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对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的影响分析论文_彭群

湖南省人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各有45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分析两组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认知行为干预的观察组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效果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患者常会出现血尿、肾积水、腿浮肿等症状。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是其根治性方案,但是由于患者生理排尿途径的改变及终身佩带尿袋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自身形象,给患者带来较多不便,导致患者产生情绪低落、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生活质量明显降低[1]。为此,本文特选取我院收治的90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各有45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为(59.25±0.21)岁,共有25例男性患者和20例女性患者。观察组: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为(59.32±0.29)岁,共有24例男性患者和21例女性患者。入选标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将严重肝肾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精神障碍性疾病等患者排除。对照组和观察组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数据资料可用于研究对比当中。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对患者进行造口袋的更换、并发症的 预防等,并发放相关知识宣传手册,告知患者定期来复诊。

观察组: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认知重建:根据理性情绪疗法中的认知识别-转换-替代的方式,采用讲座的形式指出患者的不良情绪,修正患者对自身形象、家庭责任及参与社会活动的担忧等错误认识,使患者认识到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对膀胱癌治疗的重要性,让患者逐渐接受此项治疗方法。

(2)健康宣教:在患者入院后,由责任制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文化程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结合图片及视频的形式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及心理调节知识,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带来的不便,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可向患者讲解术后的护理知识,保证患者的造口清洁,减少异味,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同时还能够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3)放松疗法:患者取仰卧位,双眼轻闭,根据护理人员口述,缓慢的呼吸,放松肌肉,并辅以舒缓的音乐,引导患者产生轻松、舒适的情绪,每天协助患者进行2次放松疗法。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的焦虑值、抑郁值及生活质量评分。

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分别表示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主要由20个项目组成,总分值为100分,>50分表示有焦虑及抑郁状态,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越高。

生活质量分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等四个维度,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对照组和观察组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的相关资料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均数±标准差用以表示焦虑值、抑郁值及生活质量评分,组间通过t检验,若两组数据对比P<0.05,表明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2焦虑及抑郁值对比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的焦虑值、抑郁值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的躯体功能指数、生理功能指数及社会功能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 讨论

膀胱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手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目前,最为可靠安全的是永久性尿流改道术,由于患者术后需要随时佩带尿袋,改变了患者的生理排尿途径,会导致患者的自尊心、日常生活及社会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2]。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人们精神需求水平也不断提高,护理目标已单纯的延长患者的生存质量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转变。认知行为干预措施旨在改变患者对疾病不正确的认识,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3]。对于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因排尿方式及终身佩带给患者带来的不便导致患者的心理状态发生改变,使之丧失了各种生活热情及信心,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4]。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进行认知重建、健康宣教及身心放松等认知行为干预措施,找到了患者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使患者减轻了心理顾虑,增强了患者的康复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通过向患者讲解术后并发症及并发症预防措施,有效的降低了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

综上情况可知,采用认知行为干预的观察组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的焦虑值、抑郁值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P<0.05)。

总而言之,认知行为干预对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左娟娟,何玮.膀胱癌术后尿路造口并发症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2,27(12):21-22.

[2]夏伟群,夏喜玲.膀胱全切输尿管腹壁造口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2,11(4):329-330.

[3]赵晓蓓,张淑杰,代晓铃等.45例膀胱癌手术患者的系统化临床护理并资料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4):181-183.

[4]林燕平,邱金花,林宁等.延续护理对膀胱癌腹壁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1671-1673.

[5]万静平,余慧敏.护理路径对膀胱癌患者化疗时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20):23-24.

论文作者:彭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  ;  ;  ;  ;  ;  ;  ;  

认知行为干预对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的影响分析论文_彭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