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文学的静态研究_音乐论文

论钢琴文学的静态研究_音乐论文

论钢琴文献的静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静态论文,文献论文,钢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言

钢琴文献学在我国是一门亟待发展的钢琴音乐理论学科,也是一个令音乐史学家、钢琴演奏家关注的学术领域。它是钢琴音乐理论建设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钢琴文献学在我国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研究的群体,也没有正式提出建立这门新学科的艺术构想,致使我国钢琴界对这门学科处于一种自然或自在的状态。

钢琴音乐历史悠久、积累丰富。钢琴文献是艺术的珍品,是钢琴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钢琴文献学是以实际钢琴作品为出发点,专门对钢琴作品与作品之间的风格以及作品的技术手法演变作深层次研究的一门学科。所有的钢琴作品的变化和发展情况,并通过钢琴作品本身来探索作曲手法、演奏技巧的继承和发展,也是钢琴文献学研究的中心。钢琴文献学旨在揭示其形态变化、社会流传和整理利用的特殊规律,并为钢琴理论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钢琴文献的研究,是钢琴演奏得以进行的前提。古往今来,众多的钢琴演奏大师的精湛技艺很多就来源于对钢琴文献的认真探究。学习钢琴文献,是学习表现音乐风格和思想内容的重要手段。钢琴文献学的研究,将给演奏者提供更直接的帮助。钢琴文献原本就是演奏者重要的研究对象和再创造的根据。

实践证明,用钢琴文献学的观点指导钢琴演奏是具有进步的、积极的意义,是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利用率。钢琴文献是作曲家们理性高度发展的产物,它集中倾注着他们创作的情感内容,倾吐了他们心灵的期待和理想的追求。钢琴文献的实用价值,也就是它在教学、演奏等属性中的运用,它可以作为与演奏者共同遵守的契约。钢琴文献以其内容和形式显示出自身类型特征及其表现形式,它是音乐语言元素的有机组合整体,其意义是深远的。

我国对钢琴文献学长期以来缺乏相应的重视和研究,对钢琴文献学的功能作用非常含糊而且目前还看不到改善的迹象。对于钢琴文献学,西方钢琴家、音乐史学家从本世纪初至今,都在不断地修正他们的认识,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文献的研究进行量的积累,致力于建立自己理论的教学体系。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建立我国钢琴文献静态研究理论体系的方法及模式研究方向。

版本

钢琴文献一经形成出版物之后,它就是联系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沟通与演奏息息相关的最普通的形式。版本研究是文献研究的第一个基础步骤。钢琴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出版也是音乐史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工程。从历史遗留下来的大量钢琴乐谱,自十九世纪以来便成为音乐学家们的中心工作。对浩如烟海的手稿、抄本、印刷乐谱所出版的版本,必须进行艰苦而细致的研究,不厌其细、实证求解。审视、校勘、鉴定、编订文献乐谱又常常是音乐学家基础训练的一个专门技能,其任务是尽可能最接近作曲家原始意图的手稿来源,在“原始细胞”上求解,按照历史传统重新探讨演奏艺术的热潮,批判地考察所有的相关版本,最后提供一个权威的、可信的文献乐谱交付出版,供研究和表演之用。

版本是钢琴文献中源流真伪及其鉴别依据的学问。对版本的不同看法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必须重视学术源流、重视存古,以原版考据为主,并逐步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研究惯例。对版本的研究要有求真的原则,多闻阙疑,多方研究出处,要有前人的文献概念,并同数版本同证、互证,以求取手稿原本的原貌,为演奏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切实的保证,提供完整的对比资料,为教学提供足够的依据。解决好版本的客观性与作曲家当时的主观意图的矛盾是十分不容易的,这就是音乐本质的理论问题。

版本一般分为“原版本”(净版)、“教学版”、“注释版”、“批评版”、“实用版”。研究版本最重要的是分清哪些是编校订者指导性脚注及增添的记号,从版本文献中寻找启发性的学术观点,建筑坚实、干冷的实证性。对各种版本中的注、点评、选评都须精心、细心、耐心地核查,直到明白无误,对作曲家亲自写下的指示不应有丝毫的疏忽。

版本的比较研究可以遵循以下对照方法:①指法 ②速度 ③力度记号 ④表情术语 ⑤连线 ⑥分句法 ⑦踏板标记 ⑧重音 ⑨指触法 ⑩装饰音 各种版本的指法、力度、分句、指触法乃至音符都有不同,编订者增添指示的各类版本也层出不穷。因此,演奏者必须对版本持慎重的态度,注重原版,根据作曲家独特的天性与传统,根据各版本谱面细心的体察,经过周密思考而提高学术的悟性。千万不要轻易地按照某一种“实用版”作为演奏的依据,最佳途径是以原版为基础,坚持学术观点,充分发挥创造能力,服从真正的权威版本。

我们的研究要从原版编订、经验校订等论证中走出来,探讨文献本身的科学,接受和理解新的学术思维,充分运用对校法(各种不同版本对校)和理校法(据理考证其正误),做到有据可寻、有理可依,使研究的整体面貌吻合理解方式。

命题

钢琴文献记载着作曲家希望传递给他人的全部信息和原本意图。作曲家对作品命题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就的,是在其思想指导下产生的。作曲家在社会中毕竟是一个具有个性的人物,他们的内心充满着道德激情和社会的责任感。个人的奇异想象、灵感的具体化、对政治、社会状况的各种反响必然融入作品的命题思维之中。每一个作曲家都会以他的个人经历、价值观念、心理素质等不同的参照系去理解这个充满运动和异变的世界,从而产生命题的动机。作曲家构思文献作品时的内心激动,就是找到作品内在构成基因的命题,就是作曲家精神世界本质的东西。

命题的力量在于思考、构想、概括,其最鲜明地表现于生活内在的、精神上的本质揭示。我们要研究文献,就必须试析作曲家的命题,探寻作曲家脑子里最初发生的意念,探寻作曲家潜意识活动发展的线索,吸取历来音乐家们精心研究的精华,严肃地、准确地表达文献作品的思想内容,把音乐生成过程的秘密逐步揭示出来。

命题的产生实际上表现了作曲家对音乐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所做出的抉择。它实质上反映了作曲家对现实生活世界的一种新的感受方式和认识方式,同时也截然不同地展示作曲家的两种思想:一是拥护历史事实的社会趋势;二是逃避形形色色的现实而进入幻想世界里。文献作品是一个虚拟的艺术世界,它是作曲家头脑中的感情反映。要使自己的艺术感情与作曲家头脑中的感情具有相似性,分析和论证作曲家的命题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文献的命题,可以精心揣摩作曲家是如何作出这首曲子来,可以寻找更丰富的、更深刻的逻辑意义,可以寻找有变化的、更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它能够促使我们用慎密的眼光去发现和捕捉神妙的音乐,在遵循作曲家基本意图的范围内进行有限度的“创造”,使作曲家——文献作品——演奏者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相互了解。只有透彻地剖析作曲家命题的深刻含义,了解作曲家理性和情感领域,并把知识、感觉、认识、诠释溶为对乐曲的处理,那么,这必将符合文献作品总的风格特征,符合得到世界钢琴界所认同的基本标准。

命题是作曲家心灵实验室的产物,是作曲家想象力思流的缩影,是作曲家努力去取悦广大民众心态的结晶。演奏者若能按照个人的品味、爱好、性格、情绪再创造地对文献作品理解、解释,这就是钢琴家自身艺术生命的闪烁。理解了音乐,就能全身心地进入文献作品规定的情景之中,并被音乐所感动,所同化。

风格

钢琴文献经过不同演奏者的学习、分析和研究之后,对作品的理解不可能完全一样,审美的视角、情趣、方法也各自不同。因而,掌握的风格和处理音乐的手段也就各异,由此产生的演奏实际音乐效果也就有所差别。释义文献的风格,要有正确的美学思想为指导,与作曲家的意图保持同步,吸收原版本合理的内核。

风格是构成音乐意义赖以产生的基床,音乐的韵味深蕴于风格之中。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作出处理,不能偏离文献的风格规范,但允许在总体风格的范畴中作出种种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解释。文献风格的研究应当弄清楚此文献与前古时期的不同,强调研究某一时期各重要作曲家的性格化乐曲及整体风格,从宏观上把握该时期的音乐风格。

风格之所以产生是因为风格不是作为恒定的实体过程存在于自然世界中,而是作为已形成习惯的心理过程根植于人的感知、心态和反应之中。因此,在研究文献风格的实践中必须对风格的经验过程有一个敏感的理解、有一个心理准备,认清风格是人的心智过程常态模式的心理机制,是人的心灵在文化限定中的选择与组织呈现,是作曲家内在的习惯反应。研究文献风格,也应了解作曲家形成风格的几个要素:

(1)对音乐美的追求方式(格调、情操、气质、激情)。

(2)创造性思维的表现方式和内部发展的动力。

(3)文艺思潮冲击所释放出的才能。

(4)生活氛围与其自身发展的关系。

(5)大量的社会音乐实践的感受、体验。

从一个作曲家音乐风格形成的全过程了解该作曲家,进而了解他所经历的各个相应时代的音乐风格,就可以清楚看到作曲家本身音乐风格衍变的全貌。我们的研究风格要考虑各时代钢琴的特点,明确文献作品的地位与他人作品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及它与前面时期创作风格的异同,从而确立对风格自我定向的判断能力。如果我们在研究中建立起一个参照系,就能使音乐的内容更易于理解、接受,也使研究更符合音乐自身发展的逻辑,更能观察出每位作曲家所表现的各自民族精神。

钢琴音乐的多种风格特色也要求我们对西方钢琴文献有打着中国文化印记的解释,将中华民族自己的审美意识、将我们民族风格和气质中的积极因素参与进去。在演奏中体现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既秀丽又坚韧的个性,明确地追求一种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注入西方钢琴音乐演奏艺术之中的演奏风格。

背景

钢琴文献当然是最杰出地表现出那个时代的精神。研究文献的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了解该文献作品在钢琴艺术史中的地位,揭开作曲家创作时的心态及其音乐观。

研究背景就是研究文献的有序艺术构架,这个构架包含了作曲家一定的道德规范。一部文献作品不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而是从内部到外部都同其他艺术作品有着许多方面的联系。要从哲学、社会、文学、宗教、政治的大背景中的大文化圈中进行考察,并作为一个参照系,力图从时代精神中观察出音乐思维的层面演变,从而展示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从中研究文献作品背景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研究背景倘若离开了艺术与社会存在的联系,就会陷入一种片面性,就根本无法真正理解音乐的内容。

研究背景要全面地学习和理解整个西方音乐文化,深入地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西方钢琴音乐理论。要抓住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地理环境产生的钢琴音乐,归纳和认识背景中的哲学思维和美学论述,将分析的结果放到历史的进程中,放到音乐的全景中,从中得出较为全面和网络概念。我们可以了解作曲家的一些生活轶事或与作曲家的作品相关的文学故事,但不能有牵强附会的解释。可以广泛阅读有定评的学术专著以及有关作曲家生平的著作,了解所有对作品文献的评论和介绍,了解所有不同的观点,并对诸堵件和作曲家周围的有关人物作进一步的综合研究,千万不能有对音乐的情节和画面性理解的倾向。

研究背景要尊重作曲家,尊重文献作品内涵的规范性,不能自由以至陷入误解、歪曲之中,不能从想当然的“主观臆测”概念出发,要以追求具体音乐具体分析的模式,不妨可从以下个体研究的断面出发:

(1)作曲家所处时代的事件与社会事件。

(2)作曲家与社会的联系及其对社会准则的追求、社会意识。

(3)作曲家音乐风格的演变及其创作的思想词汇、思辨意识。

(4)作曲家所创作的同类作品。

(5)文献作品的题献、标题、原版、手稿、首演情况。

总之,只有以文献作品为中心进行背景研究,才能对背景的发展作比较系统的梳理,才能审视文献产生的背景价值作用。

结构

钢琴文献本身的结构就具有活生生的表现意义与内在力量。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作曲手法,以实际钢琴作品为研究对象,这正是钢琴文献学的核心。文献伟大的内在结构力是揭示出音乐内部所蕴藏着的最本质的力量,结构是靠音乐本身的逻辑框架支撑起来的。我们正是需要寻找音乐中一切相互矛盾、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相互对比的因素,寻找对作品结构整体感和均衡感的把握能力。

文献的结构形态是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构筑的,结构的深层规律是支配作曲家潜意识的东西。结构的思维是一个过程,音乐思维的发展也是人类认识音乐世界的过程。只有研究音乐内部结构的平衡与美感,研究基本乐思与乐曲结构的关系,才有可能在演奏时达到艺术再创造的境界,才能以音乐语言反向运动去追踪作曲家的心理活动。将文献乐谱中的符号化为活生生的音乐,这只是认识过程中的一个开端,所以研究结构也要带有钢琴音乐的线性思维,要从微观上去考察作品的主要乐思,揭示每一个细节中的有意思方面,探寻音乐材料运用和组合的关系。

结构细部的研究是音乐本体的研究。以机械的音乐观,由浅入深地研究谱面上所记载的一切蕴含的意义,探索音乐内部所固有的和谐、比例、从属、排斥等相互关系,从结构的织体入手,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

(1)乐句的句法规则(开始、进行、收尾,上涨与下落的旋律线),明确动机、乐句、乐段的分句构架原则及核心音型(音阶型、模仿型、迂回型),并非常慎重而细致地研究每一个连线造型。

(2)每个音感情流动的内在联系及所处的位置,它们的互相制约、关联、吸引的音乐形态力量、复调思维,并寻找出其音势的发展性和色调变化的处理手法,寻找最合理的逻辑重音及其音调的倾向力。

(3)各个声部的力度水平、力度层次、线条层次、速度层次的对比限度,协和、不协和音乐思维的意义以及它们的冲突、释放解决的途径、均衡感。

(4)合理、谨慎、细致的指法规律性,明确指法注明是作曲家本人注上的还是编订者加上去的。明确特殊踏板法的使用原则(制音、弱音、持续音踏板)。

(5)分析语气,分析各声部间的对比、依仗、交融、结合;各种转折点、高潮点的安排;对位线条,内声部隐伏线条的结合;和声进行与调性转换的永恒变化,和声内部张力的增长与缓解。

(6)展衍方式(重复、展开、模仿、变形、倒影),音乐布局的条理性、逻辑性;内在节奏弹性的修饰手段(渐快、渐慢、催紧、放宽、延长),注意每一个细微构思的独立性。

(7)重音、跳音、顿音、倚音、装饰音出现的方式及其表现力;留音声部的充分按值。

(8)指示性的表情术语及文字性说明。

探究结构建立的轨迹,就必须从横向上去研究文献作品的延展结构,从纵向上去研究文献作品的理性和逻辑,认识其作品的统一性、完整性,这样才能阐发出直观性的深层,最终揭示文献作品自身的矛盾与和谐。

技术

钢琴文献全面记载着作曲家为了登上演奏最高峰而在技术、技巧方面的竞争道路。一般地说,作曲家的情感大多已写入到音乐的技术性质中去。

技术仅是一种载体、技术是服从于音乐的。各种体裁的文献作品从技术上的分析、研究、比较、观察,在很大程度上为演奏者提供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因此,只有充分认识作曲家创作技术手法的演变规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对技术的适应力。

钢琴的技术是完整的、独立的、复杂的,如何创造性地完成动作,理解地表达乐曲的思想内容,这是演奏者梦寐以求的愿望。研究技术,有助于增进演奏的流畅性和完整性,使演奏的动作更合理化、科学化。技术并不是解释音乐的唯一法则,而是体验感受自然的派生手段。因此,研究技术的方向、幅度,技术的局部动作和有机系统,技术的共同点以及其他综合性的技术问题,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技术的模式构想和技术的展开课题,对于加深音乐语言与演奏的如何结合是有着重大的意义。技术在特定形态的规范下是灵活而富有创造性的生命力。大多数作曲家企图打破和超越他们所现有的局限性和技巧规范,追求更富有魔力色彩的技术表现手段,在继承和发展上更胜一筹。众所周知,演奏水平的高低和成败得失与技术有密切的关系,每样技术都有准备,才能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音乐内容的表现上来。

研究技术的模式方向,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文献作品整体技术、局部技术难点、片断技术的观察,归纳面临的难关,并认真确定指法、分句以及技术的动作走向。

(2)从技术的角度上提出问题,深切了解音乐的本性,考究作曲家对演奏效果与演奏方法的要求。

(3)从经验中探寻技术的合理化原则,细心体察技术每一层次的不同作用、不同地位、不同形象,揭示各种音色变化的可能性。

(4)慎重地研究技术难点的次数、类型、密度以及装饰方向,研究其奏法的一定内涵和特定的意义。

结语

综上所论,对钢琴文献的静态研究是钢琴演奏、教学、创作中的一个根本环节,是演奏者与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钢琴文献的静态研究应以乐谱本体作为基础,以乐谱的客观再现性来实现其自主性。文献不是一个机械的静态对象,乐谱的再现就是一个可变性的动态过程。钢琴文献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形态和不同的层次,其总体呈现规范与突破互见的局面。以历史的、动态的、网络和系统的研究方法,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

学术需要准绳,学术的研究则要依赖于前人和规范。文献是演奏者用以再创造的客观依据,文献是凝固符号的客体,而演奏是感情理解发展的主体。钢琴演奏者与教师欲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无一不与钢琴文献学有关,无不首要借助和仰仗钢琴文献学理性的扶持和帮助。人们对钢琴文献的认识也是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完善起来的。钢琴文献能弥补教学的缺陷和弊病,扩大演奏者的视界,发展想象、增强分析能力,引导我们从教条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来,走上一条更实际的道路。

随着钢琴文献的历史沿革,必然涌现出日益丰富的内容。钢琴文献的研究是象一切历史研究一样,是建立在版本资料的基础上,其收集、整理、出版、研究,也是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它为演奏做好了资料上、方法上的准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琴演奏事业和钢琴教育事业的空前繁荣,都是我们研究钢琴文献赖以发展的动因。我们必须对钢琴文献概念体系建立起一种共识,与教学、演奏的凝聚归纳为同步,回答演奏者的呼唤,提高钢琴文献学的基础性、系统性、准确性、权威性。我们对钢琴演奏多以审美感受、艺术风格、技术手段的角度上进行观照,不善于从钢琴文献的本体上进行研究,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演奏的健全发展。因此,逐步建立一套正常的学术范式,使钢琴文献的研究在我国成为一门有严格规范的真正学科,成为演奏走向新的发展阶段的桥梁。

标签:;  ;  ;  ;  ;  

论钢琴文学的静态研究_音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