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论文_黄学森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论文_黄学森

黄学森 山东省寿光市羊口镇初级中学 262714

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在美术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选择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学习心理,能够正确把握学生创造力特点和突出学科特点,易被学生接受、行之有效、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正确认识、改变观念,有效实现素质教育是实现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在我国的美术教育中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隐性的弊端,主要还是家长、社会以至于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思想意识里面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县区和乡镇尤其严重)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主科与副科无意识的区分,过度地强调升学率等等,美术课教师的教学常常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从而导致美术教师的积极性一点点被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消退,课堂学习和课堂作业也只是为了应付了事,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该彻底改变全社会的传统教育观念。

二、开放的教学环境是创新意识的土壤,自信、勇气则是创新意识的养料

对于艺术创作,学生总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即认为这些艺术作品不是一般人所为,我们是不可能表现出来的。殊不知这种认识阻碍了我们创造性的发挥以及创新的激情与动力。创新,首先应该养成善于创新、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要让学生务必形成“创造力人皆有之”的概念,认识到创新活动并非局限于科学家和艺术家等少数人身上,创新活动应成为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事的一种活动; 要让每个学生明白,发明创造并非局限于发明创造新产品、新理论、新定理,发明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处。生活中的每一处景物、每一件事物都可能成为艺术表现的素材,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勤于动脑、敢于创新,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艺术家。比如在课堂当中我会经常设置《绘画集体联展》、《现场设计优秀作品展》,启发引导学生在作品完成之余参与到欣赏与评论当中,适当运用发现的眼睛去看待每一件作品,从而完善提高自己。只有使学生能够大胆、自信、有个性地表达,想象力和思维创造能力才能得到丰富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激发兴趣,创新思维

老师欣赏或肯定学生作品的某些方面,学生就会对教学产生深厚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才能吸收美术知识和培养美术技能。学生如果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变为自觉,心情也就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学生,思想活跃、信心十足,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和热情。比如:在《触摸美丽》一课中我将同学们带入大自然,让他们闭上眼睛在清新的空气里自由地行走,随意地触摸身边的任何物体。同学们会高兴地大叫,张开胳膊飞翔,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实在是太珍贵了,在同学们放松的同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

有些同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美术学科存在一定的恐惧感,有着一种畏难心理。他们认为绘画特别难,画出来的事物不像,追求的只是像与不像,不是讲究构图合理、线条流畅、色彩美丽。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必须让学生热爱美术、喜欢上美术课,培养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否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便成为一句空话。那么,如何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呢?一是因地制宜,寻找学生最感兴趣的材料和游戏,最感兴趣的话题;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身边入手,通过装点自己的居室、生活学习用品进而深入到课堂美术学习中。比如:根据本地优异闪光的陶瓷艺术生产产业,我经常组织学生深入调查、欣赏,在充分了解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法后在美术课堂上让同学们运用陶泥来进行塑造和表现,在激发学生兴趣和自豪感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要善于从学生的诸多不足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每一次小小的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明白学习美术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三是发挥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让他们挖掘自身潜力,享受成功的喜悦。适当地提出,任何主题的表现不会只有一种方法,应该挑选大家最擅长的。

四、实践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也是检验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活动成果的标准之一

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教师更应根据教育需求和学生的认识特点,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实际、参与实践,为获取丰厚的创作素材、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想象空间并为创新奠定基础。让他们参与对大自然的体验学习,在家庭、田间和劳动实践中遭遇矛盾时,促使他们动手、动脑,并主动参与到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从而激发创新意识。只有实践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独立与自由,才使创新型人格特征得到更好的塑造。比如:在《缤纷家用电器》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家用电气(考虑它的结构、外观、价格、功能),然后布置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考察现实生活里自己设计电器的结构、外观、价格、功能,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的办法,最后再重新优化设计自己的作品,从而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总之,美术课的学习应是一个喜欢创新、学会创新和实现创新的过程。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无处不在,需要我们不失时机、机智地、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体验到了成功时,创新之美也就得以实现了。美术教师只有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积极探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独特价值。

论文作者:黄学森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5

标签:;  ;  ;  ;  ;  ;  ;  ;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论文_黄学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