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回顾性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回顾性临床研究

姜苗[1]2004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回顾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 80%左右,而绝大多数患者在初次确诊时即已进入晚期阶段(ⅢB 期和Ⅳ期)。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化疗有效率、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目前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规范化的临床数据来证实中药干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优越性及其在整体治疗中的优势环节所在。基于这一原因,我们试图通过对 1998 年 1 月 1 日以后入院,年龄在 18~75 岁之间,并经规范化中西医结合或单纯西医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考察两组病例近期和远期疗效以及经济学指标,以寻找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最佳治疗方式,并为临床规范化治疗提供有益资料。 论文资料来源于北京市 7 家叁级甲等医院,共收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203 例(合计住院243 次)。其中,中西医结合组 88 人,单纯西医组 115 人。研究结果显示:①两组病例 CR+PR分别为 35.34%(单纯西医组)与 22.05%(中西医结合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单纯西医组近期疗效较好。②两组病例 CR+PR+NC 分别为 78.45%(单纯西医组)与 83.46%(中西医结合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后者有升高之趋势。③两组费效比(C/E)分别为 816.15(单纯西医组)与 582.91(中西医结合组),表明中西医结合组优于单纯西医组,经敏感度分析该结果成立。④中西医结合组有52.76%患者疗后卡氏评分较疗前增加,42.52%患者无明显变化,而单纯西医组仅增加16.98%,无变化者占 62.26%,两组病例体质状况改善情况比较,以中西医结合组为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P<0.0001)。⑤两组病例止痛有效率比较,CR+PR 分别为 83.93%(单纯西医组)与 60.72%(中西医结合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前者优于后者。⑥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304 天(单纯西医组)与 354 天(中西医结合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⑦1 年、2 年生存率分别为 17.39%、5.22%(单纯西医组)与 38.64%、14.77%(中西医结合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P<0.05)。以中西医结合组为优;3 年和 5 年生存率分别为 2.61%、0.0%(单纯西医组)与 6.82%和 1.14%(中西医结合组),以中西医结合组为优,经统计学处理,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 123 天(单纯西医组)与 175 天(中西医结合组),后者有延长趋势,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⑧临床中医辨证以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证候类型最为常见,分别各占 35.43%。⑨中医治法原则依次为益气养阴法(59.84%)、健脾利湿法(27.56%)、理气化痰法(20.47%)、活血化瘀法(18.11%)。 以上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显着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显示出获得较高肿瘤控制率、较长生存期和疾病进展时间的趋势;并具有较好的费用效果比。因此,我们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未来临床治疗总趋势,并具有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在中医治疗原则方面,益气养阴、化痰祛瘀,兼顾清热解毒,调护脾胃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治疗法则。

王春雨[2]2007年在《固摄解毒法辅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胸部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居我国城市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的首位,其中约80%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手术治疗是NSCLC的最佳治疗方法,早中期手术切除的NSCLC 5年生存率较高?但NSCLC被发现时,仅约30%的病例有手术指征,约70%的病例为不适宜手术的Ⅲ?Ⅳ期患者?近年来,随着新一代化疗药和分子靶点治疗药物的出现以及多学科治疗模式的发展,肺癌的疗效有了明显提高,总的5年生存率提高至15%,与60年代的8%比较明显进步,但晚期肺癌预后仍然较差,如何延长生命和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研究中的重点?结合目前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的现状,我们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显着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选用具有固摄解毒功效的芪甲扶正胶囊联合NP (去甲长春花碱+顺铂)方案对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进行治疗并与单纯NP方案在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等方面进行比较验证中医参与治疗的效果?一般资料: 2005~2006年在院治疗的肺癌病例50例?所有病人均经影像学或病理学确诊的Ⅲa~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选,年龄在18~75岁之间,均有可观测的瘤灶,karpofsky评分≥60分,预计生存3个月以上。符合入选标准的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芪甲扶正胶囊+NP组30例,年龄29~73岁,中位年龄53岁。西医组单纯NP组20例,年龄28~74岁,中位年龄51岁。方法:中西医组具体治疗方案为顺铂DDP 60~80mg/m~2,静脉点滴第1天或分2~3天,去甲长春花碱25mg/m~2,静脉点滴第1、8天,21天为一个治疗周期。连续2~3周期与化疗同步加用芪甲扶正胶囊口服,每日一次,连续60天。西医组具体治疗方案为顺铂60~80mg/m~2,静脉点滴第1天或分为2~3天,去甲长春花碱25mg/m~2,静脉点滴第1、8天,21天为一个治疗周期,连续2~4周期。观察指标:疗效评价及毒副反应均按WHO推荐的实体瘤及毒副反应评价标准。按使用芪甲扶正胶囊和未使用芪甲扶正胶囊统计所有病例,对瘤体客观变化、生活质量等进行比较。结果:①瘤体客观疗效的比较:中西医组和西医组的完全缓解CR均为0,部分缓解PR分别为36.6%和30.00%,稳定NC分别为60.00%和65.00%,进展PD分别为3.3%和5.0%,西医组控制率CR+PR+NC为95.00%,中西医组96.67%,P>0.05。②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中西医组与西医组治疗前后的卡氏评分(KPS)比较P<0.05差异显着。③主要症状疗效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变化P<0.05两组有差异性;两组患者进食量变化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变化情况经秩和检验,p<0.05,两组存在差异性;化疗毒副反应对比方面,中西医组骨髓抑制(P<0.05)、恶心呕吐(P<0.05)及脱发(P<0.05)方面优于西医治疗组。④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方面,两组均无明显异常。结论:芪甲扶正胶囊对生活质量的提高、主要症状的改善、增进食欲、增加体重及对化疗的减毒方面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侯丽[3]2004年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围化疗期中药参与治疗回顾性临床研究》文中指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五年生存率低于15%。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占80%,且75%患者在确诊时已处疾病晚期阶段(ⅢB期或Ⅳ期),失去了手术根治机会,目前倡导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旨在改善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QOL)、延长生存期。 既往较多文献报道,中医药参与晚期 NSCLC 围化疗期治疗,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化疗完成率、临床缓解率,缓解临床症状、改善QOL。但由于缺乏多中心、大样本、规范化临床资料,目前,尚无充分依据来阐明中医药参与治疗的优势,无法为临床规范化治疗用药提供指导。本课题首次尝试通过本市七家叁级甲等医院1998年1月~2003年12月间收治211 例晚期NSCLC 病例(单纯西医组106 例,中西医结合组105 例)临床回顾性对比研究,以期证实中药参与治疗的优势环节,并探索围化疗期最佳中医药阶段性治疗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①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显示,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偏高,老龄患者占68.98%;卡氏评分明显低于单纯西医组,并有较多患者并发贫血和疼痛。②近期疗效评估显示,两组均未见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病例,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病例分别为39 例,37.14%(单纯西医组)与23 例,21.90%(中西医结合组);稳定(stabledisease, SD)病例分别为42 例,40.00%(单纯西医组)与66 例,62.86%(中西医结合组);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病例两组分别为24例,22.86%(单纯西医组)与16例,15.24%(中西医结合组)。两组 CR+PR 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P<0.05),单纯西医组优于中西医结合组;两组CR+PR+SD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③生活质量评估结果,疗后中西医结合组 KPS 评分明显提高,两组疗后 KPS 评分提高病例所占百分率分别为16.04%(单纯西医组)与60.00%(中西医结合组);无变化者百分率分别为64.15%(单纯西医组)与37.17%(中西医结合组);下降者分别为19.81%(单纯西医组)与2.86%(中西医结合组)。两组 KPS 评分变化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01)。说明中医药参与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QOL。④两组化疗完成率分别为83.02%(单纯西医组)与87.62%(中西医结合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⑤两组病例化疗导致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毒副反应,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⑥晚期 NSCLC 确诊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经统计学因子分析发现,以气阴两虚症状为主。舌脉情况显示痰或痰湿、血瘀、气虚、阴虚为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因素。⑦105 例患者辨证分型统计分析显示气阴两虚(37.14%)、痰瘀互阻(39.05%)为晚期NSCLC确诊时主要证候类型。⑧中医治疗法则依次为益气养阴(占 60.95%)、活血化瘀(占 20.00%)、理气化痰(占19.05%)。⑨中医药参与治疗可使78%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或控制。 依据上述研究结果,结论认为,尽管中西医结合组老年患者居多、体能状况差,但经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化疗完成率、肿瘤缓解稳定率与单纯西医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化疗毒副反应两组间比较未见显着性差异;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和控制临床症状。因此,我们推荐晚期 NSCLC 围化疗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中医参与治疗原则包括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理气化痰、健脾和胃等。

夏凡[4]2016年在《益气通络解毒方联合化疗药治疗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1目的基于本科临床数据库的挖掘,回顾性分析益气通络解毒方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生活质量、经济学以及生存预后影响,并通过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近期疗效及生存时间的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2方法通过查阅我科2004年到2016年1月1日病例资料,观察口服益气通络解毒方联合化疗方案对Ⅲb期-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为近期疗效(客观有效率、临床获益率)、生活质量、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住院费用,分析计算费用效果比,并通过分层分析影响临床获益率的因素,回归分析影响生存预后的因素。3结果近期疗效:临床获益率和临床客观有效率分别是71.7%、13.3%。临床获益率分层分析:KPS评分(P=0.002)、组织分化程度(P=0.009)为影响近期疗效的因素;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改善率为26.7%,生活质量(改善+稳定)率为91.7%;临床获益率的费用效果比为256.05;PFS:中位PFS为4.6±0.481个月;OS:中位OS为10.900±2.524个月,影响生存预后的因素为KPS评分(P=0.002)、组织分化程度(P=0.002)、内脏转移情况(P=0.001)。4结论益气通络解毒方联合化疗较单纯西医化疗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获益率,但没有明显提高客观有效率,也没有明显延长患者总生存期;该方案可以较好的稳定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平均每周期临床获益率的费用效果比较西医相关临床报道低,具有经济学优势,因此我们认为我科中西医结合手段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KPS评分高且组织分化为中高分化的患者治疗的近期疗效较好;KPS评分高、组织分化为中高分化以及无内脏转移的病人生存预后相对较好。

薛暖珠[5]2008年在《中医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评价《实体瘤的中医肿瘤疗效评定(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在中医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评价应用中的客观性和全面性,验证《草案》在中医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中的适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收集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共104例,其中中医组53例,西医组51例,收集2组病例瘤体大小、临床症状、卡氏评分、生存期等疗效指标,同时采用《草案》标准[总疗效(100%)=瘤体变化(30%)+临床症状(15%)+体力状况(15%)+生存期(40%),75~100分为显效,50~74分有效,25~49分为稳定,<25分为无效]和RECIST标准对2组进行疗效评定,分析、比较2种不同标准评定的结果,评价《草案》标准在中医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应用上的客观性和全面性。结果:①对瘤体大小评价上,按照RECIST标准,瘤体缓解有效率、稳定率中医组分别为1.89%、71.70%,西医组分别为17.65%、72.55%,2组瘤体缓解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2组瘤体稳定率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②临床症状方面,2组在缓解咳嗽、咳血、胸痛、发热、气短症状上,疗效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但对于乏力症状的改善,中医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③卡氏评分疗效,中医组有效率、稳定率分别为50.94%、88.68%,西医组分别为23.53%、53.83%,2组卡氏评分有效率、稳定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④生存情况,中医组中位生存期为(8.0±1.2)月,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0.38%、24.53%、3.77%,西医组中位生存期为(5.9±0.4)月,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1.18%、15.69%、1.96%。⑤《草案》评定总疗效,总有效率、总稳定率中医组分别为39.62%、88.68%,西医组分别为29.41%、80.39%,但2组总有效率、总稳定率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⑥2标准评价结果比较,纳入104例患者中,按照RECIST标准,CR 1例,PR 9例,SD 65例,PD 29例,总有效率(ORR)为9.62%,总稳定率(OSD)为72.12%;按照《草案》评定总疗效,显效4例,有效32例,稳定5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34.62%,总稳定率为84.62%,2标准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⑦2标准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237,P<0.01,表明2种评价结果存在一致性,但一致性不够理想。结论:①以《草案》标准评价中医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其结果能较好地反映中医药治疗提高生存质量、稳定瘤体、延长生存期的疗效特点和优势;②较之RECIST标准,《草案》标准在中医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应用中更具客观性和全面性;③《草案》适用于中医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建议逐步完善后在临床推广应用。

李丛煌[6]2011年在《中西医结合疗法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一位。到2025年,中国每年新增肺癌病例将超过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非小细胞肺癌占到肺癌发病率的80%左右,65%~75%发现时已属晚期。中医药参与的肺癌综合治疗是我国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治疗肿瘤是基于辨证论治的综合治疗,是一个复杂性干预的过程,强调“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个体化诊疗模式,往往不限于一病一方,一方一药,依据患者病期、证候可选择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等综合治疗方法。由于临床科研方法学和研究思维的限制,既往研究中多采用单一治疗手段进行观察,无法全面反映中药的作用以及体现中医的辨证论治特点。本论文借助前瞻性队列研究,对223例首治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等在内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法的疗效,试图为制定更优化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案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目的:1)以首治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生存期为研究的主要终点指标,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为制定更优化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案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2)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及其演变规律,为晚期肺癌的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设计,将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等在内的中医综合治疗看作暴露因素,按接收中医综合治疗与否分为中西医结合队列和西医队列。共纳入Ⅲ一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23例,中西医结合队列115例,西医队列108例。西医队列治疗依据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6年第一版原则,根据情况采用化疗、放疗、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靶向治疗及最佳支持治疗(BSC)等。中西医结合队列西医治疗同西医队列,中医治疗采用基于辩证论治的综合治疗方案:化疗期间同步采用健脾和胃、益气养血、滋补肝肾为主的辨证中药;放疗期间同步采用养阴生津、活血解毒为主辨证中药;非放化疗阶段中药治疗以益气活血、解毒散结为主要原则,辨病治疗结合辨证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中位生存期(MST),疾病进展时间(TTP),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次要指标包括瘤体大小、症状、证候、体力状况评分、不良反应等。另外,本次研究以中西医结合队列的11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2天、84天、5月、9月、13月及17月进行中医证候的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队列、西医队列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06天和410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1年累计生存率中西医结合队列、西医队列分别为68.8%、52.9%,2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26.7%、13.9%。中西医结合队列较西医队列中位生存期延长了96天(3.2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2年累计生存率分别增加了15.9%、12.8%。以PS评分为分层因素对两队列生存期进行比较,PS=1分的情况下,中西医结合队列、西医队列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14天、494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PS>1分的情况下,中西医结合队列、西医队列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8天、212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治疗队列、基线PS评分、基线症状总积分等因素为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中西医结合队列的死亡风险度是西医队列的0.628倍(62.8%),即中西医结合队列相对于西医队列可以降低37.2%的死亡风险,是预后的保护因子。基线PS评分、基线症状总积分回归系数分别为为1.201、0.065,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325、1.067,为预后的不利因素,说明随着疗前PS评分、症状总积分的增加,死亡风险度也随之增加。另外,实体瘤疗效评价进展与无进展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8天、588天,具有极显着的差异(P=0.000),提示初始治疗实体瘤疗效评价为进展者生存期短,预后不良,但是否为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需进一步的研究加以验证。在疗后42天、疗后84天、疗后5个月、疗后9个月和疗后13个月等5个时点,中西医结合队列体力状况(PS)改善程度与西医队列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队列体力状况(PS)疗效优于西医队列。在疗后42天、疗后84天、疗后5个月、疗后9个月和疗后13个月等5个时点,中西医结合队列中医证候(临床症状)疗效与西医队列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队列中医证候疗效优于西医队列。中西医结合队列在改善气短、胸闷、口干咽燥、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自汗盗汗等症状方面具有优势。在消化道反应方面(包括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中西医结合队列与西医队列间比较,具有极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00)。表明中医药在减少减轻消化道反应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证型分布方面,各时点共出现有20种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其中单证有5种,复证有15种。可主要归结为气阴两虚、气阴两虚+其他要素、气虚、气虚+其他要素等4种形式(其他要素包括痰、瘀、毒),上述4种证候形式在疗前、疗后42天、疗后84天、疗后.5月、疗后9月、疗后13月、疗后17月分别占64.3%、80.7%、86.8%、75.0%、89.7%、90.7%、94.6%。证候虚实方面,疗前、疗后42天、疗后84天、疗后5个月、疗后9个月、疗后13个月和疗后17个月虚证分别占41.7%、44.7%、46.2%、37.5%、46.2%、33.3%、27.0%,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证分别占26.1%、7.9%、8.5%、18.8%、16.7%、3.7%、2.7%,疗后42天、84天、13月、17月与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实夹杂证分别占32.2%、47.4%、45.3%、43.8%、50.0%、63.0%、70.3%,疗后42天、84天、13月、17月与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候要素方面,疗前、疗后42天、84天、5月、9月、13月及17月气虚证素分别占64.3%、80.7%、86.8%、75.0%、76.9%、90.7%、94.6%,疗后42天、84天、13月、17月与疗前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阴虚证素分别占40.9%、48.2%、50%、34.4%、42.3%、51.9%、62.2%,疗后17月与疗前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痰湿证素分别占40.0%、40.4%、43.4%、37.5%、46.2%、50.0%、64.9%,疗后17月与疗前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血瘀证素分别占38.3%、43.9%、39.6%、43.8%、48.7%、51.9%、62.2%,疗后17月与疗前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中西医结合治疗较西医治疗可以提高中位生存期,及1、2年生存率,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更能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获得生存益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体力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在缓解症状及减轻消化道反应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治疗因素、基线PS评分、基线症状总积分是影响生存的3个独立预后因素,其中中西结合治疗为预后保护因子,基线PS评分、基线症状总积分则是预后的不利因素。3)基于辨证论治的综合治疗方案:化疗期间同步采用健脾和胃、益气养血、滋补肝肾为主的辨证中药;放疗期间同步采用养阴生津、活血解毒为主辨证中药;非放化疗阶段中药治疗以益气活血、解毒散结为主要原则,辨病治疗结合辨证治疗,是值得推广的综合治疗方案。4)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候分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复证多见,单证少见。气虚、气阴两虚证候多见,尤其是气阴两虚证,并贯穿于晚期肺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随晚期肺癌病程的推移,虚证、实证呈减少的趋势,而虚实夹杂证则逐渐增多,病程后期则以虚实夹杂证为主。随着病程的推移,气虚、阴虚、痰湿及血瘀证素均呈现增加的趋势。放化疗后,单纯虚证无明显变化,实证减少,而虚实夹杂证增多;气虚证素显着增加,阴虚证素、痰湿证素、血瘀证素无明显变化。

向培[7]2008年在《中医辨证综合治疗对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中约80%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而在NSCLC患者中,有近70%的患者在确诊时己经是晚期(ⅢB-Ⅳ期)。现代医学对ⅢB、Ⅳ期等晚期NSCLC的治疗都是姑息性的,化疗是最主要的手段,在综合治疗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现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是晚期NSCLC的标准化疗方案,尤其是紫杉醇(TAX),长春瑞宾(NVB)、吉西他宾(GEM)、紫杉特尔(DOC)等第叁代化疗药物的问世,以及羟基喜树碱(CPT)、培美曲塞等新药的出现,使得晚期NSCLC的药物疗效进一步提高。而易瑞沙、特罗凯等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为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但长期以来,化疗对NSCLC的治疗结果并不令人满意。非细胞毒性药物的研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的方法,对晚期肺癌的疗效研究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探讨中药干预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优越性和优势环节。研究方法: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150例与单纯西医治疗的120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回顾调查,按照两组患者住院病历如实填写由研究者统一设计制定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回顾性研究调查表》,其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所用化疗方案(包括疗程完成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包括近期和远期疗效指标)。另外,中西医结合组还需记录所用中药静脉制剂、口服中成药的名称、用法及用量;所用中药汤剂的立法及方剂等情况。全部数据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计数计量资料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研究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和单纯西医组分别纳入150例和120例病人,治疗前对两组性别、年龄、卡氏评分均进行比较,其中年龄及卡氏评分单纯西医组稍占优。在年龄与体质状况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两组病例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中西医结合组与单纯西医组相似(P>0.05),但中西医结合组肿瘤控制率有高于单纯西医组趋势,中位生存期与疾病进展时间相近(P>0.05),远期疗效相当。卡氏评分在治疗前后比较,中西医结合组优于单纯西医组,提示中西医结合组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占优。研究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稳定病灶、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等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应为未来的一种发展方向,尤其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

李媛[8]2013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Ⅲ期、Ⅳ期肺鳞癌125例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对于肺鳞癌,尤其是丧失手术机会的晚期肺鳞癌的治疗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在治疗选择方面也相对局限。大量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药具有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强放化疗效果、减轻毒副反应的作用,对于生存期的延长有一定优势。目的:针对目前相关的中医药治疗Ⅲ-Ⅳ期肺鳞癌的临床研究相对不足的问题,本研究收集了近10年来Ⅲ-Ⅳ期的中老年肺鳞癌病例,希望能通过回顾性分析进一步寻找中西医结合和中医维持在治疗中老年晚期肺鳞癌方面的优势和特色,为今后开展中医药防治临床研究奠定良好基础。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2003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所有Ⅲ-Ⅳ期中老年肺鳞癌住院患者,共216例,统一填写《肺鳞癌回顾性研究病例报告表》,观察基本情况、发病情况、治疗情况及疗效评价、症状改善情况、总生存时间(OS)及一年生存率等。随访到2013年2月1日。随访125例。对以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并利用统计学检验有无差异,进而得出相关结论。结果:1.基本情况:①肺鳞癌患者男性为主,男女比例8.82:1;②患者中位年龄68岁(39岁-85岁),60-70岁占35.2%,70-80岁占36.6%;③吸烟与肺鳞癌的发生显着相关性,其中过半患者吸烟史40年以上(53.14%);④恶性肿瘤家族史的患者42例,家族遗传对肺鳞癌的发病有一定作用,但不是绝对因素;⑤有合并症患者占总病例数的76.85%,体现了中老年人群的特点,高血压的发病率最高,共70例(42.16%),糖尿病48例(28.92%),冠心病24例(14.46%),慢性支气管炎21例(12.65%),结核病16例(9.64%)等;⑥首发症状以咳嗽、咳痰为主诉者最多,占76.85%。2.诊疗情况:①肺鳞癌的确诊以影像学配合支气管镜检查为主(51.85%);②临床分期,Ⅳ期明显居多,占56.94%,集中在60-70岁之间;③肺癌发病部位左右两侧发病几率相当,以中心型居多(76.59%),中分化为主(45.69%);④淋巴结转移患者占93.98%(203/216)。胸腔以外转移以骨转移常见,其次是肾上腺转移;⑤中医证候以气阴两虚为主,其次肺脾气虚,在临床实际中各种证候并非独立出现,而是相兼出现;⑥既往多数患者未接受手术治疗,接受化疗者居多,可认为肺鳞癌发病隐匿,待确诊即为晚期,丧失了手术机会3.疗效评价:①125例肺鳞癌患者中位总生存期(MST)14个月,1年生存率55.2%(69/125),2年生存率29.6%(37/88),5年生存率5.6%;②术后复发,尤其是70岁以上术后复发,或Ⅲ期以气阴两虚证型为主,或Ⅳ期以肺脾气虚证为主的患者比较适合接受中医维持治疗治疗。70岁以下无手术史的Ⅳ期ECOG评分0-2分的患者,或70岁以上无手术史的老年患者,则更适合中西医结合治疗。③手术是作为预测生存风险的独立因素。肺鳞癌的预后与手术有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仍是良好预后的关键。结论:中医药的介入可以给中老年Ⅲ期、Ⅳ期肺鳞癌的治疗模式带来更多的选择。中西医结合和中医维持治疗两种治疗模式各有所长。术后复发,尤其是70岁以上术后复发,或Ⅲ期以气阴两虚证型为主,或Ⅳ期以肺脾气虚证为主的患者比较适合接受中医维持治疗。70岁以下无手术史的Ⅳ期ECOG评分0-2分的患者,或70岁以上无手术史的老年患者,则更适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术是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综合评价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模式,是中晚期肺鳞癌治疗的关键。

姜苗, 陈信义, 花宝金, 李忠[9]2004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回顾性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左右,而绝大多数患者在初次确诊时即已进入晚期阶段(Ⅲ期和Ⅳ期)。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化疗有效率、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目前尚缺乏多中心、规范化的临床数据来证实中药干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优越性及其在整体治疗中的优势环节所在。基于这一原因,我们试图通过对1998年1月1日以后入院,年龄在18~75岁之间,并经规范化中西医结合或单纯西医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考察两组病例近期和远期疗效以及经济学指标,以寻找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最佳治疗方式,并为临床规范化治疗提供有益资料。论文资料来源于北京市7家叁级甲等医院,共收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03例(合计住院243次)。其中,中西医结合组88人,单纯西医组115人。研究结果显示:①两组病例CR+PR分别为35.34%(单纯西医组)与22.05%(中西医结合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单纯西医组近期疗效较好。②两组病例CR+PR+NC分别为78.45%(单纯西医组)与83.46%(中西医结合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后者有升高之趋势。④两组费效比(C/E)分别为816.15(单纯西医组)与582.91(中西医结合组),表明中西医结合组优于单纯西医组,经敏感度分析该结果成立。④中西医结合组有52.76%患者疗后卡氏评分较疗前增加,42.52%患者无明显变化,而单纯西医组仅增加16.98%,无变化者占62.26%,两组病例体质状况改善情况比较,以中西医结合组为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P<0.0001)。⑤两组病例止痛有效率比较,CR+PR分别为83.93%(单纯西医组)与60.72%(中西医结合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前者优于后者。⑥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04天(单纯西医组)与354天(中西医结合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⑦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7.39%、5.22%(单纯西医组)与38.64%、14.77%(中西医结合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P<0.05)。以中西医结合组为优;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2.61%、0.0%(单纯西医组)与6.82%和1.14%(中西医结合组),以中西医结合组为优,经统计学处理,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123天(单纯西医组)与175天(中西医结合组),后者有延长趋势,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⑧临床中医辨证以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证候类型最为常见,分别各占35.43%。⑨中医治法原则依次为益气养阴法(59.84%)、健脾利湿法(27.56%)、理气化痰法(20.47%)、活血化瘀法(18.11%)。以上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显着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 显示出获得较高肿瘤控制率、较长生存期和疾病进展时间的趋势;并具有较好的费用效果比。因此,我们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未来临床治疗总趋势,并具有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在中医治疗原则方面,益气养阴、化痰祛瘀,兼顾清热解毒,调护脾胃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治疗法则。

李向宇[10]2009年在《精气神评价法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评价精气神评价法在中医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评价应用中的客观性和全面性,验证精气神评价法在中医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中的适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收集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共82例,其中中医组42例,西医组40例,收集2组病例瘤体大小、临床症状、卡氏评分、无进展生存期等疗效指标,同时采用精气神评价法标准[总疗效(100%)=瘤体变化(30%)+临床症状(15%)+体力状况(15%)+无进展生存期(40%),75~100分为显效,50~74分有效,25~49分为稳定,<25分为无效]和RECIST标准对2组进行疗效评定,比较2种不同标准评定的结果,评价精气神评价法在中医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应用上的客观性和全面性。结果:①对瘤体大小评价上,按照RECIST标准,瘤体缓解有效率、稳定率中医组分别为2.38%、73.81%,西医组分别为22.50%、77.50%,2组瘤体缓解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2组瘤体稳定率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2组瘤体缓解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②临床症状方面,2组在缓解咳嗽、咳血、胸痛、发热、气短症状上,疗效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但在乏力症状的改善上,中医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③卡氏评分疗效,中医组有效率为52.38%,稳定率为90.47%西医组有效率为25.00%,稳定率为52.50%;2组卡氏评分有效率、稳定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④无进展生存情况,中医组中位生存期为(8.6±0.6)月,半年、9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3.7%、51.5%、22.8%,西医组中位生存期为(6.6±1.4)月,半年、9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2.5%、40.5%、12.3%。⑤精气神评价法评定总疗效,中医组总有效率为38.09%,总稳定率为88.09%;西医组总有效率为27.50%,总稳定率为77.50%。中医组总有效率、总稳定率均略高于西医组,但2组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⑥2种标准评价结果比较,纳入82例患者中,按照RECIST标准,CR1例,PR9例,SD52例,PD20例,总有效率(ORR)为12.20%,总稳定率(OSD)为75.61%。按照精气神评价法的标准,显效4例,有效24例,稳定4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34.15%,总稳定率为82.93%。2种标准评定结果,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⑦2种评价结果的对应关系纳入82例患者,在RECIST标准与精气神评价法的对应中,CR 1例为显效;PR 9例分别为有效5例,显效2例、稳定2例,无效0例;SD 52例分别为稳定32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显效1例;PD 20例分别为无效12例、稳定6例、有效2例、显效0例。结合对应关系柱状图,两种评价结果存在较明显差异,但等级趋向存在一致性。⑧2标准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367,P=0.000,表明2种评价结果存在一致性,但一致性较差。结论:①用精气神评价法标准评价中医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能较好地体现中医药治疗在稳定瘤体、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方面的疗效特点。②与RECIST标准相比,精气神评价法标准在中医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应用中更具客观性和全面性。③精气神评价法体现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适用于中医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

参考文献: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回顾性临床研究[D]. 姜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

[2]. 固摄解毒法辅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D]. 王春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3].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围化疗期中药参与治疗回顾性临床研究[D]. 侯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

[4]. 益气通络解毒方联合化疗药治疗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回顾性分析[D]. 夏凡.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6

[5]. 中医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D]. 薛暖珠.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

[6]. 中西医结合疗法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的前瞻性队列研究[D]. 李丛煌.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

[7]. 中医辨证综合治疗对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影响[D]. 向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

[8]. 中西医结合治疗Ⅲ期、Ⅳ期肺鳞癌125例回顾性研究[D]. 李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回顾性临床研究[C]. 姜苗, 陈信义, 花宝金, 李忠. 第二届国际中西医结合、中医肿瘤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004

[10]. 精气神评价法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D]. 李向宇.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回顾性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