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冶金地质四〇二队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 114000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升岩溶地区岩土工程施工水平,相关部门要积极建立健全完整的监管机制,夯实技术体系,同时要结合地区地质条件,落实更加完整的勘察方案,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本文结合案例分析了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应用勘察技术的重要性,并对技术工艺要点和应用注意事项展开了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工艺要点
1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应用勘察技术的工艺要点
1.1黏性土勘察技术工艺要点
在岩溶地区岩土工程项目中,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施工项目的综合质量,就要对粉质黏土、淤泥质土以及混合质土进行综合监管,提升钻孔过程处理效果。目前主要利用回转钻和泥浆进行护臂回转钻进处理,从根本上维护管理工序的综合价值。
1.2卵石层勘察技术工艺要点
第一,针对厚度较小的卵石层,目前主要采用旋转钻处理或泥壁旋转钻进处理机制,能有效提升勘察综合质量,提升相应处理流程的完整性,维护具体操作过程的应用效果。首先,技术人员在进行卵石层钻孔工作后,要借助套管进行处理,将套管一起直接打入外壳结构。其次,操作人员要完善保护孔壁工作的基本效率,有效提升具体应用的控制效果。第二,针对厚度较大的卵石层,一般利用旋转钻进的处理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在钻进工作中,因为卵石层本身的孔隙率较大,会增加井壁坍塌的风险,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适量添加黄土,避免孔壁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第三,针对粒径较大的卵石层结构,施工部门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针对含有漂石的卵石层,要对实际操作予以改良,因为卵石层的孔隙率较大,就会导致颗粒之间的黏结度不足,一般借助回转钻进的处理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施工操作方案要结合地质条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判定,适当利用加大泥浆浓度以及增加钻机下压力的方式完善钻孔工作的基本质量,避免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提升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操作流程的合理性和综合效果。
1.3软土钻进技术
在岩溶地区岩土工程项目中,软土是影响整体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基于此,相关施工部门要对软土结构进行集中处理,优化勘察操作的完整性,也为后续监管工作的全面进步奠定基础,实现管理流程的监管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钻孔操作流程内,除了要对安全系数进行监督外,也要保证相应的管理模式符合岩溶地区岩土工程的实际工程质量要求。尤其是针对淤泥质土和土洞等结构,内部软土成分较大,且软土本身具有塑性较低且土质松软的特征,这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二次勘察,确保勘察要求能满足实际应用要点。值得一提的是,若是原有的土洞结构中存在一些填充物,相关技术人员要对具体情况予以判定,加之洞内的空间较大,只有建立系统化质量监管标准,才能提升施工项目的综合水平,为后续软土土层管理工作的进步提供保障。若是填充物数量较多,则会出现填充物和下部灰岩结构胶结度增加的现象,钻进过程很可能会导致渗水现象甚至是坍塌,影响相应工作的效力和安全性。基于此,在岩溶地区岩土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完整的监督机制,对软土土层进行综合监管,应用肋骨钻头,或适当结合施工项目运行要求加大孔径结构,完善勘察项目,确保能及时进行下套管应用处理,提升孔壁的保护效果,优化监督管控流程。
1.4岩溶石灰岩钻进技术
在岩溶地区岩土工程项目中,要利用不同的钻进技术建立对应的技术运维监管报告,确保能针对具体情况落实管控规划,提升管理模式的综合应用价值。第一,要利用泥球护壁结合套管机制,在实际岩溶地区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针对岩溶进行裂缝漏浆处理,借助泥球护壁处理机制提升具体操作流程的完整性,有效对孔壁进行保护,减少漏浆问题对岩溶地区岩土工程项目质量造成的影响,最大化完善施工质量要求,实现填充裂缝的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要借助多层套管护壁处理机制,应用前要对岩土工程项目进行资料监管和控制,尤其是对溶洞的发育程度要进行精细化调研分析,保证相应的操作机制和技术体系运行完整。要充分了解具体情况,判定钻孔结构和开孔口径的应用效果,关键是要对套管流程进行监督,确保能在明确相应问题后建立对应的处理机制,主要是利用Φ75mm的金刚石单动双管钻进技术进行施工处理,有效提升相应工序的完整性,并且要在溶洞应用后取出岩芯,从而维护实际施工流程和岩溶地区岩土工程项目质量标准,为后续监督管控效率的升级奠定基础。另外,要借助Φ146mm的合金钻具进行扩孔钻进处理,有效提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实效性,能在操作后直接到达溶洞底部。此时,要继续应用Φ146mm的岩芯管进行二级套管处理,将其放入钻孔就能完成相应的处理操作,且要更换小一个直径尺码的金刚石单动双管完成相应的钻进处理工作。最后,针对多层溶洞结构,要维持勘察项目的综合应用效率,确保能借助Φ127mm到Φ73mm的多层套管完成最终操作,保证逐级更换路径的同时避免钻具卡在套管结构内。第三,在岩溶地区岩土工程体系内,为了有效提升具体施工操作流程的完整性,技术部门要对勘察技术进行科学分配处理。对于冲灌注桩基础的项目,正是因为桩结构的端部持力层本身具有较高的完整程度,内部没有岩溶发育,整体石灰岩的质量和要求参数都较高,相关人员要对岩溶的发育效果和发育形态进行监管,确保能对充填物进行监督,确保能提升工程勘察工作的综合效果,维护裂缝处理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岩溶裂缝一般都是发育区,能利用黏性黄土或泥浆进行集中护壁,此时整体护壁效果较好,但若是遭遇溶沟或溶洞的岩溶发育区域,护壁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此时就要结合地质情况进行系统管理,提升钻进处理工序的应用效果。
2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应用勘察技术的注意事项
2.1制定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案
为了提升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运行质量,就要编制具体的管理方案和管控流程,确保能在工程项目开始前就对施工方案制定过程进行监督,对工程勘察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进行监督,提出针对性的预防监管措施,以提升项目的处理水平。基于此,在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开始之前,涉及施工项目的所有部门要进行技术交底,针对实际问题进行集中讨论,保证能对具体操作进行监管,利用规范运行监督机制对其进行处理,确保施工项目安全性和施工进度等都能满足施工部门的管理要求,从而完善施工规划管理结构,为管控项目的全面升级和进步奠定基础,真正落实精细化管理工作流程,为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在技术交底的过程中,施工部门要和设计部门进行有效沟通,结合施工部门的施工经验和现场勘察工作量表对具体技术的运行环境和运行要求进行监管,在完成相应检测工作后才能投入使用。
2.2现场问题及时性处理
在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运行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现场临时性变更问题,这就需要施工部门对其进行集中监管。首先,要对岩溶地区岩土工程进行平整处理,确保能减少杂物对实际施工流程的影响,有效提升施工监管模式的综合价值,落实加固处理工序。只有建立完整的平台加固控制,确保能利用打桩的方式固定钻机设备,确保能维护勘察技术和工程项目质量,减少钻孔因为倾斜造成的质量失衡问题。其次,在运行套管施工的过程中,要关注连续性和塌孔问题,建立质量监督管控流程的基础上,就要维护岩溶监管模式,确保能从岩层中夯实管理模式。最后,在岩溶地区岩土工程项目中,若是遭遇溶洞裂缝较大的问题或勘察机制和技术运行不畅的问题,就要利用地质雷达和高密度电处理机制展开控制处理,有效提升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运行实效性。
3结语
在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运行过程中,要围绕技术要点展开,确保施工流程的完整性,为工程项目综合质量的优化进步创设良好的发展平台,维护安全措施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刚,肖霄,卢海,等.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措施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9):216.
[2]李红伟,赵国东,唐鹏越,等.岩溶地区查询深部关键过水通道的技术及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7,(7):149-150.
论文作者:李硕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
标签:岩溶论文; 岩土论文; 地区论文; 技术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套管论文; 要对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