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家庭文化消费热起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论文,家庭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居民家庭的文化消费支撑着首都文化市场。过去由企业单位负责的福利型文化活动已让位给以家庭为主体的消费型文化活动。主宰文化消费的不再是机关单位,而是居民家庭了。
生活改善 文化消费悄然登堂入室
过去,人们用“柴米油盐酱醋茶”形容家庭生活内容,文化消费摆不到议事日程。买辆自行车需要攒一年钱,想出游顶多逛香山、颐和园。如今,北京人逐渐把更多的目光与兴趣开始投向娱乐、开阔眼界、提高文化素质等文化消费上,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就说旅游吧,已从郊游升级为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甚至走出国门看世界。1998年春节前后,新马泰旅游热,人们感慨:在泰国,旅游景点、饭馆里,举目看去尽是中国人,竖起耳朵一听,四下里满是京腔京味。1999年春节,原以为金融危机、发大水、职工下岗,旅游业要清闲了,不料春节前一个多月,旅行社便发出公告,出境旅游机票告罄;到年根底下,北京郊区有点名气的旅游点宾馆饭店也已爆满。
读书看报、电影戏剧、音乐会、芭蕾舞、体育比赛等等,都有自己稳定的消费群体。最时髦的是“充电”:大人上各种成人教育学校;学生上电脑、艺术学习班;儿童上书画、艺术班。一本《学习的革命》竟卖出500万册,还在向1000万册攀升, 迎合的就是人们这股子学习热情。上岁数的,呆在家里舞文弄墨;滞留在单位里、路途中的,再忙、再累,也要买张报纸看看,了解一下天下大事,对科教兴国、知识经济、信息高速公路有个一知半解。
文化消费需要经济做后盾。近年来经济收入的不断增长是文化消费的坚实基础。据统计,北京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996年为6885元,1997年为7813元,1998年克服种种困难,比1997年增长8.4%,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5.9%,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472元。 我们曾根据北京的实际情况,开列了8类文化消费项目,在海淀区进行抽样调查, 结果表明,平均消费总值占家庭总收入的28.4%,说明文化消费在家庭总消费中已占重要位置。
生活多元 家庭文化消费持续升温
从我们得到的8类家庭文化消费调查结果看,旅游高居榜首,占8类家庭文化消费总值的45.1%;业余培训教育位居第二,占14.1%;收藏、集邮等个人爱好支出居第三位,占13%。旅游成为文化消费的龙头,这与世界发展潮流一致。其中,旅游分为市内、外埠、境外3项, 支出分别占8类家庭文化消费总值的6.7%、17.7%和20.7%。旅游既是一项了解历史、认识世界的文化活动,又是强身健体的休闲娱乐。在我国,旅游作为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势头很猛,人气旺盛。由于我国的学历教育未进入市场,调查侧重于业余培训、教育,结果也令人振奋,说明普通市民对提高自身及子女的科学文化知识非常重视。个人收藏占据了第三位,有些出人意料,除经济宽裕外,与实施双休日、离退休人员增多,闲人、闲时增多也有关系。
在8类家庭文化消费中,居4到8位的依次是:订阅购买书报刊为7.5%;家庭文化装饰为6.7%;文艺娱乐欣赏为5.2%;体育健身与欣赏为4.9%;获取信息为3.5%。
读书可称作“古老”的文化消费形式。近年来虽然不像旅游、看足球、蹦迪那么热,但仍然是最稳定的群众文化消费项目。甭管读的书高雅还是通俗,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声光化电,北京人总是割舍不掉对白纸黑字的偏爱。
文艺娱乐欣赏中包括看电影戏剧、听音乐会等,在家看电视没算在内。
调查中体育健身与欣赏的消费仅居第7位。但调查结果还表明, 从兴趣、爱好的角度,体育仍为家庭“最感兴趣或经常参加的活动”,排在旅游、看电视后面,居第三位。获取信息包括上网使用费、社会咨询费和电话费,在所调查的8项开支中最少, 较为客观地说明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离现代化还有一定距离。
家庭文化活动中“硬件”投资引人注目
过去家庭中的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四大件中,只有收音机是文化硬件。现在居民家庭中的所谓大件、文化硬件占了很大比重。如电话、电视、影碟、音响、电脑等等。特别是居住条件改善以后,许多家庭都要对新家进行文化品位很浓的装修装饰。文化消费中的硬件开支在家庭消费中究竟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不仅是居家过日子必须考虑的问题,对社会产业结构调整也有重要意义。在对海淀区居民家庭文化消费调查的170份有效问卷中,购买家庭体育健身器械(含服装)的126户,支出10.77万元,户均支出854.76元;购买家庭娱乐器材的137户,支出62.85万元,户均支出4587.59元;购买信息工具的95户,支出52.1万元,户均支出5484.21元;进行装修的76户,支出65.48万元,户均支出8615.79元。调查结果还表明,这4类文化消费硬件开支与上述8 类文化消费开支的比例为1.8比1。
居民家庭的文化消费支撑着首都文化市场。海淀区的调查得出的信息是,企业单位文化消费支出只占企业利润总额的2.7%。 表明企业单位负责的福利型文化活动已让位给以家庭为主体的消费型文化活动。主宰文化消费的不再是机关单位,而是居民家庭了。 插图:柠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