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工程中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徐晓亮,杜星

建筑施工工程中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徐晓亮,杜星

中航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建筑施工领域的发展是时代进步的重要体现,同时该领域的进步也得益与新技术与新科技的创新与应用。混凝土施工作为建筑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其自身的技术优化与发展对于建筑施工领域的进步意义重大。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在传统混凝土施工技术上的一种优化手段,其在我国现阶段的工程施工项目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就实际的应用效果而言,其所带来的效率与效益也十分客观。当下受制于很多因素的限制,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有很多不规范的现象。本文便以此为基础,就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加以分析,旨在为今后建筑施工工程的开展提供积极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工程;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引言

为了达到建筑工程施工所需的标准密实度,传统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均需通过搅拌,浇筑和振捣等方式加以处理。除此之外,由于传统的混凝土在和易性和流动性方面在很多工程的开展过程中都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所以随着建筑工程领域的持续发展,迫切需要一种高性能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来加以弥补。自密实混凝土便是其中十分理想的选择。这种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历史较短,最早也仅仅是在欧洲以及日本等地区加以应用和推广。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以及该技术自身的不断优化与创新。该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了较大范围的普及。

一、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及应用分析

1.1、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分析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主要具备四个性能特点,分别是高流动性,高抗离析性,高间隙通过性和高填充性。所谓的高流动性指的是该混凝土在应用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振捣,其仅凭借自身的重力作用便可以实现有效的流动并充满模板,这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是对工程质量的有效保障。高抗离析性指的是其均质性较强,不会因收缩不一致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砂纹骨料或是钢筋外露的情况。高间隙通过性是指该混凝土在填满模板间隙的过程中可充分应用致密的钢筋加以完成,这也使得浇筑之后的结构体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密集坚固,这对于工程建筑适用性的提高大有裨益。所谓的高填充型指的是混凝土表面的质量较高,这对于模板表面造型以及纹理的呈现效果十分理想,同时也避免了蜂窝以及麻面等情况出现。继而对于后期的修补工作而言,可以起到简化工序的作用。

1.2、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适用范围分析

由于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殊性能,使其在形状复杂不规整或是其他无法进行振捣作业的混凝土的结构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自身的抗裂性能存在不足,所以无法应用在大面积的结构中。总体而言,该混凝土技术的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予以斟酌。

二、建筑施工中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优化简析

加强建筑材料的选择是提高自密实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重要基础,根据工程开展的实际要求,选择不同标准的建筑材料是工程开展的必然选择。除此之外,在实际工程的开展过程中,还应从技术层面就以下角度加以优化。

2.1、混凝土的配置

自密实混凝土的配置比例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重要因素,通常来讲,水泥的选择需要满足稳定性,需水性等要求,其次粗骨料应选择圆形的石子,细骨料应以粉碎砂为宜。砂石与掺合料应根据工程的开展实际要求,调整相应的混合比例。至于配合比的选择,通常也需要多次的实验方可确定。除此之外,在配制的过程中,砂石的含水量与实际要求的含水量之间一定要留有一定的出入,需要根据相应的搅拌用量加以测量,以此来保证混凝土搅拌之前能够达到最佳的配合比。

2.2、混凝土的搅拌

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投料量投料时间与投料顺序都会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造成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在搅拌的过程中应坚持以科学作为武装,致力于混凝土结构最佳状态的实现。其次在搅拌的过程中,砂浆的流失也会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造成影响,所以应对砂浆的流失情况予以严格的控制,并且在投放的过程中予以充分的考虑。最后为了保证混凝土搅拌的质地均匀,应在搅拌结束后将已经搅拌好的混凝土卸载干净,而后进行接下来的搅拌。

2.3、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浇筑作业也应该与传统的混凝土有所差别。实际作业中宜采用全面,分层,连续的浇筑方式加以操作。同时在泵送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控制浇筑速度,如果浇筑过快,容易导致空气的卷入,继而影响浇筑的有效进行。同时在分层浇筑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上下层之间简析的控制,上层混凝土的浇筑需要在下层混凝土浇筑结束之后进行。同时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的垂直高度以及水平流动距离也应该予以严格的控制,以五至七米为最佳,这样可有效的避免石子与砂浆配比不当的情况,继而有效的保障了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在混凝土的浇筑作业开展之前,应做好相应的清理工作。首先应保证模板内部的干净净整洁,其次还应进行一定程度的湿润。以此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效果与施工质量。应严格校刻模板的只存与标高,以此来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量与相关技术要求。

2.4、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

养护工作的开展是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在养护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为了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的快速蒸发,应在浇筑结束之后尽早的予以养护作业。在冬季作业的时候,可采用棉毡或是塑料薄膜覆盖于混凝土结构之上,这样可以对混凝土结构起到十分理想的养护效果。在此基础上可用清水进行混凝土的洒水养护,以此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均衡性,继而降低裂缝出现的可能性。值得一提的是,在完成混凝土结构的浇筑作业后,至少在四天之后才可进行洒水措施,这是因为这个时候混凝土内部的核心温度已经逐步降低,此时洒水养护可以起到良好的养护效果。为了对混凝土结构的湿度进行有效的掌握,应在施工的过程中设置测试点,例如在混凝土的厚度方向,其外表中心或是底面间距小于600mm的地方进行测试点的设置,以此为基础,对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状况予以有效的掌握。

2.5、监理单位提高对施工质量的控制

在我国的建筑领域中,监理单位是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单位。在监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通常以科学的质检手段与方式作为武装,就建筑施工质量进行全方位的检测与控制。在质量监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首先明确监管单位的质量控制职能,作为建筑单位应积极配合监管单位的质量控制工作。针对监管单位所指出的问题与不足,施工单位应予以积极的研讨,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分析与研讨。通过对问题原因的分析与改正,提高混凝土的工程质量。

结语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尽管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规模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技术瓶颈的存在却十分明显的限制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相关技术工艺的改革与提高,注重生产标准的制定与实行,皆是实现混凝土结构质量优化的必要保证。本文所述内容皆立足实践,就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技术优化问题展开探析,旨在通过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为我国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以及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持续推广与应用提供积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周履.高性能混凝土与自密实混凝土在日本的发展与应用[J].世界桥梁,1998(2):69-70.

[2]罗小勇,余志武,聂建国,等.自密实混凝土结构的应用研究[J].铁道学报,2003,25(5):75-80.

[3]李惠.自密实混凝土流变及工作性影响因素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4]翁友法,吕家良.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中国港湾建设,2002(2):16-18.

[5]徐杰,叶燕华,朱铁梅,等.砂率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13(4):101-103.

论文作者:徐晓亮,杜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工程中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徐晓亮,杜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