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前景分析_欧洲一体化论文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前景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洲论文,货币论文,前景分析论文,经济论文,联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旨在构筑的欧洲联盟的重要支柱之一,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欧盟15国政府经过频繁磋商、 协调立场, 克服政治分歧和各种技术障碍, 终于在1996年12月13日至14日在都柏林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上取得重大进展。都柏林会议决定,欧洲中央银行于1999年1月1日起发行统一货币欧元(Euro),最迟将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流通,并最终取代现欧盟15国货币而成为唯一合法的货币。这一重大进展在国际上引起很大的反响。

一、两种观点

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无常,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曾出现多次波折,这使得国际经济学界对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是否能于1999年1月1日如期顺利启动意见不一,看法各异,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观点。

一种观点对欧洲经货联盟的如期启动持乐观态度。认为欧盟15国中,至少有12国将按期达到《马约》规定的趋同标准,实行单一货币。理由是:各国都认识到欧洲经货联盟是欧洲一体化的必由之路,是提高欧洲竞争力的有力武器,因此纷纷出台强有力的经济政策,并顶住多方压力拿社会福利制度开刀,旨在振兴国内经济,重振财政,力争如期达标。

另一种观点则对欧洲经货联盟的如期启动持悲观态度。认为从现状和趋势分析,到1998年底能真正达到趋同标准的国家不会超过5个, 即便是欧洲一体化的两个主要倡导国——德国和法国,特别是法国,届时亦很难完全达到趋同标准。因此,都柏林首脑会议规定的1999年1月1日的最后期限是不现实的。持这种观点的人士认为,要么推迟欧洲经货联盟的启动时间,要么对《马约》规定的趋同标准加以修改,否则欧洲经货联盟将很难如期建成,甚至有夭折的可能。

本文拟对这两种不同的看法进行一些评论,并对建立欧洲经货联盟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及难点作一些具体分析。

二、对乐观派观点的评析

经历多次争论后,欧盟15国在建立欧洲经货联盟的必要性上业已达成共识,都柏林首脑会议和欧盟内部统一大市场的建成为如期建立欧洲经货联盟提供了政治和经济保障。但是仅以此为根据就预测经货联盟将于1999年1月1日如期顺利启动,至少有12国将首批加入,则未免过于轻率,有失偏颇。因为要按期建成经货联盟仍然存在不少重大困难,尚需解决一系列问题。

1.欧盟各国连续几年经济状况不佳,国内经济困难重重

进入90年代以来,欧盟各国经济持续不振,财政状况恶化,失业率居高不下。统计资料显示,1990~1995年期间,欧盟经济平均增长率为1.5%(其中1993年竟为-0.6%),远低于1985~1990年间的3%的水平〔1〕。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更成了欧盟各国经济的顽症。1973 ~1979年期间,欧盟12国的平均失业率仅为4.7%,到1990~1995年期间, 欧盟15国的平均失业率竟高达10.5%,而美国同期的失业率只有6.5%。 在欧盟内部,1995年的失业率高于欧盟平均失业率的国家有6个, 即西班牙(22.5%)、芬兰(17.5%)、爱尔兰(12.7%)、 意大利(12.3%)、法国(11.9%)、丹麦(10.5%),德国虽低于平均水平,但失业率仍高达8.3%〔2〕。按照许多经济学家的观点,要振兴欧盟经济首先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要求各国的政府增加投资、扩大公共开支,而这又与各国目前正努力紧缩开支,争取达到财政赤字占GDP 比重不超过3%的目标相互矛盾。因此, 经济不景气使各国在经济政策的制订和协调上十分困难,要想达到《马约》规定的趋同标准难度较大。

2.长远利益与经济主权让渡的冲突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

欧洲联盟近40年的实践使欧盟各国领导人和民众认识到,欧洲一体化的深化和发展是本国的长远利益所在。欧共体自1979年采用共同汇率机制,17年已经过去。这17年间欧洲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风云变幻,但以单一货币为基础的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基本成为欧盟政治家共同接受的现实。可是,欧洲经货联盟一旦运转,欧盟各成员国将把本国的货币政策交由欧洲中央银行管理,意味着欧盟各成员国将让渡货币政策这项重要的经济主权与一个超国家机构,这使欧盟各国政府在国内经济形势严峻,急需国家宏观调控之际将失去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未免感到进退两难。

政治因素对欧洲经货联盟至关重要。目前选举是影响欧盟各国经济政策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些政治家出于选举的需要,甘冒风险把公众对经货联盟的态度作为政治筹码。如英国的欧洲议员戈尔德·史密斯新近在英国利用部分公众对《马约》的反对,发起组织了“全民公决党”。类似情况在其他欧盟国家也在发展。1995年12月,瑞典反《马约》的政党获70%的选票,使瑞典暂不考虑加入经货联盟;1996年10月芬兰的欧洲议会选举中,反《马约》的候选人当选;在奥地利,1/3的选民投票支持反《马约》的极右翼政党;即使是在法国和德国,反对欧洲统一货币的候选人也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选民支持。特别是德国,许多公众不愿放弃自己心爱的马克,民意测验表明,德国人反对用欧元取代马克的比例已从1995年5月的53%上升至1996年4月的57%和12月的61%。欧洲公众反对统一货币的根源还是经济问题,如果欧盟各国当前推行的财政紧缩政策不能取得有效成果,经济继续不景气,失业率继续居高不下,欧洲经货联盟的前景亦更加扑朔迷离了。

3.社会福利制度与《马约》趋同标准的矛盾

另一方面,大多数欧盟国家实行的“从摇篮到坟墓”式的社会福利制度使欧盟各国达到《马约》趋同标准的努力受到挑战。健全而发达的社会福利制度很难调动起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积极性,致使长期失业的人口增多,并造成了一系列后果,主要包括使社会福利体系受到双重压力,损害了国家财政的有效性以及国内产业“空心化”。

欧盟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来源是职工缴纳的费用和雇主支付的相关税金。失业人数越多,意味着向该体系交费的人越少,而政府支出的失业补贴却越多。由于雇主在雇用本国职工时要支付用于社会保障的最多可达工资60%或70%的税金,雇主要么大量裁员以降低成本,于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收入不断下降,要么把企业迁往劳动力价格低廉、税率较低的国家,造成了欧盟出现产业“空心化”趋势。社会保障体系的过分发达及其出现的巨大亏空,迫使政府一方面出资弥补亏空,造成了巨额的财政赤字,另一方面不得不提高税收,又进一步抑制了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影响经济复苏,更加速了产业“空心化”。如此恶性循环,使欧盟各国按期达标前景不容乐观。

由于欧盟各国经济增长缓慢,失业情况严重,各国为达标所实行的紧缩性货币和财政政策与解决经济问题,特别是失业问题的确存在矛盾;况且民众舆论认为统一货币必然造成大批失业,并由此引发了德法等国的大规模工潮,社会的不稳定更使欧洲经货联盟如期建立的道路坎坷不平。

三、对悲观派观点的评述

认为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不可能于1999年1月1日如期启动的悲观派人士的确注意到了欧洲统一货币现存的一些困难和障碍,但是他们最大的缺陷在于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欧洲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忽视了欧洲一体化将给欧洲带来的巨大的利益。

事实上,欧洲经货联盟的如期建立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主要包括:

1.欧洲经货联盟已具有政治保障和动力

欧盟各国的政治需要和经济需要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两大动因,各国政府的支持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保障。在积极推动一体化这一基本原则上欧盟各国是一致的。由于各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等方面不尽相同,因而在一体化的进度和深化方面,特别是涉及主权让渡肯定会出现分歧,但是欧盟各国政府深知一体化进程不可逆转,欧洲经货联盟是现阶段欧洲一体化的关键,必须共同推动欧洲经货联盟实现。在1996年,欧盟15国政府为推动欧洲经货联盟的实现,主要做了以下努力:9 月20~21日,15国财长就《欧元的法律地位》、《预算稳定公约》及在欧元国与非欧元国之间建立《新货币汇率机制》等三个文件达成原则一致;10月16日,欧盟委员会正式提出上述三个文件,供都柏林首脑会议讨论和通过;10月12日和11月24日,芬兰马克和意大利里拉分别加入和重返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从而欧盟15国中有12国加入了汇率机制;12月13~14日,欧盟都柏林首脑会议正式通过上述文件。

在为期两天的都柏林首脑会议上,争议的焦点是德国为确保欧元的硬通货地位而提出的稳定计划,经过激烈的辩论和讨价还价,欧盟15国基本上接受了德国的稳定计划,这表明了各国推动欧盟一体化的强烈政治愿望。可以认为,三个文件的正式签署,为在1999年1月1日如期建立欧洲经货联盟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动力。

2.欧洲经货联盟具有经济保障和动力

欧共体委员会前主席雅克·德洛尔1985年提出了到1992年底建成商品、资本、服务、人员自由流动的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计划。 1993 年11月,欧盟内部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且进展比较顺利,欧盟内部贸易额不断增加。到1995 年, 欧盟内部贸易已占各成员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0%以上,其中德、法、意、英四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已分别占其外贸总额的62%、64%、62%和58%〔3〕。 可见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使欧盟各国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相互间的经济依存程度加大,成员国之间在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方面进行协调已成为当务之急,而且,完善的内部统一大市场需要单一货币,15种不同的货币已经成为一种障碍。因此,欧盟各国让渡部分经济主权,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并使用单一货币已成为欧盟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必然。

3.多极化趋势和增强欧盟竞争力的要求

苏东剧变以来,世界原有的两极格局被打破,多极化趋势已初见端倪,美、欧、日等多极并存的新格局正式形成,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转向经济领域,欧盟已经受到严重的挑战。根据参加1996年12月15日在巴黎举行的“竞争力协商小组(GCC )会议”的欧洲政治经济界知名人士向欧盟委员会主席桑特提交的一份报告,欧盟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明显下降,1995年欧盟在世界出口中所占比重已从1990年的21.1%下降到19.4%,特别令人不安的是,同欧盟外国家的贸易额在欧盟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从1983年的22.6%下降到18.6%。该报告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欧洲产品竞争力的下降,90年代以来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又加剧了这种下降。从世界货币体系分析,美元的霸主地位仍未动摇。据统计,美元在世界货币储备总额中占64%,欧洲国家的货币只占23~25%〔4〕。显然,包括德国马克、 瑞士法郎等强币在内的任何一种欧洲货币都无法单独与美元抗争,只有尽早实现单一货币为基础的欧洲经货联盟,欧洲货币才能与美元和日元一争高低,欧盟才能抗衡美国经济长期以来汇率偏低的货币优势,才能中止世界资本总是大量流向美国市场的趋势,才能有助于提高欧盟的国际竞争力,真正向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挑战。

4.新技术革命使欧盟一体化制度创新有了必要保证和外部压力

新经济史学派经济学家诺思(D.North )在研究西欧经济史时写道:“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原因所在”〔5〕。诺思和戴维斯(L.Davis)在研究经济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时认为,一项新制度安排只有在创新的预期净收益大于预期的成本时,才会被作出,他们提出在以下两种情形下才会发生制度创新:(1)创新改变了潜在利润;(2)创新成本的降低使制度安排的变迁变得合算了。〔6〕历史经验证明, 经济制度与新技术革命始终是一对互动的因素,创新性经济制度可能会造成技术的重大变革,反之,技术革命又会促进和加速经济制度创新,或为之创造契机。新技术革命为欧洲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深化提供了巨大可能,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欧洲在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尖端领域已落后于美日,东亚诸国正在迅速赶上,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欧洲已经面临严峻形势,这也是进入90年代以后欧洲经济普遍不振的主要原因之一。创造和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经济制度已经刻不容缓。欧洲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发源地,曾经有过许多制度创新。回顾二次大战后的西欧发展史,欧洲一体化的出现、发展和深化是与战后西欧的重新崛起相伴的,现阶段的形势使欧洲一体化面临挑战,而欧洲经货联盟正是当前欧洲一体化制度创新的关键。新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这一制度创新有了物质保障,能否早日建成欧洲经货联盟将对欧盟在多极格局中的地位产生长期和深远的影响。

5.欧盟15国达标状况具体分析

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的《马约》, 对欧盟成员国进入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提出了以下前提条件:(1 )通货膨胀率不能高于三个最低成员国平均水平的1.5%;(2)长期利率不得超过三个最低成员国平均数的2%;(3)财政赤字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4)政府债务不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5)参加欧洲经货联盟前两年, 必须加入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

为进一步对悲观派观点进行剖析,我们在此将《马约》规定的趋同标准与欧盟各国的达标状况作具体的分析。

《马约》规定了五个经济趋同标准以衡量欧盟各国能否加入欧洲经货联盟,现根据表1所示对照欧盟15国的现状,逐一分析如下:

(1)关于是否参加欧洲货币汇率机制。90 年代初的欧洲货币危机使里拉和英镑退出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其中意大利里拉已于1996年11月24日重返汇率机制,芬兰马克也于1996年10月12日正式加入。因此,欧盟15国中目前只有希腊、瑞典和英国没有参加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在1997年4月7日的伦敦外汇市场上,英镑与德国马克的比价升至2∶2.7884。这是自1992年9月16日英镑退出汇率机制以来,英镑汇价首次突破欧洲汇率机制的下限,重新回到汇率机制的浮动范围。布莱尔领导的工党已在今年的大选中获胜。新政府已决定暂不加入欧洲经货联盟,但在与欧盟关系方面会采取比梅杰政府更灵活和务实的态度。

(2)长期利率标准是各项标准中达标状况最好的。按表1计算得出的标准为8.4%,除希腊(15.1%)、西班牙(9.5%)、 意大利(10.3%)、葡萄牙(9.4%)、瑞典(8.5%)等5国超标外, 其余各国稍作调整即可达标。

表1 《马约》趋同标准与欧盟各国的现状*

*欧盟15国中,瑞典、英国、 希腊没有参加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

资料来源:1996年12月14日都柏林欧盟首脑会议有关公报。

(3)通货膨胀率标准。经计算,最近一年的趋同标准为2.7%,有10国达标。未达标5国中,只有3国差距较大,即希腊8.4%, 意大利4.7%,西班牙3.8%。虽然通胀率达标状况良好, 但是欧盟各国实行的紧缩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与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增长以解决失业问题的客观现实相矛盾,因此,通胀率失控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4)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标准。这是5个趋同标准中达标状况最差的两个标准,也是欧洲经货联盟能否如期实现的难点和关键所在。 就3%的财政赤字标准而言,目前仅有丹麦、爱尔兰、卢森堡、荷兰4 国达标;比利时和芬兰均为3.3%,接近达标;德国和法国同为4.0%,高出标准1个百分点;意大利和希腊分别是6.6%和7.9%,距标准甚远。 另一个重要指标——政府债务状况更令人堪忧。达标国有法、卢、英3 国,德、西、芬3国距60%的标准差距不大,可算大致达标,其余9国均与标准有一定差距。特别是比利时,政府债务为130.6%,希腊110.6%,意大利123.4%,差距甚大。由于这3个国家1995年的失业率分别为9.2%、10.0%和12.3%,三国政府既要达标又要解决与执政党政治前途密切相关的失业问题,就十分困难了。

综合五项趋同标准,到1996年底,除英、瑞、希三国未参加欧洲货币汇率机制外,只有卢森堡一国完全达标;德、法、丹、爱、荷、 芬6国与标准差距较小;比和奥各有一项超标较多(比利时的政府债务高达130.6%,奥地利的财政赤字为4.3%),其余各项基本达标或差距较小;而西、意、葡三国在多项重要标准方面均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欧洲经货联盟于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的前景有喜有忧,但是过分的乐观和过分的悲观都是没有根据的。

四、小结

虽然有许多因素令人不能乐观,诸如欧盟九年来经济的低速增长,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高额赤字,欧盟各国政府间可能出现的新分歧,德国中央银行在坚持《马约》标准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以及它拒绝再次降低利率的态度,欧盟重要国家某些政界和实业界人士对推迟实现经货联盟的秘密支持,失业和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导致的社会不稳定等,但是有些有利因素则足以使人们有理由保持乐观。

第一,德法联手推动成效巨大。作为欧洲一体化的两个火车头,德国和法国虽然均面临种种困难,但两国政府深知在此紧要关头“坚持”的重要性。两国政府顶住各方面压力,甚至不惜冒使本已十分庞大的失业大军增加的政治和社会风险,分别于1996年9月13日和9月18日通过了1997年紧缩预算案,节支700亿马克和600亿法郎,相当于各自国内生产总值的2.5%和2.0%,努力在1997年底就使财政赤字达到3%的标准。 更重要的是,德国总理科尔把实现欧洲经货联盟作为他政治生涯中的顶点,并多次表示要“投入全部政治生命”确保实现欧洲经货联盟。在两德统一时,正是科尔力排德国政治界和经济界的异议,坚持东西德马克等值兑换获得成功,基于这一经历和科尔在欧盟决策机制中的影响力,加之除英、希、瑞三国外的其它欧盟成员国均在积极采取措施力争尽早达标,欧洲货币联盟如期启动还是比较有保障的。

第二,欧盟15国经济在今明两年可望逐渐恢复活力。欧盟委员会预测,欧盟15国经济1997年可望增长2.3%,1998年可望增长2.8 %, 而1996年的经济增长率仅为1.6%〔7〕。德国政府对本国经济前景也表示乐观,认为德国经济在1996年增长1.4%的基础上,1997年可增长2.5%〔8〕。若是欧盟各国经济如预测的那样回升, 无疑会使各国政府对达标增加信心。欧盟委员会甚至乐观地预测,到1997年底,欧盟15国中有12国将达到财政赤字标准,其中德国2.9%,法国3.0%,未达标的只有意大利(3.3%)、英国(3.5%)、希腊(6.5%)三国〔9〕,这种估计或许过分乐观,但至少说明前景是令人鼓舞的。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对欧洲经货联盟的前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若不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欧洲经货联盟将于1999年1月1日如期实现。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和芬兰七国可望成为首批加入国;丹麦很可能放弃加入统一货币;英国工党的布莱尔已在大选中获胜,新政府已决定暂不加入欧洲经货联盟,但在与欧盟的关系方面会采取更灵活和务实的态度。无论如何,各国以多种速度进入欧洲经货联盟已没有争议。在是否修改《马约》趋同标准上,应当看到趋同标准确有缺陷,如没有考虑失业问题等。意大利是欧共体首创国之一,当然想首批加入单一货币,但是距趋同标准有不小差距,坚决要求个性趋同标准,其它国家要求修改趋同标准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若是欧盟各国达成妥协,修改趋同标准,则可能会有南欧国家首批加入。据笔者分析,考虑到欧洲一体化的前途,德国有可能会同意对标准进行调整,但幅度肯定很小,或许只是象征性调整,因而即使修改趋同标准之后,意大利、奥地利、葡萄牙和西班牙四国中的大多数仍难以在1999年1月1日首批加入欧洲经货联盟。

注释:

〔1〕有关数据根据European Commission和OECD有关资料计算,其余数据引自Eu:Europe Economy,Supplement A,1996,No5/6; 1990年前的统计只包括欧共体12国,1990年后包括欧盟15国。

〔2〕Andrew Sentance.Europe's Economic Malaise:A Problem of Competitiveness? London Business School;

BusinessStrategy Review,1996,Volume 7,Number 2.

〔3〕欧盟委员会:1996年年度报告。

〔4〕根据IMF有关数据计算。

〔5〕Douglass C.North,Robert P.Thomas 1973. The Riseof the Western World: A New Economic History, page 1.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Lance E.Davis,Douglass C.North 1971.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American Economic Growth.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欧盟委员会:《1997年度经济报告》,1997年2月8 日布鲁塞尔。

〔8〕德国议会公报:德国经济部长雷克斯罗特1997年2月20日在德国议会的讲话。

〔9〕数据引自Bulletin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1996,11,6,Brussels.

标签:;  ;  ;  ;  ;  ;  ;  ;  ;  ;  ;  ;  ;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前景分析_欧洲一体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