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的全日制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编写原则与特点_世界历史论文

面向21世纪的全日制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编写原则与特点_世界历史论文

面向21世纪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编写原则和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大纲论文,原则论文,全日制普通论文,世纪论文,高中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过自1994年上半年开始,至1995年底的一年半时间,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相衔接的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终于形成了送审稿。等待国家教委有关领导审批后,将于1996年在全国颁布试行。并根据此大纲,从1997年秋季始,编成新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在全国部分地区试用。至三年一轮试用后,到2000年正式大纲和教科书即在全国普遍使用。所以,这一新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是一份名符其实的面向21世纪的大纲。

新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是由大学专家、课程教材编写研究人员和第一线的中学教师、教研人员几方面联合组成编制的。在编写过程中,经过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全体成员的集体讨论;经过由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及山东、黑龙江省的特级教师、历史教研员和人教社成员联合组成的起草工作小组的初步制订、几度修改;经过了国家教委中小学教科书审查委员会的两次初审;经过了各省教研室的广大教师的讨论和征求意见,最后形成了大纲送审稿。因此,应当说,这一新大纲是全国有关专家、教科书编写人员、各省教研人员和广大第一线历史教师集体劳动的成果。

下面谈一谈这一轮新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时代精神、编写原则和编写特点。

一、跨世纪的时代性

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出台和使用,正面临着20世纪和21世纪的时代交替,所以这是一份跨世纪的历史教学大纲,很明显它将要反映这一特殊时代的精神。

未来的世纪将是一个竞争的世纪,而人才的竞争是这一竞争时代中至关紧要的因素。这一点已多次为我国党政领导人所一再强调。因此如何更好更快地培养21世纪的人才,将成为我国近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点。最近,党中央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末和21世纪,“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点,也是我们这次在制订和修改新大纲时,国家教委领导同志所特别强调应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为历史教学大纲,我们考虑更应该在如何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素质方面多多增加内容。

由此,将提高我国国民的素质,作为一个关键要素,便成为时代对新大纲制定的首要要求。近年来,世界各国有远见的学者和教育家,都在认真思考下一个世纪人才的素质问题。著名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和著名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有一长篇的《展望廿一世纪》的谈话录,书中他们忧心忡忡地提到,目前世界技术和科学的提高,和人们道德素质水平的提高,很不相称,“人的道德水平,随着技术的进步反而有所降低”。因此,发达国家教育界正在广泛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增强人们道德素质的措施。美国教育界认为教育制度的改革应同时包括“人民的智慧、道德和精神力量”的提高(《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3页)。日本教育家建议将“培养身心健康的国民”作为教育的目标,提出要培养“宽广的胸怀,健壮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和公共的精神”、“面向世界的日本人”(《日本教育改革》,第464页)。韩国则提出:“教育目标之一是激发人民收集、发展并向下一代传授国家文化遗产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存在于文化遗产中值得颂扬的道德意识之中,教育为促进这种意识起重要作用”的教育思想(《三十五国教育发展》,第748页)。这些思想家和教育家的思想和建议,展示在21世纪的新时期里,国民素质的教育,人们思想品质道德文化的教育,将成为提高人才素质的至要的动力和因素。

我国的教育家们在面向新世纪的关键时刻,也特别重视青少年素质的提高。1993年,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说:“我国教育的现代化,要求我们培养的人具有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献身的理想、志向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此教育的现代化必然要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优秀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未来与教育》,第26页)而历史课的教育,正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素质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柳斌副主任曾在一篇讲话中要求,通过历史课的教育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认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懂得中国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文化所不可替代的历史起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的民族心、自信心和自尊心。”他语重心长地说:“国际国内的历史事实都严峻地告诫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尊重自己的历史,甚至任凭心怀叵测的人肆意歪曲、丑化、糟蹋,否定自己的历史,那就会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关于基础教育的思考》,第375页)

统上所说,可以看出,为了面向21世纪,为了积极参与未来世纪的人才竞争,加强我国国民的道德素质的教育,是我们这次制订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时代要求,也是重要的指导思想。这是第一位的,也是最最重要的。

此外,我们现在正处于多变的跨世纪的年代。20世纪末,国际、国内已经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变化。形势变化促使历史科学和历史教育必须随时代巨变进行重大改革。同时,国际、国内思想领域、历史学界也相应有若干观念的改变,观点的更新和考古的新发现等等。这些新的内容,也需要在新大纲中适当地反映出来。

近年来,国际国内学术界有些什么新动向、新观念和新成果呢?

第一,未来世纪的中国在世界的地位问题。在21世纪,中国和东方世界肯定为世界所瞩目,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不仅指我国在世界政治上经济上的地位,同时也包括中国式的文化观。前面提到过的汤因比和池田大作的谈话录中提到:“中国在传统的文化上,其影响力是无法估量的。中国还有跟历来西欧各国根本不同的国家观、世界观和文化观念。今后中国一旦在国际社会这一舞台上大显身手,特别对亚非各国一定会产生相当大的波动。”他还说:“中国人和东亚各民族合作,在被人们认为是不可缺少和不可避免的人类统一的过程中,可能要发挥主导作用。”(《展望廿一世纪》第290、294页)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有一段尤为精辟的见解:“我的总看法是,从人类全部历史上来看,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21世纪,三十年河西的西方文化就将逐步让位于三十年河东的东方文化,人类文化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时期。”(《东方文化研究》,第1页)中国文化的研究现在成为世界的热点,不是偶然的。中国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孙子思想,目前都成为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这说明中国精神文明不仅在古代,而且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中华振兴的今日,到未来的世纪,中国文化进一步为世界所重视,将是不言而喻的。这是当今世界的一大潮流。我们现在编写面向21世纪的历史教学大纲,理所当然应当考虑这一事实。

第二,目前世界学术界都在讲科学和学科的综合,出现了许多综合性和交叉性的新科学。历史学界也有不少新学派,如计量史学和心理史学等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们对历史本身的看法也有所更新,将历史不仅仅局限看成单纯的政治史,而是看成全方位的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又包括人们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社会结构等各个方面的全部的人类史,用我国习惯的说法,即既包括物质文明又包括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由此,近年来我国出版了不少“全史”一类的通史著作,还涌现许多社会史、物质生活史和文化史专著。这些学术界的新成果,学者们对历史认识的深化,在本世纪末我们编写新的历史教学大纲时,当然应当有所反映。

第三,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是在1977至1978年制订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编写和修订的,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则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制订的义务教育历史教学大纲的规定下编写的,前者距今已近20年,后者也经过了五六年。近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世界形势更经历了剧变,到廿一世纪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和新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在全国普遍使用时,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肯定还会有更大的变化和更新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新一轮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教科书就应该紧跟形势,且应具有一定超前意识,适当反映已经变化或即将变化的国内外政治形势。比如,在新大纲的中国史部分,要正确反映我国近年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反映我国经济方面的巨大成就,反映1997年香港的回归祖国、一国两制的正确方针等等;世界史部分要反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格局的变化,亚洲经济的发展等重要内容。

第四,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还必须考虑吸收近年来教育学、历史学、考古学和历史教学界等新的科学成果。比如,教育学方面关于能力培养,考试与评估的新研究,历史学、考古学方面若干新观点、新看法、新发现等等。这样,就必须在新的大纲中调整和改变一些传统提法,反映出新的更为科学的观点。

最后,新编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还要考虑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利于高中学生个性的发展和适应因材施教的原则,考虑到自1995年5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每周五天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历史课程和教学安排方面应有必要的弹性。

二、新大纲的编写原则

根据以上的时代特色,新编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具有以下编写原则:

首先是面向21世纪的原则。前面谈到,未来世纪将是一个竞争的世纪,各国将在人力、物力、国力上展开激烈的竞争,这样,在新的历史教学大纲中就有必要增强学生的世界参与意识与自强意识。在已编成的新大纲总的教学目的中,我们增加了:“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牢固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改革、开放意识和参与世界竞争的意识,具有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的历史责任感”一段文字。这一段,对内、对外历史责任感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首先,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自尊、自强,把祖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有可能对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我们的自尊、自强与世界,参与意识应当是一致的。根据上述总的教学目的,在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中适当增强了中国近代现代史上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和发展的内容,近代爱国志士民主救国思想发展的脉络以及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上的巨大成就;在世界史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世界,参与竞争,重点增加了自1500年以来世界格局的几次重大变化的内容。到21世纪时,香港已回归祖国,海峡两岸人民经济文化交流也将更为加强,新大纲也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此外,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史的经济史、制度史和科学文化史方面,都比前大大加强,都和适应未来世纪的商品经济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新思想有密切关系。

其次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原则。我们在几次集体讨论时,都一致主张应当将这一轮新的历史教学大纲编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大纲。所谓具有中国特色,就是我国的国情与世界其他国家有许多不同之处,我国的历史有独特的发展规律,我国对世界历史的看法也应有自己独特见解。那么,我国编订的历史教学大纲,就不应照搬他国模式。这次我们编写新一轮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时,考虑历史大纲的中国特色,至少应该反映在下面五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是制订新历史大纲的指导思想,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由此,在新的大纲里,第四部分“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特别强调了:“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史论结合,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大纲中无论中国史、世界史,从分期问题到一些具体观点的叙述,都是紧紧遵循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处理的。

2.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56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成员,中国历史是由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比以往注意增强我国少数民族史和民族融合的内容。民族史是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大纲总的教学目的中,也特别提到:“应着重掌握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而在中国古代史分期的六个阶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以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分裂作为阶段划分的依据的。

3.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人口众多,地域广大,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对世界历史文明发展曾作出过巨大贡献,在未来的世纪,中国人民还将对世界作出杰出贡献。在新的高中历史大纲中,加强了这方面的内容,如在中国古代史教学目标中提到:“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还具体谈到:“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对世界文明已有所贡献”,“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东方文化有重要影响”,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起了重要作用”等等。在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中,强调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世界作用。世界史教学内容中,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意义等等。

4.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历史告诉人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能够使中国走向富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把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的巨大经济、科技、文化建设成就,自然也应成为大纲的主要内容。

5.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还应在大纲里适当加强中国周边国家的历史内容。这次新的世界史教学大纲中,除强调中国在世界史上的地位、作用等内容外,还相应在世界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增加了中国周围国家如日本、朝鲜、印度、越南和东南亚等国历史的内容。

第三是和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衔接,以及课程的多层次多类型原则。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这一轮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各科大纲,应为九年义务教育各科教学大纲的继续。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应和九年义务初中历史教学大纲合理衔接,二者的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内容、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要求,既要衔接,又要有层次性的不同。这次编写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时,着重讨论了这一问题,并在表述时给以不同的侧重。又因这次新的高中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的新变化,历史大纲中对高中各年级的历史课分配作了必修和选修分类。

第四是科学性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史学界和历史教学界有许多新的科研成果;历史学界突破不少禁区,更新许多观念;考古学界的新发现,使许多历史章节重写或更加完善、科学。历史学界学术思想活跃,自然也影响到历史教学内容的更新。一些高等学校的历史教材,已经根据某些研究的新成果,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新的一轮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很自然考虑到这一因素。前面已经提到,对历史本身的新认识,更深层的探讨,把历史看成全方位的历史,这一新看法已适当反映到新大纲中。近年来我国民族史新著的大量问世,也使新大纲在这一方面更为充实。外国学者对中国古代儒学、道家、孔子和中国古代科技的进一步研究,也加深了我们对中国古代传统文明的新认识。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古代、近代某些有争议人物的更深研讨,使我们对这些人物的评价更为科学和公正。近期,我国考古学界不断创出的新成果,尤其使我们耳目一新。在新大纲里,对经济史、社会生活史、制度史的着重叙述,就是这些新成果的影响。考古学界对中国玉器时代的新提法,促使我们在新大纲里除彩陶文化、黑陶文化外,又加上玉器文化的内容。但是,我们认为,科学成果是要经过时代检验的,是经过学术界大部分学者承认、鉴定的。对中学历史教育来说,更重要的还要和国情相吻合,符合国家的各项政策,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总原则,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利益。因此,这次新大纲的制订过程中,有些学术观点,我们经过了鉴别取舍,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后,审慎地写进大纲中。

三、新大纲的结构、表述和层次特点

第一,结构上的特点。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相比,新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有其结构上的特点。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在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基础上开设的高中历史课程,属于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内容”。所以它与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既有相似和相衔接的特点,但又具有较高层次的特色。从结构方面看,有以下五点不一样:

1.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总论和教学目的部分明显表现着“较高层次”的色彩。在总论部分,分为历史学的功能、历史课程设置的目的、历史教学的作用和高中历史课程与其他高中课程的关系四方面叙述历史教育的重要性,重点指出高中历史课程和教学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在把我国建设成为富有中国特色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功能。在教学目的部分,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与以往大纲不同的地方是,将历史课程教学的三项任务,根据高中教学的层次特点,分别展开表述。在基础知识部分,将高中的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分为三段,根据其特点表述,即: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内容,着重要求掌握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以及中国人民探索救国道路,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世界近现代史,着重讲授世界格局的变化和科技对世界发展的巨大作用;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重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国对世界的历史贡献和中国制度、文化史几方面。在能力培养方面,除初中所要求的一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能力外,更进一步要求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思想教育方面,着重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民族团结、振兴中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诸方面,最后落实在培养学生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改革开放意识和参与世界竞争意识等诸方面。

2.课程安排的多类型化。新的高中历史课程安排,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三类。必修课开中国近现代史,安排在高中一年级开设,每周3课时。文科限定选修课有两门:世界近现代史在高二年级开设,每周2课时;中国古代史在高中三年级开设,每周3课时。另外还有任意选修课两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各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开设。这一安排,既考虑了全面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每周五天工作制,又能体现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3.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部分,在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古代史的基础知识部分,各安排一段该段历史总论的表述,指出该段历史的性质,主要矛盾和主要内容,以利于教材编写者和授课教师抓住核心、理清思路。

4.因为和其他各科教学大纲从形式上基本统一,把原先在历史教学大纲中所写的“处理教学内容的若干原则”分散到各段中叙述,不再单列此项内容。例如将原处理原则中的第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归入后面“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叙述;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我国历史悠久等内容归入中国古代史部分去说明等等。

5.考试与评估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检查教学的重要形式,对推进教学会起到重要作用。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和其他各科教学大纲一样,增加了此项内容。在这一部分,除列举历史课的考试、考查方式、命题、会考、阅卷等内容外,还特别指出:“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应以本大纲为依据。”

第二,分期上的新意。由于近些年来史学界、历史教育界学术研究上硕果累累,这些新成果必然要反映到历史教学方面来。这就使新大纲无论在历史观点、考古资料、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方面和历史教学的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方面,都会有若干新的表述。首先,在三门历史课的历史阶段划分问题上,是目前史学界争论最多的命题,无论中国古代、近现代史,世界史,都有不少新的分期说法。争论最大的是世界近现代史的开端:原先164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和1917年作为世界现代史开端的传统说法受到挑战,有些世界通史和专著,已将世界近代史开端提前到了1500年,世界现代史开端则提前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此分歧,在编写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时曾作了专门讨论,最后决定两个开端仍定在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原因有三:一是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划分,应该有一个明显的标志,一件重大历史事件,就如将1840年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一样。二是这一重大事件作为一个世界历史新时期的开始,应该具有重要世界性的影响。三是根据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我国的历史教学大纲,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我们一直坚信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即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个阶段,资本主义必将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代替。如果不承认1917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作为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代的开始,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存在还有什么理论根据呢?基于此考虑,在新大纲中,我们仍坚持1640年和1917年作为世界近代、现代史的开端。但是,考虑到学术界的不同意见,同时也为了叙述方便,新大纲中将1640年以前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和较小规模的尼德兰等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序幕进行表述。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分期,新大纲仍坚持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为奴隶社会的开始,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年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在中国古代史内部,则基本仍按传统的分期法,划分为六个阶段。与以往不同的是将原始社会、夏商周和春秋战国统归为“先秦”时期,而将以往归在宋元时期的元朝归入最后一段,合称为元明清时期。这一分期法主要是从我国古代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分裂、再统一的历史大趋势来考虑的。元朝是我国古代史上空前的大一统时期,把这个朝代归到民族分裂的五代辽宋金时期,是很不适合,同时也是对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极不公平的一种作法。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内部划分,新大纲改变了以往的中国革命史和党史的格局,基本年把近现代史划分为清朝后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四个时期;但同时也照顾到革命力量的消长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事实,在民国时期又划为“国共的十年对峙”、“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等等。

第三,高中历史课的层次性特点。从初中历史到高中历史课程,不应该是简单的重复,而应当表现出高中历史课内容和能力要求的层次性特点。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在这方面有若干新的考虑。首先,在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方面,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古代史三门课程,各有不同的侧重点。高一年级的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内容的重点在于加强中国近代爱国救亡思想发展的脉络和规律,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曲折进程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过程。高二年级的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内容体现的重点和特色为: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史、国际格局的变化等等,以体现邓小平同志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世界竞争的意识。高三的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侧重在历代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史,社会经济史和古代思想学术史。基于上述考虑,在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的说明中,增强了林则徐等开眼看世界、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发展,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形成和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以及清末民初中西文化的撞击等近代思想史的内容。同时也加强了洋务运动、近代工业兴起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等内容。在世界近现代史基础知识的说明中,则增强了维也纳体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和美苏争霸的局面,以及两级格局的崩溃、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等等世界格局前后变化的内容,以及近现代几次大的科技革命内容等。中国古代史方面,则在每个大的历史阶段都写进了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经济和文化史的专题内容。其次,在能力要求方面,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与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有明显的层次性的不同。每个年级的能力培养各有五条,从低到高,层次分明,既方便于掌握,又易于落实。思想教育的教学目标,也各有特色,紧扣所学历史课程的主题,充分体现了高中历史教学的较高层次特色。

四、审查后的修改

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经过了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两次审查。专家们除了对新大纲作了充分肯定以后,对大纲提出了一些重要的修改意见。肯定的意见基本为:(一)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二)体现了学术界的新成果。新大纲既有新意,又较好地解决了当前学术界的一些敏感争议问题。(三)高中程度的层次性强,无论从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都体现了高中的特点。

对于新大纲的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审查委员们提出了在大纲中应加强对近代史上若干重要政治运动和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建议加上对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原因的说明,还建议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伟大作用,以及中国近代革命运动和反帝斗争对世界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等。根据这一意见,在新大纲中加进了诸如:“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这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由于反动势力的强大,维新派缺乏群众基础,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了”,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右倾错误,是国民革命运动遭到失败的重要原因”等等内容。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代革命中的领导作用和中国革命的世界影响,则通过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中的重大作用、创建工农红军、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以及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等表述,采纳了专家们的正确意见。

第二,在世界近现代史方面。审查专家提出的意见主要为:应加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内容;应对两极格局崩溃以后美国企图独霸世界的野心加以明确揭露;对西欧各次资产阶级革命做出更为确切、科学的评价和阐述等。根据上述意见,新大纲进行了如下修改:1.增加了第二国际建立、列宁主义诞生和成立共产国际的内容。2.明确提出:“冷战结束,但世界并不太平。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到处插手。”3.对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有更为规范、确切的程度不同的表述。如称尼德兰革命:“革命后建立的荷兰,成为17世纪欧洲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英国革命,则表述为:“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的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同时,在新大纲里,指出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地区人民造成的巨大危害:“造成了殖民地的极端贫困和落后”等。

第三,在中国古代史方面,专家提出的主要建议是应强化中华各民族历史和民族融合部分。根据这一意见,新大纲在春秋战国时期,加进了“这一时期,由于各民族交往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在秦朝部分,突出写上,“秦朝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维护国家的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魏晋南北朝部分,强调:“许多北方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族频繁交往,进一步促成了民族融合”,隋唐一段和元朝部分,加上了“唐朝和吐蕃来往密切”、“元朝对台湾实行有效的管辖”等等。相应地,在中国近现代史部分,也提到新中国“民族工作取得很大成绩”的内容。

第四,在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和考试与评估等方面,也都根据审查专家和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的意见,进行了若干规范化的修订调整。

目前,新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正在送审过程中,估计很快将在全国颁行,并根据此大纲编出新的一轮高中历史教科书。以上内容,仅作为一个简要汇报,供全国教师参考。

标签:;  ;  ;  ;  

面向21世纪的全日制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编写原则与特点_世界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