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川芎鉴定及临床用药疗效分析论文_张磊

(天津市双龙药店 天津 300000)

【摘要】目的:探讨川芍的产地、性状、理化鉴定及其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对中药川芎从有效成分含量、生产地区、采集时间等方面进行鉴定,并随机分为甲组(西医治疗)和乙组(西医联合中药川穹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性和用药安全性。结果:统计学结果显示乙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3%)高于甲组(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不同产地川芎因其采收时间及性状不同药物中所含有效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有效成分含量最好的产地为四川。川芎在治疗女性月经不调中效果显著,且治疗过程中不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

【关键词】川芎;鉴定;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3-0316-01

川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中药材,主要产自于我国四川、广西等地区。川芎生长环境较为温和,其在临床治疗中主要发挥出活血补气、祛风止痛等功效,尤其适合用在瘀血阻滞等疾病治疗中[1]。现阶段,川芎主要被用在临床对月经不调患者治疗中,本次研究分析主要总结了川芎药物鉴定及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74例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均37例。两组患者均明确诊断且无过敏现象;均无严重心、肺、肾、肝等严重疾病者。甲组中未婚16例、已婚21例,年龄14~43岁,平均年龄(32.1±3.5)岁;乙组中未婚17例、已婚20例,年龄14~45岁,平均年龄(32.5±3.4)岁。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药材鉴定 (1)产地鉴别:川芎根据产地不同,且名称也有所不同,云南、贵州等地区所产称为云芎;东部地区所产称为东芎;东北地区所产称为抚芎;四川地区所产称为川芎。(2)性状鉴别:a)药材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2~7cm;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散有黄棕色小油点;气浓香,味苦辛、微回甜,稍有麻舌感。b)川芎片为不规则的片状,形如蝴蝶者,习称“蝴蝶片”,直径1.5~7cm;切面光滑,黄白色或灰黄色;周边黄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整齐;质坚硬。c)酒川芎形如川芎片,色略深,偶见焦斑,略有酒气[2]。(3)理化鉴别[3]:a)荧光检查:横切片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亮淡紫色荧光,外皮显暗棕色荧光。b)化学定性:取干燥细粉约1g,加石油醚(30~70℃),放置10小时,时时振摇,静置,取上清液1ml,挥干后,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再加2% 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2~3滴与氢氧化钾的饱和溶液2滴,显紫红色(检查不饱和内酯类)。c)光谱鉴别:本品四甲基吡嗪水溶液在295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1.2.2治疗方法 甲组患者入院后予以维生素E口服治疗,药品国药准字号H20063681,1片/次,3次/d;予以维生素C口服治疗,药品国药准字号H15021416,1片/次,3次/d。乙组患者在甲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大川芎颗粒冲服,国药准字号Z10980077,4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四周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1)显效:患者月经紊乱、月经量等恢复正常,月经不调症状痊愈,无疼痛、失眠、精神差等症状;(2)有效:患者月经不调症状好转,月经量基本正常;(3)无效:患者与治疗前相比症状五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百分比(%)表示,并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产地川芎鉴定情况对比

见表1、2。

表1 不同产地川芎采收时间、加工方式、性状对比

 

2.2 甲乙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甲组治疗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乙组分别为22例、14例、1例,经χ2检验分析乙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3%)高于明显甲组(7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川芎在我国主要产地有四川、云贵、东北、东部等地,受地域影响不同地区川芎形状、有效成分含量及疗效等方面有明显差[4]。在本文研究中发现,不同地区川芎采集时间不同;月经不调好发于育龄期妇女,临床症状为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偏多,而中药川芎具有活血化疲作用,可活血、行气、通络,治疗月经不调效果显著。

本研究针对74例月经不调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发现予以川芎治疗的乙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3%)高于甲组(70.3%),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可见川芎临床治疗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高兵.川芎鉴定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1):131-132.

[2]韦玮,徐嵬,杨秀伟.规范化种植川芎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7,48(15):3017-3025.

[3]林婵春,何冬梅,李佳穗,等.川芎内生放线菌活性菌的筛选及鉴定[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03):76-79.

论文作者:张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  ;  ;  ;  ;  ;  ;  ;  

中药川芎鉴定及临床用药疗效分析论文_张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