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论文_王瑞发

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论文_王瑞发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运维检修部 150090)

摘要:智能电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够使使电网的运作质量实现全面的提高,进而使电能产品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得到全面的保障,使人们的生产及生活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所以必须要对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经验进行不断地总结,全面的保证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对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

智能配电网能够优化电力系统各项资源、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电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配电网的发展能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满足人们的供电需求。配网自动化技术综合了计算机、信息、通信等先进技术,能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电力企业运行成本。

1 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技术

1.1 微网技术

微网技术是一类非常重要的配电网技术,对电力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分布式发电技术是微网技术的基础。目前,分布式发电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从而使得微网技术的应用较为稳定。微网技术在配电网系统中的应用,体现于一体化单元的构建,该一体化单元由保护、控制以及融合储能等基础装置构成。

微网技术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提升分布式发电技术的灵活性,进而强化整个电网的智能性。应当看到,微网技术的运用赋予了系统较强的能量管理能力,这能够减低系统管理难度,能够将系统工作人员从繁重的运行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微网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严格上属于新兴高新技术。一直以来,中国政府都大力支持微网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我国在微网系统尝试性建设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其他国家的微网技术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2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

近年来,国内道路拥堵与能源危机状况日益严重,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私有汽车数量不断攀升。为了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大力研究电动汽车。中国电动汽车研究计划落地相对较晚,但是经过大批汽车人的不懈努力,我国在电动汽车研发领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对于电动汽车而言,快速有效地充电无疑是最重要的,在此背景下,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诞生并获得了发展。目前,可选的电动汽车充电方案有地面充电以及整车充电两种模式。在整车充电工作中,驾驶者可以选择快速充电或者常规充电模式。通常情况下,驾驶者热衷于选择快速充电模式,这对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研发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对于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而言,充电安全性保障工作是最为重要的,目前充换电站中应用的配电技术的安全性较高,能够保障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车辆与电网系统的安全。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发展受多类因素的影响或者制约,总体上看,国内的电动汽车研究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公众对电动汽车的接纳程度有待提升,所以国内短时间内并不会普及电动汽车,但这不意味着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技术的研究是无意义的,相反,在一次能源日益枯竭的今天,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技术的研发与革新正逐渐加速绿色能源革命的到来。为了最大限度地推动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需要综合考虑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充电方式以及充电特性等影响因素,从而最为有效的促进智能化配电技术的进步。

1.3 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

分布式储能与分布式发电技术是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的主要组分。当前,燃料电池技术、风力发电技术、微型燃气轮机技术等技术的应用愈来愈广泛,这些技术都是分布式发电技术大家庭的成员。分布式储能装置主要有飞轮储能、超导储能以及蓄电池储能装置。分布式发电技术与传统的发电技术相较具有极大的优势,表现在发电效率高、故障率低以及对环境污染小等方面上。除此之外,分布式能源的使用成本也较低,能够省下大笔的投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传统的配电线路保护方案难以满足分布式能源技术的应用要求,因此在大规模应用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后,应当采用新型的配电系统保护方案,如此方能有效地提升电网的稳定性、保护线路的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实现保护配电网系统的目的,人们研发了新型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该系统支持协调分布式电源运行的功能,从而能够有效发挥保护电路的作用。

1.4 配用电互动技术

电力行业若想做大做强,必须要积极保护用户的核心利益,不断地满足用户的消费口味。在过去,由于电网智能化程度不足,用户参与电网互动的积极性并不高,而在配用电互动技术诞生并快速发展后,用户参与电网互动的积极性显著提升,这有利于用电管理工作的普及与优化。

目前,我国的分布式能源技术较为成熟,由此引发了用户用电行为以及模式的深刻变革。现阶段,智能电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赋予了用户更强的主动响应能力。目前,国内电力使用较为紧张,电网公司为了合理分配电力消费需求、保证高峰用电期正常供电,通常会采用分时电力计费模式,用户通过响应各种用电管理模式,既能够有效地保障自身的用电,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电力的利用水平,实现节约资源的目的。

1.5 可视化技术

可视化技术的核心基础是图像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图形学理论,通过计算机设备的运用,能够实现在屏幕上显示数据,数据则以图像或者图形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这对于数据分析工作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观看简单直观的数据图,数据分析者能够准确便捷地获知各类数据的内部规律。目前,可视化电力调度系统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其有效地提升了电网调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降低了电网故障的发生概率。

2 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2.1配电系统开关设备的配合

如果配合系统的开关设备处于配合阶段,因为重要的配电设备不具备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导致通信网络存在相对匮乏的问题。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可知,重合器设备的使用会对配电系统项目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包含以下内容:如果系统发生了故障,有机融合配电开关设备,可隔离其故障区域,并且还可进行相应的维护操作,为用户供电的正常性与稳定性提供保障。通过有效结合自动化开关设备,能够充分发挥配电系统自动化的作用,但因为此种类型的自动化设备存在一些限制,即为在进行自动化维护操作时,往往需要对有关的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但是此种维护不具备稳定安全的自动化。

2.2 配电通信网络

能够顺利的运营配电系统通信网络及后台计算机系统是配电通信网络期间较显著的优势。配电系统自动化功能的实现是一项大的进步。在配电系统正常运营过程中,可对后台计算机网络进行自动化控制,为配电系统运行安全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除此之外,通过应用通行网络,还可促进配电系统遥控维护等工序的顺利进行。

2.3 配电系统自动控制

通过配电系统的自动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加设自动控制功能。就当前情况来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开关设备的自动化、后台计算机网络已经能够添加自动控制功能,主要包括配电系统正常运行自动化与远程遥控自动化。

综上所述,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还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在进行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中,应着重考虑其能否有效供电、提高供电的质量、和供电的稳定性等方面。

参考文献:

[1] 刘东. 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提升关键技术[J]. 供用电. 2017(02)

[2] 朱吉然,冷华,王伊健,陈宏,唐海国,龚汉阳,张志丹. 配电自动化终端状态评价研究[J]. 供用电. 2017(02)

[3] 彭松,林华梁,李丹祥,孙玮. 配电自动化避免重复停电调试技术研究与应用[J]. 供用电. 2017(02)

[4] 张铁峰,梁思博,顾建炜. 配用电大数据应用综述[J]. 电测与仪表. 2017(02)

论文作者:王瑞发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7

标签:;  ;  ;  ;  ;  ;  ;  ;  

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论文_王瑞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