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景观的宏观规划和微观设计论文_高林

城市道路景观的宏观规划和微观设计论文_高林

合肥高新城创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绿化办)

摘要:城市道路的景观营造,应首先进行前期概念性规划,明确道路定位和景观特色,再通过重要节点打造,构建道路景观特色。

关键词:景观;植物;分析;设计

引言:城市道路一般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主干道以交通功能为主,植物景观构图上以尺度较大的结构和色块为宜,以高大乔木为背景树,依次搭配花灌木、模纹、地被、草花等植物,构建城市绿化网络结构,串联城市景观元素,融合城市绿化统一景观,绿线与周边环境相结合,应重点打造,各具特色。次干道以区域性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绿线结合周边环境可设计相关园林建筑小品等,植物配置更具观赏性及精细性,可更好的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人性化布局,形成绿化微循环。支路 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绿化空间较小,配置较为简洁,可利用企业围墙等增加垂直绿化。

1、城市道路景观规划的宏观把控

1.1 区位分析:合肥高新区区位优势突出,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完善,“七纵六横”骨干道路体系全面建成,坐拥“生态绿肺”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柏堰湖、蜀西湖交相辉映,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9%,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支点和合肥建设“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的主要载体,已形成了“中国声谷 量子中心”的园区品牌。2018年4月,高新区被科技部火炬中心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

合肥高新区目前总面积128.32平方公里,园区绿地依据自然水系和山体景观资源,以“一山(大蜀山森林公园)两湖(王咀湖、柏堰湖)四廊(西河生态绿廊、312国道防护绿廊、玉兰大道——紫蓬山风景区景观绿廊;合九—宁西铁路防护绿廊)”构成高品质生态绿地系统,以“森林城市、花的海洋”为园区景观定位,打造国际化生态园区。

1.2 现状分析:望江西路是高新区联系主城区的主干道,望江西路从东往西,因建设时序长,分段分批建设,形成西二环-玉兰大道(红线45米,双向4车道)、玉兰大道-动物园(红线45米,双向6车道),动物园至将军岭路(红线60米,双向6车道)三段绿化带宽窄不同的断面形式。东段两侧用地主要为工业居住用地,无绿线,局部有企业退让;中间毗邻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和安徽行政学院等三所高校;西段两侧主要为办公居住用地和科研院所,两侧有各20米绿线。

望江西路沿线人流量大,参与性活动需求明显,沿线分布着野生动物园、蜀山森林公园、创新产业园、祥源城小区、高新管委会、中科大新校区、王咀湖公园、合肥市第七中学等企业、住宅小区、学校、公园等,现状景观绿化建设年代不一、风格各异且形式单一,缺乏人群参与场地,部分苗木长势差,可结合景观建设,完善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合理打造道路空间,优化道路绿化环境,为附近居民提供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观赏、休闲活动空间。

大蜀山植被丰富,为高新区重要景观制高点,满山遍布乌桕、各类枫树等色叶树种,秋季色彩斑斓;与道路相连接的蜀山区望江东路道路行道树主要为法梧和香樟。

1.3 道路定位:望江西路从蜀山区贯穿至高新区,为西部城区重要干道之一,同时也是高新区中心景观大道。绿化景观以环境建设和保护为重点,合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植被资源,结合两侧用地性质和景观需求,把望江西路打造成一条红线内特色鲜明、大气流畅的行列式植物配置,两侧绿线以疏林草地、回归自然为基调,以传播文化、观赏休闲为主要内容,四季鲜花盛开、彰显植物特色,满足附近市民通行、游玩多方面需求的特色鲜明的迎宾、科技、生态、人文、宜居的“月季大道”。

1.4 案例学习:成功的案例可以快速提升道路品质。针对望江西路道路现状和周边业态,主要学习借鉴南京市南京中路的雕塑小品、植物造景等;杭州、宁波中山路等的艺术化的街道家具(包括公交站、树池、灯具、垃圾桶、座椅、标识系统、隔离栏等)、市政设施(包括公厕、配电房等)在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及附属设施一体化建设方面的先进做法。通过具体分析望江西路道路及周边建筑退让空间,包括道路红线内外绿化,垂直绿化、街旁绿地等;街道家具,包括公交站、树池、灯具、垃圾桶、座椅、标识系统、隔离栏等景观小品等;找准望江西路区域定位,道路绿化整齐大气为主,重点区域绿化精致处理,利用雕塑小品突出区域特征,彰显区域魅力。

1.5 规划原则:(1)改造更新:保护继承,推陈出新,城市道路的改造与更新,是以建设与改造相结合的方法,从场地现状生态要素分析入手,完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通过一系列的更新措施,有效的发挥城市化道路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突出高新区的地方自然文化特色。(2)人性化:全面规范导视系统,设置道路穿行安全区,开辟候车及转弯等待区,充分考虑人的感受,致力于景观、绿化、游憩场所与人的互动,满足人类生活的需求。(3)整体性:望江西路是连接主城区、高新区、蜀山区,政务新区和科学城的重要交通干道,肩负着合肥市高新区形象的名片功能,立足高新,呼应合肥,契合蜀山森林公园风格。(4)生态性:坚持“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水土的保养与排放”,“周边植物匹配度”,倡导绿地建设自然生态和植物近远期结合。(5)经济性:合理利用具有优良性价比的、节能、低碳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优先选择好养护、易成活的树木。

1.6 理念构思:鉴于道路现状和定位,望江西路景观营造时应:(1)保持道路景观风格的延续性和统一性,行道树选择与望江东路相同的法梧与香樟;(2)营造道路景观的片区归属感,通过红色展示仪式、互动、热情,蓝色展示科技、幻彩、活力,绿色展示绿色、健康、生命力,体现迎宾、科技、生态主题,融合高新区格调。(3)明确道路主题风格:在道路沿线红线内不同节点、岛头栽植不同品种的地栽月季、树状月季、树桩盆景月季、造型月季、藤本月季,全力打造月季景观大道。(4)力求道路环境的融合:毗邻祥源城商业建筑的路段,与建筑退让空间一体化设计,以乔木为主,注重林下空间的综合利用,但绿化覆盖率不低于80%;毗邻蜀南庭苑等生活小区等则注重以人为本,多进行休憩、宜人的空间布局,方便居民参与;毗邻大蜀山风景区与其周边大环境相融合,适当布置生态停车位;毗邻工业区分层次满栽密植高大乔木。(5)个性化道路微景观:结合道路两侧绿化空间和周边环境,强调流动中的空间艺术。适时建设转角花园、口袋公园、花境、垂直绿化、小品、专类园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7 树种规划:望江西路红线内机非带以规则式中分带阵列式行道树栽植,突出道路景观简洁性,营造视线开阔的大尺度、大绿量景观,以大乔木为主;岛头、公交站两侧、企业出入口周边,栽植不同种类花色的大花月季展示道路特色;两侧绿线以大乔木为主,疏密相间,形成视线开阔的疏林草地景观,色叶树种及地形按植物的花期,花色进行布置;不同的区域配置不同的植物品种,不同习性和景观特点的植物灵活搭配,常绿落叶搭配,确保道路四季景观;推广海绵绿地建设,结合现状实际情况,顺应自然之势,合理挖堆地形,润饰细作,打造雨水花园;道路的重要节点和主要交叉口除各色月季外,增加芳香、开花植物,“随曲合方,得景随行”,实现“百花齐放、夏荫浓郁、彩色炫秋、冬景色绿”的效果。

主要树种如下:①上层乔木:主要以色叶植物为主:黄连木、三角枫、乌桕、无患子、朴树、香樟等。②中层乔木:主要以点景植物、专类园为主:造型五针松、罗汉松、单杆金桂、樱花、红枫、宫粉梅、美人梅、朱砂梅等。③灌木及地被:月季为主,丰花月季、地被月季、香水月季、微型月季、树状月季、大花月季、月季花球、藤本月季、云南黄馨、玉簪、大吴风草、麦冬、时令草花等。

2、城市道路景观的微观设计

2.1 口袋公园: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是对较小地块进行绿化种植,再配置座椅等便民服务设施,为当地居民服务。口袋公园具有选址灵活、面积小、离散性分布的特点,它们能见缝插针地大量出现在城市中,这对于高楼云集的城市而言犹如沙漠中的绿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送城市环境,同时部分解决高密度城市中心区人们对公园的需求。在望江西路沿线公交站点周边等人流活动较多的地块,结合现状公交车站牌位置及现有林下空间,在创新产业园、动物园、新华学院等人流集中地段,因地制宜、利用现状植物,清理杂树,保留长势较好的植物,多点打造面积10-100平方米,大小不一的“口袋公园”10余处,设置休憩座椅或亭廊平台,形成短暂候车的休憩花园,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道路、道路与自然间达成更为和谐、共融的互动关系。

2.2 雨水花园:雨水花园可汇聚并吸收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充分利用径流雨量涵养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的短缺,建设海绵绿地。望江西路在道路沿线20米绿线内,结合科学大道水渠、浮山路水渠、大蜀山自然排洪河道等水系,利用原绿地内水塘、低洼积水地块,自然理水,局部开挖深度30-100厘米小水池,底部铺设卵石,栽植水生植物,建设八处雨水花园,通过水生态治理,净化水质,再排入自然水系。

2.3 转角花园:道路交口作为所处区段城市界面的展示面,影响着人们的第一感官印象。望江西路结合高压走廊绿廊、公益广告绿雕、自然地形土坡等在永和路、枫林路、科学大道、玉兰大道等各主要道路交口,利用大量的地被花卉装点“转角的花园”,充分利用不同植物景观组合,点缀适当的造型苗木,营造热烈、缤纷、繁荣的城市印象,打造连续、精致、层次丰富的“炫彩、时光、运动、梦想”等系列植物组团花园。

2.4 专类花园:专类花园按照一定的造园意图进行园林布局,能充分发挥同一类植物的最佳观赏期和特性,选择种植同一种植物或种植同一属植物,也有种植同科或不同科但具有相类似的观赏特征的植物园,形成的景观应展示出专类植物的个体美与群体美。专类花园除供人游赏和陶冶情操外,还可进行有关植物学、园艺学和园林学方面的科学普及教育,从事观赏植物的品种资源的收集、比较、保存和杂交育种等科学研究;专类花园布局不拘一格,平面构图可采用规则式、自然式或混合式。专类花园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作为风景区、公园和庭园的组成部分,成为景点或园中之园;专类花园应增选早花和晚花品种来延长观赏期,并用其他观赏植物作衬托,以达到既有一时盛景,又是四季如画。

望江西路充分利用蜀南庭苑一侧50米防护林带,在现有植物布局基础上打开部分空间便于游人参与,在合适的地方增加林下活动场地,为市民观赏植物景观提供场地,以花园式景观为主,融入月季、梅等开花植物,打造特色花田“月季园”、“梅园”。简洁明快的不同出入口,曲径通幽的木栈道,形式各异的木平台,爬满鲜花的玫瑰书屋;而宽阔的草坪、多彩的花境、随性的汀步加上穿越感的藤架,因地制宜,力求简单、简约、简洁,从小点缀、小节点、小角度,以绿为主、以花为辅,让绿地造福人民,打造可以让人进得来、坐下来、待得住的地方,鲜花盛开、绚丽浪漫的月季玫瑰园,让你在不同的季节都可欣赏的不同的花;梅花朵朵、长短不等的梅园条石广场,在荒凉的冬季一定会带给你更多的惊喜。

2.5 岛头绿化:交通岛是为控制车辆行驶方向和保障行人安全设置成装饰绿地;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立体交叉绿岛应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草坪上可点缀树丛、孤植树和花灌木,以形成疏朗开阔的绿化效果。桥下宜种植耐荫地被植物。墙面宜进行垂直绿化;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望江西路除加强交通岛精心建设外,重点对中央绿化带导头精品化处理,丰富道路红线内车乘人员视觉感官,用道路岛头线性绿地,对原厚重杂乱的植物组团梳减整合,重新定义种植色彩鲜明的时令花卉、盆景树桩、景石、桩景月季和月季花球(花瓶)组合,打造自由、个性化的创意花园,花卉色彩与所处区段的特征相吻合。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地栽大花月季为主,与乔灌草搭配,合理配置,利用各类形状的种植箱任意组装,任意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创意组合-抽屉景观,便于植物的更替,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用可移动花箱(结合时令花卉)和各色花卉种植形式代替传统的车档,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快速有效地提高道路交口的绿化品质,也增加了道路转角的美观性。

2.6 立体绿化:城市立体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绿化景观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发展立体绿化,能丰富城区园林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和城市立体景观艺术效果,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减少热岛效应,吸尘、减少噪音和有害气体,营造和改善城区生态环境;还能保温隔热,节约能源,也可以滞留雨水,缓解城市下水、排水压力。望江西路结合场地地貌,利用南环高速高架路和下穿口护栏,设计采用“复层叠花”的立体绿化种植模式,以精美、观赏型植物为主,打造精致美观的“花园式”观光大道;各式箱柜外层襄一层防腐木的百叶窗、上层放置可移动花箱,种植垂挂累植物;各相关杆柱包挂花箱、花挂;利用假山叠石栽植绿化建成生态挡土墙;企业围墙、护栏围挡布置攀援月季,形成壮观的观花长廊。

2.7 门厅绿化:企业门厅为城市道路进入工作区域的过渡空间,既是展示企业特色的门户地带,又是道路景观节点的有机构成,应具有一定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良好的入口景观设计能有效的改善周围环境状况,进而影响人们心理情感,提高城市整体环境品质。望江西路在动物园入口设置了动物卡通形象的护坡,在科大讯飞门前增添语音智能化设施,中国科技大学新校区入口统一布置科大传统蓝绿色彩的标志标牌,祥源小区入口,以鲜花大树体现温馨家园,沿线企业根据各自产业特色,打造入口内涵丰富、生机盎然、热烈迎宾的门户形象。

结束语:道路绿化景观应尊重现状、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分析包括场地周边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交通状况、人文特点、人口状况、周边的建筑形态、用地性质、绿化及植被状况等诸多因素,用个性化的表现手法,坚持“以人为本”都原则,突出“地域性”景观,与道路附属设施等综合打造,注重道路绿化景观在不断地生长、运动,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效果,以塑造随时间延续而可以更新的、稳定的道路景观。

论文作者:高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2

标签:;  ;  ;  ;  ;  ;  ;  ;  

城市道路景观的宏观规划和微观设计论文_高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