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78例的病理分析与B超检查的临床对比论文_徐莹

徐莹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妇幼保健所 江苏镇江 212000)

【摘要】目的:对乳腺占位病变进行病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B超检查进行对比。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来我妇幼保健所接受诊疗的乳腺肿瘤患者78例进行研究。治疗前,对患者行B超检查,随后将病理分析结果与之进行对比,并观察诊断符合率。结果:符合率:纤维瘤、囊肿、哺乳期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100.0%,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85.71。结论:总结临床经验,对乳腺占位病变进行病理分析,可显著提升B超初步诊断与最终病理结果的相似性。

【关键词】乳腺占位病变;B超;诊断符合率

【中图分类号】R7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120-02

乳腺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有良性肿瘤转化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临床上一贯建议做早期诊断,如B超初步诊断,关于B超诊断与最终病理结果的符合情况,本文特选取于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来我妇幼保健所接受诊疗的乳腺肿瘤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对乳腺占位病变进行病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B超检查进行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来我妇幼保健所接受诊疗的乳腺肿瘤患者78例进行研究,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为(61.2±19.2)岁。病变区域:乳头病变8例,乳晕12例,乳腺外上象限34例,乳腺内上象限24例。良性肿瘤68例:纤维瘤45例,囊肿23例;恶性肿瘤10例:乳腺癌7例,哺乳期乳腺癌3例。

1.2 方法

(1)探测。探测方式:高频探头;(2)取卧位。参照患者的病变区域,分别取不同卧床体位;(3)观察。按由浅入深的方式进行观察:①皮肤:经观察,弧形光带逐渐增强,其厚度范围在2~3mm之间,且边界清晰;②浅筋膜:厚度较小,显像模糊;③皮下脂肪组织:低密度,且回声较低,厚度大,出现分散的弱光点,三角形光条增强,出现库柏氏韧带;④乳腺:清晰可见表现为中等强度光点光斑的乳腺腺叶,以及圆形、同等大小的乳腺导管,且呈互相交错排列[1];⑤乳腺纤维瘤:实性肿物,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回声低,肿块呈卵圆形或圆形;⑥乳腺囊肿:边界清晰,内部无回声[2]。

2.结果

符合率如下表所示。

病理分析:乳腺囊性增生:(1)超声特点:乳腺增大,回声多且强,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光斑不均匀分布;(2)病理特点:乳腺导管扩张,且呈瘤样增生,出现囊肿。乳腺纤维腺瘤:(1)超声特点:实质回声均匀偏低,肿物边缘光滑,边界清晰,弱光点均匀分布,后壁有强回声;(2)病理特点:增生的结缔组织、管泡及乳腺小导管共同形成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肿:(1)超声特点:囊肿呈单发圆形,边界清晰,表面光滑,内部均匀,无回声,后壁有强回声,两侧为“侧方声影征”;(2)病理特点:乳腺管受阻,有囊性扩张现象,且囊壁仅有一层扁平上皮。乳腺癌:(1)超声特点:实性腺体回声,非均质性肿块,无包膜,边界不清晰,边缘粗糙,呈无规则状;(2)病理特点:乳房深部癌瘤较大,中心区域出血、坏死、液化;哺乳期乳腺癌:(1)超声特点:肿块为8.0cm~10.0cm,与四周组织发生粘连,超声见低回声,且同一侧腋窝有若干淋巴结转移;(2)病理特点:内分泌紊乱,乳腺分泌异常,导致乳腺组织癌变;或乳腺导管内聚集的干涸乳汁致癌。

3.讨论

B超的作用为对乳腺占位性病变做出初步诊断,但由于病变组织的不同,超声波回声特点也所有差异,为提升B超诊断率,在本文中,我们根据最终病理结果进行病理分析,并与最初的B超诊断结果进行对比,一方面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提升B超诊断在乳腺占位性病变的治疗中的重要性[3]。通过研究可知,在本次研究中,B超的诊断符合率为94.9% ,可见B超诊断在乳腺占位性病变的治疗中有重大意义。在下文中,我们对B超的诊断措施进行归纳如下:(1)在乳腺良性肿瘤中,较为普遍的临床特征如下:①肿块呈圆形或类圆形;②回声具有均匀,且边界清晰等特点;(2)在导管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①肿块呈无规则存在;②边界无规则化;③内部回声不均匀,但回声较强,其形态有两种可能性,比如条索状和成簇;(3)两种情况可能引起坏死液化现象,第一种为乳腺囊肿,第二种为生长速度较快的肿瘤。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在B超下,经可见清晰的肿瘤边界,且内部均匀,无回声,但后壁回声逐渐增强,其中,一种表现为“蝌蚪征”,另一种在两侧可见“侧方声影征”;(4)B超诊断具有重大意义得益于,在B超诊断下,可见肿瘤衰减特性。当纤维组织在病变组织中的含量>75%时,衰减特性较为明显,可见清晰声影,这一方面,较为典型的是硬癌;若仅为25%时,衰减特性较为模糊,表现为回声增强;(5)肿瘤按病变严重程度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4]。但病变程度不同,其与邻近组织的相关性也有所差异。比如,当该组织确认为良性肿瘤,邻近组织受到压迫,在B超观察下,可见肿瘤膨胀性占位;若该组织确认为恶性肿瘤,最有可能对正常结构造成损害[5]。

综上所述,在所有临床医生的一致努力下,我们发现,诸多报道均显示B超诊断可为乳腺占位性病变的治疗提供参考,并且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累积,B超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也会随之增大。

【参考文献】

[1]李莉,欧苗苗.乳腺彩超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5,02(05):934-935.

[2]姚钱晶,曹小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J].吉林医学,2012,06(10):824-826.

[3]高向琴,张珍,刘宏雄.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12,05(03):938-939.

[4]王叶颖,董霞,李虹.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诊断乳腺癌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02(25):792-793.

[5]徐平.彩超在乳腺肿块中定性诊断的价值[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3(01):780-781.

论文作者:徐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9

标签:;  ;  ;  ;  ;  ;  ;  ;  

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78例的病理分析与B超检查的临床对比论文_徐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