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个膳食结构不同的人群血尿氨基酸水平与血压的关系

我国三个膳食结构不同的人群血尿氨基酸水平与血压的关系

张新华[1]1990年在《我国三个膳食结构不同的人群血尿氨基酸水平与血压的关系》文中提出在已知的与高血压发病有关的外环境因素中,多数与膳食因素有关,除高钠、低钙、高饱和脂肪酸及高热量引起的肥胖与血压的关系外人们也从动物实验和现场流行病学的角度研究了膳食中蛋白质的量和质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机理,我们于88年在我室组织协作的十个人群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研究复查人群中,选取膳食结构、高血压患病率和脑卒中发病率差别较大的三个人群,对比研究了群体及个体间膳食中摄入蛋白质的质和量、钠盐摄入量、血清及尿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血压的相互关系。 结果如下 1.膳食中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在控制了年龄、体重指数和钠盐摄入量后和血压显著负关联。 2.血清游离氨基酸浓度和膳食中蛋白质与钠或动物蛋白质与钠的比值正相关,提示蛋白质在通过其代谢产物氨基酸影响血压时,必须克服摄入高钠盐的不利影响。 3.血清中必需氮基酸(未测色氨酸)、牛磺酸、酪氨酸、丝氨酸等在动物蛋白质摄入量较高、血压较低的人群中较高。 4.个体间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男性血清牛磺酸、含硫氨基酸总和(蛋氨酸+牛磺酸+胱硫醚)、赖氨酸、丝氨酸等和血压显著负关联。血压水平较高,血清游离氨基酸浓度较低的山西女性人群内血压和血清中游离牛磺酸占总氨基酸的百分比显著正相关。提示牛磺酸和血压调节有关。摄钠较高、血压较高的个体所需要的牛磺酸如不能从膳食得到补充,机体将反应性地提高其在血清中的相对浓度。

牟李红[2]2003年在《重庆市区居民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索影响重庆地区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危险因素,特别是生活方式对该病的影响,并探讨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Polymorphism of agiontensinogen gene)与EH的关系,我们分别于2000年10月及2002年1~5月对重庆某厂177例45~55岁男性职工、250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门诊病人及重庆大学45~65岁的职工做流行病学调查(包括问卷、体检及血尿生化),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的M235T多态性频率分布。 结果显示:(1)重庆某厂45~55岁男性职工,高血压现患率为20.34%,高胆固醇血症现患率为16.67%;人群舒张压水平高于贵阳、广州人群,与北方城市石家庄人群相接近。(2)本次被调查人群超重现象较严重。超重率(BMI≥25kg/m~2)为42.62%。超重者其SBP、DBP、TC、TC/HDL值均较体重指数正常者高。单因素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超重是人群患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OR>2,P<0.05)。(3)文化程度高者(受教育年数≥10年),高血压现患率较低(11.6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其收缩压和舒张压比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分别高9mmHg与10mmHg(P<0.05),提示教育在血压控制中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4)一半以上的人业余时间从不或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在职是合理锻炼的阻碍因素。(5)某厂抽样人群24h尿钠排出量与血压(SBP/DBP)呈弱的正相关(二0.23/0.22,P<0.05),尿钾与血压未见相关;门诊人群,病例组的尿钠、尿钾分别与收缩压呈弱的正相关和负相关仓=0.25,。0.32,尸<0.05);88.59%的人其24h尿钠/尿钾比值高于建议值范围(比值<3),说明重庆地区人群膳食结构不合理,存在高盐膳食。(6)结果虽显示吸烟及饮酒与高血压患病无统计学关联(xZ=0.41,xZ=0.29,P>o.os),但常饮酒(每周喝3一6次酒)的人比不饮酒的人收缩压平均高6mmHg(尸<0.05)。(7)对52例高血压患者及73例血压正常者检测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的M235T多态性频率分布,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中TT基因型的频率高于对照组(55.77%比31.51%)。与MM基因型比,暴露于TT基因型的OR值为2.7。病例组中T等位基因的频率也高于对照组(73%比59%),随着等位基因T的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性也增加,趋势x“检验尸丈0.001,提示AGT的235T等位基因可能是重庆地区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易感标记。. 建议:1.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2.改善饮食结构,如限盐,增加豆类食品、鱼类食品,足量新鲜蔬菜、水果;3.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散步、打太极拳、跳操等,控制体重,保持心理平衡,戒烟限酒;4.定期体检、按时服药。

张新华, 蔡如升, 周北凡[3]1993年在《我国三个人群蛋白质摄入量,血、尿氨基酸水平与血压的关系》文中认为本文分析了膳食蛋白质摄入的质与量,空腹血清及八小时夜尿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与血压的关系。结果表明,膳食动物蛋白质/总蛋白质,蛋白质/钠摄入量的比值,血清及尿牛磺酸,赖氨酸等和血压呈显著负相关;丙氨酸等和血压显著正相关;血清氨基酸和膳食蛋白质/钠比值显著正相关;尿牛磺酸,赖氨酸,门冬酰胺等和蛋白质摄入量,钠摄入量及排泄量显著正相关。提示富含牛磺酸,赖氨酸等的优质蛋白质可能预防高血压。

周北凡[4]1991年在《营养因素与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高血压的发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虽然近年来遗传因素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但迄今尚未找到明确的指标可用以找出有遗传倾向而易发病的个体。环境因素包括膳食、体力活动和紧张等。膳食类型及成分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已积累了不少证据,加以近年来对高血压病理生理研究的进展,使得膳食中某些营养成分的代谢和高血压病理生理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联系起来,因此研究营养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对高血压预防、非药物治疗和发病机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为高血压和营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西方国家心血管病中以冠心病发病率最高,放对营养因素和血脂关系的研究远远超过对其与血压关系的研究;我国心血管病中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率最高,脑卒中之中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30~40%)又高于西方国家(10~20%),这种发病类型的不同和膳食结构有什么关系,应如何改善我国膳食结构以预防心血管病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刘小清, 饶栩栩, 李义和, 麦劲壮, 陈沛芳[5]1998年在《对我国高血压较低发区广东的三个人群膳食结构的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较低发区的广东三个人群膳食结构特点,以利于找出预防高血压合理的膳食模型。方法:应用食物频数法,对广东三个主要地方方言及地理环境不同的25岁以上成人共926人,进行膳食营养因素的分析。结果:平均每人每天膳食营养素的摄入量为:蛋白质热量占总热量摄入的17.5%,脂肪占20.1%,碳水化合物占61.2%;本文显示广东人群的饮食特点是较高优质蛋白质和较低钠摄入。结论:提示该膳食模式有利于广东人群的血压维持在较低水平

马晓丽[6]2013年在《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糖尿病特征代谢物及维医证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文采用1H-NMR、UPLC/TOF-MS作为代谢组学研究的检测手段,以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的尿液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糖尿病患者尿液的特征代谢谱;进一步采用HPLC和GC法的代谢靶标技术定量测定尿液及血清中氨基酸、脂肪酸类代谢物。采用模式识别方法对与糖尿病相关的代谢物质进行全面的研究,从西医诊断到维医辨证分型等不同层面阐述与糖尿病代谢相关的差异物质,为全面理解糖尿病在发病机制上的差异和联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和实验基础。方法:1.利用基于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尿液代谢特征,建立稳定的NMR尿液一维氢谱,分析2型糖尿病人及正常人尿液特征代谢物。根据维医分型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不同体液证型,进一步利用建立的方法寻找不同证型间的差异标志物。2.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 Q-TOFMS)技术分析糖尿病及正常人尿液的代谢谱,结合多元数据分析寻找糖尿病和正常人的差异物质。根据精确分子量、按照差异代谢物的种类在谱库中进行检索,对其进行系统的鉴定并与NMR结果进行比较。3.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生物样品中游离氨基酸的代谢靶标分析技术,以维吾尔族糖尿病及正常人血清/尿液为研究对象,测定氨基酸代谢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评估氨基酸代谢谱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进一步将该方法应用于糖尿病小鼠模型中,充分研究糖尿病小鼠的氨基酸代谢变化。4.建立气相色谱(GC)技术检测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技术平台,优化了GC色谱的最优条件。用该法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健康者血清的7种游离脂肪酸,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寻找脂肪酸代谢谱的差异,对脂肪酸代谢异常进行系统评价。结果:1.建立了1H-NMR的尿液代谢组学方法,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经代谢组学方法得到很好的区分,并找到了相对应的多个糖尿病标志物。DM组的大部分代谢物浓度较正常人低。结合两组样品的NMR谱图的不同轮廓,与正常人相比,DM患者尿液中的葡萄糖、马尿酸、甜菜碱、牛磺酸等升高;亮氨酸、异亮氨基酸、肌酸酐、柠檬酸、二甲胺等含量较正常人低。根据维吾尔医分型将患者分为不同异常体液证型,进一步利用NMR技术对不同证型糖尿病及健康人尿液进行代谢组学研究,发现三种异常体液糖尿病患者尿液差异物质相似,异常粘液质患者尿液中的代谢差异与其他两类都有显著差异,成为各个异常体液中代谢变化最为显著的体液类型。2.建立了UPLC-Q/TOF-MS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糖、脂、氨基酸等代谢通路都发生了紊乱,在糖类代谢物中,钠葡萄糖醛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脂肪酸类物质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0-羧基花生四烯酸,棕榈酸在糖尿病患者尿液中比在正常人中高。氨基酸类代谢物中,酪氨酸、N-β-丙氨酰-L组氨酸、色氨酸含量较正常人低,戊二酸、烟酰甘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等含量升高。这些代谢物均是与体内糖、脂代谢相关的调节物质,进一步说明了糖尿病患者发生了相关代谢紊乱。1H-NMR技术所得到的标记物和UPLC-Q/TOF得到的标记物大部分不同,但是分组聚类结果类似。3.以反相色谱柱和梯度洗脱对生物样品氨基酸进行HPLC分离。通过色谱条件的优化及对方法学考察,说明选择的衍生化方法重复性好、稳定性高。另外,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HPLC得到的氨基酸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HPLC分析得到的血清及尿液氨基酸代谢谱能明显表征出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的代谢表型差异,有效的区分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氨基酸代谢轮廓。在糖尿病血清氨基酸代谢靶标分析中,糖尿病患者血清氨基酸代谢谱中对分组贡献最大的是天冬氨酸、谷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而在单维统计分析发现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代谢异常最为明显,较正常人明显升高,而较正常人显著下降的氨基酸有丙氨酸、甘氨酸和赖氨酸。在尿液的代谢谱比较时发现多元分析中得到丝氨酸、苏氨酸、牛磺酸对组间贡献较大,而单维统计分析发现尿液中牛磺酸、精氨酸、丝氨酸和组氨酸较正常人显著下降,谷氨酸显著升高。两种方法处理得到的结果可以互为补充。在糖尿病动物模型氨基酸谱的研究中发现所有氨基酸在单维统计分析中均无差异,而在多元统计分析中,通过PLS-DA负载图可见,精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牛磺酸对组间贡献较大,这些氨基酸可能承载着小鼠成模后药理过程中代谢途径变化的重要信息。本研究说明HPLC靶标分析技术可以作为高效和简单的技术平台用于糖尿病的代谢轮廓研究,是一种潜在的早期诊断手段。4.建立了以硫酸/甲醇为甲酯化试剂测定血清中FFA的GC分析方法,同时优化了GC色谱的最优条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结合模式识别方式,结合PCA和OPLS-DA对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对两组人群进行了有效区分,发现肉豆蔻酸在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升高,而油酸在糖尿病患者中特异性下调,提示这两种物质可能分别为潜在特异性标志物,为区分糖尿病和体内脂肪酸失衡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结论:1H-NMR技术和UPLC-Q/TOF技术作为常用的代谢组学分析工具,在标记物发现中有一定的互补性。通过对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尿液的代谢谱研究,发现代谢组学具有很好的疾病诊断作用,进一步将其应用到维医不同证型糖尿病的特异代谢物寻找中,获得了区分不同证型糖尿病的特征代谢物;运用HPLC及GC的代谢靶标分析技术对血清/尿液中的氨基酸、脂肪酸进行定量分析,结合模式识别发现具有良好的聚类效果。代谢组学作为现代生命科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对研究糖尿病的潜在标志物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孙玉萍[7]2007年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相关基因和环境因素及与代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大部分嘌呤在肝脏通过肝原酶、尿酸酶氧化代谢后变成尿酸,再由肾脏和肠道排出。正常情况下,体内的尿酸处于平衡状态,但如果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导致体内尿酸潴留过多,血中尿酸值升高,尿酸代谢失去平衡就会引起高尿酸血症。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为细胞外液的尿酸盐呈超饱和状态,是以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增高为特征的疾病,可引起痛风和尿酸性肾病。到目前为止,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确切发生机制未完全清楚,现场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与环境和遗传因素相关,是由基因和环境综合作用所致。从遗传学角度来讲高尿酸血症并不符合经典的孟德尔单基因遗传规律,属多基因遗传病或人类复杂疾病,其主要遗传机制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导致尿酸清除率过低,尿酸排泄减少有关,约占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90%。报道的与之相关基因主要包括:尿酸转运蛋白基因,Leptin基因、ApoE基因、尿调素(UMOD)基因等。另外与嘌呤代谢过程中某些酶基因突变、酶活性改变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有关,报道的主要有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PRPP)活性增加、次黄嘌呤-鸟嘌呤磷核糖转移酶(HGPRT)部分缺陷、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缺陷、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缺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GT)等等改变,导致血尿酸升高,约占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10%。环境因素主要涉及到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文化与职业等方面,如活动较少、高嘌呤、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及酗酒等都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诱发因素。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且与肥胖、糖尿病(DM)、血脂异常、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及胰岛素抵抗(IR)、代谢综合症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新疆为多民族聚居区,汉族和维吾尔族为主要的两个民族,有着不同的遗传背景,而且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不同,因此为了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汉族和维吾尔族的尿酸水平和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现况以及相关环境危险因素,本研究在现况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高尿酸血症相关基因多态性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分析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代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目的1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汉族和维吾尔族居民尿酸水平和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现况。2分析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3揭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相关环境和遗传因素。4探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其它代谢性疾病的关系。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首先对新疆乌鲁木齐市汉族和维吾尔族健康人群进行了现况调查,了解被调查人群的尿酸水平和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现况,同时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PCR技术(Multi-ARMS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等技术研究尿酸清除率过低导致尿酸排泄减少相关基因多态性,如ApoE基因、Leptin基因;以及利用基因芯片方法研究嘌呤代谢过程中某些酶基因突变如: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缺陷、β3-肾上腺素受体基因(β3-AR)缺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GT)变异导致尿酸生成过多相关基因多态性。并且对两个民族被调查人群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了解两个民族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现患疾病和家族史等可能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相关环境的因素,并分析高尿酸血症与相关代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探索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相关的基因和环境因素及与代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揭示遗传和环境因素在新疆维、汉两个民族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1汉族和维吾尔族血尿酸水平及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现况(1)汉族血尿酸水平高于维吾尔族,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汉族男女平均患病年龄分别为38.01岁和42.07岁,维吾尔族男性为44.92岁,女性为50.00岁。汉族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检出率高于维吾尔族,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汉族和维吾尔族不同年龄段尿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趋势性检验发现汉族男性血尿酸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变化趋势不明显,而维吾尔族男性和两个民族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尿酸水平逐渐升高(P<0.05)。(4)趋势性检验发现汉族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有降低的趋势(P<0.05)。维吾尔族男性的检出率变化趋势不明显,各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汉族和维吾尔族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高,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增高,各年龄段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2.1尿酸排泄减少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相关基因SNP2.1.1载脂蛋白E基因(ApoE)SNP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相关性(1)两个民族比较,汉族和维吾尔族ApoE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E 3/3为占主导的基因型,汉族E 2/2基因频率高于E 4/4,而维吾尔族正好相反。(2)新疆汉族和维吾尔族ApoEε2、ε3、ε4的等位基因频率均以ε3最常见,ε4及ε2等位发生频率较低,同一般人群中ApoE的分布特点相符。与正常组相比高尿酸组ε2等位基因频率降低,而ε4等位基因频率升高,提示ε4等位基因可能是新疆汉族和维吾尔族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遗传易感基因。(3)汉族和维吾尔族ApoE各等位基因的携带者SAU和生化指标变化不同,表现出民族之间的差异。(4)除HDL-C外,两个民族ApoE各等位基因携带者,高尿酸组SUA和其它的各生化指标均高于正常组,但是尿酸和血脂代谢仍然有一定的差别。(5)新疆汉族ApoEε4基因型出现频率接近亚洲人,而维吾尔族接近欧美人。汉族和维吾尔族研究人群ε2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ε4,而且ε2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国内其它研究结果。2.1.2 Leptin基因G2548A多态性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相关性(1)汉族所有检测人群Leptin基因2548 G→A变异,AA、AG、G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41、0.374和0.085,维吾尔族分别为0.497、0.415和0.088。(2)汉族和维吾尔族Leptin基因G2548A变异高尿酸组AA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正常组,AG和GG等位基因频率均低于正常组。(3)汉族AA加AG基因型患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0.625倍(OR=0.625;95%CI=0.285~1.368),维吾尔族AA加AG基因型患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0.478倍(OR=0.478;95%I=0.103~2.213)。(4)高尿酸组与正常组相比,汉族AA+AG基因型,除了血清Leptin以及BUN以外的各项指标,高尿酸组均大于正常组(P<0.05),而GG基因型,除了尿酸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AA+AG基因型除了血清Leptin与血糖以外的各项指标,高尿酸组均大于正常组(P<0.05),推测A等位基因可能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以及各种脂代谢紊乱相关联。2.2尿酸生成增多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相关基因SNP(1)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组MTHFR基因C/C、C/T、T/T基因型频率总体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组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高于正常组(P<0.05),并使患病的危险性增加为C等位基因患病危险性的1.617倍。(2)各基因型尿酸的水平的方差分析显示,C/C、C/T、T/T基因型的尿酸依次升高,分别为392.77μmol/L、411.28μmol/L和458.69μmol/L,其中T/T基因型与C/C基因型尿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变量WHR、SBP、DBP、TC、LDL-C、VLDL-C也有依次升高的趋势,而BUN、CREA以及HDL-C有依次降低的趋势,但是统计学检验各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MTHFR基因T等位基因可能是男性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3)β3-AR基因64位点T/A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本研究中未能发现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ACE基因I/D多态性和AGT基因T704C多态性存在关联。3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相关基因与环境因素及与代谢性疾病关系(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推测爱吃精瘦肉和爱喝乳制品者为高尿酸血症的保护因素;汉族罹患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是维吾尔族的2.697倍,而高甘油三脂血症、胰岛素抵抗指数、高胆固醇血症、腰臀比、Leptin浓度、职业(商业)、高血压、喜欢喝肉汤鸡汤等可能是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2)相关性分析发现汉族人群与SUA相关的生化指标主要有FINS,DBP、SBP、BMI、WHR、SCR、BUN、TG、HDL-C、LDL-C和VLDC-C。维吾尔族SUA主要与AGE、DBP、SBP、BMI、WHR、SCR、TG、TC、HDL、LDL-C和VLDC-C相关(P<0.05)。(3)汉族高尿酸组各项指标除了HDL-C低于正常组,FBS两组相近外,其它指标均高于正常组;而维吾尔族各项指标除了HDL-C外,高尿酸组SUA、SBP、DBP、Serum leptin、BMI、WHR、FINS、SCR、TG、VLDL-C均高于正常组(P<0.05)。同时也各生化指标在两个民族之间变化也有各自的特点。(4)随着尿酸水平的升高,汉族除了血清Leptin和FBS,维吾尔族除了Leptin和FBS、BUN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HDL-C随着尿酸的升高而降低,其它指标均随着尿酸的升高而升高,各尿酸水平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组相比,汉族肥胖、高甘油三脂血症、高甘油合并高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及代谢综合症检出率均升高(P<0.05),罹患上述疾病的危险分别是正常组的2.362、3.812、3.163、0.924和4.971倍。而维吾尔族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合并高胆固醇血症、代谢综合症检出率均升高(P<0.05),罹患上述疾病的危险分别是正常组的3.626、2.593、1.905、3.403、4.016、2.575倍。代谢综合征、高甘油三脂血症、高甘油合并高胆固醇血症对汉族高尿酸血症的影响较大。高胆固醇血症肥胖、高甘油三脂血症对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的影响较大。结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在新疆表现出民族和性别之间的差异,汉族血尿酸平均水平和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高于维吾尔族,男性高于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喜欢吃精瘦肉类和乳制品为高尿酸血症的保护因素,而患有高甘油三脂血症、胰岛素抵抗、高胆固醇血症、从事商业工作、高血压、喜欢喝肉汤鸡汤者以腰臀比较大、血清Leptin浓度较高可能是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基因多态性研究发现ApoEε4等位基因、Leptin基因A等位基因、MTHFR基因T等位基因可能是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尚不能说明β3-AR基因、ACE基因I/D多态性和AGT基因T704C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之间存在关联。同时高尿酸血症与BMI、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代谢综合症等代谢性疾病相关,并且是代谢综合症的一个的组成成分。综上所述,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复杂性疾病,由基因和环境因素所致,而且与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

程素琦[8]1991年在《学报复刊十年来营养学论著的综述》文中认为营养学报于1981年第四季度复刊,十年来许多营养学论著在本学报上发表,推动了我国营养学的发展,对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改善人民的营养状况、提高健康水平都起了积极作用。为纪念复刊十周年,将十年来在营养学报上发表的论著作一综述。

张娜[9]2017年在《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饮食营养状态相关性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106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非透析患者的观察,探讨慢性肾脏病2-5期非透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营养状态、膳食营养要素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指导CKD患者饮食、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预后以及对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CKD患者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肾病科科研门诊及病房的CKD2-5期非透析患者106例,所有患者采用统一入选标准筛选,入组后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alnutrition-Inflammation Score,MIS)表、膳食调查问卷等资料,并进行规律随访,记录终点事件,一旦发生终点事件,该患者随访即结束,若在研究截止时间之前患者未出现终点事件或者失访则进入截尾数据,建立研究数据库,并统计出CKD患者MIS分值及换算患者膳食营养要素的摄入量。根据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分为CKD2-5期,由3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肾病科医生进行中医证型分型,根据MIS分值分为营养较差组和营养较好组,根据患者蛋白质摄入种类分为动物蛋白摄入为主组和植物蛋白摄入为主组,在不同分组条件下比较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MIS分值、膳食营养要素摄入量等,并观察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结果:1.共入选106例CKD2-5期非透析患者,其中男性61例(57.5%),女性45例(42.5%),年龄21-75岁,平均(59.83±15.80)岁,平均病程(36.96±42.84)月,平均随访(6.7±1.26)个月,病因以慢性肾小球肾炎最多见,其中15人进入透析,16例肌酐翻倍。2.106例CKD患者本虚证中以脾肾气虚证53例(50%)最多,其次分别为脾肾阳虚证25例(23.58%),气阴两虚证21例(19.82%),肝肾阴虚证7例(6.6%)。标实证中以瘀血证41例(38.68%)最多,其次分别为湿热证37例(34.91%),湿浊证12例(11.32%),水气证6例(5.66%)。3.106例CKD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各期患者在性别、BMI、收缩压、舒张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在年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炎症状态及营养要素摄入的比较中CKD2-5期患者Hb随着肾功能的下降逐渐下降,PTH随着肾功能的下降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营养、炎症状态指标及营养要素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营养较好组与营养较差组相比,总胆固醇水平、尿蛋白、尿红细胞个数、C反应蛋白水平较低,而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膳食补充剂摄入比例、蛋白质每日摄入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较差组和营养较好组中脾肾气虚证所占比例均较高,经过卡方检验,两组在本虚证各证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实证中,经过卡方检验,两组在瘀血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植物蛋白摄入为主组与动物蛋白摄入为主组相比,二氧化碳结合力水平较高,尿红细胞个数、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每日钠盐摄入量、饮水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蛋白及植物蛋白摄入为主组本虚证中脾肾气虚证所占比例均最高,经过卡方检验,两组患者在气阴两虚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实证中,经过卡方检验,两组患者各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脾肾气虚证患者与气阴两虚证患者在性别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肝肾阴虚证患者与脾肾阳虚证患者在Hb、TC、LDL-C、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脾肾气虚证患者与脾肾阳虚证患者在Alb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肝肾阴虚证患者与脾肾气虚证患者在每日钠盐摄入量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脾肾阳虚证与气阴两虚证在血肌酐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标实证中湿浊证患者与水气证患者在舒张压、血钾、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湿热证患者与湿浊证患者在血磷、二氧化碳结合力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湿热证患者与瘀血证患者在MIS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中医证型分布本虚证中脾肾气虚最常见(50%),标实证中瘀血证最常见(38.68%);CKD早期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多见,标实证以湿热证多见,CKD晚期本虚证以脾肾阳虚证多见,标实证以瘀血证多见;2.CK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在中医瘀血证的形成中可能有一定作用,治疗中可在补益药物基础上适当加入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使用MIS评估CKD患者营养状态及机体炎症状态可信度较大,是评价CKD患者营养不良炎症状态较为敏感、可靠及简便的方法。3.动物蛋白摄入较多的患者,随着疾病的进展表现为气阴两虚证多见,治疗中根据患者的饮食偏嗜,可适当予以益气养阴之法,增强疗效;植物蛋白在改善代谢性酸中毒、减轻血尿,控制钠盐摄入及饮水量方面优于动物蛋白,且更易于达到低蛋白饮食的标准(<0.6g/(kg·d))。4.脾肾气虚证患者以男性多见(71.7%),气阴两虚证患者以女性多见(61.9%);钠盐食用多者,随着疾病的进展表现为肝肾阴虚证可能性大;水气证患者舒张压升高的可能较大。

阿巴百克力·阿不力米提[10]2008年在《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糖、脂代谢相关细胞因子及其危险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高尿酸血症的一般指标、膳食状况、大生化指标、及其与糖、脂代谢有关的细胞因子研究,以探讨新疆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方法: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筛选的409例维吾尔族(维族)高尿酸血症者及其对照者(高尿酸血症205例和对照组204例),分别检测一般指标、血压、血糖、血脂及肾功能指标,现场完成饮食和疾病史,生活方式调查问卷,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编号。结果:高尿酸血症组的肌酐(Scr)、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男性和女性尿酸与各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BUA(血尿酸)与TG(r=0.250,P=0.00)、TC(r=0.160,p=0.00)、SCr(r=0.250,P=0.00)、BUN(r=0.230,P=0.00)均密切相关。2.高尿酸血症组与对照组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维生素E、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钾、钠、镁、铁、锌、硒、铜、锰摄入量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UA与各营养素之间的相关分析显示,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E、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钙、磷、钾、钠、镁、铁、锌、硒、铜、锰与BUA正相关,维生素C与BUA负相关。3.高尿酸血症组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4.高尿酸血症组与对照组的抵抗素(Resistin)、瘦素(Leptin)、脂联素水平有统计学差别(P<0.05)。BUA与各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显示BUA与抵抗素(r=0.192,P=0.000)正相关,BUA与脂联素(r=-0.057,P=0.000)负相关、BUA与瘦素无统计学意义(r=0.057,P=0.248).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分别为肥胖和高甘油三酯因素。结论:1)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与血脂相关;2)高能量、高蛋白质、高脂肪饮食促进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升高;3)高尿酸血症患者抵抗素和瘦素水平上升,脂联素水平下降。4)肥胖、高甘油三酯可能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我国三个膳食结构不同的人群血尿氨基酸水平与血压的关系[D]. 张新华.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90

[2]. 重庆市区居民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研究[D]. 牟李红. 重庆医科大学. 2003

[3]. 我国三个人群蛋白质摄入量,血、尿氨基酸水平与血压的关系[J]. 张新华, 蔡如升, 周北凡. 营养学报. 1993

[4]. 营养因素与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的关系[J]. 周北凡. 基础医学与临床. 1991

[5]. 对我国高血压较低发区广东的三个人群膳食结构的评价[J]. 刘小清, 饶栩栩, 李义和, 麦劲壮, 陈沛芳. 中国循环杂志. 1998

[6].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糖尿病特征代谢物及维医证型研究[D]. 马晓丽. 新疆医科大学. 2013

[7].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相关基因和环境因素及与代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D]. 孙玉萍. 新疆医科大学. 2007

[8]. 学报复刊十年来营养学论著的综述[J]. 程素琦. 营养学报. 1991

[9]. 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饮食营养状态相关性的研究[D]. 张娜.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7

[10]. 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糖、脂代谢相关细胞因子及其危险因素研究[D]. 阿巴百克力·阿不力米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我国三个膳食结构不同的人群血尿氨基酸水平与血压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