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卢蕊论文_卢蕊

卢蕊

天津市南开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300100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的表现,及其病理的诊断结果。方法:从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抽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回顾性分析,对病变处进行活检病理检查,将其内镜下的表现进行分析对比,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明确慢性萎缩性胃炎在内镜下的表现,将其与比病理检查之间存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的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后,胃镜下出现粘膜皱襞变平或是消失,其粘膜表现为红白相间,主要以白为主,并且其血管透见的有11例患者,而胃镜下表现为粘膜颗粒状或是结节状的患者共有20例,胃镜下两种表现情况兼具的患者共有29人,其中,在胃镜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时,均显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径诊断和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两者的符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还需要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和内径诊断结果、病理诊断相结合,为医生的诊断奠定辅助基础,从而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率提高。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表现;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

在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其镜下表现形式是诊断病情的重要依据,但是其种类不同在胃镜下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1]。本研究将以我院接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例,对其胃镜下的表现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其病理作为参考,探究其病情特点,从而能够为临床诊断做出依据,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抽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共有男性患者34人,女性患者26人,患者年龄在26岁-66岁,平均年龄为(45.34±4.64)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调查研究,调查过程中意识清醒。同时排除患者具有精神病史和消化道肿瘤、消化性溃疡或是其他上消化道疾病的可能性,排除患者具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所有患者均取粘膜组织对患者的病理进行诊断。

1.2方法

在患者进行手术前,需要对患者展开禁食护理,保证其检查前的6-8h内不得进食,并将患者接受检查过程的工作目的和具体流程为患者进行讲解和介绍,尽量避免患者出现紧张、不安的情绪。与此同时,在手术操作开始之前,对患者的既往病史进行了解,在患者签署操作同意书的情况下展开工作[2]。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进镜前,需要督促患者常规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剂量在10ml,并将患者胃内的泡沫进行去除。

1.3观察指标

1.3.1胃镜下表现

就慢性萎缩性胃炎来说,根据镜下表现确定病情的主要依据为两方面。首先,其粘膜皱襞变平,或是出现消失,对应的粘膜呈现出红白相间的情况,主要还是以白色为主,血管呈透见[4]。其次,粘膜呈现出颗粒状或是结节状。出现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基本判定患者具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如图一)。其中,病理的填写需要由固定的医生进行,并需要将其胃镜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具体表现进行描述。

图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表现

1.3.2病理诊断

对病变处进行活检。取2-5块。将浓度为10%的甲醛溶液经习惯固定,同时取常规石蜡进行切片操作,行HE染色,并由内镜医师提供取材部位和内镜所见情况的相关病史资料。诊断标准主要分为三种,分别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就轻度来说,主要表现为慢性炎症细胞少,仅出现在粘膜浅层部位,未达到粘膜层的三分之一。中度:慢性炎症细胞相对较多,呈现集中分布,超过粘膜层的三分之一,达到三分之二。重度:慢性炎症系统分布密集,基本占据整个粘膜层。

1.4统计学方法

我院本次研究全部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和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的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后,可以从表一中看出,胃镜下出现粘膜皱襞变平或是消失,其粘膜表现为红白相间,主要以白为主,并且其血管透见的有11例患者,其中被病理结果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5例,占总人数的45.45%,而出现肠上皮化生的患者有2例,占人数的18.18%,上皮内瘤变的有1例,占人数的9.09%。而胃镜下表现为粘膜颗粒状或是结节状的患者共有20例,其中,病理结果确诊为萎缩性胃炎(如图二)的有18人,占人数的90、00%,出现肠上皮化生(如图三)的有12人,占人数的60.00%,上皮内瘤变(如图四)的有5人,为25.00%。而胃镜下两种表现情况兼具的患者共有29人,其中病理诊断结果为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有28人,占总人数的96.55%,出现肠上皮化生的有18人,占人数的62.07%,上皮内瘤变的有患者9人,占人数的31.03%。其中,在胃镜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时,A与B、A和A+B进行比较,均显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B和A+B比较中,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指人体胃粘膜内本身具有的腺体发生了萎缩的情况,其发生病变的主要原因为慢性炎症。这种病能够通过胃镜进行基本判断,其在胃镜下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分别为单纯的萎缩和萎缩伴增生[3]。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相对较大,有效诊断有利于促进临床事业的进一步发展[6]。

本研究以我院接受检查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例,探究其病理诊断、镜下表现形式和综合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的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后,胃镜下出现粘膜皱襞变平或是消失,其粘膜表现为红白相间,主要以白为主,并且其血管透见的有11例患者,而胃镜下表现为粘膜颗粒状或是结节状的患者共有20例,胃镜下两种表现情况兼具的患者共有29人,其中,在胃镜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时,均显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和内径诊断结果、病理诊断相结合,能够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率。

综上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径诊断和病理结果在符合率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还需要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和内径诊断结果、病理诊断相结合,从而保证期为医生的诊断奠定辅助基础,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建峰.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临床对比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6):11130.

[2]张圣,柴翠青.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1):148+156.

[3]青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2):149-150.

[4]冷刚.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5):11-12.

[5]王蕾,朱薇,陈楚弟,张亚历.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准确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3):1464-1468.

[6]孙良华,李群,孙永红,曹会利,黄文波.慢性萎缩性胃炎100例胃镜与病理诊断的对照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7(03):250-252.

论文作者:卢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卢蕊论文_卢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