美关系进一步发展,最终使朝美除了如何确立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问题之外,在包括导弹问题在内的其它所有问题上几乎取得一致,双方关系接近于实现正常化。有理由认为,朝鲜致力于改善北南关系,其主要目的在于以此触动美国主动接近朝鲜,以便最终突破朝美关系。

但是,从朝鲜国内形势看,朝鲜在北南关系方面的举动并不仅仅是为了朝美关系。金日成去世之后,朝鲜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变得更加严峻。由于美国及其盟国对朝鲜进行长期的经济制裁,尤其是过去一直以易货贸易方式赖以出口的东欧、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市场先后发生变化,加上国防开支过大、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低效率和重复生产等弊病,朝鲜工业原材料和能源供给状况越来越紧张,最终造成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的严重瘫痪,国民经济出现连年退步的局面。长期严重的经济困难不仅影响人民生活的改善,制约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迫使朝鲜在同韩国进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竞争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国家政权所受到的威胁。因此,朝鲜目前所面临的最重要和最紧迫的课题是,尽快扭转国民经济连年下滑的局面,巩固国家政权基础。但是,朝鲜难以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目前的困境,只能借助于大量外援解决粮食严重短缺、工业原材料和能源供给紧张问题,进而完成经济复苏的任务。而在目前情况下能够不断提供这种援助的只有韩国。实际上,朝鲜与韩国宣布要举行北南首脑会谈,正是在韩国总统金大中表示可以有条件地帮助北方改善基础设施之后。朝韩首脑会晤后北南关系发展表明,朝韩通过签署《北南共同宣言》,奠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双方进行和解与合作,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双方通过对话和交流,在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民间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了首脑——首脑特使——部长——副部长——事务专家这样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政府间对话局面;对话领域也扩展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等各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双方人员交往和物质流动空前增加,大规模经济技术合作已经起步。可以说,朝韩和解过程已经是不可逆的,朝鲜现在已不可能再像1993年那样完全放弃韩国,而只关注朝美关系。

丰富伙伴关系内涵

2000年4月,朝鲜与韩国宣布要举行历史性的北南首脑会晤以后,双方关系在半年内急速向前发展。对此,东北亚地区各国和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实际反应不尽一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这些国家的反应速度和强度与它们距离朝鲜半岛的远近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即距离朝鲜半岛越近,其反应速度就越快,强度也越大。反之,距离越远,反应速度就越慢,强度也越弱。

目前对朝鲜半岛北南关系发展反应最快的国家是中国和俄罗斯。朝鲜同韩国和解,使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自由度增大,可以不再顾及同其中一方加强关系会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这就为中国进一步加强同朝鲜和韩国这两个重要周边国家的关系创造了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失时机地向韩国提出,在双方业已确立的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首先大大加强双方经济技术合作,这种做法有可能产生进一步密切中朝关系的效果。俄罗斯则同朝鲜和韩国达成协议,共同参与连接“京义线”铁路和连接西伯利亚和朝鲜半岛的铁路。俄罗斯的目的在于借此得到从其远东地区直达朝鲜半岛南端的走廊,以便方便地进入东北亚经济区域的中心地带,重新发挥它在朝鲜半岛的重要影响。

日本目前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一方面渴望同朝鲜早日实现邦交正常化,另一方面被自己坚持的邦交正常化条件束缚着手脚,难以很快改善同朝鲜的关系。美国对朝鲜的外交政策调整也尚存疑虑,暂缓做出最后的政治决断。法国等几个西方国家也是如此,把握不准朝鲜的战略意图,还在徘徊之中。

这些国家的不同表现说明,它们对目前朝鲜外交战略调整是否属于根本性的重大调整有着不同认识,但它们之间围绕朝鲜半岛的竞争已经悄然开始。问题是这种竞争将把围绕朝鲜半岛的东北亚局势引向什么样的结局。首先必须明确,当今以朝鲜半岛为核心的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格局是建立在朝鲜半岛分裂的基础上的。正是由于朝鲜半岛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分裂,才使得朝鲜与美国、日本等世界主要国家不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也使得战后地区大国关系呈现当前的结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是,随着朝韩实现和解与合作,在东北亚地区正在出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它不是朝鲜和韩国的简单相加,也不是统一后的朝鲜半岛,而是从现在起到北南统一之前的朝韩之间的协作体。它虽然不是国家,但可能会具有许多国际政治功能。因此,只要朝鲜坚持目前的外交政策方向,同韩国继续走向和解、合作和统一,那么,朝鲜同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关系就有可能实现正常化,新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不断壮大,从而最终导致当今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的大变化。

即将出现的地区国际关系格局的大变化,是否会导致地区各大国利益之间出现矛盾和对立,最终形成新的对抗?这里需要弄清楚的是,地区各大国和朝鲜对地区局势影响的强度和规模是不同的。实际上,东北亚地区局势最不稳定的时期是在冷战结束前后。当时地区内各大国纷纷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韩国则早于朝鲜采取新的外交政策,致力于改善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经过多年努力,地区各大国之间终于建立起被称为“伙伴关系”的冷战后新的国际关系规范,其实质是大国之间避免对抗、通过合作协商解决纠纷和争执。而且,冷战结束以后,各大国在朝鲜半岛的首要利益,都是维持半岛的稳定与和平。因此,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说,目前朝鲜外交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不大可能是大国之间的对抗,而是更加丰富它们之间伙伴关系的内涵。

从发展的角度看,朝鲜在实现同韩国的和解、合作,同美国、日本等国家建立正常外交关系以后,它的下一步目标是实现经济复兴,而不是马上实现北南统一。所以,提出驻韩美军的前景问题为时尚早。最为现实的问题是,随着朝鲜将实施大规模经济复兴计划,国际资本和技术将争相涌入朝鲜。实际上,目前已经有一些国际金融资本和信息技术企业正在谋划进军朝鲜。也就是说,东北亚地区局势的变动将更多地由国际经济技术的竞争与合作来实现。

标签:;  ;  ;  ;  ;  ;  ;  ;  ;  

丰富伙伴关系内涵:朝鲜外交政策调整对东北亚的影响_朝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