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的CT诊断分析论文_敖晓尘

颅脑外伤的CT诊断分析论文_敖晓尘

敖晓尘

(当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湖北 当阳 444100)

【摘要】 目的:对颅脑外伤的CT诊断表现与价值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87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中,61例有骨折表现,另外,合并血肿3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9例,脑挫裂伤12例,硬膜下积液12例,外伤性气颅8例,外伤性脑梗塞7例。结论:CT是颅脑外伤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其操作简便,无创伤性,临床重视CT征象的分析,多予以增强扫描,能提升CT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颅脑外伤;CT技术;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366-02

颅脑外伤通常是由头部遭受外界的暴力、重力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导致脑部的一种开放性或闭合性的损伤。颅脑损伤的类型与表现较多,常见的有头痛、骨折、脑血肿、头皮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临床多用头颅平片或者腰椎穿刺进行诊断,但是诊断的准确性不高。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头颅CT越来越多用于头部外伤的诊断,效果较理想[1]。然而,CT诊断的准确性受临床经验的影响较大,要求检验科医生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本文回顾性分析87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CT的诊断价值,现作如下报告。

1.基础资料

1.1本组87例研究对象均为2012年3月-2014年3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均给予CT检查。男性53例,女性24例,年龄19-69(45.3±6.7)岁。致伤原因:44例车祸伤、16例高空坠落,19例摔伤,8例重物撞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首次接受检查的时间为30min-28h,平均(7.8±0.9)h。复查时间为3-54d,平均(22.5±3.1)d。

1.2 方法

术前全部患者均实施头颅CT扫描定位,设备采用飞利浦16排CT扫描仪,检查取仰卧位,以听眦线为零基线,扫描层厚为2.0~3.0 mm,管电流200mA,管电压120 kV,螺距1.5,扫描范围是从颅底到顶部,以螺距1.5的标准重建,扫描完毕把数据传送至工作站处理。

2.结果

2.1 骨折

全部病例中,有骨折征象31例,其中9例为额窦骨折,7例线形骨折,3例凹陷性骨折,大部分骨折患者都伴随皮下血肿。给予对应治疗后,症状均于1-2周内逐渐退去。

2.2 颅内血肿

CT征象提示为颅内血肿为35例,其中22例诊断为硬膜外血肿,血肿部位多分布在额顶、颞顶。紧贴颅骨内板的双凸形患者有14例,弓形患者有8例。属于高密度10例,混和密度11例,等密度1例,血肿的厚度为0.5-1.3cm;13例诊断为脑内血肿,图像特征是高密度圆形或片状影,四周散布有低密度的水肿圈,有较明显的占位效应表现,其中5例属于迟发性血肿,在伤后1-2d才观察到出血,出血部位多为额叶;其余8例诊断为复合性血肿,其中4例诊断为硬膜外血肿合并脑挫裂伤,2例为硬膜外血肿合并脑挫裂伤,1例迟发性血肿,1例硬膜下血肿。

2.3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19例,脑裂、脑凸面脑沟、纵裂池、基底池均表现为高密度,合并颅内血肿有11例,经治疗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吸收良好,5-7d复查出血停止、血肿消失。

2.4 脑挫裂伤

出现脑挫裂伤者为12例,其中8例合并颅骨骨折。CT扫描可见低密度的水肿区内有不规则分布的点状或块状的高密度出血区,也可能存在局部脑水肿或组织坏死形成的低密度区,该区域表明明显占位效应。治疗后一段时期后,CT表现为完全低密度区,占位效应消失,边缘锐利,较易与其他病变引起的脑软化混淆。

2.5 外伤性脑梗塞

诊断为外伤性脑梗塞有7例,首次CT检查显示均为单纯的硬膜外或膜下血肿,未见脑挫裂伤征象,但随访检查时,发现脑部血管供应区部分混杂密度、低密度、皮层下或者皮层表现出边缘较为锐利的低密度。

2.6 外伤性气颅

共有外伤性气颅8例。因气体入到颅内蛛网膜下腔,CT可见脑沟表面、脑池内以及蛛网膜下腔具有分散性的圆形气泡。一般硬膜外的气泡,呈现双凸状阴影;硬膜下的气泡,在硬膜和蛛网膜间形成一各较薄裂隙状潜在间隙内,不粘连。脑实质内或者脑室内的气体都有可能存在液平面。本组全部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该颅内气泡在7d内消失。

2.7 硬膜下积液

硬膜下积液共12例,单侧7例,双侧5例,CT扫描显示颅骨内板下呈现新月状低密度,局部呈现脑沟回轻度压迫,无明显占位表现。

3.讨论

颅脑外伤属于比较严重的头部创伤,其病情复杂危急,进展快,并发症及死亡率均较高,如发生外伤性的脑梗死,预后比较差,患者在早期不能及时治疗,脑出血及血肿无法改善,较大可能性出现血管壁破裂、血管坏死等问题,从而致使部分脑功能丧失,严重者可能出现永久性的功能丧失,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生活[2]。颅脑外伤治疗的时机是越早越好,因此,早期诊断并积极接受治疗对降低并发症率、残疾率或死亡率均有十分积极的意义[3]。近年来,由于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应用,CT扫描逐渐取代MRI成为诊断颅脑疾病的首先办法。相对于MRI,CT扫描价格、操作、显像清晰度、获得结果时间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因此,CT的应用更加广泛。因颅脑外伤CT的征象与CT的预后具有密切的联系,临床研究者根据经验,对患者的CT的征象进行分类,并观察其预后,结果发现CT征象类型越多,其预后越差[4]。由此可见,掌握CT的征象类型,能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提供较为确切的依据。本组患者临床资料显示,颅脑外伤的CT征象有骨折、脑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性气颅、硬膜下积液、外伤性脑梗塞等类型,征象复杂多样,要求临床检验者需加强业务学习,总结经验,熟练分析CT图像特点,以提高颅脑外伤CT诊断的准确性。

但在CT检查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部分颅脑创伤,如迟发性血肿在伤后较短时间的首次检查中无明显发现,有可能数小时后或数天后才显现症状,因此,临床给与持续的观察,必要时给予复查;另外,CT扫描存在较多伪影,可能对观察与诊断造成干扰,适当时要改变扫描角度,便于更清楚地观察病灶及显示图像[5]。

【参考文献】

[1]孙峰涛,李明,冯奇,李国利.颅脑外伤的CT诊断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24):4145.

[2]赵宝平,彭翁平,高宗科.急性颅脑外伤的CT分型与预后的关系[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3):409.

[3]陶乐.204例颅脑外伤的CT与临床[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16(4):12.

[4]张丽.112例颅脑外伤的CT诊断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7): 1462-1463.

[5]周权.浅谈颅脑外伤的丁征象[J].求医问药,2013,11(8):172-173.

论文作者:敖晓尘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6

标签:;  ;  ;  ;  ;  ;  ;  ;  

颅脑外伤的CT诊断分析论文_敖晓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