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零售商自有品牌策略研究

我国大型零售商自有品牌策略研究

徐玢[1]2009年在《中国零售商发展自有品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零售商自有品牌自其出现,就为零售业带来了重大变化,使其在产销关系的博弈中获得有利的竞争地位,获得了市场业绩的突破。随着2004年底我国对外资零售企业设立的市场准入和资本准入限制全面放开,世界零售商50强中大部分都已进入中国,其自有品牌也随之进入我国零售业。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详细说明自有品牌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特点,揭示自有品牌是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商品开发、品牌创建模式、品牌定位、品牌保护的角度为我国零售商提供对策。本文首先回顾了零售商自有品牌发展历经的四个阶段,对自有品牌的国内外现状特点进行说明,提出了我国本土零售商发展自有品牌所面临的四大难点。然后,针对愈演愈烈的自有品牌发展现状,从宏观环境中的推动因素和零售商自身竞争优势两方面,论证了自有品牌是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通过对自有品牌商品进行分类,定义出叁类我国零售商可以进行开发的商品种类,分别为首选产品、重点开发产品和补充产品,之后对自有品牌商品的开发方法进行了分类讨论。再次,结合国际发展实践和品牌学的相关知识,建设性地提出了四种品牌创建模式,分别为担保品牌模式、主副品牌模式、品牌化模式、品牌联合模式,并对知名零售商的品牌创建模式进行了归类。最后,进一步对自有品牌的品牌定位及营销策略进行了研究,并从法律保护、经营保护、社会保护叁个层面对品牌保护进行了阐述。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本文结论,虽然自有品牌在我国零售业刚刚起步且存在难点,但在客观必然趋势的促使下,只要我国零售企业认清市场形势,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具体对策,我国本土零售商自有品牌能够成为中国零售市场上最新最亮的增长点及竞争利器。

王敏[2]2007年在《影响消费者选择自有品牌的因素研究》文中指出自有品牌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欧美国家崛起并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而且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20世纪70年代,西方营销文献中就开始出现有关自有品牌的研究报告,到90年代中后期更是达到高潮。国内零售企业近年也开始发展自有品牌,但理论上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借鉴和摸索阶段。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综述可知,影响消费者选择自有品牌的主要因素有:经济环境、制造商品牌、消费者、自有品牌产品本身、零售商条件以及对自有品牌的管理等。自有品牌成功的前提就是消费者的认可和购买,消费者的认可和购买又以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感知质量的评估为基础。而零售商的商店形象、自有品牌产品的价格因素和品牌因素等是影响消费者自有品牌感知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已有的研究对此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或者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是基于国内自有品牌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重点探讨价格因素、品牌因素、商店印象叁个外部因素以及消费者的心理感知风险内部因素和可测量的变量可感知质量以及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之间的直接和间接的关系。研究结果表示合适的品牌以及商店印象对可感知质量以及购买意愿均具有正相关的影响;消费者的心理感知风险与购买意愿存在负相关关系;但价格与可感知质量和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并不确定。研究的结果为零售商成功开发自有品牌提供了一定的建议:提高商店形象,为自有品牌设计合适的品牌、制定合理的价格,推出消费者心理感知风险低的自有品牌产品类别,并在营销运作时注意降低消费者的心理感知风险。

张文号[3]2002年在《我国大型零售商自有品牌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买方市场格局的强化和国内市场的国际化,我国已跨入了品牌竞争的国际化时代。品牌已成为零售商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和异常珍贵的无形资产。而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后,我国将是国际零售业争夺最激烈,也是最后的一块地盘。跨国零售巨头,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隆等,均已登陆我国零售市场,且正在加强市场渗透和规模扩张,显示出强大的品牌渗透力。在带来挑战的同时,跨国零售巨头也为我国零售商提供了学习先进的零售营销策略的机会,加快了我国零售商品牌化经营的步伐。 文章首先指出在我国已进入品牌化经营的时代背景下,大型零售商实施品牌化经营的必要性及其利益所在。在由零售商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组成的品牌系统中,虽然企业品牌承担背书者的角色,但为零售商所拥有、控制和销售的零售商自有品牌则有助于强化零售商的品牌识别,有助于消费者商店忠诚度的提升,即有助于零售商长期竞争优势的构建。文章的后半部分则主要论述了我国零售商自有品牌发展的原因、意义,并结合国外零售商自有品牌经营策略的成功经验,指出我国大型零售商实施自有品牌所需的条件、存在的障碍及现实可行性,以及零售商自有品牌策略决策步骤、营销策略与具体实施。

祝合良[4]2004年在《零售商自有品牌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零售业传统职能和地位的改变,自有品牌策略成为零售行业中新兴的经营策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实施自有品牌策略给零售商和制造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深入研究自有品牌的产生原因和发展动力,揭示实施零售商自有品牌策略的利弊和条件,提供制造商应对策略,说明中国零售企业发展自有品牌的可行性。 本文主要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自有品牌策略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概况;第二部分深入分析出现自有品牌的原因、消费者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揭示实施自有品牌策略的作用;第叁部分探讨了实施自有品牌策略的过程以及提高其竞争力的措施;第四部分围绕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关系提出制造商应对自有品牌的策略;最后一部分根据实施自有品牌策略的条件分析中国零售企业发展自有品牌的可行性。

苏欣[5]2008年在《零售商自有品牌对企业品牌稀释作用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零售企业为了寻找新的市场业绩的突破口逐渐将经营触觉延伸到生产领域,自有品牌应运而生。自有品牌也可以理解为零售商企业品牌的延伸。成功的自有品牌延伸能够为零售企业创造强大品牌力量;反之,失败的自有品牌延伸不仅可能使企业人力、物力遭受损失,更有甚者可能导致零售企业品牌稀释,如损害企业品牌形象,引起消费心理冲突,消费者认知模糊化,影响消费者品牌忠诚等。另外,自有品牌早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然而目前尚没有学者对自有品牌的稀释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详尽研究。因此,本研究从消费者的角度探讨零售商自有品牌与其企业品牌的关系,并通过实证研究确定自有品牌对零售商企业品牌稀释的影响因素。首先,在大量相关研究文献研究和零售企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构建了自有品牌的产品属性、非产品属性和零售企业品牌稀释叁者的关系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其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广东珠江叁角洲的广州、深圳、惠州叁地对自有品牌有了解的消费者为研究样本,总回收有效样本270份,并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结合运用普通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方法对概念模型及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并根据研究结果修正概念模型,为零售企业开发自有品牌提出管理建议。本研究主要价值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品牌关系的角度探讨零售商自有品牌、企业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构建了自有品牌产品属性、非产品属性和零售商企业品牌叁者的关系模型。第二,从品牌延伸的角度分析自有品牌对其企业品牌稀释作用,并在通过实证研究确定其影响因素。第叁,通过普通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初步讨论自有品牌产品属性和非产品属性对零售商企业品牌产生稀释作用的方式和路径。

马晓瑄[6]2006年在《我国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屈臣氏的自有品牌战略为基础,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屈臣氏具体实施的自有品牌策略,以及我国零售企业发展自有品牌的现状,运用合理的研究、论证方法,对我国零售企业如何发展自有品牌战略提出建议。本文首先提出了研究自有品牌的背景及现实意义,罗列了自有品牌理论知识来源的有关文献,并就作者的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然后,阐述了自有品牌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论知识,根据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的发展历程,描述了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的分类、供应和差异化策略等特点以及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的内涵,文章还提及了零售企业实施自有品牌战略存在的风险。本文的第叁部分着重对屈臣氏自有品牌战略的实施进行了分析,通过剖析屈臣氏的自有品牌实施策略,揭示了零售企业要想发展自有品牌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较大的经营规模、良好的商业信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论证了实施自有品牌战略能够为零售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产品差异化优势、成本价格优势、促销优势、顾客的忠诚优势和经营渠道的控制优势。最后,根据屈臣氏实施自有品牌战略得出的结论——我国零售企业发展自有品牌战略势在必行,结合我国零售企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零售企业发展自有品牌的基本思路——“合理定位、外抓营销、内抓管理”,并给出了具体操作建议。

张飞翔[7]2009年在《国内超市自有品牌建设策略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大型连锁超市越来越接近消费者,加上销售渠道的日益集中及价格竞争的变化,使得零售商自有品牌商品应运而生,各种品类的自有品牌产品也陆续开发,形成了大型连锁超市内制造商品牌与自有品牌的竞争。欧洲的自有品牌建设在全球范围内是最为成功的,美国次之。自有品牌在世界范围内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自有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与制造商一样不容忽视。而我国在这方面只能算是起步、尝试阶段,所以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形成我国零售商,特别是超市自有品牌的发展策略。典型的自有品牌策略主要有无名品牌、模仿品牌。前者是自有品牌产生的最初形态,后者是现在仍被普遍采用的自有品牌策略。我国超市要想成功建设自有品牌,就要结合国内消费者、零售业发展的特点,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自有品牌之路。首先,针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但是消费者对于名牌却格外青睐的现象,得出单纯依靠低价自有品牌、模仿品牌并不能使自有品牌获得成功的结论,而是要一方面提高自有品牌品质,开发中高价自有品牌商品,满足消费者“一分价钱,一分货”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品牌形象,满足国人对名牌的追求。另外,我国超市处于数量急剧增长、集中化程度不够的状态,加上我国人口众多,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更加复杂,单一的自有品牌根本不能达到获利的目的。因此,为了要让自有品牌渗入到各个消费群体中,应该形成自有品牌的品牌组合,以达到满足一定商品种类所有细分市场的目的。最后,建设自有品牌的过程中,超市经营者还要对自有品牌的盈利性做出全面分析,既要获取经济利益,还要实现长期目标——提高超市与自有品牌的双重忠诚度、增强与制造商抗衡的市场力量。

李春丽[8]2014年在《大型连锁超市自有品牌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连锁超市是我国商业零售业的主流业态。2004年我国对外资连锁超市设立的市场准入与资本准入限制被全面放开,几乎所有的世界零售巨头都通过各种形式进入了我国零售市场。外资企业利用他们先进的零售理念和自有品牌战略等,在我国零售市场上迅速扩张,给本土连锁超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早在40多年前西方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展了超市自有品牌的研究和应用,沃尔玛30%的销售额和50%的利润来源于自有品牌。自有品牌虽在我国大型连锁超市也陆续出现,但国内的连锁超市还没有广泛地应用自有品牌来参与市场竞争,对自有品牌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外大型连锁超市自有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常用的自有品牌战略,以沃尔玛为典型案例介绍了沃尔玛自有品牌多元化、多品牌、定位明确、价格低廉、促销强劲等成功经验;用波特五力模型对我国大型连锁超市自有品牌所面临的行业竞争要素进行了分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大型连锁超市自有品牌战略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对华润万家自有品牌战略优缺点进行了剖析;借鉴国外大型连锁超市自有品牌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大型连锁超市自有品牌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大型连锁超市自有品牌战略的策划方案。本文的研究将为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冲出经营困境提供有益的参考。

胡芳[9]2006年在《我国大型零售商自有品牌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自有品牌的含义及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我国实施自有品牌的可行性,并对我国大型零售商实施自有品牌的营销策略作了分析。

朱瑞庭[10]2004年在《国外零售商自有品牌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意义上的零售商自有品牌是伴随着零售业态的创新和发展、零售商和制造商之间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市场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本文介绍了国外营销文献中对零售商自有品牌的最新研究成果 ,主要包括它的功能和市场定位、自有品牌的品牌战略以及营销策略等等。

参考文献:

[1]. 中国零售商发展自有品牌研究[D]. 徐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9

[2]. 影响消费者选择自有品牌的因素研究[D]. 王敏. 厦门大学. 2007

[3]. 我国大型零售商自有品牌策略研究[D]. 张文号. 暨南大学. 2002

[4]. 零售商自有品牌策略研究[D]. 祝合良.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4

[5]. 零售商自有品牌对企业品牌稀释作用影响因素研究[D]. 苏欣. 广东工业大学. 2008

[6]. 我国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策略研究[D]. 马晓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7]. 国内超市自有品牌建设策略分析[D]. 张飞翔. 天津大学. 2009

[8]. 大型连锁超市自有品牌战略研究[D]. 李春丽. 西安科技大学. 2014

[9]. 我国大型零售商自有品牌策略研究[J]. 胡芳.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0]. 国外零售商自有品牌研究综述[J]. 朱瑞庭. 商讯商业经济文荟. 2004

标签:;  ;  ;  ;  ;  

我国大型零售商自有品牌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