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论文_张金鑫

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论文_张金鑫

张金鑫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高干四病房 黑龙江省 150010

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我院心内科2014年6月――2014年12月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的145例住院患者实施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措施,保证患者按时、正确服药。并比较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安全服药的效果。结果145例患者中139例实施安全服药护理干预后,服药时间的准确率和服药方法的正确率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心内科给予口服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实施安全服药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服药时间、服药方法的准确性,保证临床治疗依从性,增进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护理干预

心血管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已经成为了高发疾病[1]。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口服药物比较常用,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2]。临床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年龄偏高,同时还可能伴有其他并发症,如果服药不当很有可能会发生心律失常以及血栓等疾病。因此科学合理的执行口服药物治疗,提升治疗的疗效,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不良反应。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的心内科住院患者14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6例,女性59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0.5±14.5岁。145例患者均有口服药物治疗,最多一次服用14种,最少一次服用3种。

2、方法

145例患者入院治疗2d内由责任护士采取自行设计的口服用药调查表进行患者口服用药情况的调查,全面了解患者对于药物的认知程度、药物知识了解情况、服药时间及服药方法的正确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患者的服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措施,并比较护理干预前后安全服药的效果。安全给药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严格管理口服药物的质量心内科患者口服药物种类较多,而且患者较大,药物治疗安全风险高。要求临床护理人员掌握一定药物理论知识,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负责住院患者的口服药物管理,建立患者服用药物的资料档案,收集药物说明书等相关资料[3]。新药应用前,组织科室护士进行药物药理作用、代谢过程、半衰期、配伍禁忌等知识的学习。在实施安全服药护理干预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医嘱,并根据药物性质,制定个体化服药方案,保证患者口服药物的安全、合理、有效。

做好口服药物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本研究所选择的145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在年龄、病程、病种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患者实际服药情况也各不相同。实施安全服药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将患者口服药单打印出来交与患者,并注明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对于患者不清楚的地方应给予详细解释。在药物发放的过程中,应保证药单上药品与药品实物的一一确认,帮助患者认识不同药物的剂型、颜色、形状、大小,强调药物的服用时间和服用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护理人员在指导患者服药时,应向病人反复强调药物名称、主要作用、副作用等内容,使患者正确认识安全服药的重要性,配合临床治疗。对于特殊药物,应设置提示牌提醒患者掌握药物服用时间。同时,在病区公共环境(走廊、公共休息区等)设置心内科患者常用药品展示柜,明确标注药品的名称、剂量等内容,便于患者和技术进一步认识药品知识,提高口服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发放心血管治疗常见药物宣传手册,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服药意识,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改进患者服药的方法和流程在口服药物发放前应注意调查患者是否存在相关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并详细检查患者身体状况,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药物服用的安全性。使用心内科统一应用的分格式药盒,将服药时间不同的药片分格放置,特殊药品应单独放置、清楚标识。护理人员在发放药品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原则,对年龄较大,记忆力较差的老年患者应反复强调药物的服用时间,并安排专人进行服药指导,避免药物漏服,告知患者服药时间不正确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保证口服药物的依从性。

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严密监测患者药物作用效果和不良反应。利尿剂药物服用后,应注意观察患者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不良反应的发生,定期监测患者尿量。降糖类药物服用后,应注意饮食的指导和血糖水平的定期监测,并观察患者有无心悸、头晕、出汗等低血糖反应。肠溶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剂类药物,在服用期间应严密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定期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点、牙龈出血、大便色黑等出血倾向。向患者及家属明确药物服用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使患者积极配合口服药物治疗。

3、评价标准

在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实施安全服药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对于药物的认知程度、药物知识掌握情况及服药时间、服药方法的准确性,药物不良反应及患者自我监测能力。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运用χ±s进行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45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安全服药护理干预前后服药方式、药物认知(药物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服药禁忌、注意事项)等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三、讨论

对老年住院患者的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在老年住院患者入院时,护士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及向家属了解患者的精神状况、有无视力、听力障碍、有无伴随病、生活自理能力等情况,并逐一做好记录,评估出护理安全风险,对于高风险患者重点防护。护理人员拖地后应该尽快用干拖布擦干地面的水,以防地面湿滑造成患者跌倒,针对老人夜间起床多的特点,规定护士熄灯时预留地灯,所有卫生间和沐浴间安置扶手,避免意外的发生。

督促患者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护士要按时督促患者遵医嘱服药,防止患者出现漏服、少服或多服的情况,对于服用降压药的患者要指导患者起床或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对于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的患者则要安排患者卧床休息等,依据患者服用的不同药物及药物的不同药性,做好服药后的护理工作。

做好外出检查的护理工作患者外出检查时,护士一定要做好周全的计划,准备好相关的人员和物资,事先联系好相关的业务科室,选择恰当安全的运送方式,严格按照检查护送流程操作,尽量缩短等候的时间,做好交接手续,降低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加强健康宣教工作护士要态度和蔼,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对疾病的发生原因、注意事项、药物的用量用法等进行细致耐心的讲解,必要时可以发放健康小册子和小图片,建议病人在空闲时可以拿出来阅读,以便掌握相关知识。护士要善于换位思考,与患者亲切交谈,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帮助患者树立克服病魔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夏世红.时间护理在心血管内科口服药物治疗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

[2]张建英.心血管患者口服药物治疗中存在问题及护理对策[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2)

论文作者:张金鑫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3

标签:;  ;  ;  ;  ;  ;  ;  ;  

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论文_张金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