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综述论文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综述

高慧鑫 龙 偲/湘潭大学碧泉书院

摘要: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众多,现已形成一大社会现象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学校教育开始起着更加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研究重点,对2016~2019年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并整理归纳,希望从中能够得到更好的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环境的方法并付诸实践。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学校教育问题与对策 综述

近几十年来,我国现代化进程发展迅速,农村务农劳动力在过剩的情况下,大量劳动力开始向大城市转移,他们的子女则大部分留在农村,没有能力带在身边,或托付给年迈的上一辈抚养形成隔代教育的情况,或留下一方来单独照顾孩子,或者亲戚朋友照料,有的甚至是同辈,即兄弟姐妹互相照料。在城乡现代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这种现象越来越多,由此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即农村“留守儿童”。一般而言,这些留守儿童的家庭成长环境及家庭教育非常缺乏,对其身心发展带来不小的影响。那么在家庭教育缺乏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是否会存在非留守儿童所没有的教育问题,以及如何正确应对。本文查阅了大量有关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文献,主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现状、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三方面内容进行了如下系统的梳理和归纳。

一、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现状

学校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所受教育中最关键的一部分,是通过在学校内接受各种教育进而促进自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张溢娜以海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认为海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表现较差,并且自我认同度低;而且海林地区学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教师素质和教课能力堪忧(张溢娜,2016)。李国元指出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看待留守儿童的态度会影响到留守儿童的教育(李国元,2017)。黄滢滢在对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过程中认为理论上想通过学校教育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实际上却因农村师资力量短缺以及教师接受心理知识教育不足等因素难以对留守儿童形成有效帮扶的困难情境(黄滢滢,2017)。唐彪等人结合黄石地区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实际情况指出三点,一是留守儿童学习行为习惯差,二是在家庭教育严重缺位的前提下单凭学校教育难以保证孩子的学习能力,三是留守儿童亲情严重缺失(唐彪,2017;胡正斌,2017;金小双,2017)。刘佳提到邵东县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情况,指出学校教师资源数量稀缺且任务繁重,除备课、上课以及检查作业外难以抽出空余时间关注留守儿童;另外家校联系情况过少(刘佳,2018)。李社会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与课余活动,在学习成绩方面,发现留守儿童的成绩大部分集中于较好及以下水平;在课余活动方面,发现留守儿童更多的是把自己关在家里看电视,找朋友玩的比例较少(李社会,2018)。石梦莹指出在学校教育中由于师资力量的短缺、过于重视应试教育,忽略德育及心理干预,使得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层面受到一定的影响(石梦莹,2018)。

催化燃烧热空气脱附法是采用催化燃烧反应后的热气体(控制温度)加热吸附床,脱附出来的有机气体进入催化燃烧阶段净化处理,从而脱附净化。催化燃烧脱附法所需催化剂的费用较高,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

不仅仅是农村留守儿童,即使是非留守儿童在学校中所受教育的时间也是非常多的,在学校所受教育水平质量的高低,对留守儿童来说,是决定其人生未来走向的一件大事。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学校层面

李红娟指出在寄宿制学校中,学校及老师将农村留守儿童统一安排住宿,便于管理,增进师生情感,利于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但到了周末,监管力度松散,农村留守儿童在周末两天时间放纵自我,连续性的学校管理在中断的情况下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李红娟,2016)。王瑜从农村学校教育经费匮乏、办学条件差、管理体制不健全等三方面入手,阐述农村学校授课水平较低,恶性循环难以提高(王瑜,2016)。刘佳认为农村学校在与城市学校相比,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是最简陋的,城乡差距悬殊,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环境恶劣(刘佳,2018)。何娇娇在对凤翔县汉封学校实地考察研究中指出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面较为单一,没有设置符合农村留守儿童相应的课程安排,缺乏针对性课程教育(何娇娇,2018)。张小芹等人在针对湘西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研究中指出农村学校以应试教育为主,保留传统的教育模式,农村留守儿童难以适应高压下的学习环境,学校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关心甚少,加之在课后无法释放内心中的学习压力,积压下来,很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张小芹,2018;孙忠良,2018)。叶伟坚等人指出学校在教育孩子们的过程中,对智力教育高标准严要求,对德育则保持有无均可的态度,且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滞后,这种教育环境长期以往势必会影响农村教育及留守儿童德育的健康发展(叶伟坚,2019;邓林娜,2019;丘晓玲,2019)。

以某城市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施工轨道标轨道工程湖新区间左、右线进行CPⅢ测量检测为例,采用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的方法测量轨道基础控制网,每个测站观测前后各2对控制点,测站间重复观测3对控制点,每个控制点有4个自由测站的方向和距离观测量。

(二)教师层面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陆叔叔打断了张大爷的话,随即报了警,“不过,这大雪天的,警察赶到这里也得一段时间。这样吧,张大爷、小江,你们和小达在这里待着,保护好现场;我和霍铁先去看看情况!”

(三)家校联动层面

余霞也认为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和家庭教育的紧密配合有密切的联系(余霞,2016)。杜鹃强调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与家庭沟通对接力度减弱,无法形成有效对接,与家庭结合力度不够,成为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主要原因(杜鹃,2017)。唐彪等人认为在家庭教育长期缺位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单凭学校教育难以根除扎根在留守儿童心中的症结(唐彪,2017;胡正斌,2017;金小双,2017)。张银梦指出学校在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因教师及家长各自的原因,双方交流联系过少,教师也因缺乏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了解无法与其进行有效性沟通(张银梦,2018)。

第一,企业应该不断弘扬工匠精神。对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而言,企业是其实施的主体,很大程度上做到了招生即招工,很多学生在的发展过程中,大多是在企业中度过的。所以,企业应该加大对自身文化的宣传,以保证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工匠精神。比如:企业可播放一些视频以及纪录片等,加大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保证学生能够将工匠精神的含义合理运用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保证在提升自身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可以为企业创造很大的利益。[2]

(四)朋辈群体层面

杨欣在研究中指出学校教育应从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力提升、班主任主角功能发挥、新课程结构针对化改制等多方面入手,包括校园文化充实丰富避免因单调生活受同伴等朋辈群体不良习惯影响,让学校教育发挥应有的主导性作用(杨欣,2016)。曹洁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指出,学校教育应积极营造“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健康发展氛围,使农村留守儿童不自觉的受到积极思维熏陶,潜移默化中做出正向改变;同时研究指出学校教育设施的改进、农村教师高质量队伍建设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程度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曹洁,2016)。谢雪芳在对温州市平阳县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研究从档案资料加强完善、课外辅导服务提供以及教师业绩考评制度严格执行三方面制度建设入手,强调在制度建设加强的前提下,消除学校教育隐患(谢雪芳,2016)。吴东在贵州省思南县实证研究基础上认为社会工作的介入,通过提供志愿辅导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可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适应能力(吴东,2016)。乔蕾在研究中认为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学校,开办代理监护人学校以及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对农村留守儿童加强专业化管理(乔蕾,2016)。张银梦认为,在对农村留守学校教育中,要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加强关注力度,同时要以主题班会及集体活动的形式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参与感(张银梦,2018)。何娇娇认为德育文化建设、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的通力合作、针对性课程的设置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改进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何娇娇,2018)。刘佳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方面,认为在学校教师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可以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并在家庭教育缺失的现实情况下,规划合理的学校教育补偿方案(刘佳,2018)。

三、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对策

(一)发挥学校教育应有主导性作用

针对朋辈群体在学校教育中对农村留守儿童造成的影响研究较少:郑奎娥在学校教育研究过程中,发现留守儿童之间会形成一个独立的亚文化群体,容易形成一些打架、斗殴、逃课等越轨行为,往往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郑奎娥,2016)。

刘禹贤从农村教师任教稳定性欠佳、整体素质较低以及代课教师依旧存在三方面入手,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针对和留意较少(刘禹贤,2016)。杨欣在对张家口某乡镇学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中发现,因教育制度的改革,必要的惩戒制度变成了不痛不痒的批评教育,教师难以获得学生和家长应有的尊重,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杨欣,2016)。李红娟认为教师在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时,因对留守儿童监管力度掌握经验不足,难以运用有效方法来面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孩子,放任不管或者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均不得当,问题反而会变得更加严重(李红娟,2016)。李社会指出由于农村条件差,学校优质师资力量一直无法得到补充,且无稳定教师队伍,留守儿童教育的整体性与连贯性受到影响,且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难以顾及(李社会,2018)。刘佳研究指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任务繁重,在应对学校安排的工作量后难以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刘佳,2018)。何娇娇研究从班主任、代课老师和科任教师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教师信任度、师生沟通两方面入手,对留守儿童表现出关注力不足,师生信任度低以及沟通不畅等问题(何娇娇,2018)。

(二)加强政府政策大环境保障作用

刘禹贤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指出,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户籍制度改革、农民工子女入城读书门槛降低、农民工就近务工机会增加、学前教育关爱保障机制完善等大环境入手,加强政府政策保障力度(刘禹贤,2016)。王瑜认为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力度,还需构建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农村留守儿童保护氛围(王瑜,2016)。杜鹃认为在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水平方面,需强化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并将国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政策实实在在落实到基层单位,明确职责任务(杜鹃,2017)。赵磊磊等人提出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寄宿制学校建设,并建立健全学校整体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条件,增强其学校适应能力(赵磊磊,2018;王依杉,2018)。

(三)重视家校联系连续性支持作用

张银梦在研究中也指出学校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之间要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在线下交流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线上交流活动的增加进行有效的沟通联系,使留守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家长知晓,在家中的表现学校知晓,从而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增强教育的持续性(张银梦,2018)。瞿成菊认为通过班主任定期家访以及学校开设亲子类活动,增强学校、家长与农村留守儿童的互动交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理解、支持和多方关怀(瞿成菊,2018)。陈拥军认为通过开设家长课堂的形式,纠正部分家长错误的家庭教育方法及观念,增强家庭与学校的相互了解与联系,加强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作用,将学校教育功能发挥到极致(陈拥军,2018)。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2016~2019年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的文章进行整理归纳,形成文献综述,旨在能够对现今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并在问题存在的基础上,获得综合性的问题解决方案,方便学者在今后的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研究中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但笔者在文献查找过程中,发现来自不同专业的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均有所研究,比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教育管理、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社会学、人文、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等,研究方向过于分散。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还需有所侧重,深入系统的加强在教育、心理、和社会学方面的研究,提出既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建议和解决对策,并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归纳。

笔者认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涉及多个层面,且问题现象较为普遍,受众群体数量众多,要想从根源上解决如此大范围的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单靠地方、某个学校、单方家庭力量的支持显然是非常吃力的。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和政府层面要加大政策倾向及引导力度,以我国国情为大背景下,在现有问题已存在的情况下,通过行政力量的干预加强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有效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解决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张溢娜.海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2]李国元.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对策[J].理论探索,2017(23).

[3]黄滢滢.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公共治理理论领域[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4]唐彪,胡正斌,金小双.黄石地区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以黄石市第十七中学为例[J].南方论坛,2017(4).

[5]刘佳.湖南省邵东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策略[D].锦州:渤海大学,2018.

[6]李社会.亳州市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研究[D].杭州:浙江海洋大学,2018.

[7]石梦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J].基础教育,2018(21).

[8]李红娟.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6.

[9]王瑜.贵州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以黔西南州8所农村小学为例[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6.

[10]何姣姣.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问题——基于对凤翔县汉封学校的实地考察[J].教育理论研究,2018(14).

[11]张小芹,孙忠良.湘西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8(11).

[12]叶伟坚,邓林娜,丘晓玲.基于学校教育的乡村中学留守儿童德育发展的探索——以广东省陆河县乡村中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2).

[13]刘禹贤.新型城镇化视域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

[14]杨欣.张家口某乡镇学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6.

[15]杜鹃.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问题和对策[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

[16]熊素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反思与多中心治理研究[J].社会治理研究,2018(3).

[17]余霞.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基于浙江省瑞安市农村小学的调查[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6.

[18]张银梦.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2018(5).

[19]郑奎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成武县W村为例[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6.

[20]曹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以湖北省为例[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

[21]谢雪芳.温州市平阳县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的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6.

[22]吴东.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基于贵州省思南县的实证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6.

[23]乔蕾.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以JX县为例[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6.

[24]赵磊磊,王依杉.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问题分析及治理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18(1).

[25]瞿成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教育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2).

[26]陈拥军.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策略[J].教学研究,2018(25).

[27]陈昕苗,汪茵.中国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6(2).

作者简介: 高慧鑫(1993-),男,汉族,山西寿阳人,硕士,湘潭大学,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专业社区管理;龙偲(1995-),女,汉族,湖南衡阳人,硕士,湘潭大学,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专业社区社会保障。

标签:;  ;  ;  ;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