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的全球化思想_刘永好论文

刘永好的全球化思想_刘永好论文

刘永好的全球化思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维论文,刘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某论坛讲企业全球化,请来刘永好做嘉宾。在vip 室和刘见面的时候,他正在看手里的演讲稿。

近年来的各式论坛多如牛毛,刘永好们早已经失去10年前刚开始出现在颁奖典礼上的拘谨。倒是一年前在美国应对国会议员的“发难”更让刘津津乐道。美国人民的就业机会,中国的汇率问题……中国的企业家总要承担更多的政府职能,虽然事情过去了很长时间,但刘似乎还愿意说起这样的话题。

20年前离职卖饲料。10年前兄弟分家。现在感谢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贡献。刘永好总能让公众的目光焦点停留在他身上。

管理方式的转变

记者:我们还是从你的企业开始吧。新希望的主业现在是什么?

刘永好:实际上到现在为止我们的基础产业仍然是饲料。早在1996年、1997年两年,我们提出创建百年新希望老店,以往演讲的时候,我也提出企业要做强做长,在此基础上做大。

记者:可是我看到的是,你在房地产和其他一些行业上投入很大精力。也在考虑主业转型么?

刘永好:我们不是主业转了,而是管理方式转了一下。我们把饲料业作为基础产业,经过努力,最近几年新希望的饲料业应该说又上了新台阶,以前我们是家庭色彩较浓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创业初期往往缺少资金,我们既是出资者,又是资本所有者,又是经营管理直接运作者,工人、管理者和老板三者一肩挑。

我们提出我们的饲料业要逐步摆脱家庭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什么叫现代企业制度,我们的探索是力求培养一个管理团队,让我从管理角色退到一个投资者和战略决策者的角色上,这两年是很有成效的。我们在全国有几十家饲料厂。我退出管理好几年,几乎不管具体的事情,甚至有的总经理打电话来我都很少接,或者直接转交给具体负责的人。

记者:你对自己在企业里的角色怎么定位?

刘永好:刚才我说过了,以前我的位置是工人、管理者和老板三者一肩挑。这种情况在民营企业初期比比皆是,但随着企业规模做大,原有的格局显然不适合了。现在你用的人多了,

规模大了,战线拉长了,没有精力既做投资者又做管理者,还做操作者,有可能首先丢掉操作者的身份,然后丢掉的是管理者角色,自己负责投资与战略决策,把投资与战略决策考虑在一起,我一直在向这个方向迈进。

记者:完全交给下面的人,放心么?

刘永好:这些管理者都是我亲自带出来的,很有感情,有人对我说过:好久没有听到你有声音,心里不踏实。

确实,大家摸爬滚打了十几年,一步步地走过来,在事业发展中成长壮大,以前的角色都差不多,都是操作者,后来我们都变成了管理者,现在我更多地从管理者中脱出来,成为战略投资者,而他们成为管理者,这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大家都要适应。经过这几年努力,目标都达到了。

以前曾经讲过,如果我能多去打打高尔夫球,有1/3的时间用来旅游,或许企业是处在规范有竞争力的阶段。现在看起来我们的企业在饲料业已经做到了———我没有管,但实际上我也没有闲着,没有去打高尔夫球,因为有新的事业在召唤。

记者:新希望的管理模式更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这是一个很好的转变。

刘永好:以前企业都是我在管理,但我还要用很多时间去考虑其他方面的事情,很多事情得不到及时的处理,效率低,而且有这样一个绝对的权威,其他人不能代替,结果往往造成决策的滞后,管理弱化,现在培养的管理团队,随时坚持在第一线,他们更为专业、专注。

我们之所以在饲料业竞争如此强的情况下还得到如此的发展,依靠的是我们的机制创新,靠我这所谓的既管又不管的策略———管是相对的,我管的是战略格局和投资、重大的人事安排,所以我现在很少谈饲料,不是我们的饲料弱化了,而是团队规范化、更加有竞争力了,我可以放心地打高尔夫球了。

目标与现实之间

记者:我在和一些企业家聊天的时候,问到他们的愿景,“做世界500强”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答案。你有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刘永好:我们从来没有提出过要做世界500强企业,因为这是一个太遥远的目标,差异太大谈起来没有意义,容易给人以拔苗助长的感觉,不切实际。

记者:新希望现在的发展态势或

者说发展情况,你满意么?

刘永好:新希望的发展,尤其是我们的主业———饲料加工方面,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我想企业能有这样的发展和宏观的环境好是分不开的。

改革开放28年,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成长。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一道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力军,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现在民营企业已经占到国家GDP 的一半或以上,就业已经占到60%,新增就业已经占到70%或以上。也就是说,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得益于我们中国巨大的人口,得益于巨大的市场,得益于我们中国人的勤奋、敬业和拼搏。民营企业创造起来了,中国特色的企业生态环境已经逐步建立起来了,中国企业是国有、外企、民营,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在这种和谐生态的格局下,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记者:你说的这些都比较宏大。我想知道,在这样宏大的背景下,你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或者阻力?

刘永好:阻力肯定是有的。还是从大的方面看,中国的产品市场逐步饱和了,我们开始向国外出口产品,一年比一年多,一年超过一年,以至于现在有人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工厂。是,你到外面看一看,在美国、欧洲、东南亚甚至在非洲,中国的产品比比皆是。在这个大格局之下,出现了什么变化呢?中国的企业发展了,中国的就业,中国人的生活水准提高了,但是带来的问题也多了。去年我有幸跟中国政府的一个重要代表团到美国,在美国华盛顿州,大概有十几个将近20个美国议员跟我们对话,其中有一个议员先生跟我说,请问刘先生,由于中国产品的冲击,我们州的失业率上年增加了1%左右,请您给我一个说法。让我给我的

选民一个交代,怎么样让他们理解?

记者:这个事情我知道,当时你一下子成了中国经济的焦点人物。你怎么解释的?

刘永好:我说议员先生,中国的产品出口到美国比较多,这是对的,但是我们分析一下中国市场的产品,中国产品出口到美国去,更多的是衣服、袜子、玩具和一些小电器。那么中国也从美国进口大量的产品,进口一架波音飞机要花掉我们卖一亿件产品的钱,这是其一。其二,在中国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除了中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有外资企业。也有不少从美国到中国投资的企业,他们生产的产品再输送到美国,应该说是美

国的企业生产的产品,这是第二。

第三,中国市场经济的体系正在建立,民营企业正在茁壮成长,而民营企业生产衣服、鞋子、帽子的非常多,他们多数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就是在中国沿海地区的这些众多的民营企业里,他们的企业家非常努力,很勤奋,按照市场的规则去做。他们是市场型的,我们为中国的这些企业家们感到骄傲,因为他们非常勤奋,非常努力。更重要的是他们背后有1.22亿个来自中国西部地区的贫困农民,而这些贫困的农民在中国沿海的这些工厂里,他们得到了每月150美元的收益,这150美元的收益对于美国的家庭来说,一顿饭都不够,但是对于中国农民朋友来讲,这是他们的骄傲,这是他们全家生活的保障之一。我希望美国的市民,美国的议员能够看见,购买中国的产品,不单单是市场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帮助中国贫困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尽了一点力,某种意义上也是光荣的。所以我代表中国的企业家们和中国的这些农民工们感谢你们!希望通过你们向美国的媒体,美国的人民解释一下。

记者: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答案。

刘永好:当然,话是这样讲。另一方面,中国的出口越来越多,外汇也越来越高,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很多产品现在已经受到很大的压力,提高关税,技术壁垒,政策壁垒,已经成为现在不少国家在对待中国产品出口的问题上采用的一个手段之一。怎么办呢?中国国内的市场已经相对比较饱和了,竞争也非常激烈,怎么办?必须走出去,开拓第二个市场,这是我们民营企业,也是中国企业必走之路。

关于全球化

记者:新希望集团给我的印象一直是那种非常开放的企业,所以我很想和你聊聊全球化的问题。

刘永好:我们中国有巨大的市场,由于我们的政策比较好,我们的企业得到发展,我们的企业在逐渐做大,在做大的同时能否做强。有没有国际化做强,有没有参与国际化的建

设,这就是做强的一个具体做法。

记者:说说新希望国际化的情况吧。

刘永好:我们集团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已经搞了9年,3年调研,3年亏损,3年盈利,这9年来我们有非常多的体会。

记者:你怎么理解国际化?

刘永好:我想,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有一个国际化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国际化的法人治理结构,走出去将会困难重重,不少的企业走出去了,又回来了。为什么?它们不适应,不适应国际化的这种治理结构,没有国际化的人才,没有这种国际化的财富管理体系。这显然是不行的。当然还有语言、政策、法律等等这方面的不适应。

记者:你觉得现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情况怎么样?

刘永好:说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时候,先要看看中国自主的产品是什么。多数是一些中低档的产品,比较高附加值的产品。

中国的农产品比例越来越少,6年前,中国是世界上大豆的出口国,10年以前,中国是棉花的出口国,现在中国黄豆的60%是靠进口,棉花的50%靠进口。玉米、小麦进口的可能性还在增大。而我们出口的这些产品,猪肉、鸡肉越来越少,而且还不断的进口,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人均土地占有资源在减少,我们没有这样的规模。更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的企业的规模不够大,我们的实力不够强,我们国际化的水准不够高,我们走出去的步伐不够快。

记者:你怎么应对这些?

刘永好:我们集团在农业方面发展已经有24年的历史了,经成为有上万员工,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的企业。我们和世界优势企业比,我们的差异极大。怎么办?中国13亿农民的市场,我们完全有能力,有可能做成世界级的企业。在今年年初,我们定下了我们新希望要走世界级农牧企业这样的目标,按照这个目标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这就是我们投资关系的调整,产权更加明晰。这就是我们按照国际的标准去运作,这是我们培养管理人才,包括我们和清华大学联办。这是我们把更多的职务和财富让给我们优秀的这些管理人员。这就是我们要增强企业的社会的责任感,让我们的每一个员工要对社会有责任感。

记者:现在开始着手培养管理人才么?

刘永好:已经做了3年了,逐步成长起来,现在在越南我们有3个工厂,我们在越南一年的回报率超过了30%。在菲律宾我们有两个工厂,现在销售的势头也非常好。我们希望在3年内,在国外工厂超过10家。我们现在在海外投资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回报,而且得到了国外政府的认同。我们在国外实行了与所在国的这些人民或者是我们的用户为善、为友的这样一个情况。当地的工资是100块,我们实施的是100块左右。是所有的外资企业里面最高的。这样做的结果,我们没有劳资纠纷,我们没有罢工,我们的员工的稳定性极高。所以我们的产品质量也相当稳定,我们的价位的提升已经成为越南市场最重要的品牌之一。我们刚刚去的时候,在越南市场,尽管我们的产品质量非常好,人家说不行,为什么呢?因为前几年,中国的这种低价产品在越南市场上到处都是,人家认为,中国的产品就是低价低质,害得我们好苦,3年时间我们做营销,做服务,做信誉。现在我们的产品可以跟美国、日本、欧洲的产品一样受欢迎。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我们树立了中国企业,中国的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要做的。

记者:你觉得在全球化、国际化的过程中,你的优势在哪里?

刘永好:我们中国人勤奋,我们市场化的行为要想有政府的支持,特别是在东盟,东盟各国,我们有比较多的优势,只要我们认真去考虑,认真去做,我们一定能够做得比较好。

今年5月18日,国家商务部和全国工商联在北京召开了一个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经验交流会,吴仪副总理亲自参加了座谈会,会上我做了第一个发言,我谈到了我们企业走出去的经验和教训,谈到了我们在越南,在菲律宾,在孟加拉斯坦的一些情况,与会者曾经四次鼓掌打断了我的发言,这是中国政府对我们的支持,我们下定决心走出去办企业,更加规范我们的行为,使得我们企业的国际化水准提升,使得我们能够在不长的时间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标签:;  ;  

刘永好的全球化思想_刘永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