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技法论文_邵东阳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技法论文_邵东阳

(渠县清溪场镇第二中心学校 渠县 635200)

多媒体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在教学上,它既能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方式。为此,我们教师要不断掌握多媒体教学知识,不断为学生服好务。

一、运用多媒体创境激趣

多媒体特有的优势,就能对学生眼睛、耳朵同时产生一定强度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没有注意,感知就不会产生强烈观察力。而观察力是在感知过程中并以感知为基础形成起来的,离开了感知也就没有了观察。语言文字教学,往往枯燥乏味。利用多媒体引人入胜的优势,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注意的品质,使学生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心理学研究指出,认知活动与人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情景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情感陶治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的最佳的视听效果。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就能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社会生活中,无论做哪件事,干哪项工作,只有对它有兴趣,才能把事情干好。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良的教学情景又是激活学生兴趣的动力与源泉。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全方位、多角度地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二、运用多媒体释疑解难

一些课文内容,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殊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突破时空限制。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想象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让学生跨越时空限制,排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障碍,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到顺利突破。我们语文教师应象中央电视台的《快乐驿站》那样,将动画、相声巧妙结合起来,使观众克服了方言障碍,使聋哑人得到相声艺术的享受。我在教学《爱莲说》一课时,就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菊花图”、“牡丹花图”、“莲花图”等图画。教学中,在音乐的伴奏中演示每张图,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谈自己的感觉。接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哪种花?请说出原因。”做出评价,再展示“另一副图。最后,提出探讨问题:“作者喜欢具有哪种花的品格的人呢?为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人和事来探讨,来归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图文并茂的教学,很容易就突破了本文的难点,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象运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缩短了时空,使学生看到了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轻而易举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

三、运用多媒体直观感受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些比较抽象的课文,教师花了很多功夫,仍然觉得没讲透,而学生也仍然难以理解。运用多媒体教学,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看云识天气》这篇科普文章,以形象的比喻、优美的语言而令教者喜爱、令学生喜爱。但教师读了它,教了它,也未必就能够“看云”而“识天气”,学生就更迷茫了。学生学了以后,也不能根据说明文字的叙述来判断天上的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雨层云、积雨云等云的类型,也认识不了云上的光彩。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课前,我搜集到了那些云的图片及云上的光彩,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让学生先感知文字对云的形态的描述,然后再让学生想象云的形态,最后在屏幕上出现各式各样的多彩的云的图片。这样的教学直观、生动,省去教师很多不必要的语言解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激励创新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新课程理念也提出了要“创造性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既要进行创新性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又要进行创造性人格培养,并且还要两者的有机结合。.目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和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体现,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但创新是以知识不断积累为前提条件的。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只有在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能产生创新的灵感,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多媒体教学能丰富学生的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如介绍作者时运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浏览比较详细的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它可以激发学生在课外自发、自主地利用视听设备、计算机等进行再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深入地、全面地、多角度地分析、评价课文,拓展知识的深度、广度,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运用多媒体引发共鸣

美好的意境,真挚的情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鲁迅的《故乡》,融合了作者丰富的、真挚的感情,文章朴实、凝重,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离开故乡恋恋不舍的感情和追求新生活的愿望。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故乡的云》:“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回肠荡气的旋律,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新鲜而亲切的故乡情境中。接着,教师顺势导情:“故乡,这个令人感怀的名词,多少文人骚客歌咏过它,多少人产生过‘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的’的慨叹。鲁迅先生18岁离开故乡求学,探求救国救民的良药。阔别故乡二十年后,故乡再不是记忆中的美丽故乡,小伙伴再不是活泼的小伙伴。作者悲凉感愤于故乡的一切,就写下短篇小说《故乡》。”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引导他们学习新课,效果不言而喻。

论文作者:邵东阳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8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8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技法论文_邵东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