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结核纤支镜下局部给药疗效分析论文_巫雪琴

四川省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 610000

【摘要】目的:对照研究支气管结核纤支镜下局部给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9月我院明确诊断为支气管结核的患者纳为本次参研的对象,从中挑选出88例患者,依照随机数字法将所选患者均分为两组,即A组与B组,其中选取全身化疗治疗方案者为A组,而在给予全身化疗的基础上给予支气管镜下介入局部给药治疗方案者为B组。治疗后经统计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①疗效对比: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支气管结核患者在口服药物全身化疗的基础上加用纤支镜下局部给药的治疗的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减少气管、支气管狭窄的发生、改善患者肺功能。

【关键词】支气管结核;纤支镜下局部给药;

在临床中,支气管结核属于常见病与多发病,主要指发生于气管支气管黏膜、黏膜下层以及外膜的结核病。根据病变形态纤支镜下分型[1]:充血水肿型、溃疡肉芽型、增殖型和瘢痕狭窄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热、咳嗽、咯血以及咳痰[1],支气管结核患者存在治疗时间长,且易遗留气管及支气管的狭窄,影响患者肺功能,且易引起结核复发等不良预后。本次主要通过探究支气管结核纤支镜下局部给药治疗的效果,旨在提高临床治疗的水平,现将全部内容陈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88例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支气管结核,治疗期间在2015年6月-2016年9月,根据研究要求均分患者为两组,在A组中,女性20例,男性24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则在59岁,年龄均值在(30.69±5.76)岁。B组中,女性病患与男性病患均为22例;最小年龄18岁,年龄最大57岁,年龄中位值为(31.08±5.74)岁。两组临床基础资料(年龄、性别),经过统计学分析,无可比性,p>0.05。

1.1.1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咯血,均经胸部CT扫描及纤维支气管检查后确诊;②意识清醒,获得知情权,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②活动性出血;③有支气管结核镜检查禁忌证;④精神疾病、交流障碍与意识不清。

1.2治疗方法

1.2.1 A组:对患者采取常规化疗治疗,给予患者常规抗结核化疗主要内容有: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以及吡嗪酰胺四联用药,即2HREZ/10HRE,其中H为异烟肼(0.3g/次),R为利福平(0.45g/次),E为乙胺丁醇(0.75g/次),Z为吡嗪酰胺(1.5g/次),每种药物均每日一次。

1.2.2 B组:给予全身化疗方案的同时,给予纤支镜介入气道内局部给药,治疗内容有:术前用药、局部麻醉及操作步骤均按常规纤支镜检查完成,观察到病变部位后,给于吸引、钳夹等方法尽量清除病变坏死组织碎片及脓性分泌物,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然后局部给予异烟肼、利福平药物向病灶部位多点注射,并让患者侧卧位15-30分钟,以提高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使抗结核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每周1次,总疗程8-10次,2月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痰菌变化、镜下改变(病灶吸收情况),及观察有无复发及新增瘢痕狭窄(半年行一次纤支镜检查)。

1.4疗效评价

疗效判定 (1)显效: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缓解,痰抗酸杆菌涂片镜检连续3次阴性,支气管内膜病变明显好转,无复发及新增瘢痕狭窄;(2)有效: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缓解,痰抗酸杆菌涂片镜检较治疗前好转,支气管内膜病变有好转;(3)无效: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痰抗酸杆菌涂片镜检、支气管内膜病变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以显效+有效计算。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应用(n%)和(?x±s)表示,组间差异通过x2和t检验,当P<0.05时,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2结果

1.2两组治疗效果分析

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明显高于A组的75%,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见下表)。

3讨论

作为结核病临床特殊类型,支气管结核常常继发于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性肺结核病程进展后,支气管结核的发生率会随之增高。[2]苗玉昴,齐曼古力?吾守尔,胡昕等研究表明,在支气管结核患者中,有90%以上的患者存在支气管狭窄表现,并且患者呼吸道的症状极为明显,例如呼吸困难、咳痰以及咳嗽等等,由于患者早期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均不明显,因此极易出现漏诊与误诊的情况,绝大部分病例在化疗3个月后痰菌培养阴转,疗程以12~18个月为宜[3],支气管结核患者若不及时接受有效的措施治疗,病情进展后会导致程度不同的呼吸功能障碍。常规的治疗方式因药物无法深入到病灶,因此疗效不佳,当下认为支气管结核纤支镜下介入治疗的方式较理想,原因考虑:一方面清除了病变的坏死组织,使抗结核药物能直接作用于病灶,克服了全身用药时药物难以到达支气管黏膜的不足;同时,通过局部冲洗,清除了病变黏膜的干酪坏死物质、纤维素、脓苔等,减轻了组织充血水肿、通畅了阻塞的支气管,改善了支气管病变的引流而更有利于全身治疗,缩短抗结核化疗的疗程。。

经分析本次研究结果不难发现,A组采取了常规化疗治疗,患者总有效率75%与采取了纤支镜下局部给药治疗的B组(95.5%)相比明显要低,P<0.05,提示在支气管结核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纤支镜下局部给药治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患者临床症状可得到及时改善,减轻支气管损害,治疗效果可观,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正国.现代实用结核病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495

[2] 岑文昌,陈品儒,廖春信,王维勇,邓政先,卢燕云,韦曼琳,肖芃. 气管支气管结核320例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J]. 广东医学,2013,(16):2508-2510.

[3]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

论文作者:巫雪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

标签:;  ;  ;  ;  ;  ;  ;  ;  

支气管结核纤支镜下局部给药疗效分析论文_巫雪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