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国有林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论文_黄安邦

新时期国有林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论文_黄安邦

广西国有钦廉林场 广西 钦州市 535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有林场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基于对新时期国有林场改革提出要求以及改革目的的了解和研究,指出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有林场的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方式,最终全面推行我国的国有林场改革工作。

关键词:新时期;国有林场改革;可持续发展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彰显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认识新提升,体现了党和国家顺应时代的发展,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无限向往的愿望。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生态文明的渴望,森林资源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林场作为重要的森林资源管理机构,承担了森林抚育更新、森林防火、木材生产、森林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的管理职能。基于林场本身对于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需要注重林场党建工作的开拓与创新,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林场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1国有林场

国有林场是国家为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加强生态建设、绿化祖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国有无林少林、宜林荒山荒地上建立的一批以造林为主的林业基层事业单位,专门从事营林造林和森林管护。改革前全国共有国有林场4855个,广泛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600多个县(市、区)。国有林场现有职工75万人,其中在职职工48万人、离退休职工27万人,林地面积8.7亿亩,森林面积6.7亿亩,森林蓄积量23.4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和森林总蓄积量的19%、23%和17%。国有林场按隶属关系分,省属、地市属、县属国有林场分别约占10%、15%和75%。

2林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林场森林经营问题一直呈现出新的、旧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国有林场,除病虫害导致树木大规模死亡外,森林砍伐现象依然存在,这些老问题,还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林场树木繁育的缓慢更新导致树木发育不均,难以管理。育苗过程中技术操作不完善,导致苗木发育困难,成材质量低劣。对于我国国有林场来说,能否从林场经营中获得良好的效益,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与同行业其他林场相比,国有林场具有独特的经营优势和市场固有的产品竞争力。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目前我国国有林场往往不重视林场的布局,而注重森林培育指标的完成。大多数管理者的市场观念薄弱,没有固定的经营模式和战略,产品销售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偏好。最重要的是,与其他企业或民营林场相比,我国国有林场的森林经营技术和设备更新缓慢,甚至部分林场仍依靠纯人力资源进行育林。在这个科技时代,这样的植树造林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新时期国有林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3.1明确林场的属性

在国有林场的改革过程中,要实现对林场的精准管理,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工作为明确林场的属性。在我国当前的国有林场管理中,一些地区对林场的构成、属性等内容认识不足,导致林场管理上的混乱,尤其是在林场类型发生混淆时,很难通过推行有效的林场管理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派遣专业人员对国有林场的构成、属性、功能、目标、生物多样性等各种因素进行研究与调查,同时应用GIS技术等实时监测林场的变化情况,从而让相关部门实现对林场的全面有序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注重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发挥党员在国有林场的推动作用

首先,针对维都林场所处的区位环境,党员相对分散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流动党课”的模式,定期组织总场机关领导干部和党员,带着适宜一线党员职工的教材、影像资料等,深入基层一线各个分场站队,组织一线党员职工集中学习、上党课、举办培训班等,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引导党员干部真正立足本职岗位,实施创优争先等主题实践活动,在每一年的采伐抚育、森林防火等日常的生产生活之中,设置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有效的工作平台与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本职岗位的先锋模范作用。最后,构建创业兴业平台,带动职工共同致富。根据国有林场几乎都存在相当数量从事自营经济的一线人员且这些一线职工生活普遍较为困难的情况,引导并鼓励懂得经营、善于管理的在职党员干部开展“一对一”“多帮一”联户经营、承包经营、股份制经营等活动,带动自营经济一线人员投资山上造林、花卉种植、苗圃培育、畜牧养殖、参与森林旅游服务业等,从而帮助一线职工拓宽其增收的途径与渠道。通过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不断培育新的致富能人,并继续带动更多的林业一线职工发家致富,之后,再吸收更多的致富能手和先进分子加入到党组织的行列中来,为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活力。

3.3改变森林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体质

目前,国有林场大多不重视林场效益管理,林场经营理念落后。当然,这样的林场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国有林场要在实现林场种植目标的同时,把自己的思想从国家安排的植林任务标准转移到林场的效益工作上来。就管理者而言,他们需要看到更广泛的市场定位和市场需求,以便进行相应的树木育种。根据不同的森林品种,制定相应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策略。同时,要充分利用国有林场的国有资金支持优势,更新和进口林场设备,保持合理的林场。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是森林生产和培育的重要保证。要有一个合理的投资结构,我们不应该只关注投资的一个方面,投资的重中之重,显然不能给林场经营带来更好的效果。在林场管理中,管理者应适当改革和创新管理体制,对林场育林和造林的各项任务赋予相应的责任,提高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进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森林管理已不再是一项简单易行的任务,为了更好地开展森林管理工作。职工还应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相应的工作质量,管理人员应注意林场职工的选拔和质量培训,并定期进行相关培训。

3.4积极解决林场整合过程中的民生发展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规模小、人员少、地处偏远、分布零散的林场,根据机构精简和规模经营的原则整合为较大林场。积极推进生态移民,将位于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不宜人居地区的场部,结合全区城镇化建设,将职工生活区逐步就近迁到小城镇。充分考虑职工生产生活需求,尊重职工意愿,合理布局搬迁职工安置点,既要方便林区职工生产生活,又要有利于林场资源管护。加大林场撤并、生态移民政策支持力度,林场撤并搬迁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参照执行独立工矿区改造政策。妥善安置因林场撤并和生态移民产生的富余职工,统筹解决符合政策的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有林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当前已经推行了相关文件,改革要求包括领导任务、改革任务和组织任务。在具体的个工作开展中,可通过完善保障机制、建设监管体系、明确林场属性、核实事业编制等措施提高改革效率与效果,同时让国有林场能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凯杰.国有林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农家参谋,2018(19)

[2]闫平.中国国有林场改革的进展与挑战[J].林业资源管理,2018(3)

[3]卢俊兵.国有林场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乡村科技,2018(14)

[4]白春磊,聂珍臻,覃德文.广西林业经济体制发展动态及其相关措施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5):46~47.

论文作者:黄安邦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  ;  ;  ;  ;  ;  ;  ;  

新时期国有林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论文_黄安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