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全国中学生口语比赛综述_中学生论文

1998年全国中学生口语比赛综述_中学生论文

1998年全国中学生外语口语竞赛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口语论文,外语论文,全国中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国家教育部有关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1998年全国中学生外语口语竞赛获得了成功。

本次竞赛是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根据原国家教委基教司[1998]2号文件精神主办的。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认真组织了当地的竞赛工作。100余万中学生参加了各阶段的竞赛。最后,各省、市、自治区和铁道部选派了初、高中选手各1名参加总决赛。外国语学校各派了3名选手。通过竞赛,初、高中组共有58名选手获得了特等奖,西藏自治区两名参赛学生获特别奖,初、高中选手各评出了前十名。此外,近两万名学生通过参加当地的竞赛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全国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除为获奖学生颁发了证书和奖品以外,还向获奖学生的指导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

举办大规模的中学生外语口语竞赛在我国是首次。竞赛的目的在于推动中学外语教学改革,鼓励各地中学重视外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激发广大中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提高中学生综合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奖励在外语教学上有成绩的教师,加快在外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全面提高基础外语教学水平。

正像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的那样,外语教学存在着“投入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收效较低的突出表现是许多学生学了6年外语后仍听不懂、说不出、读不快、写不准,其中“聋哑综合症”更是久治不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运用外语的能力。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近几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各地外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次口语竞赛是另一重要举措,它有助于广大中学外语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培养听说能力的重要性,使培养运用外语的能力成为教和学的自觉行为,有利于齐心协力攻克“聋哑”顽症。

竞赛结束后的调查结果表明,本次竞赛发挥了预期的作用。各地普遍重视参赛的组织工作,学生报名踊跃。有的地区在竞赛期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和外语口语活动,许多学校出现了练习口语的热潮。大多数参赛的省、市、自治区在当地进行了预赛和决赛,部分省的决赛规模较大,媒体宣传及时、广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本次竞赛的总决赛于1999年2月2日在北京举行。竞赛时各地的选手通过抽签选定演讲顺序和题目,准备20分钟,然后进行3分钟的演讲,演讲结束后回答评委所提问题2分钟。评委根据演讲的语音、语调、内容、流利程度、准确性、态度方法、时间控制和反应等因素进行评判记分。

总决赛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演讲的题材广泛,内容积极健康。初、高中组各20个题目,内容涉及学习生活、情感体验、个人理想、体育运动、环境保护等方面,多为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二、演讲效果良好,给听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1.选手的英语基本功扎实,大多数选手的语音语调规范,语言流畅,部分选手的口语语音地道。

2.陈述的观点正确,论据充分,其中不乏独特的见解。许多选手演讲时身体语言运用得体,感情真挚。

3.选手的知识丰富,思维敏捷,面对评委的发问从容应对,有的选手甚至“反客为主”,表现了当代中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个性。

三、评委阵容大,学术水平高,10名评委大多是北京的知名教授。他们对竞赛认真负责,公正评判,保证了竞赛的公平性。

四、竞赛广受媒体关注和各界的支持。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光明日报》等单位到现场进行了采访,有关期刊和出版社为竞赛提供了赞助。北京市教研部的教师们为竞赛的组织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总之,这是一次成功的竞赛活动。参赛选手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人们学好外语、运用外语的热情。

应当承认,竞赛活动也不无欠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根据公平竞赛原则,参赛者应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本次竞赛选手中有几名曾久居英美,面对土生土长的选手,他们的心理优势和语言优势显而易见。此外,普通中学的选手和外国语学校的选手也不属于同一层次。

二、少数选手演讲时背诵讲稿多,即兴陈述少,缺乏感染力。

三、限于年龄和阅历,一些选手对许多社会问题认识不够透彻。

口语竞赛结束了,演讲活动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和交际、教育手段的意义将为更多的中学生所认识。我们相信所有参赛选手将珍惜此次的经历和荣誉,不骄不躁,继续进取,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走向人生更高的领奖台。我们深信,这次竞赛将给外语教学带来新的启示和推动,促进外语教学沿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健康发展。

标签:;  ;  

1998年全国中学生口语比赛综述_中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