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的培养论文_王健雪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的培养论文_王健雪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各个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热议的话题。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一要素,也是学生需要培养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对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知识视野的拓宽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学;时空观念;培养方法

历史是一面镜子,既照亮过去,也照亮未来。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历史的书写,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就被镌刻在史书上,四库全书中收录最多的就是史书。时空观念是历史基础观念,时间和空间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要素,只有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下,才能够显示史实存在的意义。然而,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对时空观念的培养几乎是一个盲区,历史教师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生不能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就是让学生掌握史实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理环境,使学生的历史思维在时空框架下运作,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地理因素来建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理解其中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史实做出合理的解释。

1更新教育观念,注重时空观的培养

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往往受到自身教育理念和教材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更新自身教育理念,根据课程标准自主地整合教材内容,选择能够充分体现时空要素的教学方法,挖掘能够反映时空特征的课程资源,从而形成具有自身教学特色的时空观培养方式。例如,在“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将古希腊与古罗马所对应的中国历史时期进行对照,再从空间上比较他们各自所管辖的区域情况,配合地理环境等因素来进行中西时空的对比,引导学生对古希腊民主制度产生的重要原因进行思考,进而得出“小国寡民”这一思想。与此同时引发了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古代雅典民主制度发展阶段性和延续性的思考,在比较中加深对东西方为什么选择不同政治制度原因的理解。

2借助思维导图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历史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根基。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教师多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方式大多是“死记硬背”,这不仅消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而且学生记忆的效果并不好。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记忆工具,是利用符号、图像、颜色等记忆元素,将一些历史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有机统一,从而更好地辅助学生记忆。

例如,在进行“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单元的复习总结时,首先,笔者让学生思考问题“近代化的探索主要有哪几次呢?有什么规律吗?”这时学生翻看教材和查阅相关资料,总结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四次探索运动,并按照“器物-制度-思想”的顺序层层深入。然后,笔者将这些内容设计成“树枝状”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以“近代化探索”为主干,四次“探索”分别做成四个树枝,然后再添加相关知识,比如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性质和影响等,通过这个思维导图,明确了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3巧用图例,强化记忆,促进时空观的形成

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历史地图、示意图、思维导图以及时间轴等学习工具融入到教学内容中,结合这些直观形象的图示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对时间线索及空间概念进行辨析,另一方面也能够强化学生对于时空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欧盟成立”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中静态的欧盟图转换为空白图,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每个成员国加入欧盟的时间先后顺序,在空白图上进行标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填充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欧盟的动态发展历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加深对于欧盟空间区划特点以及历史事件时空概念的理解。再如,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军事进攻图,引导学生从军事理论层面来分析两次鸦片战争,从而发现清政府在战略上以为日军会以京津作为主要陆地战场,结果导致了直隶地区的作战部署错误,真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历史事件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落实课标中对于学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件进行分析的要求。

4运用史料佐证,培养时空分析能力

历史是一门注重证据的实证性学科,对于历史事件、人物的分析和解释都需要建立在史料实证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运用史料来培养学生的时空分析能力。具体地,史料可以集中运用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于一些重要的时空概念和背景的表述,可以通过补充史料和实例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时空观。如介绍天干地支几年、公元纪年、朝代等时间术语,教师需要通过举例换算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的实际意义。再如,教材中经常提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那么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区别在哪里?这就需要学生对一些史论材料和数据材料进行补充,来帮助学生理解“近代”的内涵。其次,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时空条件,脱离时空的历史是不存在的。因此对历史的解释和评价也都需要建立在时空因素之上,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这种时空思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史料来理解和认同历史。例如,在“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战时共产主义”中的非常措施?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史料来反映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当时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又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

5挖掘隐性知识,强化时空意识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候不仅要对教材中不足的课程资源进行补充,充实教学内容,还要高效地利用教材,深度挖掘其中的隐性资源。例如,在必修一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读中,高度概括的时序信息是教学主线,教师便可以将夏、商、西、周所对应的政治制度用表格和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建立单元时空框架。等到进入复习阶段后,学生通过时序线索便可以有效地对单元内容进行回忆和整理。再如,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中,教师需要针对“历史纵横”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挖掘,除了要让学生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时代背景外,还要了解近代民主制度所承载和发展的政治、文化以及思想等资源。除此之外,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还要立足于历史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时空观来分析并处理生活问题。例如,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可以设计一个随想,让学生谈谈本单元历史知识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启示,由此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为今天国家制度建设所提供的前车之鉴,达到时空观活学活用的目的。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让学生更全面地分析和思考历史。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自己的使命,加强自身学习,同时运用更加有效的历史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蔡春.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D].扬州:扬州大学,2017.

[2] 臧楚.中学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3]文邦英.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J].林区教学,2018(09):81-82.

[4]伏仕桂.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8.

论文作者:王健雪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  ;  ;  ;  ;  ;  ;  ;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的培养论文_王健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