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产业化:未来的发展趋势_广告公司论文

媒介产业化:未来的发展趋势_广告公司论文

媒介产业化:未来的发展趋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媒介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新闻媒介——大众媒体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一种企业,尽管因其“双重性质”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历史传统等多重因素造成其与众不同的独特的产业化运作方式。早在1947年西方学者就提出了“文化工业论”,他们认为“所有大众媒介均为具有相同的商业目的和经济逻辑的企业体系”。按加拿大汤姆森报业集团总裁肯耐·汤普森的典型说法就是:我们经营的是一个生意,只不过碰巧是在的媒介生意罢了。

媒介产业化必然是市场经济下的发展趋向。北京广播学院黄升民教授在他们的媒介产业化再思考一文中指出:

巨大的市场必然催生出巨大的媒体

80年代以来,国际的媒介经营组织一直在窥视着中国的媒介市场。我们先考察一下国内媒介产业化的现状。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媒介市场。1997年,我国的广告经营额已经超出460亿元,相当于GNP的0.6%左右。 整个媒介市场有多大,现在没有一个统计数据,不过,从国际经验来看推测,整个媒介市场很可能在800—1000亿之间。对于这么一个巨大的市场, 虽然我们国内很少有人去认真测算,但外国人是牢牢盯住这块市场。所以默多克的卫视最大的目标就是要进入中国大陆;美国电影市场最大的目标也是进入中国,这和国际的计算机产业、汽车产业一样。随着广州、上海、北京等地文化产业集团的成立,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大媒介已经在孕育之中。媒介的经营者也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扩大规模是非常危险的。CCTV可以说是我国最大的媒介集团,它一直实行多种经营战略,有几十个公司、包括上市公司、卫星、有线联合经营,去年的营业额超过40个亿,在中国应该算是很大了。可是对照国外媒介市场。CCTV的规模还不够大,只能算是一个小小弟。这势必要我们的媒介领导者和理论家认识这个问题。我们在行业上的联合,经营思想上不开阔,还局限于媒介行业内部合并、发展。然而,没有跨行业的兼并、融合,不可能形成大规模的媒介产业。比如说CCTV应该利用资本优势和媒介优势涉足于印刷、报业、杂志及其他方面,像广州日报这样的报业集团同样可涉足广播、电视、电影。目前的现实是行业间的互相封锁无疑是规模化发展的一种人为障碍。只有突破这个障碍,才能真正在规模上上一个台阶。这必须借助于国际上融合论的概念,媒介行业允许外行业的资本进入媒介行业,比如说邮电的资本进入广播电视,还有其他行业介入媒介经营。在这点上,如果不解放思想,媒介产业的规模化便无从谈起,最终要与国外媒介集团那样的庞然大物竞争就相当困难。

大媒体的运营需要大资本的支撑

如果说巨大的市场是一个机会,那么,媒体规模扩张是一个内在趋势的话,资本就成为媒介生存与发展的支撑点。媒介经营投资很大,因此,大媒介或媒介集团的出现,必须有大资本在支撑,否则很难维持。不过,媒介资本的积累主要通过给媒介一种特殊的政策,靠媒介自身经营广告等得到,但这非常有限,而且这个过程很慢。媒介在资金上快速的积累有三个途径,一是媒介的跨行业合并,从行业外得到自己的资源;二是允许媒介以上市公司的身份出现,从社会上获取自己的资本;三是行业外大资本媒介产业运营。这些都需要我们打破思想禁区,开阔思路。国际上大的企业集团或多或少都会卷进媒介行业,参与媒介产业经营。如电脑产业、电讯产业、家电产业的巨头企业开始介入媒介经营。

它们既可以做媒体的软件,提供文化上、节目方面的资源,也可以做媒介的硬件,即大的网络、线路、卫星,这也是媒介产业迅速扩大的原因之一。

1997年以来,这三种背景的趋势交织在一起,有些表现很突出,如媒介的市场规模、媒介规模化的发展;有些很隐匿,如资金的筹措、新的资金来源的开拓。这方面构成了媒介产业化的整体趋势。

中国媒介自身的发展必然是走上规模经营的道路,不然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上没有出路。肯定是从小的积累变成较大的规模,然后获得市场地位,它要这样才能生存下去,因为它一旦进入市场,就成为市场的生物。

其次,我们要注意到媒介市场国际化的进程。国际上大资本、大媒介集团一直虎视耽耽,非常希望切入中国媒介市场。这个市场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国的媒介集团看重的是市场,而不都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对抗,比如默多克集团,在9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时, 有BBC的广播,一看中国政府不高兴,就把BBC广播取消了,最后让出股份, 与中国政府部门合办媒介,在这里,它们看重的是中国市场,而不是意识形态对抗。还有,我们可以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但是我们无法抗拒美国的音乐队和文化表演,以及好莱坞的娱乐片,这些东西比所谓新闻渗透,有更雄厚的资本,有更大的实力,也因而更有效。

去年,有一个新的动向,就是媒介购买公司纷纷成立。跨国广告集团投资成立的购买公司,如盛世长城牵头的实力媒体,经营额是20多个亿,奥美牵头的传立媒体,1998年在中国的计划是28个亿,对中国的媒介市场和广告市场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冲击波。盛世和奥美都是国际的大广告公司,在90年代就进入中国了。它们在摸索的过程中终于发现,媒介是进入中国广告市场的最大突破口。记得在8年前, 媒介的广告部经理是不允许广告公司,尤其是跨国广告公司买断媒介的广告时间,但是,到了今天,多数的广告部经理欢迎广告公司买断广告时间。这种变化证明了媒介在急剧扩大规模的时候,需要资本。而媒介购买公司可以提供稳定的客户以及充足的资金,当然不再会被拒绝于门外,有家老牌大国有广告公司的总经理说得好,中国本土广告公司和跨国广告公司竞争时,在创意上根本不必害怕,真正害怕的是他们在媒介经营上。为什么?有人测算了,只要拿出两亿美元,就可以把我们的媒介市场搅得风风雨雨。现在这两个公司本身拥有48个亿左右的经营额,等于CCTV一年的广告收入。在媒介市场逐渐饱和,媒介经营日趋困难的情况下,这种大资本背景的跨国广告公司是最可怕的,这点上恰恰是我们本土广告公司所不能抵挡的,甚至连媒介也无法不受其影响。为什么呢?广告业利润最大、最能形成规模的是媒介代理,因为它占了广告经营额的80%。国外的广告公司可以把创意、制作交给别人,媒介感兴趣由来已久。可以说,谁控制了媒介,谁才能成为市场的霸主。

标签:;  ;  

媒介产业化:未来的发展趋势_广告公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