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接触四种美国编辑:访问美国的看法和印象_美国工作论文

“零距离”接触四种美国编辑:访问美国的看法和印象_美国工作论文

“零距离”接触四种美国编辑——访美见闻及印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四种论文,零距离论文,见闻论文,访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中国编辑学会代表团的一员,我很想了解美国同行的出版理念、编辑运作和实际工作的情况。这方面过去虽说也接触过一些,但大都是从书上和其他材料看来的,往往是经过好几手的材料。这次有机会同美国的编辑同行面对面地交谈,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颇为新鲜的事。承东道主的安排,我们接触到了四种编辑。

一、出版社的图书编辑

蓝登书屋旗下出版社的总编辑卡特,是个看上去年龄不大,长得很英俊的中年人,关于选题和组稿的问题,他说:“我社每年出版200多种书,小说和非小说各占一半;我们每年看500多种稿件,选出其中的200种,加以讨论,认为适合读者的才出版。”我们有些人过去认为,西方同行的出书计划,始于由经理(或营销主任)、编辑、财务、广告部门负责人一起来论证选题,研究作者、市场、成本、定价和可能的盈利情况,然后再来确定出哪些书,不出哪些书。现在听卡特一说,才知道选题论证之前,编辑部还要看大量的稿子,作充分的准备。看来在美国当编辑也不易。他还说:编辑也要组稿,原则有三:一是作者的权威性、稿件确有质量;二是原创作品;三是能吸引大众。他说,他们的编辑要组织稿件,要审选稿件,要了解市场,要参加公关,因为他们出的是大众读物。也有的出版社的编辑不参与公关,不负责市场的调查。

二、杂志社的期刊编辑

罗伯特·班奇是个高个子,大概不到60岁,不苟言笑,看起来很严肃。他在谈到杂志编辑的工作时,非常强调稿件必须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他说,他曾在医学会、物理学会工作过,物理学会有64种杂志,涉及80余个专业,交稿都有一定的标准、规格,这样使编辑工作简单多了。除了文字部分外,公式、图表、索引、引文、摘要等都要符合标准,使读者很容易找到。期刊编辑要做文字工作。作者的文章,有的前重,有的后重,编辑要加以调整。他说,不论文稿还是书稿都需要两个方面的审定:一是专业审定,可以请社会上的专家;二是编辑审定。两方面审阅以后,才能决定稿件的命运。然后才由编辑根据出版社的规定、要求,做整理工作。他说,他为《世界宗教大百科全书》写过一个条目,交给编辑以后,编辑把它送给德国、英国、印度等国家的有关方面征求意见,编辑根据各方面意见作了修改,然后再送回给他。这些改动是内容的改动,不同意可以拒绝,同意了就加以确认,然后再送回给出版社的编辑。我们原来认为在美国就是文责自负,现在看来,他们的编辑工作也有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三、大公司的企业编辑

麦考文是华尔街投资公司的企业编辑,职务是公司的副总裁。她是一个50岁左右的妇女,穿着朴素,显得很精明,是标准的白领雇员。她主要介绍了企业编辑的工作情况和工作要求。她说,她年轻时是出版社的教育编辑,后来到华尔街投资公司管出版工作。据她介绍,企业编辑接触大量的财政、经济和法律方面的知识,她是经过重新学习以后才比较适应这份工作的。对企业编辑她认为有四方面的要求:1.要有较高的文字水平,有处理各种文稿的能力;2.要熟悉财经、法律方面的知识和公司的业务;3.要具备电脑知识;4.要能与有难度的文稿打交道,也要能和不好打交道的人合作。因为,在法庭上,对手往往专门找你的茬,所以企业编辑必须对公司的业务状况、产品性能非常了解。有时要和工程师一起工作,和他们商量怎么把稿子编好,还要请有关专家审阅,避免出现差错,不然就不能出版。她说,企业编辑的工作面很宽,如出书出刊、产品宣传、公司合作、对外交流、诉讼等,都需要做编辑工作,实际上是企业的宣传部和参谋部。企业编辑的工作量大,平时工作时间长,不过收入要比出版社的编辑多三倍,是企业的正式雇员,因此,它也成为很多人追求的职业。

四、社会上的独立编辑

格罗斯是一位个子不高,头发稀疏,胖墩墩的老头,现在是独立编辑。他说他大学毕业后就到出版社当了编辑,明年将是第50个年头了。我问他独立编辑怎么工作?他说,独立编辑不固定为哪一个出版社、作者或其他个人服务,人家委托你,你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可以不干,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干,所以也叫自由编辑。独立编辑的活,来自三个渠道:一是来自出版社,由出版社付报酬,有时要代替出版社会见作者或代理人,对出版社和作者负责。他接着说,对这种活他是一般不接受的,因为不能向两方面负责,一仆二主是很难做好的。二是来自作者代理人。美国和中国不同,编辑和作者之间,还隔着一种代理人。这种代理人是作者或作者书稿的代理人,专门为作者的全部或一部书稿寻找合适的、能够取得优厚稿酬的出版社。出版商、编辑一般都和这些代理人接触,有时也和作者以及他的代理人一起谈。代理人是作者和编辑之间的真正中介。事情成功以后,代理人可以从作者那里取得作者稿酬的10%-15%作为报酬。编辑的报酬来自作者,任务完成后通过代理人交给作者,他不能说“我保证能出版、保证有出版社要”,因为各人的看法不同。如果最后没有出版社愿意要,也不用退钱。三是直接来自作者。按作者的要求,帮助策划、构思,或对稿件内容提出意见、提供材料。总之,是从编辑的角度帮助作者写好稿件,由作者付报酬。独立编辑与作者交流很多,很大程度上是就作品内容、结构进行商量,不是做文字加工。文字加工由出版社的编辑根据出版社的要求去做。

上述四种美国编辑,尽管他们目前的服务岗位不同,但似乎原来都在出版社工作过。我们就感兴趣的问题,与他们进行了交谈。一与格罗斯谈到他主编的《编辑人的世界》一书,他便流露出谨慎的得意表情,脱口而出说了句“这本书的初版到现在已40年了,大的修订再版已有三次,它教育了一代编辑”。他也知道这本书已译成中文,并表示还要再次修订再版。我建议再版时增加网络编辑的内容。他说:“这正是我要说的,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作者与编辑的关系,是他经常讲的问题,有时与编辑讲,有时与作者讲,对两方面都要讲。他认为,书稿是作者的,编辑有意见可以提,但只能是建议,不能向作者下命令修改。编辑可以改稿,但需要征得作者的同意。作者也可以拒绝编辑的修改建议。因为书出来以后,书上只有作者的名字,编辑是幕后人。编辑对作者的稿件表达意见,要注意分寸和语言的技巧,一般只能说是“建议”。书稿好坏都是作者的孩子,这个孩子无论长得如何丑,对父母来说都是最好的,你不能说“你的孩子怎么长得这么丑!”编辑和作者不是对立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平等合作的关系。编辑是助产土,是帮助作者解决书稿中问题的人。编辑和作者好像伴舞者与舞者的关系,伴舞者要尽量揣摸舞者的想法,编辑要最好地表达作者的意思。作者有自己的思路,编辑如感到不合适,就要多与作者沟通,要说服作者进行适当的修改,以适合读者的需要。这样,新书出版,就是作者和编辑共同生了一个非常好的孩子。知名度很高的作者,即便是某方面的权威,有时也会有疏漏,编辑要提醒作者改正。有人问:如果这种作者的稿件确实没有错误和疏漏,但与整本书的体例不符,本人又不肯改,怎么办?他说,那要说服,可以从读者的角度,照顾全书的角度……去说服作者修改,理由会是很多的。书出来了,作者感谢编辑是正常的,但编辑不能要求作者来感谢自己。格罗斯说,作为编辑要善于对付两个方面:一是对付代理人,各种各样的代理人,某种意义上就是对付作者;二是对付各种不同的书稿,最后要使书稿能够按出版社的要求出版。

在访问中,在和美国同行的交谈中,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1.美国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的出版,至少是大众读物这一块儿,好像已经商业化了。他们的畅销书主要是针对一部分读者的需要而出版,实用性很强。

2.从他们谈的情况看,美国同行的编辑过程、编辑方法和我们大同小异,甚至相同或者近似,但美国的出版社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我们不同。有人过去认为美国出书不用编辑审读加工。现在看来,他们从500种书稿中选用200种,说明他们的编辑工作主要是做在选择适合自己的稿件上,然后根据出版社的要求做些文字加工。此前大量的事情,是由作者或作者委托的独立编辑去完成的。

3.在美国,纳入编辑这个行当的工作范围,要比我们宽泛得多,如在企业中搞诉讼材料的,搞产品宣传的,都叫编辑。这是我国有些编辑学研究者可能很难接受的。

4.美国同行理解的编辑和作者的关系:“编辑永远是一个幕后人”,“编辑工作要到位,又要避免‘越位’”,这是和我们一致的。但与我们现在有些地方“编辑策划,作者作文”的做法是不同的。他们是编辑从作者写的许多稿件中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稿件;我们是编辑设法让作者写出自己需要稿件。

5.在日本和韩国,我们都碰到出版的文化性和经济性对立的问题。但是,这次在美国没有涉及这个问题,不知为什么。是他们不存在这个问题,还是他们没有谈到这个问题?如果像他们所说的有三分之一的书要退货,那么这个问题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没有涉及罢了。是否这样,这里只好存疑了。但在美国书的印数如何,有没有亏本书,退货率高不高方面,蓝登书屋的卡特介绍说,不论小说类或非小说类图书,平均销量不到一万册,有时稍多一点,特别好的几万几十万的也有,但不多。有的书,作者很有名,他的书当然可以长销。减肥的、性方面的、宠物和食品方面的书,比较好销。至于销量多少,与广告、公关有很大关系。上电视效果会好些,但费用很高,单本书要上电视有困难。谈到亏不亏,他说,销售六七千本可以不亏,上万册可以赚点钱。但实际上许多书是亏本的。有的是初版亏,重印才赚钱。因为初版是精装的,重印是平装的。除了工具书,有长期保存价值的书以外,一般都用普通纸。后来,据一位侨胞说,美国书用纸是分类的,畅销书、进超市的书,用纸比较差,这和中国不同,中国是印数大能赚钱的用好纸。《十三经注疏》用纸反而并不好。谈到退货率,卡特说一般是30%,有时也会更高些。图书亏本,编辑不承担责任。

来去匆匆,许多问题说不准,姑妄言之而已。

标签:;  

“零距离”接触四种美国编辑:访问美国的看法和印象_美国工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