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应用及护理分析论文_黄玲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应用及护理分析论文_黄玲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外二科 广东广州 510600)

【摘要】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应用在慢性骨髓炎中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36例病例,均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并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分析其护理过程与治疗效果。结果:36例患者经VSD治疗后,患者创口有明显缩小,新生肉芽生长状况良好;1年随访结果显示:2例患者复发,其余34例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慢性骨髓炎患者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时采取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减少了感染和复发的情况。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慢性骨髓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189-02

骨髓炎属于慢性病症,对该病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多是由急性脓性骨髓炎患者未得到确切治愈而引发的疾病,患者病症发展较慢但病情变化复杂,容易出现长期病症迁延的状况,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残疾[1],并且在病症的影响下,患者的骨骼会遭到损伤,从而引起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病症的病灶在骨骼内部骨髓处,所以无论是手术还是药物治疗,都难以起到确切的疗效,复发率也较高,这些都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2]。针对此,临床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即为负压封闭引流,简称VSD,VSD能够有效控制负压促进创面愈合,治疗效果较佳,基于此,本文就针对VSD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础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36例慢性骨髓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例的选取时间为2015年9月—2016年10月,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9例,女15例,最大年龄44岁,最小年龄23岁,中位年龄(25.34±2.64)岁;最长病程9年,最短病程3个月,中位病程(3.25±0.64)年;胫骨骨折11例,股骨骨折14例,尺桡骨3例,手术感染8例;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13例,高中学历12例,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11例。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治疗前完善各项检查,在手术后前7天停止使用抗生素,负压封闭引流术步骤:打开病灶部位,将病变组织清除,若手术部位存在固定物质,则需要将其拆除,随后测定病变位置所需要的泡沫敷料,一般情况下,泡沫敷料的体积需要在骨髓腔体积以下,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敷料体积裁剪好后,将辅料填充至患者骨髓病灶部位,在填塞时,应当保证敷料之间无间隙,填充完成后,将切面应用生物半透膜进行密封。

手术完成将患者送入病房前,应当帮助患者连接负压带。而当患者回到病房后,可以将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医务人员应当在进行负压吸引时,观察患者泡沫敷料的状况,如果存在辨别或凹陷,则说明密封度较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手术后10天,根据患者的病症变化,可以对引流液体进行观察,观察次数可以在2~3次左右,具体字数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判断,观察时记录引流液体是否清凉,观察体温变化。在对引流液进行病理培养时,如果发现培养结果呈现阴性,则说明填充泡沫遭到污染,需要对患者进行二次手术,将泡沫敷料进行更换,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若伤口的恢复情况良好,则可以进行伤口缝合,反之,若伤口的缺损过多,则需要进行皮瓣转移或是植皮手术。手术后待患者体温正常后可以使用抗生素。

1.2.2护理方法

在手术开展前,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相关病史进行基本评估,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案。为避免患者肢体肿胀,手术后讲患肢垫高20~30厘米,在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时,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肢体状况,需要对患者病灶部位的皮肤以及温度引起高度重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在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时,如需更换体位,应尽可能减轻搬动的力度,保证患者的疼痛感较弱。而患者如果在手术后疼痛症状较强,护理人员应当采用相应的止痛护理,可以听音乐或是做按摩,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由于慢性骨髓炎属于一种慢性病症,这种病症会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多数患者在住院期间往往心理状态较为敏感,所以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护理时应当与患者积极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诉求,询问患者的恢复状况。如果患者存在疑问,护理人员也应当耐心解答,还需要多多开导患者,树立患者对抗病魔的信心与决心。由于在患者康复过程中需要长期卧床休养,这就对患者的活动造成了较大的限制,所以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时,应当协助患者进行相应的功能恢复锻炼。在手术后取患者平卧位,将患者肢体抬高15厘米,以此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麻醉消退后鼓励患者进行踝关节活动,每天练习3~5次,每次5~10分钟/次,在手术后的24小时指导患者做肢体的伸曲活动,而患者的下地活动和床边活动,应当根据患者的术后康复状况进行调整,切不可操之过急,应当循序渐进。另外,需要注意远端趾动和血运情况,以此防止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

护理人员在对引流管进行护理时,应当保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的敷料是否密封良好,未避免折叠滑脱等情况,需要降低逆行感染的几率,还需要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瓶,避免引流管堵塞。另外,为避免交叉感染,需要观察每天倒出的引流液的总量,观察其颜色是否清亮,还需要记录负压状况与引出液的性质,根据引流液对患者的愈合情况进行判定,若出现不正常情况需要即刻处理。内天需要更换负压瓶,以此避免异物影响观察。整个过程需要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2.结果

36例患者经VSD治疗后,患者创口有明显缩小,新生肉芽生长状况良好,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年随访结果显示:有2例患者出现复发状况,对其进行植骨治疗后完全痊愈,其余34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未见复发或感染等不良状况,患者恢复良好。

3.讨论

近几年,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逐渐应用在了临床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中,其具有操作简便,容易上手的特点[3],且能够有效避免坏死组织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有学者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其主要是由高分子聚合材料聚乙烯醇制作成“人工皮”,即泡沫敷料,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良好的生物薄膜相容性,对皮肤没有任何刺激,质地柔软且富有弹性[4],在治疗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患者的病灶位置与病程情况制作成针对性的VSD敷料,另外,手术过程中可以维持内部微环境的稳态,改善局部毛细血管的血流量稳定性,减少局部水肿。

在本次的研究中,36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全部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兵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有34例患者无感染和复发情况,2例患者骨髓炎复发,在经植骨后均痊愈,由此可见,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慢性骨髓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繁琐度,对于慢性骨髓炎患者的康复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娟,李飞英,朱春燕, 等.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17):1327-1328.

[2]蓝庆娟.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4):160-162.

[3]卞勤英,江丽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18):2887-2889.

[4]王瑶.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7(6):92-93.

论文作者:黄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6

标签:;  ;  ;  ;  ;  ;  ;  ;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应用及护理分析论文_黄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